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一轮射击完毕,等硝烟散去,第二排火枪手还没开火的这个空档,指挥官威塞特开始观察战果……
一般而言,距离五六十米,射击比较有把握了。但是,威塞特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没死几个人……
为啥?因为这群倭寇是散兵线冲锋的,最是适合对付排队枪毙。这倒不是因为倭寇懂得对付火枪,而是他们本来就相当于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个人武艺高强,但没啥纪律。所以,冲锋的时候,队形比较乱。但恰恰,这倒是很符合对付排枪的战术。
当然,这只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身高问题……
是的,身高问题。这群倭寇,普遍身高只有1米5几,超过1米6的都算“伟男子”了。而偏偏,北海国的水手们普遍身高都是1米6几和1米7出头。如此一来,双方就形成了身高差……
按照在欧洲和大明的习惯,这群火枪手射击时,会把火枪举到与肩膀齐高的地方,然后,平举指向前方射击……
问题就坏在这里……
这些倭寇比北海国水手们矮一头,而水手们的火枪又是平举向前的。那么,火枪瞄准的高度,对准的就是倭寇的脑袋而不是胸膛了……
可是,脑袋的面积才多大?加上人在冲锋时,脑袋也在晃动,非常难以瞄准和命中。在后世,即使是狙击手用瞄准镜瞄人爆头,也只敢在目标停止的时候瞄准脑袋打。如果目标是活动的,则瞄准上半身为佳。因为,把握更大些……
北海国的水手火枪手们犯了经验教条主义,还是平举火枪射击,射击覆盖区却是那些倭寇武士的脑袋,自然命中率大大降低。本来滑膛枪的命中率就不高,加上是打头,命中率就更低了。
所以,第一轮射击下来,只有几个倭寇武士中弹。但中弹的倭寇,全部当场死亡。为啥?因为被爆头了呀……子弹打到身上,也许会抽搐好久才死掉。但打到脑袋上,几十克的铅弹砸过来,基本当场身亡的。而那几个被不幸爆头的倭寇,有的脑浆都被打崩出来了……
若是大明东南卫所的那群农夫军户,看到这样的场面,没准会被吓到。但是,这群倭寇并未被吓到。因为,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强盗,对于死亡,早就麻木了……即便被同伴的脑浆子溅了一脸,这些倭寇还是凶悍地挥舞着倭刀继续往前冲……
……
威塞特略微思考了一下,也反应过来了——这群对手太矮小,不能用老办法瞄准。于是,他大声指挥着第二排火枪手道:
“所有人,枪口略微下压,瞄准这群敌人的胸前打!”
于是,第二排火枪手纷纷把枪口下压……
“砰——砰——砰——”
果然,第二轮射击给倭寇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十几名倭寇中弹倒地……
但这群倭寇依然没有收到影响,在侥幸未中弹的武士首领藤田菊次郎的带领下,剩下的倭寇高呼着“板载”,继续挥刀向前……
“第三排,瞄准——”
“开火——”
……
三段击打完了,原先三十多名倭寇武士,顿时只剩下了四个人,包括那位藤田菊次郎在内。但是,火枪队也出现了短暂的空档期。因为,第一排火枪手的装弹尚未结束……
于是,在威塞特的命令下,两边共40名长矛手,手持4米长的长矛,向那四个幸存的倭寇武士左右包抄过去……
四十个长矛手,打四个倭寇,大家都认为稳了。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这四个倭寇武士,虽然身材矮小,但身法异常灵活。虽然那么多长矛捅过来,但他们不慌不忙地躲闪。仗着自己身高矮小,他们灵活地躲避着几十支长矛的捅杀……
而且,他们手里的倭刀非常锋利,竟然砍断了几根长矛……
“肥前一刀流!”在斩断了一名北海国水手的长矛后,武艺高强的藤田菊次郎顺势欺身上前,大喝一声,并一刀抹在那名断矛的水手脖子上,当场杀死了这名倒霉的水手……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哥伦布和孔泰吃惊地发现——40名长矛手对付这4名倭寇武士,虽然最终把他们都杀了,可本方居然有3名水手被杀,5名水手被砍伤……
“好凶悍的敌人!”孔泰吃惊道。
“是呀,虽然身材矮小!”哥伦布也点点头。
这时,孔泰忽然想起,马林在教他们汉语的时候,顺嘴提过一句——对付倭寇武士,最好用枪,或者是板甲骑士。(当然,马林没有说,鸳鸯阵也很适合。但他没搞鸳鸯阵这种东西,也就没必要提了)
用枪不用讲,刚才的战果证明了一切。而板甲骑士,本身武艺也很厉害,而且板甲可以抵挡倭寇的刀,可以大占上风……
而威塞特,也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打倭寇时,火枪手们必须枪口稍微下压,不然打不中……毕竟,对方有点矮……
要知道,在日本后世大力推行喝牛奶长高高的政策之前,日本人身高的确不高。即使是抗战时期,日军士兵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身高一般也只有1米6几。而且,是1米6小几居多。如果有身高一米七几甚至一米八的鬼子……别猜了,那是朝鲜鬼子……
……
看着三名死去的水手,孔泰顿时有些头大。那5名受伤的水手倒是好说,因为,船上准备了大量的金创药、酒精和纱布。刀伤看着恐怖,但只要不砍到要害或血管动脉上,并且做好消毒,保证不感染,其实没什么大事。
幸运的是,受伤的5名水手,虽然伤口很深,其中一人还被锋利的倭刀削掉一块肉,可却没伤到要害。在经过紧急处理后,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没啥事了。但当场被砍死的三位倒霉蛋,就没法子了……
于是,孔泰决定,按照马林军中的办法——火化,把骨灰带回国……
事实上,基督徒并不流行火化,而是推崇土葬。但是,孔泰曾听马林解释说——如果船队带着装有死人的棺材回国,半路上很容易滋生瘟疫。一旦滋生瘟疫,船上其他人也跑不掉……
所以,为了不让死人妨害道活人,马林的态度是——战死者火化,带骨灰回国安葬……或者,就地土葬……而且,马林给每个士兵自己选择的权利,选择自身战死后火化带骨灰回家还是就地土葬……
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火化带骨灰回家,因为,士兵们相信,回到家,灵魂才会得到救赎……
……
就在孔泰发愁的时候,那50多名逃命的难民,在一位50多岁的老者的带领下,来到了哥伦布和孔泰面前……
只见那位老者来到身穿华服的哥伦布和孔泰面前,弯腰作揖道:
“老朽刘老根,代表鸡笼村的幸存者,写过两位大人的救命之恩了。”老人用的是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但孔泰也能听懂了。
听到老者的话,孔泰惊奇道:
“你懂官话?”这由不得孔泰不好奇。在广州的那段时间,孔泰发现,大明朝的村民们,一般说的是方言,他都听不懂的。只有那些官员和身份高的读书人,才懂得官话。
可是,这里是东番岛,并非大明本土,居然还能遇到个会说官话的老头,实在太罕见。按理说,这边应该都是番民才对。不过,看这老头的穿着,有点像大明百姓啊,还会说官话……
刘老根翻了翻白眼,心说——你一个黄毛碧眼的番鬼都会说官话,老夫会说官话奇怪吗?
但他还是耐着心解释道:
“老朽年少时,也曾读过几年私塾,虽然学业不精,不能考取功名,但也会说一点官话!”
“原来如此……”孔泰恍然大悟,但随着疑惑地问道:
“听老丈的的谈吐和穿着,应该是大明百姓,怎会出现在东番岛?”
老刘头叹了口气,解释道:
“不瞒这位大人,老夫和同村的几十人,原本居住在胡建兴化府莆田县海边的小刘庄。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莆田发大水,山崩水溢,老夫带着乡民,乘坐十几艘渔船出海避难。原本想北上的,但遇上大风,被吹到了东番岛来……偶然发现此岛,就带着幸存的几十人在岛上安家落户,六年下来,倒也安乐……可惜遇到这群倭寇海盗……今日被海盗杀死十几人,只剩50多人了……若非遇到大人的军队,恐怕全部要命丧于此了……”说完,又朝两人深深地作了个揖……
“不用客气,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乃泰西北海国出使大明的船,正好路过这里。解救你们,不过顺手之劳而已。不过,老丈,你们为何不登上大岛呢?在这个小岛上,能开垦的土地很有限啊……”
的确如此,社寮岛总面积不过一百多公顷。其中,有66公顷在后世被划为了和平岛海洋公园。公园里,主要是海边的怪石……也就是说,这座岛,最多能开垦出三四十公顷的耕地出来。就算全开垦出来,刘老根的全村大几十号人,每家也就十来亩地啊……而看岛上的开发度,似乎岛上的耕地,给鸡笼村的村民平分,每家只有五六亩地的样子……
身为鸡笼村村长的刘老根叹了口气道:
“我们也想道河对岸的陆地上去种田啊,可是,那些番民不准啊!我们试图上岛,但被他们赶回来了啊!我们就这么点人,打不过番民,只能窝在这个小岛上种田了!”
“原来如此……”
说白了,是鸡笼村这群流亡的汉民打不过主岛上的土著番民啊。要是能打得过,他们早就登陆去抢夺基隆河畔的肥沃土地去了……
至于为何叫鸡笼村,据说是几年前逃往到此时,和当地人土著人打交道,问他们地名,那些土著就说教鸡笼……于是,新村子的名字干脆就用闽语的鸡笼给这里命名了……
也就是说,在社寮岛上,孔泰他们无意间救下的,是一群大明难民……不过,这群难民逃到社寮岛上后,发现当地可以耕种。而在这里耕种的话,因为不受官府管辖,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用服徭役。于是,全村人干脆就在这安家不走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虽然住在孤岛上。四周的水面可以抵挡住台岛本岛上的土著,却挡不住擅长航海的海盗。
如果没有孔泰带军队出现,鸡笼村今天就要成为历史了……毕竟,那些倭寇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一般而言,距离五六十米,射击比较有把握了。但是,威塞特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没死几个人……
为啥?因为这群倭寇是散兵线冲锋的,最是适合对付排队枪毙。这倒不是因为倭寇懂得对付火枪,而是他们本来就相当于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个人武艺高强,但没啥纪律。所以,冲锋的时候,队形比较乱。但恰恰,这倒是很符合对付排枪的战术。
当然,这只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身高问题……
是的,身高问题。这群倭寇,普遍身高只有1米5几,超过1米6的都算“伟男子”了。而偏偏,北海国的水手们普遍身高都是1米6几和1米7出头。如此一来,双方就形成了身高差……
按照在欧洲和大明的习惯,这群火枪手射击时,会把火枪举到与肩膀齐高的地方,然后,平举指向前方射击……
问题就坏在这里……
这些倭寇比北海国水手们矮一头,而水手们的火枪又是平举向前的。那么,火枪瞄准的高度,对准的就是倭寇的脑袋而不是胸膛了……
可是,脑袋的面积才多大?加上人在冲锋时,脑袋也在晃动,非常难以瞄准和命中。在后世,即使是狙击手用瞄准镜瞄人爆头,也只敢在目标停止的时候瞄准脑袋打。如果目标是活动的,则瞄准上半身为佳。因为,把握更大些……
北海国的水手火枪手们犯了经验教条主义,还是平举火枪射击,射击覆盖区却是那些倭寇武士的脑袋,自然命中率大大降低。本来滑膛枪的命中率就不高,加上是打头,命中率就更低了。
所以,第一轮射击下来,只有几个倭寇武士中弹。但中弹的倭寇,全部当场死亡。为啥?因为被爆头了呀……子弹打到身上,也许会抽搐好久才死掉。但打到脑袋上,几十克的铅弹砸过来,基本当场身亡的。而那几个被不幸爆头的倭寇,有的脑浆都被打崩出来了……
若是大明东南卫所的那群农夫军户,看到这样的场面,没准会被吓到。但是,这群倭寇并未被吓到。因为,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强盗,对于死亡,早就麻木了……即便被同伴的脑浆子溅了一脸,这些倭寇还是凶悍地挥舞着倭刀继续往前冲……
……
威塞特略微思考了一下,也反应过来了——这群对手太矮小,不能用老办法瞄准。于是,他大声指挥着第二排火枪手道:
“所有人,枪口略微下压,瞄准这群敌人的胸前打!”
于是,第二排火枪手纷纷把枪口下压……
“砰——砰——砰——”
果然,第二轮射击给倭寇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十几名倭寇中弹倒地……
但这群倭寇依然没有收到影响,在侥幸未中弹的武士首领藤田菊次郎的带领下,剩下的倭寇高呼着“板载”,继续挥刀向前……
“第三排,瞄准——”
“开火——”
……
三段击打完了,原先三十多名倭寇武士,顿时只剩下了四个人,包括那位藤田菊次郎在内。但是,火枪队也出现了短暂的空档期。因为,第一排火枪手的装弹尚未结束……
于是,在威塞特的命令下,两边共40名长矛手,手持4米长的长矛,向那四个幸存的倭寇武士左右包抄过去……
四十个长矛手,打四个倭寇,大家都认为稳了。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这四个倭寇武士,虽然身材矮小,但身法异常灵活。虽然那么多长矛捅过来,但他们不慌不忙地躲闪。仗着自己身高矮小,他们灵活地躲避着几十支长矛的捅杀……
而且,他们手里的倭刀非常锋利,竟然砍断了几根长矛……
“肥前一刀流!”在斩断了一名北海国水手的长矛后,武艺高强的藤田菊次郎顺势欺身上前,大喝一声,并一刀抹在那名断矛的水手脖子上,当场杀死了这名倒霉的水手……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哥伦布和孔泰吃惊地发现——40名长矛手对付这4名倭寇武士,虽然最终把他们都杀了,可本方居然有3名水手被杀,5名水手被砍伤……
“好凶悍的敌人!”孔泰吃惊道。
“是呀,虽然身材矮小!”哥伦布也点点头。
这时,孔泰忽然想起,马林在教他们汉语的时候,顺嘴提过一句——对付倭寇武士,最好用枪,或者是板甲骑士。(当然,马林没有说,鸳鸯阵也很适合。但他没搞鸳鸯阵这种东西,也就没必要提了)
用枪不用讲,刚才的战果证明了一切。而板甲骑士,本身武艺也很厉害,而且板甲可以抵挡倭寇的刀,可以大占上风……
而威塞特,也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打倭寇时,火枪手们必须枪口稍微下压,不然打不中……毕竟,对方有点矮……
要知道,在日本后世大力推行喝牛奶长高高的政策之前,日本人身高的确不高。即使是抗战时期,日军士兵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身高一般也只有1米6几。而且,是1米6小几居多。如果有身高一米七几甚至一米八的鬼子……别猜了,那是朝鲜鬼子……
……
看着三名死去的水手,孔泰顿时有些头大。那5名受伤的水手倒是好说,因为,船上准备了大量的金创药、酒精和纱布。刀伤看着恐怖,但只要不砍到要害或血管动脉上,并且做好消毒,保证不感染,其实没什么大事。
幸运的是,受伤的5名水手,虽然伤口很深,其中一人还被锋利的倭刀削掉一块肉,可却没伤到要害。在经过紧急处理后,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没啥事了。但当场被砍死的三位倒霉蛋,就没法子了……
于是,孔泰决定,按照马林军中的办法——火化,把骨灰带回国……
事实上,基督徒并不流行火化,而是推崇土葬。但是,孔泰曾听马林解释说——如果船队带着装有死人的棺材回国,半路上很容易滋生瘟疫。一旦滋生瘟疫,船上其他人也跑不掉……
所以,为了不让死人妨害道活人,马林的态度是——战死者火化,带骨灰回国安葬……或者,就地土葬……而且,马林给每个士兵自己选择的权利,选择自身战死后火化带骨灰回家还是就地土葬……
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火化带骨灰回家,因为,士兵们相信,回到家,灵魂才会得到救赎……
……
就在孔泰发愁的时候,那50多名逃命的难民,在一位50多岁的老者的带领下,来到了哥伦布和孔泰面前……
只见那位老者来到身穿华服的哥伦布和孔泰面前,弯腰作揖道:
“老朽刘老根,代表鸡笼村的幸存者,写过两位大人的救命之恩了。”老人用的是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但孔泰也能听懂了。
听到老者的话,孔泰惊奇道:
“你懂官话?”这由不得孔泰不好奇。在广州的那段时间,孔泰发现,大明朝的村民们,一般说的是方言,他都听不懂的。只有那些官员和身份高的读书人,才懂得官话。
可是,这里是东番岛,并非大明本土,居然还能遇到个会说官话的老头,实在太罕见。按理说,这边应该都是番民才对。不过,看这老头的穿着,有点像大明百姓啊,还会说官话……
刘老根翻了翻白眼,心说——你一个黄毛碧眼的番鬼都会说官话,老夫会说官话奇怪吗?
但他还是耐着心解释道:
“老朽年少时,也曾读过几年私塾,虽然学业不精,不能考取功名,但也会说一点官话!”
“原来如此……”孔泰恍然大悟,但随着疑惑地问道:
“听老丈的的谈吐和穿着,应该是大明百姓,怎会出现在东番岛?”
老刘头叹了口气,解释道:
“不瞒这位大人,老夫和同村的几十人,原本居住在胡建兴化府莆田县海边的小刘庄。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莆田发大水,山崩水溢,老夫带着乡民,乘坐十几艘渔船出海避难。原本想北上的,但遇上大风,被吹到了东番岛来……偶然发现此岛,就带着幸存的几十人在岛上安家落户,六年下来,倒也安乐……可惜遇到这群倭寇海盗……今日被海盗杀死十几人,只剩50多人了……若非遇到大人的军队,恐怕全部要命丧于此了……”说完,又朝两人深深地作了个揖……
“不用客气,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乃泰西北海国出使大明的船,正好路过这里。解救你们,不过顺手之劳而已。不过,老丈,你们为何不登上大岛呢?在这个小岛上,能开垦的土地很有限啊……”
的确如此,社寮岛总面积不过一百多公顷。其中,有66公顷在后世被划为了和平岛海洋公园。公园里,主要是海边的怪石……也就是说,这座岛,最多能开垦出三四十公顷的耕地出来。就算全开垦出来,刘老根的全村大几十号人,每家也就十来亩地啊……而看岛上的开发度,似乎岛上的耕地,给鸡笼村的村民平分,每家只有五六亩地的样子……
身为鸡笼村村长的刘老根叹了口气道:
“我们也想道河对岸的陆地上去种田啊,可是,那些番民不准啊!我们试图上岛,但被他们赶回来了啊!我们就这么点人,打不过番民,只能窝在这个小岛上种田了!”
“原来如此……”
说白了,是鸡笼村这群流亡的汉民打不过主岛上的土著番民啊。要是能打得过,他们早就登陆去抢夺基隆河畔的肥沃土地去了……
至于为何叫鸡笼村,据说是几年前逃往到此时,和当地人土著人打交道,问他们地名,那些土著就说教鸡笼……于是,新村子的名字干脆就用闽语的鸡笼给这里命名了……
也就是说,在社寮岛上,孔泰他们无意间救下的,是一群大明难民……不过,这群难民逃到社寮岛上后,发现当地可以耕种。而在这里耕种的话,因为不受官府管辖,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用服徭役。于是,全村人干脆就在这安家不走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虽然住在孤岛上。四周的水面可以抵挡住台岛本岛上的土著,却挡不住擅长航海的海盗。
如果没有孔泰带军队出现,鸡笼村今天就要成为历史了……毕竟,那些倭寇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