虽然崇祯皇帝亲征,对于外人或者就洪承畴本人来说,都是对洪承畴能力的一种质疑。这种情况,终归是有点不好的。
如果是别的事情,就算败了影响面也会比较小的;或者说不是去西征天山,而是攻打四川的某个土司,那崇祯皇帝肯定会放手让洪承畴去做。
但是如今,洪承畴要剿灭的敌人,远在西域,后勤压力很大不说,还是在草原上,如果准葛尔部不和明军进行正面决战,事实上,只要准葛尔部的头领稍微有些脑子,也肯定不会和明军硬碰硬。如此一来,洪承畴所领的明军能耗多久?
如果洪承畴这支明军失败的话,就等于把整合起来的草原骑军给败了。另外,战败也会影响已经归附的草原各部族,有些原本就不甘心归附的蒙古人,就很可能会出幺蛾子。也就是说,一旦洪承畴所领大军被准葛尔部打败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后果的。
虽然崇祯皇帝是有把握,如果洪承畴战败了,他可以领军再出征,凭借着金手指的优势,应该也能打败敌人。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第一个,洪承畴所部战败而损失的人力物资,就全都浪费掉了,会影响大明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崇祯皇帝已经三十八岁了。虽然大明已经强大起来了,可离崇祯皇帝的目标还很远。时间,才是崇祯皇帝最缺的,要是洪承畴所部失败的话,至少要耽搁两年时间,他耽搁不起。
虽然在崇祯皇帝领军出征之时,已经是崇祯二十二年五月初,孙传庭所部已经推进到了江户,估计到年底,最多明年就能占领整个本州岛,可以说,倭国差不多已经拿下。可是,南北美洲的事情都还没提上议程;洞吾造船厂也才刚建造完成,造船出来也还要时间,中东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明军的身影。
另外还有一点,通过洞吾巡抚阎应元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崇祯皇帝已经知道,大明征服洞吾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影响到了印度莫卧儿帝国。崇祯皇帝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得到,对于大明帝国伸手过去,莫卧儿帝国肯定是不乐意的,后面会有什么动作,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不用说,国内的经济建设,攀科技树这些,也都离崇祯皇帝不得。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崇祯皇帝不可能有时间可以浪费。
因此,对于剿灭准葛尔部的叛乱,崇祯皇帝不想冒着要损失两年时间的风险,决定了这次的御驾亲征。
一路西向,在原有官道的基础上扩建修筑水泥双向三车道的新官道,对于骑军来说,其实不是很友好。水泥太硬,会损害马蹄。如果火车修好的话,就可以坐火车,真正地日夜兼程赶路。然而,这西向的铁轨,修筑的难度比起南下铁路要困难多了。至少这两年,是压根指望不上的。
崇祯皇帝巡视了一番水泥官道的修筑情况之后,索性从张家口出了关,在草原上疾驰赶往归化城。准备到哪里歇息之后再去包头,最后赶上洪承畴的大军。
这一次,他虽然是御驾亲征,不过却没有下旨让洪承畴领军等他。他相信,以洪承畴的能力,不至于在他赶到之前会打败仗。
在崇祯皇帝还没出张家口时,洪承畴就收到了旨意准许出征,同时还知道皇帝也领骠骑营出京的消息。
说实话,洪承畴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算他城府很深,也是失神了一会,有点失落感。在他看来,要是换成卢象升的话,估计皇上就不会御驾亲征了吧?
不过失落之后,他便立刻下令,西进征讨准葛尔部。
五万骑军,主要为蒙古族军卒,只有五千多是秦地边关骑军,驱赶着牛羊群,当然也少不了随军押送粮草物资,分前后两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天山而去。
洪承畴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知道这一次的战事关键,是要逼准葛尔部和官军决战,或者是攻其必救,或者是围堵让他逃无可逃。也是因此,虽然准葛尔部就算吞并掉了卫拉特部其他部族,最多也只有三万骑军,但他还是带上了将近多一倍的军队出征。
出发之前,他当然有了解过准葛尔部的情况。
原本准葛尔部族主要活动在塔城区域,北到准格尔盆地以上,南到伊犁区域,在准葛尔部的东面,主要是活动在乌鲁木齐区域的和硕特部。然而如今,准葛尔部已经吞并了卫拉特部的其他部族,势力范围大大增加。
游牧民族虽然居无定所,但也是有迹可循,准葛尔部原本的牧场,明军肯定要去光顾的,还有准葛尔部原本的汗帐所在,塔城地区,也是要去的。
洪承畴的策略,就是派前锋出甘肃,直袭准格尔盆地区域,然后进军塔城地区,主力则取乌鲁木齐区域,如果准格尔盆地发现敌人踪迹,就主力北上合围于准葛尔部,如果没有发现敌人,两军就在塔山地区汇合。到时候,就看情况,或者南下伊犁地区,又或者继续西进追击。
大明原本最西的地方是永乐四年修筑的哈密卫,控制哈密地区;但是,这个地方被吐鲁番多次侵占,和大明反复争夺。
一直到大明嘉靖初年,大明朝廷原本就因为大礼仪之争内斗得不亦乐乎。结果得到哈密被吐鲁番又给夺去,于是,政治斗争就波及到了哈密这个事情上,党争不断,弹劾追究对头,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最后嘉靖皇帝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因此,这个时候,大明实际势力范围最西是甘肃,再具体一点就是嘉峪关。
这次出征,明军就是从嘉峪关出关,过哈密入新疆。
哈密同样是新疆入关的必经之道,在丝绸之路上有“西域襟喉”之称。不过人口只有三千左右,实在是太贫瘠了,养不活太多人。
明军前锋统帅是甘肃巡抚吕大器,领军一万五。此时,吕大器就站在嘉峪关城头上,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关,心中不由得豪气万丈。
此时的吕大器,已经六十多头,这个年纪,原本是不合适领大军出征了。不过如今天下太平,难得邻近地区发生了叛乱,有立战功搏一搏爵位的可能,吕大器便请旨,最终得以在洪承畴麾下听命,领到了前锋主帅的职位。
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军队的装备都是不缺的。铁甲出关,非常地壮观,这让吕大器忍不住就吟了几首诗来应景。最后,在诸多将领的簇拥下,出关而去。
在临出发前,洪承畴定下的策略,他是赞同的。如今的准葛尔部趁着冬季交通断绝的机会,吞并了卫拉特部的其他部族,这个时候,第一要务,肯定是要消化、彻底控制住其他部族的人口。
吕大器和洪承畴的看法,都是觉得前期估计很难找到准葛尔部的踪迹。大概率在准格尔盆地以及乌鲁木齐地区都难以有决战的机会。
这次的战事,对于朝廷大军来说,自然是速战速决的好,不过准葛尔部肯定不会让朝廷大军如愿。想到这里,吕大器就感觉有点腰疼,就算是坐在马车里,也不知道要走多少路,够受的了!但这辈子机会只有一次,也只有咬牙坚持了!
…………
嘉峪关到哈密,有一千两百多里,如果换成后世的话,高速公路上一脚油门,也就六个多小时,差不多半天时间就能到了。
可在这个时代,哪怕吕大器所领的乃是骑军,也是走了十二天才到达哈密。
明军到达这里的时候,哈密当地人很少,多是听到要打仗就躲出去了。朝廷大军倒也没有骚扰他们,立刻安营扎寨,准备在这里休整一天。
之所以下这个军令,还是吕大器有点熬不住,感觉太累了。每天赶路,哪怕坐车上,这一路颠簸,老骨头也是够受的。当然,骑军也不能连续行军,必须要保持战力,必要的休整也是要有的。
说实话,这个时候,吕大器喝着暖和的羊肉汤,身上裹着毡子,对于建功立业的心思已经淡了很多了。
想想看,这都才到哈密,这老骨头就这么不经折腾了,要是继续下去,要绕路到准格尔盆地,再去塔城,这都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如果遇到敌人进行追击的话,那更是要加快行程……
想到这里,吕大器都不敢再想下去了。或者就派手下总兵去搜寻追击,自己则去乌鲁木齐那边等洪总督算了。
吕大器这么考虑着,便早早地睡了。不睡也不行,还是一句话,英雄迟暮啊!
然而,让吕大器再也想不到的是,他压根就不用去那么远,受那么多的罪。
第二天的凌晨,大军都还在休息,唤醒他们的,不是东边升起的太阳。
如果是别的事情,就算败了影响面也会比较小的;或者说不是去西征天山,而是攻打四川的某个土司,那崇祯皇帝肯定会放手让洪承畴去做。
但是如今,洪承畴要剿灭的敌人,远在西域,后勤压力很大不说,还是在草原上,如果准葛尔部不和明军进行正面决战,事实上,只要准葛尔部的头领稍微有些脑子,也肯定不会和明军硬碰硬。如此一来,洪承畴所领的明军能耗多久?
如果洪承畴这支明军失败的话,就等于把整合起来的草原骑军给败了。另外,战败也会影响已经归附的草原各部族,有些原本就不甘心归附的蒙古人,就很可能会出幺蛾子。也就是说,一旦洪承畴所领大军被准葛尔部打败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后果的。
虽然崇祯皇帝是有把握,如果洪承畴战败了,他可以领军再出征,凭借着金手指的优势,应该也能打败敌人。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第一个,洪承畴所部战败而损失的人力物资,就全都浪费掉了,会影响大明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崇祯皇帝已经三十八岁了。虽然大明已经强大起来了,可离崇祯皇帝的目标还很远。时间,才是崇祯皇帝最缺的,要是洪承畴所部失败的话,至少要耽搁两年时间,他耽搁不起。
虽然在崇祯皇帝领军出征之时,已经是崇祯二十二年五月初,孙传庭所部已经推进到了江户,估计到年底,最多明年就能占领整个本州岛,可以说,倭国差不多已经拿下。可是,南北美洲的事情都还没提上议程;洞吾造船厂也才刚建造完成,造船出来也还要时间,中东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明军的身影。
另外还有一点,通过洞吾巡抚阎应元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崇祯皇帝已经知道,大明征服洞吾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影响到了印度莫卧儿帝国。崇祯皇帝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得到,对于大明帝国伸手过去,莫卧儿帝国肯定是不乐意的,后面会有什么动作,都是一个未知数。
更不用说,国内的经济建设,攀科技树这些,也都离崇祯皇帝不得。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崇祯皇帝不可能有时间可以浪费。
因此,对于剿灭准葛尔部的叛乱,崇祯皇帝不想冒着要损失两年时间的风险,决定了这次的御驾亲征。
一路西向,在原有官道的基础上扩建修筑水泥双向三车道的新官道,对于骑军来说,其实不是很友好。水泥太硬,会损害马蹄。如果火车修好的话,就可以坐火车,真正地日夜兼程赶路。然而,这西向的铁轨,修筑的难度比起南下铁路要困难多了。至少这两年,是压根指望不上的。
崇祯皇帝巡视了一番水泥官道的修筑情况之后,索性从张家口出了关,在草原上疾驰赶往归化城。准备到哪里歇息之后再去包头,最后赶上洪承畴的大军。
这一次,他虽然是御驾亲征,不过却没有下旨让洪承畴领军等他。他相信,以洪承畴的能力,不至于在他赶到之前会打败仗。
在崇祯皇帝还没出张家口时,洪承畴就收到了旨意准许出征,同时还知道皇帝也领骠骑营出京的消息。
说实话,洪承畴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算他城府很深,也是失神了一会,有点失落感。在他看来,要是换成卢象升的话,估计皇上就不会御驾亲征了吧?
不过失落之后,他便立刻下令,西进征讨准葛尔部。
五万骑军,主要为蒙古族军卒,只有五千多是秦地边关骑军,驱赶着牛羊群,当然也少不了随军押送粮草物资,分前后两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天山而去。
洪承畴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知道这一次的战事关键,是要逼准葛尔部和官军决战,或者是攻其必救,或者是围堵让他逃无可逃。也是因此,虽然准葛尔部就算吞并掉了卫拉特部其他部族,最多也只有三万骑军,但他还是带上了将近多一倍的军队出征。
出发之前,他当然有了解过准葛尔部的情况。
原本准葛尔部族主要活动在塔城区域,北到准格尔盆地以上,南到伊犁区域,在准葛尔部的东面,主要是活动在乌鲁木齐区域的和硕特部。然而如今,准葛尔部已经吞并了卫拉特部的其他部族,势力范围大大增加。
游牧民族虽然居无定所,但也是有迹可循,准葛尔部原本的牧场,明军肯定要去光顾的,还有准葛尔部原本的汗帐所在,塔城地区,也是要去的。
洪承畴的策略,就是派前锋出甘肃,直袭准格尔盆地区域,然后进军塔城地区,主力则取乌鲁木齐区域,如果准格尔盆地发现敌人踪迹,就主力北上合围于准葛尔部,如果没有发现敌人,两军就在塔山地区汇合。到时候,就看情况,或者南下伊犁地区,又或者继续西进追击。
大明原本最西的地方是永乐四年修筑的哈密卫,控制哈密地区;但是,这个地方被吐鲁番多次侵占,和大明反复争夺。
一直到大明嘉靖初年,大明朝廷原本就因为大礼仪之争内斗得不亦乐乎。结果得到哈密被吐鲁番又给夺去,于是,政治斗争就波及到了哈密这个事情上,党争不断,弹劾追究对头,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最后嘉靖皇帝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因此,这个时候,大明实际势力范围最西是甘肃,再具体一点就是嘉峪关。
这次出征,明军就是从嘉峪关出关,过哈密入新疆。
哈密同样是新疆入关的必经之道,在丝绸之路上有“西域襟喉”之称。不过人口只有三千左右,实在是太贫瘠了,养不活太多人。
明军前锋统帅是甘肃巡抚吕大器,领军一万五。此时,吕大器就站在嘉峪关城头上,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关,心中不由得豪气万丈。
此时的吕大器,已经六十多头,这个年纪,原本是不合适领大军出征了。不过如今天下太平,难得邻近地区发生了叛乱,有立战功搏一搏爵位的可能,吕大器便请旨,最终得以在洪承畴麾下听命,领到了前锋主帅的职位。
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军队的装备都是不缺的。铁甲出关,非常地壮观,这让吕大器忍不住就吟了几首诗来应景。最后,在诸多将领的簇拥下,出关而去。
在临出发前,洪承畴定下的策略,他是赞同的。如今的准葛尔部趁着冬季交通断绝的机会,吞并了卫拉特部的其他部族,这个时候,第一要务,肯定是要消化、彻底控制住其他部族的人口。
吕大器和洪承畴的看法,都是觉得前期估计很难找到准葛尔部的踪迹。大概率在准格尔盆地以及乌鲁木齐地区都难以有决战的机会。
这次的战事,对于朝廷大军来说,自然是速战速决的好,不过准葛尔部肯定不会让朝廷大军如愿。想到这里,吕大器就感觉有点腰疼,就算是坐在马车里,也不知道要走多少路,够受的了!但这辈子机会只有一次,也只有咬牙坚持了!
…………
嘉峪关到哈密,有一千两百多里,如果换成后世的话,高速公路上一脚油门,也就六个多小时,差不多半天时间就能到了。
可在这个时代,哪怕吕大器所领的乃是骑军,也是走了十二天才到达哈密。
明军到达这里的时候,哈密当地人很少,多是听到要打仗就躲出去了。朝廷大军倒也没有骚扰他们,立刻安营扎寨,准备在这里休整一天。
之所以下这个军令,还是吕大器有点熬不住,感觉太累了。每天赶路,哪怕坐车上,这一路颠簸,老骨头也是够受的。当然,骑军也不能连续行军,必须要保持战力,必要的休整也是要有的。
说实话,这个时候,吕大器喝着暖和的羊肉汤,身上裹着毡子,对于建功立业的心思已经淡了很多了。
想想看,这都才到哈密,这老骨头就这么不经折腾了,要是继续下去,要绕路到准格尔盆地,再去塔城,这都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如果遇到敌人进行追击的话,那更是要加快行程……
想到这里,吕大器都不敢再想下去了。或者就派手下总兵去搜寻追击,自己则去乌鲁木齐那边等洪总督算了。
吕大器这么考虑着,便早早地睡了。不睡也不行,还是一句话,英雄迟暮啊!
然而,让吕大器再也想不到的是,他压根就不用去那么远,受那么多的罪。
第二天的凌晨,大军都还在休息,唤醒他们的,不是东边升起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