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
1651年10月7日,穿越众登陆南美整整第二十一个年头,大雨如注。
一场及时的春雨缓解了因气候异常而引起的全地区春旱(往年春天的降雨量并不算很少),心里松了一口气的马文强施施然坐在一间就地用大型条石修建的两层小楼内,一边喝着从宁波府定海港发来的绿茶,一边百无聊赖地看着荒凉的野外。
外面是起伏不大的丘陵,丘陵上密布巴拉那松木、南美杉等本地特有的树木,一些穿着新式雨衣(用涂了胶乳的雨布做成,永安橡胶制品厂出品)的拓荒者还在树林边冒雨伐树;而在相隔不远的谷地里,一些新来的农人也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清理土地——主要是清理残存的树根、灌木和杂草,至于留在地里的草籽,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清除掉的——以待下个月中旬开始的春播行动。虽然是第一年播种,收成什么的上头也不是很看重,反正国家储备粮库会发下救济粮来,但对农民们个人来説,哪怕只多收一斤粮食也是好的,这可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收入。
第一年地里种的作物已经明确了,那就是由开拓总局发放下来的马铃薯秧苗。这种秧苗由北◆方种子公司培育供应,价格很便宜,产量却不低,非常适合新建定居diǎn的拓荒居民们大规模种植。
马铃薯这种神奇的作物,直到1616年,还是法国宫廷的奢侈品呢。因为生长期短,且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因此饱受人们的赞誉。当然了。在这个时候的爱尔兰。马铃薯已经渐渐成为了主要粮食品种之一,至于在欧洲别的地区,虽然有东岸人出口影响的因素在内,但马铃薯的种植仍然不很普遍。
“国内马铃薯年产量很大,但别的作物却很少啊,哪天要是能把茶也驯化成适合本地的气候,那就美了。”马文强轻轻摇了摇手里的白瓷杯,心里默默説道。这时已经时近下午三四diǎn钟。上午去外面跑了几小时连饭都没顾得上吃的马文强感到腹中有些饥饿,因此便放下了茶杯,让秘书给他端来了一些零食。
零食是被密封在玻璃罐头内的,种类很多,但大抵是一些果酱之类的糖腌制品,另外还有些放在密封盒子里的饼干。饼干产自西湖县大丰食品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蔡德组织人手研发出了饼干的生产专利,他们用小麦粉、蔗糖、牛奶与黄油,在机器内进行切割、滚压、烘烤——最新的技改发明使得大丰食品厂已经可以在饼干上刻字——生产过程中各种配料的比例被严格控制,温度、火候的掌控也有定规。且使用的面粉也都是非常适合制作饼干的低硬度南鸭子湖小麦。
如今东岸共和国在食品工艺方面的进步真的是一日千里,大量科学仪器的使用使得生产过程被严格控制。这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不得不説,掌权的穿越者们对食品质量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从原材料到成品,无孔不入的梅机关(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特务们经常临检国内各大食品加工作坊,抓到不符合规定的,轻则罚款,重则流放,执行起来非常严酷。而有些产品如咸鱼的加工,梅机关就强硬要求在露天的码头环境下现场腌制,以取信于人。比如在海产品加工中心的盐场港和罗洽港,很多加工小作坊就在码头疏港公路的两侧搭棚子现场腌制,接受来往行人的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
饼干、奶粉、黄油、干酪的制作虽没变态到要求在路边完成,但经营者们却不敢马虎,盖因处罚太重,偷工减料的预期收益和罚款、流放甚至绞刑等处罚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风险收益不成正比,自然没人敢甘冒奇险了。再加上梅机关的赫赫威名,谁知道你招募的工人里有没有告密者啊?小作坊主们实在冒不起这个可能会导致他们破家的风险!
给马文强端上来的零食中,产自西湖县、平安县两地的糖腌制品比较多。这两三年来,随着东岸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谷物市场的行情越发显得不够景气。尤其是在鸭子湖及内陆西大荒谷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跌就成了必然,因此这几年来很多人转而开始种植大豆、苜蓿等饲料作物,同时喂养更多的家畜,以提高收入,这稍稍遏制了谷物价格的下跌,使得西大荒的农场主们的日子不至于过得太惨。
而除了种植谷物、苜蓿,发展肉奶牛饲养业以外,很有很多人选择载种果树。比如在原本就有“很长”的果树栽培历史(好吧,这历史绝对不超过21年)的平安县黎明镇、桔树乡,很多农民从多年前就开始放弃种植谷物——或者只种植够自家吃的一小片——转而开始栽培各种果树,然后出口给本乡本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果酱制品作坊,以赚取收入。
果园业的兴起,给果酱加工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在移民至东岸的一些明国大厨(很多人手里掌握着一些独家配方)们参与进来后,平安县的果酱加工业顿时呈现出了井喷爆发之势,一时间出口至全国各地,名声大震。而很快,气候得天独厚的西湖县、中山县等地的一些农民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果树,只不过限于时间太短,暂时还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果酱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在冬天也有可能吃到可口甜美的水果制品。虽然味道肯定不如新鲜的好,但加了糖水或蜂蜜(进口自巴西、秘鲁及新华夏岛)腌渍的果酱,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且装在厚玻璃罐头内的它们保存时间较长,因此销路还是相当不错的。
目前平安县的果酱加工业规模不小,且较为正规,从配方到生产工艺都是经过反复试验、严格推敲的,工人一般要么是自家人,要么也是长期雇佣的,经验较为丰富。马文强的弟弟前阵子就对这个产业颇感兴趣,他甚至打算向父亲申请,投入巨资,建设一个大型果酱制品加工厂,这个厂将拥有比那些小作坊们更加强大的资源,比如机械化程度更高、比如拥有自己的冷藏库、比如雇佣化学分析师检测果酱中的一些成分(当然这个目前很难)——目前自然科学研究院已经发现了果肉中果胶这种成分的存在,并以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马文强的弟弟打算将这些成果买下来,然后革新加工工艺(目前小作坊的加工人员们根本不了解这些知识,他们严重依赖大厨的个人经验,这很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而除了对果肉成分的深入研究外,马家打算投资的新果酱制品厂也在生产工艺上进行了优化,他们引进了河南玻璃厂出品的高温温度计,用于在生产线上帮助生产。在以往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大师傅的个人经验是主导生产过程的最重要因素,但他们显然请不到能够准确掌握熬制果酱火候的师傅,因此只能靠科学仪器来辅助生产了。毕竟,在果酱生产釜上安装一些检测仪器,确实能够使得一个毫无经验的工人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熟悉生产——前提是事先多做实验,使得工人们明确了解在多少温度、多少气压的情况下该干什么事。
当然了,也许有人説东岸目前制造的科学仪器还相当不靠谱,故障率、错误率很高。不过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这些都是值得的,也是难以避免的。要知道,他们的产量远超小型作坊,成本更是大大低于他们,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生产损失,还在投资者们的容忍范围以内。
“投资果酱制品厂,首先就得有自己稳定得原材料供应基地。到农村果园去挨家挨户收购,那是小作坊的运作方式,对于需求量巨大的现代化工厂来説不适合,因此,建设自己专有的果园势在必行,这就得抓住机会了。执委会这次在北鸭子湖地区规划的两个新定居diǎn,我看就很不错,老二如果把果园和加工厂都建在这里,再自己招募人手的话,将来发展就不会受制于人。再者,自己招募人手拓荒,还能享受国家政策优惠,好处多多,机会再不把握住就是傻子了。”马文强嚼了一口松脆甘甜的饼干,思绪却已经飘到了很远之处。
他现在所在的地方在地图上叫“灵山堡”——因第一批移民来自大明山东灵山卫而得名,具体地址位于后世巴西的塔皮斯城附近。在左近西湖县、平安县的民兵清理完了当地的土著后,东岸政府便开始往这里搬运物资、人员,兴建新的定居diǎn。
目前这个定居diǎn的建设事宜已经被国家开拓总局全盘接管,而马文强因为在西北垦殖局辖区内拓荒的出色成绩而被调任地此地,主持灵山堡及附近的鳌山堡(巴拉杜里贝罗)、乳山堡(瓜伊巴城)三个沿湖(意味着交通方便)定居diǎn的建设工作。他觉得有必要在拓荒之初,就让自己的弟弟前来看看,这既响应国家政策,也能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占得先机,何乐而不为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
1651年10月7日,穿越众登陆南美整整第二十一个年头,大雨如注。
一场及时的春雨缓解了因气候异常而引起的全地区春旱(往年春天的降雨量并不算很少),心里松了一口气的马文强施施然坐在一间就地用大型条石修建的两层小楼内,一边喝着从宁波府定海港发来的绿茶,一边百无聊赖地看着荒凉的野外。
外面是起伏不大的丘陵,丘陵上密布巴拉那松木、南美杉等本地特有的树木,一些穿着新式雨衣(用涂了胶乳的雨布做成,永安橡胶制品厂出品)的拓荒者还在树林边冒雨伐树;而在相隔不远的谷地里,一些新来的农人也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清理土地——主要是清理残存的树根、灌木和杂草,至于留在地里的草籽,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清除掉的——以待下个月中旬开始的春播行动。虽然是第一年播种,收成什么的上头也不是很看重,反正国家储备粮库会发下救济粮来,但对农民们个人来説,哪怕只多收一斤粮食也是好的,这可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收入。
第一年地里种的作物已经明确了,那就是由开拓总局发放下来的马铃薯秧苗。这种秧苗由北◆方种子公司培育供应,价格很便宜,产量却不低,非常适合新建定居diǎn的拓荒居民们大规模种植。
马铃薯这种神奇的作物,直到1616年,还是法国宫廷的奢侈品呢。因为生长期短,且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因此饱受人们的赞誉。当然了。在这个时候的爱尔兰。马铃薯已经渐渐成为了主要粮食品种之一,至于在欧洲别的地区,虽然有东岸人出口影响的因素在内,但马铃薯的种植仍然不很普遍。
“国内马铃薯年产量很大,但别的作物却很少啊,哪天要是能把茶也驯化成适合本地的气候,那就美了。”马文强轻轻摇了摇手里的白瓷杯,心里默默説道。这时已经时近下午三四diǎn钟。上午去外面跑了几小时连饭都没顾得上吃的马文强感到腹中有些饥饿,因此便放下了茶杯,让秘书给他端来了一些零食。
零食是被密封在玻璃罐头内的,种类很多,但大抵是一些果酱之类的糖腌制品,另外还有些放在密封盒子里的饼干。饼干产自西湖县大丰食品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蔡德组织人手研发出了饼干的生产专利,他们用小麦粉、蔗糖、牛奶与黄油,在机器内进行切割、滚压、烘烤——最新的技改发明使得大丰食品厂已经可以在饼干上刻字——生产过程中各种配料的比例被严格控制,温度、火候的掌控也有定规。且使用的面粉也都是非常适合制作饼干的低硬度南鸭子湖小麦。
如今东岸共和国在食品工艺方面的进步真的是一日千里,大量科学仪器的使用使得生产过程被严格控制。这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不得不説,掌权的穿越者们对食品质量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从原材料到成品,无孔不入的梅机关(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特务们经常临检国内各大食品加工作坊,抓到不符合规定的,轻则罚款,重则流放,执行起来非常严酷。而有些产品如咸鱼的加工,梅机关就强硬要求在露天的码头环境下现场腌制,以取信于人。比如在海产品加工中心的盐场港和罗洽港,很多加工小作坊就在码头疏港公路的两侧搭棚子现场腌制,接受来往行人的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
饼干、奶粉、黄油、干酪的制作虽没变态到要求在路边完成,但经营者们却不敢马虎,盖因处罚太重,偷工减料的预期收益和罚款、流放甚至绞刑等处罚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风险收益不成正比,自然没人敢甘冒奇险了。再加上梅机关的赫赫威名,谁知道你招募的工人里有没有告密者啊?小作坊主们实在冒不起这个可能会导致他们破家的风险!
给马文强端上来的零食中,产自西湖县、平安县两地的糖腌制品比较多。这两三年来,随着东岸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谷物市场的行情越发显得不够景气。尤其是在鸭子湖及内陆西大荒谷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跌就成了必然,因此这几年来很多人转而开始种植大豆、苜蓿等饲料作物,同时喂养更多的家畜,以提高收入,这稍稍遏制了谷物价格的下跌,使得西大荒的农场主们的日子不至于过得太惨。
而除了种植谷物、苜蓿,发展肉奶牛饲养业以外,很有很多人选择载种果树。比如在原本就有“很长”的果树栽培历史(好吧,这历史绝对不超过21年)的平安县黎明镇、桔树乡,很多农民从多年前就开始放弃种植谷物——或者只种植够自家吃的一小片——转而开始栽培各种果树,然后出口给本乡本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果酱制品作坊,以赚取收入。
果园业的兴起,给果酱加工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在移民至东岸的一些明国大厨(很多人手里掌握着一些独家配方)们参与进来后,平安县的果酱加工业顿时呈现出了井喷爆发之势,一时间出口至全国各地,名声大震。而很快,气候得天独厚的西湖县、中山县等地的一些农民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果树,只不过限于时间太短,暂时还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果酱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在冬天也有可能吃到可口甜美的水果制品。虽然味道肯定不如新鲜的好,但加了糖水或蜂蜜(进口自巴西、秘鲁及新华夏岛)腌渍的果酱,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且装在厚玻璃罐头内的它们保存时间较长,因此销路还是相当不错的。
目前平安县的果酱加工业规模不小,且较为正规,从配方到生产工艺都是经过反复试验、严格推敲的,工人一般要么是自家人,要么也是长期雇佣的,经验较为丰富。马文强的弟弟前阵子就对这个产业颇感兴趣,他甚至打算向父亲申请,投入巨资,建设一个大型果酱制品加工厂,这个厂将拥有比那些小作坊们更加强大的资源,比如机械化程度更高、比如拥有自己的冷藏库、比如雇佣化学分析师检测果酱中的一些成分(当然这个目前很难)——目前自然科学研究院已经发现了果肉中果胶这种成分的存在,并以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马文强的弟弟打算将这些成果买下来,然后革新加工工艺(目前小作坊的加工人员们根本不了解这些知识,他们严重依赖大厨的个人经验,这很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而除了对果肉成分的深入研究外,马家打算投资的新果酱制品厂也在生产工艺上进行了优化,他们引进了河南玻璃厂出品的高温温度计,用于在生产线上帮助生产。在以往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大师傅的个人经验是主导生产过程的最重要因素,但他们显然请不到能够准确掌握熬制果酱火候的师傅,因此只能靠科学仪器来辅助生产了。毕竟,在果酱生产釜上安装一些检测仪器,确实能够使得一个毫无经验的工人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熟悉生产——前提是事先多做实验,使得工人们明确了解在多少温度、多少气压的情况下该干什么事。
当然了,也许有人説东岸目前制造的科学仪器还相当不靠谱,故障率、错误率很高。不过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这些都是值得的,也是难以避免的。要知道,他们的产量远超小型作坊,成本更是大大低于他们,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生产损失,还在投资者们的容忍范围以内。
“投资果酱制品厂,首先就得有自己稳定得原材料供应基地。到农村果园去挨家挨户收购,那是小作坊的运作方式,对于需求量巨大的现代化工厂来説不适合,因此,建设自己专有的果园势在必行,这就得抓住机会了。执委会这次在北鸭子湖地区规划的两个新定居diǎn,我看就很不错,老二如果把果园和加工厂都建在这里,再自己招募人手的话,将来发展就不会受制于人。再者,自己招募人手拓荒,还能享受国家政策优惠,好处多多,机会再不把握住就是傻子了。”马文强嚼了一口松脆甘甜的饼干,思绪却已经飘到了很远之处。
他现在所在的地方在地图上叫“灵山堡”——因第一批移民来自大明山东灵山卫而得名,具体地址位于后世巴西的塔皮斯城附近。在左近西湖县、平安县的民兵清理完了当地的土著后,东岸政府便开始往这里搬运物资、人员,兴建新的定居diǎn。
目前这个定居diǎn的建设事宜已经被国家开拓总局全盘接管,而马文强因为在西北垦殖局辖区内拓荒的出色成绩而被调任地此地,主持灵山堡及附近的鳌山堡(巴拉杜里贝罗)、乳山堡(瓜伊巴城)三个沿湖(意味着交通方便)定居diǎn的建设工作。他觉得有必要在拓荒之初,就让自己的弟弟前来看看,这既响应国家政策,也能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占得先机,何乐而不为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