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作者:无语的命运
第53章 船厂(第三更,求月票)
沿岸23里!
这说的就是清江漕船厂,作为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官办漕船厂,其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国家对漕粮的需求越来越大。“百官卫士仰需江南”,当时漕粮运输实行“支运法”,江南征纳的漕粮,需先经运河集中送到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由于每年要调运数百万石粮食到北京等地,因而修造漕船成为明朝的军国大计。永乐七年,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清河之间的运河沿岸建起了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这里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久而久之,尽管清江漕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但规模最大的仍数清江漕船厂,别的不说,便是这沿岸23里的厂区,便足以证明其规模。
即便是见惯了世面,在后世见惯了大型工厂的朱明忠,同样也为眼前这庞大的船厂而惊讶。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
置身于漕船上,看着那沿岸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戴苍的感叹引得朱明忠的一阵赞同。
正是由于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漕船是运输漕粮的重要工具,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漕船的修造与维护,而这规模宏大的清江漕船厂,就是明证。沿岸数十里的厂区中有千百间料棚,那些料棚之中尽是堆积如山的木料。而在厂区之间还可以看到数十艘已经停工的漕船。
“经略,目下因为漕运断绝,所以这漕船建造自然也就停了下来,想来将来几年我大明一日不复京师,这漕运自无恢复之可能,即便是军粮物资转运,便是现在的漕船即已可以使用,可这清江数千船工又岂能终日无工?若是如此,船工及其家人以及这船厂附近数万百姓又何以为食?”
戴苍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的观察着经略使的表情。
“那日见经略以水机钻削铳管,所以,下官便寻思着,与其将这船厂荒废,不如于此广设水锤、水机,一来可为我忠义军制械、制铳,二来也可令这数千船工有工可做,不至于沦为饿殍……”
听着戴苍的建议,朱明忠并没有表示反对,不过这会他却只是兴趣十足看着这船厂,尽管之前就知道清河船厂的规模极大,但是却未曾想到会这么大,而更重要的是,这沿岸数十里的物料厂棚之中,堆积如山的木材正是造船所必须的原料,早在江阴时,他就曾想过造船,但是最终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木料,或者说没有适合造船的,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风干的木料,而使得造船只不过是个设想,但现在,这岸上的那些木料,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葭湄,这里可曾造过海船?就是遮洋船?”
内河船重要,但是海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一心还想拓展对外贸易以解决军费问题,拓展台湾以解决后顾之忧的朱明忠来说,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海船。
“回经略,遮洋船原本造于卫河船厂,可后皆改于清江,清江虽说不能造2000料大海船,可是却可造千料海船……”
千料海船大概多大?
过去朱明忠并不清楚,但是通过对郑成功的船队的了解,对于千料海船的尺寸和吨位也有一定的了解,其吨位大约在500吨左右,这也是大航海时代的各国贸易商船的主力吨位。就像现在英国人偏好于使用300到500吨级的小型盖伦帆船,而西班牙人则在运送财宝的船队中使用一些1200吨级的庞然巨物。而500吨左右的海船,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海上贸易,不大不小,而且使用起来也极为灵活。
“千料海船可以直接通过黄河入海,经略,若是逢着水涨的时候,千五百料海船也可由此入海,不过因为千五百料海船入黄河时需要挑选丰水时,所以,这清江船厂大都造千料遮洋船……”
因为已经盯上了这座大型船厂,一心想把这座船厂变成一个水轮连绵的工厂的戴苍,自然曾多方收集过船厂的资料,对其可谓是非常了解,可他那里想到,他所说的这些恰恰是朱明忠所感兴趣的。
“千五百料海船……”
凝视着这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朱明忠先是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兵工厂不一定非要建在这,当然也可以与此合办,这船厂不能改做他用,船厂的本业就是造船,既然这里有数千造船工匠,咱们就要妥善利用起来,在这里造船!”
“造船?经略?为何造船?现在漕船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
在戴苍看来,现在造船根本就是浪费,毕竟仅缴获的漕船就有数千艘之多,如此一来又何需再造新船。
面对戴苍的不解,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海上贸易的重要性,不知道海上贸易可以带来巨额的财富,当然也不知道,掌握了海洋,可以令中华文明有了进退皆可的回旋余地。
毕竟,一直到现在,达素的统领的十万大军,还有南苑那个几年后出家当和尚的顺治正在操练着他的“八旗精锐”甚至还新募了十数万绿营兵,面对这数十万敌军的压力,又怎么可能不考虑后路。
“漕船,不是战船!”
朱明忠并没有直接解释他的想法,有些想法可以想,可以做,但是不能够告诉其它人,如果告诉其它人建海船的目的,是为了寻得一条退路,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军心涣散。最好的理由就是战争。
“漕船板薄且不可装炮,这样的船只,又岂堪大用?咱们需要的是战船!真正的战船!”
在念叨着战船的时候,朱明忠的脑海中首先想到了风帆时代的装备数十门火炮以至上百门炮的巡航舰、战列舰,那样的战舰在这个时代的东亚,无疑是巨无霸般的存在,甚至足以称霸这片海域。
但是……也仅仅只是海域!
在离开南京的时候,朱明忠曾目睹过在不得不依靠人力拖挽的海船,甚至郑成功进攻南京时行军的速度之所以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海船不适合长江的航行,不仅仅只是因为其尖底容易搁浅,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江尤其是镇江至南京航段的水流复杂,正因如此其不得不使用人力挽拉的方式航行。
海船不适合内河!
这意味着像风帆巡航舰、战列舰之类的海上霸主根本就不可能在长江或者黄河等内河中发挥其作用。
战船,什么样的战船才适合内河?
在清军没有海军的情况下,发展海上的舰队无疑是浪费财力物力的一种行为,现在所需要的是能够纵横内河的战船。
什么样的战船更适合内河?
“经略您是说造蜈蚣船?”
戴苍自然想到了水军的那几艘从郑军那里用红夷大炮换来的蜈蚣船,现在那些蜈蚣船两舷已经加装了佛郎机炮,船两侧有成排的桨橹,外形活似蜈蚣,无风举桨,起风扬帆,必要时桨帆并用,因此在水上行走如飞。这种船自然比漕船更适合充当战船。
“蜈蚣船!”
戴苍的提醒让朱明忠想到那几艘船,相比于寻常的海船,多桨的蜈蚣船无疑更适合内河,只不过它的火力太弱。尽管那几艘蜈蚣船已经按照他的设想,加装了佛郎机,可是距离朱明忠心目中的战船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经略,那蜈蚣船是尖底,内河水浅且河中多滩,若是于造蜈蚣船不仿借鉴漕船平底,建造平底蜈蚣船,以适应内河……”
戴苍的建议让朱明忠摇头说道。
“蜈蚣船虽说远比漕船更好,可与朱某心中的战船差之甚远,这蜈蚣船且不说其船板不过只有两尺,便是那几门佛郎机就不堪使用,顶多也就是欺负一下漕船,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根本就不顶用,”
一边摇头,朱明忠一边说道着他对战船的一些想法。
“真正的战船应该是什么样子?嗯,首先应该装备8-12门8斤以上的红夷大炮,如此非但可以轻易摧残敌舰,而且还可以直接炮击河岸城市,轰开其城墙,协助步卒攻城,除此之外,在水战的时候,除去炮手之外,其它水兵还可以站在甲板上,使用斑鸠铳之类的大铳排铳击杀敌水兵船员,而且大铳可以击穿漕船的薄板,除此之外,它的速度要快,要……”
突然,朱明忠的话声猛然一顿,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另一种船型,一种已经近乎于淘汰的船型,也许……它可以满足内河水战的需要。可谁了解那种战船?这时眼前却又浮现出一个外国人的模样。
“葭湄,那个,史司什么时候会到?”
第53章 船厂(第三更,求月票)
-
第53章 船厂(第三更,求月票)
沿岸23里!
这说的就是清江漕船厂,作为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官办漕船厂,其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国家对漕粮的需求越来越大。“百官卫士仰需江南”,当时漕粮运输实行“支运法”,江南征纳的漕粮,需先经运河集中送到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由于每年要调运数百万石粮食到北京等地,因而修造漕船成为明朝的军国大计。永乐七年,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清河之间的运河沿岸建起了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这里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久而久之,尽管清江漕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但规模最大的仍数清江漕船厂,别的不说,便是这沿岸23里的厂区,便足以证明其规模。
即便是见惯了世面,在后世见惯了大型工厂的朱明忠,同样也为眼前这庞大的船厂而惊讶。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
置身于漕船上,看着那沿岸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戴苍的感叹引得朱明忠的一阵赞同。
正是由于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漕船是运输漕粮的重要工具,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漕船的修造与维护,而这规模宏大的清江漕船厂,就是明证。沿岸数十里的厂区中有千百间料棚,那些料棚之中尽是堆积如山的木料。而在厂区之间还可以看到数十艘已经停工的漕船。
“经略,目下因为漕运断绝,所以这漕船建造自然也就停了下来,想来将来几年我大明一日不复京师,这漕运自无恢复之可能,即便是军粮物资转运,便是现在的漕船即已可以使用,可这清江数千船工又岂能终日无工?若是如此,船工及其家人以及这船厂附近数万百姓又何以为食?”
戴苍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的观察着经略使的表情。
“那日见经略以水机钻削铳管,所以,下官便寻思着,与其将这船厂荒废,不如于此广设水锤、水机,一来可为我忠义军制械、制铳,二来也可令这数千船工有工可做,不至于沦为饿殍……”
听着戴苍的建议,朱明忠并没有表示反对,不过这会他却只是兴趣十足看着这船厂,尽管之前就知道清河船厂的规模极大,但是却未曾想到会这么大,而更重要的是,这沿岸数十里的物料厂棚之中,堆积如山的木材正是造船所必须的原料,早在江阴时,他就曾想过造船,但是最终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木料,或者说没有适合造船的,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风干的木料,而使得造船只不过是个设想,但现在,这岸上的那些木料,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葭湄,这里可曾造过海船?就是遮洋船?”
内河船重要,但是海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一心还想拓展对外贸易以解决军费问题,拓展台湾以解决后顾之忧的朱明忠来说,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海船。
“回经略,遮洋船原本造于卫河船厂,可后皆改于清江,清江虽说不能造2000料大海船,可是却可造千料海船……”
千料海船大概多大?
过去朱明忠并不清楚,但是通过对郑成功的船队的了解,对于千料海船的尺寸和吨位也有一定的了解,其吨位大约在500吨左右,这也是大航海时代的各国贸易商船的主力吨位。就像现在英国人偏好于使用300到500吨级的小型盖伦帆船,而西班牙人则在运送财宝的船队中使用一些1200吨级的庞然巨物。而500吨左右的海船,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海上贸易,不大不小,而且使用起来也极为灵活。
“千料海船可以直接通过黄河入海,经略,若是逢着水涨的时候,千五百料海船也可由此入海,不过因为千五百料海船入黄河时需要挑选丰水时,所以,这清江船厂大都造千料遮洋船……”
因为已经盯上了这座大型船厂,一心想把这座船厂变成一个水轮连绵的工厂的戴苍,自然曾多方收集过船厂的资料,对其可谓是非常了解,可他那里想到,他所说的这些恰恰是朱明忠所感兴趣的。
“千五百料海船……”
凝视着这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朱明忠先是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兵工厂不一定非要建在这,当然也可以与此合办,这船厂不能改做他用,船厂的本业就是造船,既然这里有数千造船工匠,咱们就要妥善利用起来,在这里造船!”
“造船?经略?为何造船?现在漕船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
在戴苍看来,现在造船根本就是浪费,毕竟仅缴获的漕船就有数千艘之多,如此一来又何需再造新船。
面对戴苍的不解,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海上贸易的重要性,不知道海上贸易可以带来巨额的财富,当然也不知道,掌握了海洋,可以令中华文明有了进退皆可的回旋余地。
毕竟,一直到现在,达素的统领的十万大军,还有南苑那个几年后出家当和尚的顺治正在操练着他的“八旗精锐”甚至还新募了十数万绿营兵,面对这数十万敌军的压力,又怎么可能不考虑后路。
“漕船,不是战船!”
朱明忠并没有直接解释他的想法,有些想法可以想,可以做,但是不能够告诉其它人,如果告诉其它人建海船的目的,是为了寻得一条退路,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军心涣散。最好的理由就是战争。
“漕船板薄且不可装炮,这样的船只,又岂堪大用?咱们需要的是战船!真正的战船!”
在念叨着战船的时候,朱明忠的脑海中首先想到了风帆时代的装备数十门火炮以至上百门炮的巡航舰、战列舰,那样的战舰在这个时代的东亚,无疑是巨无霸般的存在,甚至足以称霸这片海域。
但是……也仅仅只是海域!
在离开南京的时候,朱明忠曾目睹过在不得不依靠人力拖挽的海船,甚至郑成功进攻南京时行军的速度之所以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海船不适合长江的航行,不仅仅只是因为其尖底容易搁浅,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江尤其是镇江至南京航段的水流复杂,正因如此其不得不使用人力挽拉的方式航行。
海船不适合内河!
这意味着像风帆巡航舰、战列舰之类的海上霸主根本就不可能在长江或者黄河等内河中发挥其作用。
战船,什么样的战船才适合内河?
在清军没有海军的情况下,发展海上的舰队无疑是浪费财力物力的一种行为,现在所需要的是能够纵横内河的战船。
什么样的战船更适合内河?
“经略您是说造蜈蚣船?”
戴苍自然想到了水军的那几艘从郑军那里用红夷大炮换来的蜈蚣船,现在那些蜈蚣船两舷已经加装了佛郎机炮,船两侧有成排的桨橹,外形活似蜈蚣,无风举桨,起风扬帆,必要时桨帆并用,因此在水上行走如飞。这种船自然比漕船更适合充当战船。
“蜈蚣船!”
戴苍的提醒让朱明忠想到那几艘船,相比于寻常的海船,多桨的蜈蚣船无疑更适合内河,只不过它的火力太弱。尽管那几艘蜈蚣船已经按照他的设想,加装了佛郎机,可是距离朱明忠心目中的战船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经略,那蜈蚣船是尖底,内河水浅且河中多滩,若是于造蜈蚣船不仿借鉴漕船平底,建造平底蜈蚣船,以适应内河……”
戴苍的建议让朱明忠摇头说道。
“蜈蚣船虽说远比漕船更好,可与朱某心中的战船差之甚远,这蜈蚣船且不说其船板不过只有两尺,便是那几门佛郎机就不堪使用,顶多也就是欺负一下漕船,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根本就不顶用,”
一边摇头,朱明忠一边说道着他对战船的一些想法。
“真正的战船应该是什么样子?嗯,首先应该装备8-12门8斤以上的红夷大炮,如此非但可以轻易摧残敌舰,而且还可以直接炮击河岸城市,轰开其城墙,协助步卒攻城,除此之外,在水战的时候,除去炮手之外,其它水兵还可以站在甲板上,使用斑鸠铳之类的大铳排铳击杀敌水兵船员,而且大铳可以击穿漕船的薄板,除此之外,它的速度要快,要……”
突然,朱明忠的话声猛然一顿,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另一种船型,一种已经近乎于淘汰的船型,也许……它可以满足内河水战的需要。可谁了解那种战船?这时眼前却又浮现出一个外国人的模样。
“葭湄,那个,史司什么时候会到?”
第53章 船厂(第三更,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