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改革与转型
“你说这东岸人的东西,还真是不错啊。”克里米亚半岛重镇卡法港内的贸易市场上,一位头戴花帽的中年人拎起一把沉重的斧子,掂了掂后,笑着说道。
“他们一定得到了安拉的祝福。”卖斧子的是一位鞑靼老人,只见他指了指身后那一大排明晃晃的金属制品,说道:“斧子、刀、箭头、矛头、农具,无一不是精品。耐用、结实,是最好的选择。”
“就是价钱有些贵。”中年花帽男放下了斧子,有些不舍地说道。
他当然赞同店主说的这些话。他住在卡法近郊,知道本地很多商人都喜欢去东岸人的租借地哈吉港进货,一买就是一大堆钢条,然后回来自己加工。克里米亚半岛上几乎绝大部分的刀具、农具及其他金属制品,都是这么来的,使用起来就是比那些使用传统方法加工出来的金属制品要好,这个没得辩。
当然本地也有不少由荷兰或英格兰商人贩卖而来的铁器,基本都产自英格兰或北德意志,前者质量好些,后者差一些。但这些商品虽然比克里米亚本地或奥斯曼帝国的铁制品要好,但都不如使用东岸钢条加工后的产品,除非这些英国货也是使用东岸钢条加工的——说句题外话,英格兰是东岸钢条最大的欧洲买家。
而除了以上这些产品外,还有一些是直接从东岸进口的成品,数量也不少,但价格比较高,基本上属于高端制品了。这些原产于东岸的五金制品,对于人均收入较低的黑海一带的民众来说,略略有些奢侈了,毕竟他们有时候连使用本地铁做的铁器都能将就,更别说花钱买进口的东岸五金制品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整个欧洲的贫富差距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西欧较富,中欧次之,东欧最穷,基本上和后世一致。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和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关!这两个国家,一个从美洲搞回来大批金银及热带产品,一个从东方搞回来大量中国和印度商品,前后持续一百多年。金银流入欧洲后,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发展,发生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继而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各项技术水平飞速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大大进步,产出的财富自然而然也大幅度增加了。葡萄牙搞回来的东方商品呢,部分在西欧本地出售,部分远销东欧,这进一步搜刮了当地靠卖木材、粮食、牲畜、矿石等初级商品积累起来的资金,然后反哺西欧的工商业发展。
这样一来的话,西欧的社会生活水平大大超过东欧,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东岸五金制品的销售数据基本上也支持这一点。60%的销量在西欧地区,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人家百姓的购买力确实是高啊!
克里米亚汗国这些年来靠着东岸人的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业及转口贸易,财富积累还是很快的。更妙的是,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有一百多万不到两百万,但其中真正的鞑靼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奴隶。也就是说,只要是一个有合法身份的鞑靼人,他们基本上都有余钱来采购东岸商品,不仅仅是五金制品,甚至也包括钟表、乐器、布匹、皮具及大量日用品,算是一个比较稳固的市场了。
当然几十万人的市场还略略有些小,而且大量奴隶的存在也是个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东岸人的支持下,最近二十年来,克里米亚的历任大汗都在想办法赦免一些奴隶,给予他们克里米亚国民的合法身份,这固然激起了国内既得利益阶层的强烈反对,但好在幅度不算大,且有东岸人的强烈支持,一时间格莱大汗还压得住场面。
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落后国家的改革到底有多么困难!说实话,克里米亚汗国的改革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了,外部刚刚打赢了两场胜仗,且战果十分辉煌,新组建的新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让王室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原本很多反对军事改革的部落首领也暂时说不出话来,算是默认了王室组建新军的举措。
在经济方面,几任大汗都持之以恒地拉拢国内那些希腊裔、意大利裔的封建领主(都是金帐汗国末期投靠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让他们在黑海北岸建立了大量农业庄园,依靠当地肥的流油的黑土地,生产出了海量的农产品出口至意大利、西班牙地区,赚取了大量利润。格莱大汗甚至还在东岸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晒盐场、枪炮修理厂等设施,都获取了不菲的收益。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封建庄园主的成功故事也极大激励了那些以前只知道去国外劫掠的游牧首领们,他们中一些开明之士也开始仿效建立农业庄园,获取生产性收益。
毋庸置疑,这些庄园主们在政治上都是支持大汗家族的。他们对国内那些游民习性颇重的人并不怎么看得上,以往跟随大汗出兵时就闹出过一些事情,现在他们有钱了,就更是不放在眼里了。而大汗在东岸人的要求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却很对他们胃口,因此对大汗非常支持,鼓励甚至是怂恿他深入改革,将这个国家的面貌彻底改变一新。
好在东岸人知道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让一部分游牧首领及其部众定居下来就已经是个成功。下一步是让那些定居下来的普通牧民们有工作,有收入,过上相对好一点的生活,如此才能形成示范效应。东岸人之前帮助大汗建立一些工厂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毕竟游牧首领们可以建立农业庄园(庄园本身也会雇佣一些人),可以赚大钱,但普通牧民并没这个资本。因此让他们愿意种地的种地,不会或不愿意种地的也有工作机会,才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如果做不到的话,改革就会吃夹生饭,日后问题多多,甚至可能会开历史倒车。
当然这些庄园主们现在支持大汗家族,等到整个国家都差不多定居下来后,可就未必了。多年来历任大汗一直在尽可能地赦免奴隶(主要是通过奖励战功的形式),这种政策发展到极致,必然是全国范围内赦免奴隶,进行彻底的农奴制改革,这必然会触犯这些庄园主们的利益,进而酿成激烈冲突。
好在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目前仅仅存在于东岸外交部的绝密计划书上,尚未付诸实施。但我们只要清楚一点,像克里米亚汗国这样的国家其落后是有原因的,改革起来也非常艰难,要过得坎很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乃至内战,进而改革失败。但相对应的,一旦改革成功,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彻底浴火重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这件事上,大汗的脑袋还是清醒的,因为东岸人一直在旁边进行着提点。他现在稳步推行着先代大汗的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领域进行着小步快进的改革,同时创建及完善文字系统,建立了一些学校教育人才,可以说是在默默积攒实力,等待时机。从这一点而言,这个原本的半封建半游牧国家,也未必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与他们相比,一海之隔的那些卫拉特蒙古人的改革才是困难重重。他们的起点比克里米亚鞑靼人要低不少,是彻底的游牧民族,要让他们转变生活习性,变成定居民居,然后还要发展工商业,创造财富——财富就意味着国力,这是他们与沙俄对抗的核心力量——这难度不是一般地大。而且他们的外部环境也不太好,彼得沙皇想要在南方取得出海口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之前索菲亚长公主摄政时期已经两次在克里米亚汗国身上碰壁,未来难免他不会想着“换换手气”,从北高加索一带取得突破。毕竟,这里也有相当部分曾经是俄国领土(沿海部分在土耳其人手里,其余部分双方势力犬牙交错),收复回来的话必然会极大增强彼得的声望,因此他在这里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也就是说,卫拉特蒙古人现在改革的时机不太好,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他们必须在俄国人入侵时打上一两次漂亮的大胜仗,短时间内断绝俄国人从这个方向入侵的念头,才有可能进行社会改革,不然怕是只会造成国内混乱,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基于这种考虑,目前东岸人给出的方案是优先进行军事领域的改革,即先改善这些蒙古人的骑兵实力,包括但不限于优秀战马血统的引入、骑兵装备的更新、新式战法的学习等等,重点是强化他们的骑兵优势,以便在沙俄军队入侵时能够有一战之力。他们全国的男丁几乎从小就与马儿生活在一起,骑术是非常不错的,也有一些有效的传统战法(不然俄国人也不会屡次与他们做交易,让他们出兵帮忙打仗了),如果抓住这一点进行强化的话,应该还是有点效果的。总之先顶过这一波再说,不然什么都白瞎。
当然现在这些蒙古人穷得叮当响,先期投入肯定要别人输血了。可怜东岸人每年在黑海的贸易收入不过百万元上下,这其中估计得有一半要砸进去了,虽说都是必要的,但想想总是心疼。因此,他们现在也在伊斯坦布尔积极活动,想办法说服奥斯曼人,让他们也出一点血——不是让他们出钱,那个他们真没有——即把自己不要的或多余的军事物资“捐助”一点出来,给他们这个名义上的附庸国。毕竟都是为了打俄国人,给他们减轻侧翼的压力,相信奥斯曼人还是不会太小气的!
“他们一定得到了安拉的祝福。”卖斧子的是一位鞑靼老人,只见他指了指身后那一大排明晃晃的金属制品,说道:“斧子、刀、箭头、矛头、农具,无一不是精品。耐用、结实,是最好的选择。”
“就是价钱有些贵。”中年花帽男放下了斧子,有些不舍地说道。
他当然赞同店主说的这些话。他住在卡法近郊,知道本地很多商人都喜欢去东岸人的租借地哈吉港进货,一买就是一大堆钢条,然后回来自己加工。克里米亚半岛上几乎绝大部分的刀具、农具及其他金属制品,都是这么来的,使用起来就是比那些使用传统方法加工出来的金属制品要好,这个没得辩。
当然本地也有不少由荷兰或英格兰商人贩卖而来的铁器,基本都产自英格兰或北德意志,前者质量好些,后者差一些。但这些商品虽然比克里米亚本地或奥斯曼帝国的铁制品要好,但都不如使用东岸钢条加工后的产品,除非这些英国货也是使用东岸钢条加工的——说句题外话,英格兰是东岸钢条最大的欧洲买家。
而除了以上这些产品外,还有一些是直接从东岸进口的成品,数量也不少,但价格比较高,基本上属于高端制品了。这些原产于东岸的五金制品,对于人均收入较低的黑海一带的民众来说,略略有些奢侈了,毕竟他们有时候连使用本地铁做的铁器都能将就,更别说花钱买进口的东岸五金制品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整个欧洲的贫富差距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西欧较富,中欧次之,东欧最穷,基本上和后世一致。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和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关!这两个国家,一个从美洲搞回来大批金银及热带产品,一个从东方搞回来大量中国和印度商品,前后持续一百多年。金银流入欧洲后,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发展,发生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继而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各项技术水平飞速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大大进步,产出的财富自然而然也大幅度增加了。葡萄牙搞回来的东方商品呢,部分在西欧本地出售,部分远销东欧,这进一步搜刮了当地靠卖木材、粮食、牲畜、矿石等初级商品积累起来的资金,然后反哺西欧的工商业发展。
这样一来的话,西欧的社会生活水平大大超过东欧,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东岸五金制品的销售数据基本上也支持这一点。60%的销量在西欧地区,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人家百姓的购买力确实是高啊!
克里米亚汗国这些年来靠着东岸人的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业及转口贸易,财富积累还是很快的。更妙的是,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有一百多万不到两百万,但其中真正的鞑靼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奴隶。也就是说,只要是一个有合法身份的鞑靼人,他们基本上都有余钱来采购东岸商品,不仅仅是五金制品,甚至也包括钟表、乐器、布匹、皮具及大量日用品,算是一个比较稳固的市场了。
当然几十万人的市场还略略有些小,而且大量奴隶的存在也是个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东岸人的支持下,最近二十年来,克里米亚的历任大汗都在想办法赦免一些奴隶,给予他们克里米亚国民的合法身份,这固然激起了国内既得利益阶层的强烈反对,但好在幅度不算大,且有东岸人的强烈支持,一时间格莱大汗还压得住场面。
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落后国家的改革到底有多么困难!说实话,克里米亚汗国的改革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了,外部刚刚打赢了两场胜仗,且战果十分辉煌,新组建的新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让王室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原本很多反对军事改革的部落首领也暂时说不出话来,算是默认了王室组建新军的举措。
在经济方面,几任大汗都持之以恒地拉拢国内那些希腊裔、意大利裔的封建领主(都是金帐汗国末期投靠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让他们在黑海北岸建立了大量农业庄园,依靠当地肥的流油的黑土地,生产出了海量的农产品出口至意大利、西班牙地区,赚取了大量利润。格莱大汗甚至还在东岸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晒盐场、枪炮修理厂等设施,都获取了不菲的收益。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封建庄园主的成功故事也极大激励了那些以前只知道去国外劫掠的游牧首领们,他们中一些开明之士也开始仿效建立农业庄园,获取生产性收益。
毋庸置疑,这些庄园主们在政治上都是支持大汗家族的。他们对国内那些游民习性颇重的人并不怎么看得上,以往跟随大汗出兵时就闹出过一些事情,现在他们有钱了,就更是不放在眼里了。而大汗在东岸人的要求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却很对他们胃口,因此对大汗非常支持,鼓励甚至是怂恿他深入改革,将这个国家的面貌彻底改变一新。
好在东岸人知道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让一部分游牧首领及其部众定居下来就已经是个成功。下一步是让那些定居下来的普通牧民们有工作,有收入,过上相对好一点的生活,如此才能形成示范效应。东岸人之前帮助大汗建立一些工厂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毕竟游牧首领们可以建立农业庄园(庄园本身也会雇佣一些人),可以赚大钱,但普通牧民并没这个资本。因此让他们愿意种地的种地,不会或不愿意种地的也有工作机会,才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如果做不到的话,改革就会吃夹生饭,日后问题多多,甚至可能会开历史倒车。
当然这些庄园主们现在支持大汗家族,等到整个国家都差不多定居下来后,可就未必了。多年来历任大汗一直在尽可能地赦免奴隶(主要是通过奖励战功的形式),这种政策发展到极致,必然是全国范围内赦免奴隶,进行彻底的农奴制改革,这必然会触犯这些庄园主们的利益,进而酿成激烈冲突。
好在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目前仅仅存在于东岸外交部的绝密计划书上,尚未付诸实施。但我们只要清楚一点,像克里米亚汗国这样的国家其落后是有原因的,改革起来也非常艰难,要过得坎很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乃至内战,进而改革失败。但相对应的,一旦改革成功,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彻底浴火重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这件事上,大汗的脑袋还是清醒的,因为东岸人一直在旁边进行着提点。他现在稳步推行着先代大汗的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领域进行着小步快进的改革,同时创建及完善文字系统,建立了一些学校教育人才,可以说是在默默积攒实力,等待时机。从这一点而言,这个原本的半封建半游牧国家,也未必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与他们相比,一海之隔的那些卫拉特蒙古人的改革才是困难重重。他们的起点比克里米亚鞑靼人要低不少,是彻底的游牧民族,要让他们转变生活习性,变成定居民居,然后还要发展工商业,创造财富——财富就意味着国力,这是他们与沙俄对抗的核心力量——这难度不是一般地大。而且他们的外部环境也不太好,彼得沙皇想要在南方取得出海口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之前索菲亚长公主摄政时期已经两次在克里米亚汗国身上碰壁,未来难免他不会想着“换换手气”,从北高加索一带取得突破。毕竟,这里也有相当部分曾经是俄国领土(沿海部分在土耳其人手里,其余部分双方势力犬牙交错),收复回来的话必然会极大增强彼得的声望,因此他在这里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也就是说,卫拉特蒙古人现在改革的时机不太好,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他们必须在俄国人入侵时打上一两次漂亮的大胜仗,短时间内断绝俄国人从这个方向入侵的念头,才有可能进行社会改革,不然怕是只会造成国内混乱,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基于这种考虑,目前东岸人给出的方案是优先进行军事领域的改革,即先改善这些蒙古人的骑兵实力,包括但不限于优秀战马血统的引入、骑兵装备的更新、新式战法的学习等等,重点是强化他们的骑兵优势,以便在沙俄军队入侵时能够有一战之力。他们全国的男丁几乎从小就与马儿生活在一起,骑术是非常不错的,也有一些有效的传统战法(不然俄国人也不会屡次与他们做交易,让他们出兵帮忙打仗了),如果抓住这一点进行强化的话,应该还是有点效果的。总之先顶过这一波再说,不然什么都白瞎。
当然现在这些蒙古人穷得叮当响,先期投入肯定要别人输血了。可怜东岸人每年在黑海的贸易收入不过百万元上下,这其中估计得有一半要砸进去了,虽说都是必要的,但想想总是心疼。因此,他们现在也在伊斯坦布尔积极活动,想办法说服奥斯曼人,让他们也出一点血——不是让他们出钱,那个他们真没有——即把自己不要的或多余的军事物资“捐助”一点出来,给他们这个名义上的附庸国。毕竟都是为了打俄国人,给他们减轻侧翼的压力,相信奥斯曼人还是不会太小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