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霸王 作者:猎于密林者
第339章 陶谦(醉爱哥基万点打赏加更)
孙策行军五日,到达谯县。
来迎他的人很复杂,既有豫州刺史部的从吏,又有沛相杜袭及沛郡官员,还有督军校尉朱治,还有一部分黄巾军将领。
朱治比孙坚小一岁,深得孙坚信任。与程普、韩当等人不同,朱治不仅能统兵作战,还能治理民政,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追随孙坚时间不长,却升得最快,很早就独领一军。
他是长辈,孙策不敢托大,听说朱治来了,他亲自出大营迎接,执子弟礼。
“伯符,真是惭愧,对刘备防范不足,丢了萧县,还折损了不少人手。”
朱治很惭愧,一见面就向孙策请罪,要求降职减兵。孙策大笑,拉着朱治的手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朱公不必放在心上。况且这也不是你的责任,刘备出尔反尔,但凡有点羞耻心的人都干不出来,何况是朱公这样的忠义之士。”
朱治非常满意,他的部下也很骄傲,立刻将孙策引为自己人,老成稳重的称孙将军、孙使君,热情洋溢的直接称孙郎,同时不忘大骂刘备背信忘义,猪狗不如。
孙策将朱治等人请到大帐细谈。朱治把交战的情况说了一遍。
“刘备虽然改换门庭,但来得并不突然,他事先已经通知过我,倒也算不上偷袭。但他的兵力优势明显,又骁勇善战,更有千余杂胡骑兵助阵,我们抵挡不住,三战皆北,只好先撤退以保全实力。我现在驻扎在砀山,与相县依托,刘备可能在准备军械,只是不知道他会先攻砀山还是相县。”
“陶使君有什么反应?”
朱治苦笑一声:“刘备虽然背信弃义,但他很会笼络人心。不到半年的光景,陶使君送他的四千丹阳兵就对他服服贴贴,即使刘备背叛了陶使君也不肯回头。再加上从中说合的是陈家父子,陶使君欲对刘备不利,就是与陈家撕破了脸,仓促之间,他哪敢这么做,只能装聋作哑了。”
孙策一点也不意外。“陶使君在徐州不安逸吧?”
朱治看看孙策。“本来还好,有讨董的大义在,徐州士族对他还算支持。后来讨董无疾而终,袁绍成了盟主,这矛盾就渐渐大了。陶使君是个急性子。前段时间,他打算辟除故广陵太守赵昱为别驾,赵昱就是不敢受命,他便威以刑罚,迫赵昱就范,原本是一件好事,却闹得差点翻了脸。去年欲举名士张昭为茂才,张昭又不给他面子,他居然将他抓了起来,如果不是赵昱从中斡旋,谁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这两件事一出,徐州人对陶使君的好感荡然无存,他现在也是头疼得很呢。”
孙策心知肚明,当下频频点头。
与演义中的形象不同,陶谦其实不是什么忠厚人,反而和孙坚的脾气相近。陶谦是丹阳人,丹阳民风彪悍,陶谦也有点这意思,从小就顽皮,以放荡闻名乡里,十四岁还骑着竹马和小孩子玩打仗。后来乡里先贤甘公赏识他,不仅鼓励他读书,还把女儿嫁给了他,陶谦这才折节向学。
陶谦很聪明,书一读就通,先是考进郡学,后来又举为茂才,入宫为尚书郎,随后外放县令,还做过一段时间幽州刺史,总之仕途很顺,名声也渐响。皇甫嵩征颍川黄巾,招当时任议郎的陶谦为扬武都尉,随军征讨,和曹操是同僚。后来张温出征凉州,陶谦做张温的参军,又与孙坚结识。
细数陶谦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的经历很神奇,与后来三分天下的开国君主都有过交集,而且交情不浅。这可能和他的出身以及禀性有关,他虽然读过不少书,走的是最正统的举茂才、为郎、外放的仕途,但他本质上还是寒门,再加上他的古惑仔性格,手段强硬,他和士族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他如果晚生三十年,未尝没有机会割据一方,可是现在不同,他老了,已经是花甲老人,体力衰减,精力不济,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强悍了。如果他的历史没有被改变,再过几年,他就该归天了。
面对刘备的背叛,他什么也做不了。此时此刻,他肯定很后悔当初用四千丹阳兵拉拢刘备。易得者必易失,他能用四千兵收买刘备,袁绍也能用一个豫州牧来收买刘备,而他面对陈登毫不遮掩的背叛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任何表示。
孙策对陶谦没什么同情可言,他考虑是刘备现在要跟他抢豫州牧,一旦陶谦死了,谁会接手徐州?袁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除了给他找麻烦,有没有拉拢徐州豪强,趁陶谦控制不住形势接手徐州的意思?
至少有这个可能。
能否执掌一州,朝廷的任命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地方势力支持你,没有朝廷的任命你也有做官,地方势力不支持你,有朝廷的任命也没人理你。在袁绍和陶谦之间,徐州人无疑会选择袁绍。
但这个结果绝不是孙策愿意看到的。
孙策很想将徐州拿下,即使这不太可能,也不妨碍他在徐州打个钉子,而眼前的朱治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如果能让他成为彭城相,彭城、沛国、梁国、陈国、颍川就可以联成一体,豫州的北部防线更加稳固。就算朱治不行,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与袁绍不怎么谈得来的人。
“奉孝,你觉得让朱公移驻彭城,有可能吗?”
郭嘉心领神会。“可以和陶使君谈一谈。袁绍势大,我们如果不团结起来,很难对抗。”
孙策转向朱治。“朱公,你觉得呢?”
朱治也是老江湖,一听就知道孙策想干什么。这个想法虽然很大胆,但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刘备、陈登反水,陶谦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他需要盟友。如果孙策能给他强有力的支持,他未必不肯让出一郡。一旦彭城在手,刘备南进的步伐就会受阻。
“我可以试一试。”朱治提醒道:“不过你不要报太大希望,陶使君愿不愿意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不能击退刘备,不仅彭城,梁沛诸国都有危险。”
孙策笑着点点头。“朱公容我几天时间,我一定能找到办法对付刘备。”
第339章 陶谦(醉爱哥基万点打赏加更)
-
第339章 陶谦(醉爱哥基万点打赏加更)
孙策行军五日,到达谯县。
来迎他的人很复杂,既有豫州刺史部的从吏,又有沛相杜袭及沛郡官员,还有督军校尉朱治,还有一部分黄巾军将领。
朱治比孙坚小一岁,深得孙坚信任。与程普、韩当等人不同,朱治不仅能统兵作战,还能治理民政,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追随孙坚时间不长,却升得最快,很早就独领一军。
他是长辈,孙策不敢托大,听说朱治来了,他亲自出大营迎接,执子弟礼。
“伯符,真是惭愧,对刘备防范不足,丢了萧县,还折损了不少人手。”
朱治很惭愧,一见面就向孙策请罪,要求降职减兵。孙策大笑,拉着朱治的手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朱公不必放在心上。况且这也不是你的责任,刘备出尔反尔,但凡有点羞耻心的人都干不出来,何况是朱公这样的忠义之士。”
朱治非常满意,他的部下也很骄傲,立刻将孙策引为自己人,老成稳重的称孙将军、孙使君,热情洋溢的直接称孙郎,同时不忘大骂刘备背信忘义,猪狗不如。
孙策将朱治等人请到大帐细谈。朱治把交战的情况说了一遍。
“刘备虽然改换门庭,但来得并不突然,他事先已经通知过我,倒也算不上偷袭。但他的兵力优势明显,又骁勇善战,更有千余杂胡骑兵助阵,我们抵挡不住,三战皆北,只好先撤退以保全实力。我现在驻扎在砀山,与相县依托,刘备可能在准备军械,只是不知道他会先攻砀山还是相县。”
“陶使君有什么反应?”
朱治苦笑一声:“刘备虽然背信弃义,但他很会笼络人心。不到半年的光景,陶使君送他的四千丹阳兵就对他服服贴贴,即使刘备背叛了陶使君也不肯回头。再加上从中说合的是陈家父子,陶使君欲对刘备不利,就是与陈家撕破了脸,仓促之间,他哪敢这么做,只能装聋作哑了。”
孙策一点也不意外。“陶使君在徐州不安逸吧?”
朱治看看孙策。“本来还好,有讨董的大义在,徐州士族对他还算支持。后来讨董无疾而终,袁绍成了盟主,这矛盾就渐渐大了。陶使君是个急性子。前段时间,他打算辟除故广陵太守赵昱为别驾,赵昱就是不敢受命,他便威以刑罚,迫赵昱就范,原本是一件好事,却闹得差点翻了脸。去年欲举名士张昭为茂才,张昭又不给他面子,他居然将他抓了起来,如果不是赵昱从中斡旋,谁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这两件事一出,徐州人对陶使君的好感荡然无存,他现在也是头疼得很呢。”
孙策心知肚明,当下频频点头。
与演义中的形象不同,陶谦其实不是什么忠厚人,反而和孙坚的脾气相近。陶谦是丹阳人,丹阳民风彪悍,陶谦也有点这意思,从小就顽皮,以放荡闻名乡里,十四岁还骑着竹马和小孩子玩打仗。后来乡里先贤甘公赏识他,不仅鼓励他读书,还把女儿嫁给了他,陶谦这才折节向学。
陶谦很聪明,书一读就通,先是考进郡学,后来又举为茂才,入宫为尚书郎,随后外放县令,还做过一段时间幽州刺史,总之仕途很顺,名声也渐响。皇甫嵩征颍川黄巾,招当时任议郎的陶谦为扬武都尉,随军征讨,和曹操是同僚。后来张温出征凉州,陶谦做张温的参军,又与孙坚结识。
细数陶谦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的经历很神奇,与后来三分天下的开国君主都有过交集,而且交情不浅。这可能和他的出身以及禀性有关,他虽然读过不少书,走的是最正统的举茂才、为郎、外放的仕途,但他本质上还是寒门,再加上他的古惑仔性格,手段强硬,他和士族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他如果晚生三十年,未尝没有机会割据一方,可是现在不同,他老了,已经是花甲老人,体力衰减,精力不济,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强悍了。如果他的历史没有被改变,再过几年,他就该归天了。
面对刘备的背叛,他什么也做不了。此时此刻,他肯定很后悔当初用四千丹阳兵拉拢刘备。易得者必易失,他能用四千兵收买刘备,袁绍也能用一个豫州牧来收买刘备,而他面对陈登毫不遮掩的背叛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任何表示。
孙策对陶谦没什么同情可言,他考虑是刘备现在要跟他抢豫州牧,一旦陶谦死了,谁会接手徐州?袁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除了给他找麻烦,有没有拉拢徐州豪强,趁陶谦控制不住形势接手徐州的意思?
至少有这个可能。
能否执掌一州,朝廷的任命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地方势力支持你,没有朝廷的任命你也有做官,地方势力不支持你,有朝廷的任命也没人理你。在袁绍和陶谦之间,徐州人无疑会选择袁绍。
但这个结果绝不是孙策愿意看到的。
孙策很想将徐州拿下,即使这不太可能,也不妨碍他在徐州打个钉子,而眼前的朱治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如果能让他成为彭城相,彭城、沛国、梁国、陈国、颍川就可以联成一体,豫州的北部防线更加稳固。就算朱治不行,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与袁绍不怎么谈得来的人。
“奉孝,你觉得让朱公移驻彭城,有可能吗?”
郭嘉心领神会。“可以和陶使君谈一谈。袁绍势大,我们如果不团结起来,很难对抗。”
孙策转向朱治。“朱公,你觉得呢?”
朱治也是老江湖,一听就知道孙策想干什么。这个想法虽然很大胆,但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刘备、陈登反水,陶谦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他需要盟友。如果孙策能给他强有力的支持,他未必不肯让出一郡。一旦彭城在手,刘备南进的步伐就会受阻。
“我可以试一试。”朱治提醒道:“不过你不要报太大希望,陶使君愿不愿意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不能击退刘备,不仅彭城,梁沛诸国都有危险。”
孙策笑着点点头。“朱公容我几天时间,我一定能找到办法对付刘备。”
第339章 陶谦(醉爱哥基万点打赏加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