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文钊投诚
    “老侯爷一生治学,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立纲常、明制度。夏人曾有歌曰:‘天上文星东方出,作字引导西方明;教诲弟子三千七,一一时英具重名。’”
    “侯爷,国公希望你不但能够继承祖上的名号,更要能继承祖志,成为先进文明的守护者,继承者,甚至开创者。”
    “历史已经证明,梁氏那一套,是倒行逆施,是行不通的。国公希望能够和你携手,一起为西夏二十二州的百姓,争取到更好的未来。”
    李文钊脸色变了数次:“如果我不愿意呢?”
    李庸笑道:“不愿意也没关系,国公说了,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的人,都是殉道者,一样能够得到他的尊重。无论如何,《西夏传》中,都会有侯爷的一篇别传。”
    “不过他实在是希望侯爷能够再做出一次英雄的选择,为夏人做出一个表率。也让天下人知道,奉华夏纲常为圭臬,在文明的蛮荒中燃亮火种的先行者,是华夏一族中,所有汉、蕃、夷、狄共同的英雄!”
    李文钊终于动容了,这人设,可以的!
    将李文钊有意,李庸才从袖中取出一个匣子,郑重打开,轻轻摊在李文钊的案前。
    李文钊低头一看,内心顿时砰砰乱跳。
    “朕闻言非礼义,斯谓自暴;身不居仁,斯谓自弃。
    夏蕃天都招讨使司都管李文钊,品流高裔,覃理化于西夏;鼎族轩缨,谨法度于岩丘。
    性尽忠纯,谠言莫匪乎体国;身捐草野,杖钺有志于经邦。
    有僭君罔上,则思灭折鼎之凶,凡黩利崇奸,未敢当钧衡之重。
    是匪弃暴于非罪,殊敢讨征其不臣。
    宗主有闻,命行恤励,尔宜继匡国本,咸化民人。
    可守富平侯加礼部侍郎,灵州招讨使,仍赐紫金,绢帛万缗。庶几旌褒忠节,俾佐遐藩。
    服示宽恩,咨尔所部,宜周朕意。”
    李文钊惊疑不定:“这……”
    李庸说道:“这是陛下的诏书,若侯爷愿意接受的话,那就不再是西夏的富平侯,而是我大宋的富平侯。”
    “至于说招讨使一职,那是因为灵州未下。等打下灵州,就该恭喜侯爷成为灵州节度留后了。”
    李文钊问道:“那天都山呢?”
    李庸心中暗笑,这个时候问天都山而不是问西夏,国公对李文钊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所谓的“孤忠荩诚”,真的不过是个人设而已。
    “国公说了,天都山就不是一个能够正常发展的地方,这些瓶瓶罐罐,侯爷守了十几年,是到了该砸的时候了。”
    “砸?”
    李庸看着曾经豪华的大殿:“西夏嵬名氏不过是受封公爵,连交趾李氏都不如,大筑这样的宫室,侯爷,这本身就是僭越啊……”
    “要我说,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僭越之君,下才有跋扈之臣,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侯爷的夙愿,不就是要让西夏拨乱反治吗?那就得从正纲纪,兴礼义开始。侯爷你说对不对?”
    “我朝中路大军即将出界,国公邀请侯爷一起出兵。等到灵州拿下,侯爷即可坐镇招讨,待到救出贵上……侯爷,你就是西夏砥柱天倾的大功臣啊。”
    “那……那大宋准备如何处置夏国?”
    “准确的说,是处置夏国宗室,外戚。”
    “夏国还是那个夏国,不过不再是梁氏的夏国,也不再是嵬名氏的夏国。”
    “听说秉常有个儿子,到时候国公会将他送到汴京学习,至于秉常,听说其精神状态不是太好,可能也需要诊治安养。”
    “因此秉常虽然依旧是夏国公,不过这个国公,只能是封号上的概念了。”
    “夏国二十二州,大宋会设流官代秉常管理,等到他的儿子长成,可能再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那之前,夏国便由流官、忠于嵬名的夏国旧臣、诛除梁氏时立下过大功的勋臣、以及懂华夏礼仪,有经国安邦之能的贤才共同治理。”
    “侯爷,你在其中,四占其三,非常被我大宋看好,今后的夏国,你还会是平衡嵬名一系的重要力量。”
    李庸的这番分析非常的直白,李文钊终于放心了。
    今后的大宋,绝对不会容忍西夏出现唯一的力量,在乾顺成长起来之前,制衡嵬名一系的任务,就在自己身上。
    这就叫可用价值,大宋必定会因此扶持自己。
    在天都山打游击,和在西夏第二大城市灵州做节度留后,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大宋既然如此大方,李文钊就不由得想要加一些价码:“灵州,可否由我李氏世守?”
    李庸乐了:“叔啊,现在的问题不是先下山再说嘛?赶紧接受圣旨,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宪和苏烈那两个杀才,可是已经剿降了郢成四。有郢成四领路,很快就会杀到这里来。”
    “以这两人的大宋官家的忠诚,见到此处所在,肯定就是一把火烧掉,天都行营,留不住的。”
    “至于说灵州能不能世守,那得看侯爷你后面的表现。”
    “如侯爷有折种两家之能,那不是世守,也是世守;如果没有那样的能耐,许你世守,不也仅仅是给子孙埋下祸殃而已吗?”
    李文钊不再犹豫,站起身来,一脸肃穆抖袖叉手,地对着桌上的圣旨躬身到底:“臣李文钊,恭领吾皇圣命!”
    李庸也站起身来:“恭喜侯爷平步青云,封侯拜将。苦心孤诣数十年,到今日终于得到了回报。”
    “到底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以后仕途之上,还望侯爷莫忘李庸今日传旨的缘分,多多提携啊……”
    李文钊也是枭雄,一把拉住李庸胳膊:“为了让大宋对文钊放心,便请李郎君在我部监军!”
    ……
    九月八日,李文钊投宋,集结了天都山的全体部众,下山与西夏保泰军司统军使仁多零丁决战。
    仁多零丁乃西夏第一勇将,见曾经被自己打得躲到山上的猴子还敢挑衅,立即出寨厮杀。
    李文钊果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渐渐处于颓势,被仁多零丁逼得退往啰逋川。
    仁多零丁大喜,李文钊之所以是打不死的小强,就是因为他占据了天都山天险打游击,这一次昏了头退往啰逋川,那自己就有全歼他的机会。
    全歼李文钊,进占天都山,威胁宋人渭州腹地,宋夏战局便将出现重大转折!
    不由得仁多零丁不带兵狂追。
    等到追入啰逋川的时候,苏油,李宪,王文郁三部伏军大起,立时杀了仁多零丁一个措手不及。
    仁多零丁肩头还挨了一铳,只得狼狈奔逃往满丁川,投奔天都山地区最后一路夏人的军力,嵬名统军。
    此战夏军被阵斩五千,然后轮到宋军掉过头来追击。
    两国战局演变到现在,让夏国里的对梁氏前途不看好的人,越来越多。
    嵬名统军与李文钊一样,同是西夏皇族,因此当苏油李宪挥军至满丁川的时候,嵬名统军只象征性地抵挡了一阵,简单送了一千人头之后,便带军撤往兴灵。
    李宪和苏油也不追击,只拆了天都山行宫,然后迁出李文钊所部十五万丁口,选拔出其中的两万精壮作为李文钊的部队,发给装备,军服,给养。
    余部由泾原、环庆两路转运司择地安置。
    天都山易主之后,夏人抵御宋人的重镇萧关,立刻受到来自侧翼的巨大威胁。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梁乙埋的七万大军却远在环庆,正与刘昌祚鏖战!
    这是一次完美的军事配合,苏油空有“知兵”的大名,但是他只懂大略,其实是玩不出这样的微操的。
    这次计划,是种诂带着刘世恒,曹南,李庸三个小辈儿搞出来的。
    ps:推书《大熊猫的悠闲生活》,有一句说一句,这种书还挺解压的。

章节目录


苏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苏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