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坊。安国公府。
    虽然已经日上三竿,但是这座侯府的主人,却依旧高卧不起。
    自从东征东瀛,柳升率领神机营干脆利落地取得了胜利,获封安国公之后,他就变的慵懒了许多。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上升之路已经走到头了。
    在陛下决定西征之前,许多人都以为他会是北路军的不二人选,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认为。
    如果战事不利,他责任重大,如果战事顺利,他又赏无可赏。
    他不像张辅,张辅还年轻,还想为家族打下一片天地。
    他如今已经六十了,就想在京城好好过几年舒服日子。
    自从太孙殿下扩大了与南洋和东瀛的贸易,如今京城增加了无数的乐子。
    周王世子朱有炖接手教坊司以后,每个月都有新戏上映,还都是他喜欢的军旅戏剧。
    越来越多的西夷在京城开馆子,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他百吃不厌。
    特别是从西洋和东瀛贩卖来的众多年轻美女,那可是他的最爱。
    西夷女子虽然大多有些味道,但是体型丰满,东瀛和朝鲜女子温顺可爱,小巧玲珑,各有各的美。
    生活如此美好,他还奢望什么呢?
    即便是要奋斗,也该年轻一代好好去奋斗了。如今他将府中大权已经全部交到了儿子柳溥的手中,主要的精力除了训练新兵,就是享受生活。
    倒是儿子柳溥想要继承安国公的爵位,整日里闹腾着想要出海建功立业。
    光凭这一点,柳升就觉得现在这个逐代递降的封爵制度,比世袭罔替要强的多。
    那些公爵世家,除了一个张辅,其他的几乎都是纨绔子弟。
    当初的魏国公徐达,英雄盖世。可是如今的子孙呢?除了那个在边军的徐景彦还像个样子,包括现在的定国公徐景昌在内,都不堪一提。
    柳升当初继承父亲的爵位也不过是个伯爵,从伯爵到侯爵,到公爵,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这个逐代递降,就是激励子孙奋发向上的好方法。
    至于子孙能不能保住爵位,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子孙如果不成器,不要说金山银山,就是一个国家,也能给败光了。
    “老爷,老爷,宫里来人了。”
    柳升睁开了眼睛,在已经醒来,却动也不敢动的东瀛侍女身上摸了一把,才向门外问道:“是宫里哪位内侍啊?”
    “是太孙身边的刘少监。”
    “可有圣旨?”
    “只是带来殿下口谕。”
    “知道了。让大少爷先招待一下,我随后就来。”
    东瀛侍女想要来给柳升穿衣,他捏住了她的小手说道:“老爷我还干得动,你去帮我安排人送水来洗漱。”
    东瀛侍女乖巧地去了,柳升忍不住有些纳闷地说道:“好不容易今日休沐,殿下找我又有何事?”
    待柳升来到公府正殿,大殿内刘万正在跟柳溥和他的几个儿子谈着南洲的秀丽景致。
    “我大明海疆大多都是滩涂,很少沙滩。但是那南洲东海岸,到处都是绵延几百里的沙滩,还有椰林。殿下就喜欢与妃子只穿了亵衣,在海里游水,累了躺在沙滩上睡一觉,别提多惬意了。不过在南洲,要格外注意毒蛇,那里的毒蛇毒性大的惊人,只要被咬一口,神仙也救不活你。”
    孙子柳景今年十五岁,如今在羽林卫学就学,正是好奇的年纪,忍不住问道:“刘少监,今年我们羽林卫学就增添了一门学科,专门介绍南洲和西洲风土人情。据说那西洲因为穷,家家户户连口锅都没有,他们吃饭都用手抓,只会瓦罐煮汤,烤着肉吃,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那里的人可是真穷……安国公好……”
    刘万看到柳升进来,连忙站起来问好,而他的子孙们当然更是恭敬地行礼。
    柳升摆了摆手笑道:“都不必多礼,刘少监,殿下可安好?”
    刘万长揖笑着说道:“殿下自然是好的,咱家在这里恭喜安国公了……”
    柳升楞了一下,回了一礼问道:“喜从何来?”
    刘万笑着说道:“武安侯将统率北路军西征,这北明山的差事,自然要另寻一妥当之人。安国公劳苦功高,殿下有意补贴安国公一二。”
    但是出乎刘万的意料,柳升却没有露出太多的喜意,反而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过了片刻,才拱手问道:“此事可否已经定下?”
    刘万摇了摇头道:“咱家奉殿下之命来传口谕,就是召安国公问话。”
    “多谢刘少监告知,不过这个差事,我却不行接下啊!”
    柳溥还没有说话,柳景已经忍不住喊道:“祖父……”
    “闭嘴!”一声厉喝,柳升也不去看孙子的脸色,笑着说道:“溥儿,安排车驾,刘少监,请……”
    刘万一时之间也不明白柳升的意思,有些纳闷地问道:“安国公这是为何?”
    柳升笑着说道:“鄙人不才,蒙殿下恩宠,如今已是位极人臣。东征东瀛,鄙人因军功获得大量封赏,几辈子也花不完。这北明山,我就不去争这个功劳了。”
    柳升知道刘万是朱瞻基心腹中的心腹,所以才坦陈心迹。
    殿下身边的内侍,最亲近的自然是李亮,不过李亮没有底蕴,他是因为从小伺候太孙,才获得殿下另眼相待。
    除了李亮,殿下最宠信的就是金阔,孙林,刘万,而这三人都是师徒关系。
    相比之下,李亮再被宠,论起来份量也没有这三人重。
    柳升很清楚,殿下之所以将李亮视为最亲近的内侍,目的也是为了平衡。否则内廷事务被这师徒三人把持,会出问题的。
    也因此能够知道,有金阔这个大太监,加上一个负责咨情司的孙林,再加上一个贴身伺候的刘万,这势力有多庞大。
    柳升虽然也自认是殿下亲近之人,但是他是外臣,不可能像这三人一样天天都待在殿下身边。
    哪怕他是安国公,也不会在他面前拿大,该解释的还是要解释一番。
    刘万一听就明白了,这柳升如今是位极人臣,又不缺银子,所以现在不仅怕功高震主,也怕成为众矢之的了。
    去北明山值守,是明显去捞钱的,但是,谁去替换郑亨,都会引起其他勋贵的嫉妒。
    柳家如今已经占了太多便宜,不能把便宜占全了。
    两人一路来到宫中,这个时候,午朝已经临近结束。让刘万意外的是,在谨身殿外候着的,竟然还有纪纲。
    纪纲这次从东瀛回来,事先一点消息也没有。刘万负责的是朱瞻基身边的内外联络,也是刚知道这件事。
    对于纪纲,他可没有文臣们那么憎恨,更没有偏见。甚至,因为纪纲是皇家的一条忠心的恶犬,他还颇为喜欢纪纲这样的人。
    看见柳升,纪纲没有敢拿大,先躬身抱拳道:“纪纲见过安国公。”
    柳升笑着说道:“小纪啊,我还没有谢谢你呢,你让人送来的那两个东瀛侍女,可是乖巧的紧。”
    纪纲笑道:“东瀛男子一个个都是矮骡子,女人嘛,小巧玲珑,别有一番情致,安国公喜欢就好。刘少监,我从苏州找了几户银匠,如今刚研制出了一批金器,还请刘少监帮我鉴赏一下,能否合了大明百姓的喜好。我这如今远在东瀛,大明百姓喜欢什么样的款式,还真就隔了一层。”
    说话间,一串拉丝金手镯就从纪纲的手中落入刘万的手中,刘万假装鉴赏了一番,说了几句好话,这手镯也就落入了他的袖袋。
    刘万望向了值守的內监问道:“殿下在接见何人?”
    那个小太监躬身道:“北平行在遭遇雷击,主殿被毁。工部主事萧仪回京告罪。”
    刘万奇道:“不是有避雷针了吗?怎么又被雷击了?”
    小太监这一下就不清楚了,刘万也没有指望他能回答,向二人抱拳道:“两位稍等,我先进去复命。”
    谨身殿偏殿内,这里被朱棣按照朱瞻基在兴庆宫内布置的客厅,布置了一个接见大殿。
    当中是一个高达近两米的明黄单人沙发,虽然是单人沙发,但是坐两个人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躺在上面睡觉。
    在这个沙发的前面有一个巨大的茶台,足有近两米宽,三米长。再前面,两边分别是两排一个个小了一大半的单人沙发,每个沙发之间,都有一个红木茶几,沙发也是红色的。
    这种会客厅形式的接见大殿,比奉天殿,武英殿都要舒服的多了。所以平日里,不是接见外臣,朱棣一般都喜欢在这里处理公务。
    十三位顾命大臣不是每一次午朝都陪着朱瞻基处理公务的,在早朝的时候,就会确定今日的接见对象。与这些事无关的顾命大臣,也不会作为参谋来给朱瞻基出谋划策,今日就只有八个顾命大臣侍奉左右。
    刘万进来之后,沿着墙边走到了大殿内侧,让朱瞻基看见。
    这个时候,工部主事萧仪正跪在大殿中间,等候朱瞻基的发落。
    朱瞻基可不会像一般的皇帝,认为雷击就是上天发怒,而且这件事属于天灾,跟办事人员无关。
    不过这萧仪负责的是行在府的避雷针安装,他装避雷针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程序来,没有把底线接好,这就有了责任。
    所以查清事实之后,按照大明律,这位萧仪要被罚金去职,关进大牢。
    不过朱瞻基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他以白身回返北平,重新安装行在府的避雷针,然后劳役三年,在全国各地的高楼上安装避雷针。
    这倒不是朱瞻基心善,而是如今的科技人才太少,将这样一个科技人才关进大牢只是浪费,不如让他发挥点作用。
    萧仪感激涕零,谢罪而去,刘万这才上前通报了纪纲和柳升都在外面等着。顺便,他也直接将柳升的意见说了出来。
    柳升是个聪明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永乐年间,一直是侯爷里面最受恩宠的。大明的火枪手,炮兵都是他一手控制,这一点是张辅都比不上的。
    对他的担忧,朱瞻基也能理解。他自己不想去,朱瞻基也不会勉强,因为想去的人多了是。
    “让安国公先进来,纪纲稍后再见,吩咐御厨,今日留石见伯共进午膳。”
    大殿外,纪纲对于朱瞻基先接见柳升并没有意见,听说朱瞻基要留他一起进膳,更是觉得荣幸了。
    柳升进了大殿,躬身行礼,朱瞻基挥了挥手,让他坐下。“如今大军西征,安国公可有良策?”
    柳升斜坐沙发上,抱拳道:“老臣如今研发神威炮到了要紧关头,一心想为殿下造出威力更大的火炮。”
    因为炉温的提高,如今的钢水融化远超过去,钢材里面的杂质也少了许多。如今大明的铜炮数量越来越少,小钢炮反倒是越来越多。
    朱瞻基当然知道火炮的发展历史,开口说道:“安国公是火器专家,孤有一个想法,不知能否实现。”
    “殿下请吩咐。”
    “如今的火炮为了威力更大,打的更远,一直强调多装火药,加大口径。但是孤认为,加长炮管是一个更好的办法,另外,将炮弹做成尖头加长型,甚至可以研究将发火药与弹头连在一起。”
    “火药跟弹头连在一起?”
    大明的炮弹并不是全部都是圆形,现在已经有了链弹,开花弹,但是技术都还比较低级。
    不过朱瞻基说的将火药跟弹头连在一起,还是非常新奇的,这个技术方案以前也从来没有过。
    朱瞻基早有准备,让李亮拿过来了他以前绘制的图纸,招呼柳升来到了他面前的案几旁。
    “孤在燧发枪研制出来以后,就想到了用燧发枪发射一体式子弹,但是撞针好做,但是发火药却是一个问题。而且火枪的子弹小,不易制作,但是火炮的子弹大,倒是好研究一些。你来看看……”
    朱瞻基绘制的图纸就是后世炮弹的基本结构,以最常规的身管火炮炮弹为例,最前端是风帽,然后是引信,然后是弹丸,后面是药筒,药筒最后面是底火。
    当然,如今的技术达不到这个程度,风帽和引信部分现在很难实现,大明目前的技术水准,只能做出合格的弹丸,药筒,就连底火,现在的技术也达不到。
    但是这艘未来的火炮,炮弹发展方向,有了这份图纸,大明不用走任何弯路,可以全力研发。
    底火的难度在化学技术达不到,通过撞击底火,很难点燃药筒里的火药。
    最早的底火是用铜盂、雷酸汞等材料制造的,雷酸汞朱瞻基也只是知道这个名字,怎么制造,一窍不通。
    他也没有心思将精力放在这上面,这根本不是他的优势。他的优势在于知道发展方向,可以引导。
    真让他去研究,他不一定能比得上一个普通的道士。
    柳升就是大明一流的火器专家,看到这份图纸,在经过朱瞻基的介绍,他很快就明白了过来,有些激动地说道:“殿下果然是大才啊……将火药封闭起来,才能爆发更大的威力。加长炮管,可以让弹头飞的更远。而且,这种定装弹对炮膛的伤害也小的多,不用每打一炮,就要清理炮膛了,而且可以发射的更快!”
    这种炮弹的威力现在还不好说,因为没有做出来,也没有试验过。
    但是定装弹不用费力先装火药,用草纸和细棕塞严实,再装炮弹。每打一炮,都必须用猪鬃做的刷子刷一遍炮膛,才能重新装弹。
    而增加炮管长度,用铜皮做成药筒可以增加火药的威力,这是柳升这个火器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大明现在已经有了弹簧,利用弹簧的爆发力,制作撞针,并不是难题。
    关键问题还是底火。
    所以朱瞻基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让柳升安排人员进行底火的研究。
    现在火枪的发射是利用火石点燃引线,利用引线点燃枪膛的火药,发射子弹。
    而且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实验性的独弹丸,但是射程有限,目前基本上每次都还是装五颗弹丸,增加杀伤力。
    五颗弹丸是经过无数次试验获得的最佳效果,不仅射程最远,杀伤力也最强。弹丸装的更多了,反而影响了射击威力。
    柳升爽快地接下了任务,保证一定尽快让人研发出合格的底火。
    但是朱瞻基没有他这么乐观,因为化学研究不同于物理,物理的规律还能通过观察,整理,推论出来。
    但是化学研究,是一门学科的细化,微观的精深研究,没有捷径可走。
    很多时候,化学的突破都充满了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朱瞻基沉吟了一番说道:“我拨给你两台显微镜,你让那些研究火药的道士和化学专家们进行研究。另外,化学研究院的工部染匠和道士,你也可以直接调用。”
    “是!”
    “但是,不能因此就疏忽了新兵训练,待成国公那边完成了新兵募集,训练我可都交给你了。”
    “臣遵旨!”
    朱瞻基没有再跟他提去北明山的安排,他不去也是聪明之举,但是想去的人还是很多,比如外表愚鲁,实则滑头的薛禄。
    薛禄跟着自己去了一趟西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让他去北明山待几年,捞一笔,也算安慰他了。
    待柳升离去,朱瞻基转向了身后的几个顾命大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就到这里,你们也都各自返回各部处理公务吧!”
    解缙还有些没有明白过来,问道:“殿下,你不是说要把安国公派往北明山的吗?为何没提?”
    朱瞻基笑道:“方才刘万说了,安国公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推了这个肥差,故此孤就不提了。孤欲派阳武侯薛禄去北明山,不过薛禄不比柳升威势,怕是难以压制鞑靼,瓦剌各族。杨师,孤欲派你前往北平驻守,替薛禄主持后勤,可愿前往?”
    驻守北平虽然不比北明山,和开平前屯卫的油水大,但是因为控制了南粮北调,也是一个肥差。
    杨荣此人是有能力的人,让他一直当个参谋,有些大材小用。
    朱棣需要他来参谋,但是对于大势,他比谁都看的清楚,所以更愿意让杨荣去主持一方。
    杨荣当然知道坐镇北平的好处,虽然从内阁首辅到提督不见得是好差事,但是对于杨荣这种想要做点实事的大臣来说,他宁愿坐镇一方,也不愿意在京城闲着。
    他起身拜道:“臣愿前往!”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兵部尚书方宾与金爱卿前往西北,要等黄福回来,才能让兵部下旨了,你且再等半月出发。”
    “臣遵旨。”
    方宾和金幼孜前往嘉峪关替换黄福回来,是朱棣在的时候就决定下来的。
    一方面是黄福父子俩都在军中,一个南路军,一个北路军,影响太大。一方面也是想让一直在京城之外漂泊的黄福在京城享几年福。
    黄渊出发之前,就向朱瞻基表达了对老父身体的担忧,朱瞻基也答应了会把黄福调回来。
    而且,有黄福这个能干,又跟其他大臣不和的德高望重的重臣控制兵部,比方宾更让朱瞻基心安。
    让众人先离去,朱瞻基留下了解缙。没有了外人,朱瞻基才说道:“解师,你性格秉直,今后还需要你多多提醒。孤敬你为师,不会因你言辞违逆,就怪罪于你。但是,你这口无遮拦的习性,在人多的时候,还是要多改改啊!”
    解缙也有些羞愧,自嘲道:“老朽这辈子怕是都改不过来了,此后,定当谨记殿下之言。”
    打发了解缙离开,朱瞻基这才叫进来了纪纲。
    纪纲一进偏殿,立即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臣纪纲见过殿下!”
    “纪爱卿不必多礼,只要能好好帮孤守着石见银矿,监管着东瀛,比行多少礼都更能让孤开心。快起身,跟孤好好说说,东瀛这几年的情况。”
    朱瞻基当然不会不知道东瀛的情况,不管是內监,咨情司,还是锦衣卫,都在东瀛各地有无数暗探。
    但是一些事情,角度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纪纲这种已经半融入东瀛社会的上层人士,自然比大明的那些暗探,东瀛那些日奸,眼界更加开阔。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