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记 作者:羯墨_
分卷阅读69
空山记 作者:羯墨_
分卷阅读69
圈钵罗钵语的文字,虽是至宝,但在坐拥天下的李氏皇族眼中,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赏物。
那指环后被穆宗赏给李阐母后,在那个李阐命运骤变的冬夜里,指环被系在他衣襟上,辗转跟随他来到楼观。这是李阐的母后留给他的最后一件东西。
这指环跟随李阐近二十年,其意义早已超过其本身,但终究是身外之物。神策军屠戮之时,他可以坦然舍弃去换取阖府性命,真的被寻回时,他心中也不过觉得甚好而已。却远不过今日,再见这指环之时,内心的茫然与不愿面对。
全因他早已将这指环赠予白帝。两情相悦之时,难舍难离之际,他将指环缓缓推上神仙的中指,低声在耳边告诉他那串被刻在戒面上的钵罗钵语,究竟是何含义。
一股巨大的悲伤席卷了他,一切都像是回到了听闻山崩的那一刻,他也是这样不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恨不得立刻就赶去山上,然而那时他登基尚不足十日。
大明宫是这个帝国的心脏,也是李阐余生的牢笼,李阐如困兽般在这重重深宫中做着徒劳的挣扎,但他内心却又清楚的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冥冥之中,他和白帝之间的那条线似乎就这样断了。天地重归寂寥。李阐不愿相信他所预感到的一切,于是他下旨在麟德殿前修建一座望仙台,命人日日焚香祝祷,命文珍上山寻访白帝与陈抟的踪迹,却至今杳无音信。
当年日蚀,陈抟曾有过不出三年天下必亡的箴言。有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李阐自是不敢怠慢。而朝中沉疴积弊已久,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荡平。他日日劳心,隐忍经营,只为三年之期一过,能得片刻喘息之机,好从朝堂抽身。
直到尹文靖出现在他面前,奉上了这只玉匣。简直将他的所有希望一并打碎。
还给他对吗?他简直要笑起来了,为什么要还给他?神仙不是于天地齐寿吗?神仙怎么可能会死?他怎么可能会相信这种拙劣的玩笑?
他无法相信,那神仙甚至未曾与他道别。
在旁人看来,年轻的皇帝似乎陷入了某种癔症,时而大笑,时而大哭,更有甚者从天亮枯坐至天黑,水米不进,眼神涣散。众人忧心忡忡,却无人敢劝,太医在寝殿外立了一排,安神的汤水被端进去又被摔掷一地,直到最后,皇帝连抬手都不愿了。
他陷在紫宸殿的重重帷帐中,就像是失了魂魄了一具皮囊。
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将这具皮囊最终唤醒的不是别人,而是来自于泾原节度使刘沔的一份前线军报。
武宗自登基始,便已厉兵秣马准备收复河湟失地,命刘沔收集了大量吐蕃情报,刘沔果然不负所托,密报中称,就在月前,那位曾经令整个大唐都有所忌惮的吐蕃赞普朗达磨被佛教徒在皇宫内刺杀身亡。朗达磨膝下无子,为争夺赞普之位,吐蕃皇室发生大规模内乱,极有可能引发全国性内战。
这简直就像是,谁送给大唐的一个礼物。
李阐看完军报,久久不能言语。这个机会他已经等了许久,但从未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间出现。他不由得想得自己在登基之日,于李家诸位先皇牌位前所立下的誓言。大唐的土地,决不会被外族拿走一寸。然而山河未复,胡虏未逐,此时此刻,他李阐又怎能只顾伤怀而将军国之事抛之脑后?
浑浑噩噩数日的李阐突然被点醒了,他望着漆黑的内殿,却于这无边的寂寞中生出一腔孤勇,他缓缓起身,在夜色中沿着那条早已熟谙于心的路,来到麟德殿前的望仙台前。侍从皆远远跟在他身后,夜幕之下,这天地之间,重重深宫之内,仿若只有他一个人。
望仙台修的极高,远高过宫墙和含元殿,李阐拾级而上,登至最高处,苍茫的夜色中,他只能看见脚下的一片灯火,西面的那座仙山,仿佛远在天边。
有那么一刻,他觉得白帝就在他身边。
第十卷
前尘
3)
李阐从梦中醒来时,尚能隐隐听得殿外更鼓之声。
五更二刻,这鼓声自禁内传出,自有街鼓承振,坊门皆启,长安城内新的一日,便是从这鼓声开始的。
然而李阐并不想理会。他昨夜晚膳时多饮了几杯,而后又一个人上了望仙台,长安春日多大风,他在望仙台上坐的久了,当夜便有些头疼。
只是他此刻醒来,口中干渴,头晕目涨,又多躺了一时,却依然不见小黄门上前服侍,他撑起点身子,正要开口唤人,却见榻前的屏风上,隐隐透出个人的影子。
那扇屏风是从令狐公家挪进大内的,李阐命人摆在寝殿之内,日日要看着那屏风上的笔墨才能入睡。此时天色未亮,殿内的烛火将另一个影子投在上面,李阐只看了一眼,便下意识的闭紧了双眼。
他这一刻的内心竟是如此的无助与惧怕,几近三年,他日思夜盼的人,到底在不在屏风之后?他怕这又是一场梦,徒劳的以为自己只要不睁开眼睛,那人就还会在那里。李阐的手脚抖的厉害,却在一片寂静中听见自己愈演愈烈的心跳声,几乎要从胸口蹦出……
紫宸殿的大门轻轻响了一声,他耳边听见随侍的宫人行在殿内茵毯上,他着急起来,想把人统统都赶出去,却发现自己已经动弹不得,目不能张口不能唤,急的他生生出了一身汗,却有阵刺痛从心口处传来……
李阐猛的从梦中醒来,他直直的坐起却又突然倒下,俯在榻边咳了许久,才缓缓换出一口气,梦中的窒息感退了下去,耳边听见凌乱的脚步声传来,有人跑近了,却又响起一阵惊呼。
烛火摇曳之下,年轻的帝王双目赤红形容癫狂,他对身边的随侍下了封口令,沉默的看着宫女们将染血的茵毯卷了下去,并且拒绝了再换上新的。他并未召唤太医,而是在神思沉稳之后下了道谕旨。
五日之后,大兴善寺的慧林法师奏称,有佛门不传之密法,可助逝者还魂。
武宗大喜,命慧林即刻进宫面圣。
慧林此举并未得到兴善寺其余高僧的支持,他本人也一直犹豫不定,而促使他最终作出决定不是别人,却是大云光明寺的尊首呼延法师。
大云光明寺乃是座摩尼寺,摩尼教自高宗时期于西域传入大唐,因为上所不喜,一直托借佛家教义传道。后摩尼教传入回鹘,被定为回鹘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鹘助唐平叛有功,摩尼教终有机会籍此请旨在长安建教寺,即是这大云光明寺。
回鹘与大唐因和亲而关系紧密,而摩尼教高僧也能籍公主和亲之机接近唐室上层贵族,王朝权力的更迭对于这些外来的教徒来说亦是良机,大云光明寺的尊首呼延法师本曾拜于安王门下,苦心经营许久,却不料被李阐一朝登帝。
而时局对
分卷阅读69
分卷阅读69
-
分卷阅读69
空山记 作者:羯墨_
分卷阅读69
圈钵罗钵语的文字,虽是至宝,但在坐拥天下的李氏皇族眼中,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赏物。
那指环后被穆宗赏给李阐母后,在那个李阐命运骤变的冬夜里,指环被系在他衣襟上,辗转跟随他来到楼观。这是李阐的母后留给他的最后一件东西。
这指环跟随李阐近二十年,其意义早已超过其本身,但终究是身外之物。神策军屠戮之时,他可以坦然舍弃去换取阖府性命,真的被寻回时,他心中也不过觉得甚好而已。却远不过今日,再见这指环之时,内心的茫然与不愿面对。
全因他早已将这指环赠予白帝。两情相悦之时,难舍难离之际,他将指环缓缓推上神仙的中指,低声在耳边告诉他那串被刻在戒面上的钵罗钵语,究竟是何含义。
一股巨大的悲伤席卷了他,一切都像是回到了听闻山崩的那一刻,他也是这样不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恨不得立刻就赶去山上,然而那时他登基尚不足十日。
大明宫是这个帝国的心脏,也是李阐余生的牢笼,李阐如困兽般在这重重深宫中做着徒劳的挣扎,但他内心却又清楚的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冥冥之中,他和白帝之间的那条线似乎就这样断了。天地重归寂寥。李阐不愿相信他所预感到的一切,于是他下旨在麟德殿前修建一座望仙台,命人日日焚香祝祷,命文珍上山寻访白帝与陈抟的踪迹,却至今杳无音信。
当年日蚀,陈抟曾有过不出三年天下必亡的箴言。有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李阐自是不敢怠慢。而朝中沉疴积弊已久,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荡平。他日日劳心,隐忍经营,只为三年之期一过,能得片刻喘息之机,好从朝堂抽身。
直到尹文靖出现在他面前,奉上了这只玉匣。简直将他的所有希望一并打碎。
还给他对吗?他简直要笑起来了,为什么要还给他?神仙不是于天地齐寿吗?神仙怎么可能会死?他怎么可能会相信这种拙劣的玩笑?
他无法相信,那神仙甚至未曾与他道别。
在旁人看来,年轻的皇帝似乎陷入了某种癔症,时而大笑,时而大哭,更有甚者从天亮枯坐至天黑,水米不进,眼神涣散。众人忧心忡忡,却无人敢劝,太医在寝殿外立了一排,安神的汤水被端进去又被摔掷一地,直到最后,皇帝连抬手都不愿了。
他陷在紫宸殿的重重帷帐中,就像是失了魂魄了一具皮囊。
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将这具皮囊最终唤醒的不是别人,而是来自于泾原节度使刘沔的一份前线军报。
武宗自登基始,便已厉兵秣马准备收复河湟失地,命刘沔收集了大量吐蕃情报,刘沔果然不负所托,密报中称,就在月前,那位曾经令整个大唐都有所忌惮的吐蕃赞普朗达磨被佛教徒在皇宫内刺杀身亡。朗达磨膝下无子,为争夺赞普之位,吐蕃皇室发生大规模内乱,极有可能引发全国性内战。
这简直就像是,谁送给大唐的一个礼物。
李阐看完军报,久久不能言语。这个机会他已经等了许久,但从未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间出现。他不由得想得自己在登基之日,于李家诸位先皇牌位前所立下的誓言。大唐的土地,决不会被外族拿走一寸。然而山河未复,胡虏未逐,此时此刻,他李阐又怎能只顾伤怀而将军国之事抛之脑后?
浑浑噩噩数日的李阐突然被点醒了,他望着漆黑的内殿,却于这无边的寂寞中生出一腔孤勇,他缓缓起身,在夜色中沿着那条早已熟谙于心的路,来到麟德殿前的望仙台前。侍从皆远远跟在他身后,夜幕之下,这天地之间,重重深宫之内,仿若只有他一个人。
望仙台修的极高,远高过宫墙和含元殿,李阐拾级而上,登至最高处,苍茫的夜色中,他只能看见脚下的一片灯火,西面的那座仙山,仿佛远在天边。
有那么一刻,他觉得白帝就在他身边。
第十卷
前尘
3)
李阐从梦中醒来时,尚能隐隐听得殿外更鼓之声。
五更二刻,这鼓声自禁内传出,自有街鼓承振,坊门皆启,长安城内新的一日,便是从这鼓声开始的。
然而李阐并不想理会。他昨夜晚膳时多饮了几杯,而后又一个人上了望仙台,长安春日多大风,他在望仙台上坐的久了,当夜便有些头疼。
只是他此刻醒来,口中干渴,头晕目涨,又多躺了一时,却依然不见小黄门上前服侍,他撑起点身子,正要开口唤人,却见榻前的屏风上,隐隐透出个人的影子。
那扇屏风是从令狐公家挪进大内的,李阐命人摆在寝殿之内,日日要看着那屏风上的笔墨才能入睡。此时天色未亮,殿内的烛火将另一个影子投在上面,李阐只看了一眼,便下意识的闭紧了双眼。
他这一刻的内心竟是如此的无助与惧怕,几近三年,他日思夜盼的人,到底在不在屏风之后?他怕这又是一场梦,徒劳的以为自己只要不睁开眼睛,那人就还会在那里。李阐的手脚抖的厉害,却在一片寂静中听见自己愈演愈烈的心跳声,几乎要从胸口蹦出……
紫宸殿的大门轻轻响了一声,他耳边听见随侍的宫人行在殿内茵毯上,他着急起来,想把人统统都赶出去,却发现自己已经动弹不得,目不能张口不能唤,急的他生生出了一身汗,却有阵刺痛从心口处传来……
李阐猛的从梦中醒来,他直直的坐起却又突然倒下,俯在榻边咳了许久,才缓缓换出一口气,梦中的窒息感退了下去,耳边听见凌乱的脚步声传来,有人跑近了,却又响起一阵惊呼。
烛火摇曳之下,年轻的帝王双目赤红形容癫狂,他对身边的随侍下了封口令,沉默的看着宫女们将染血的茵毯卷了下去,并且拒绝了再换上新的。他并未召唤太医,而是在神思沉稳之后下了道谕旨。
五日之后,大兴善寺的慧林法师奏称,有佛门不传之密法,可助逝者还魂。
武宗大喜,命慧林即刻进宫面圣。
慧林此举并未得到兴善寺其余高僧的支持,他本人也一直犹豫不定,而促使他最终作出决定不是别人,却是大云光明寺的尊首呼延法师。
大云光明寺乃是座摩尼寺,摩尼教自高宗时期于西域传入大唐,因为上所不喜,一直托借佛家教义传道。后摩尼教传入回鹘,被定为回鹘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鹘助唐平叛有功,摩尼教终有机会籍此请旨在长安建教寺,即是这大云光明寺。
回鹘与大唐因和亲而关系紧密,而摩尼教高僧也能籍公主和亲之机接近唐室上层贵族,王朝权力的更迭对于这些外来的教徒来说亦是良机,大云光明寺的尊首呼延法师本曾拜于安王门下,苦心经营许久,却不料被李阐一朝登帝。
而时局对
分卷阅读69
分卷阅读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