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去是不去?
    徐杰犹豫着,又低头看着书信,欧阳正的落款,落款之上还有是那一句:盼之,翘首再盼,万望!
    徐杰转头看了看欧阳文沁,欧阳文沁问了一语:“父亲说了什么呢?可是有急事?”
    徐杰把书信往前一摊,语句不多,欧阳文沁只是稍一看,也就看完了,转头又去看徐杰。
    欧阳文沁并不发表意见,只是这么看着徐杰,让徐杰定夺。其实欧阳文沁是想回京城的,毕竟那里有她的家人,那里也有她更习惯的生活环境,但是她也并不开口说话,不愿去影响徐杰的定夺。
    这京城到底去是不去?去了又能如何?
    是能成为领兵之将?还是能成为朝堂大员?这些显然都不成,那么去京城能怎么样?大概就是能帮衬着欧阳正谋划一些事情。
    但是欧阳正的处事风格与徐杰的处事风格,相差甚远,徐杰相比欧阳正而言,更加激进一些,不比欧阳正那般把自己限制在诸多条条框框之内,或者用一个并不十分合适的词汇,就是徐杰处事更加不择手段。
    这样的两个人,谋事的办法显然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兴许不是共识,反而是歧义。
    徐杰能想到这些,所以更显出了犹豫。
    徐杰把书信收了收,进得屋内去寻老奶奶。
    简简单单吃一顿饭,听着老奶奶又一次表达着对于徐杰生儿育女的期盼。徐杰口中答应着,头也连连在点。
    倒也不只是安慰老奶奶,徐杰对于生儿育女的事情,并无排斥,该来就来。
    末尾,徐杰终于开始开口一语:“奶奶,明天孙儿又要去京城了。“
    老奶奶闻言并不伤感,反而极为高兴,开口问道:“想来是天子又有重用,我家孙儿就是这般有出息。”
    徐杰故意发出一些爽朗的笑声,让瞎眼老奶奶心安。
    徐杰终于还是决定去这京城了,也是徐杰知道,战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室韦人都聚兵了,事情已然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这京城还是得去,至于作用大小,徐杰没有多想。
    就算真的是万劫不复的地步,京城里的消息也是最为灵通的,退一万步想,也是给自己做其他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
    其实,徐杰还是不愿意真的看到家国沦丧。这个国家,安安稳稳的,百姓安居乐业,真的变成战火连绵。已经在这里活了近二十年的徐杰,如何愿意看到?
    说那些什么王霸伟业,有些可笑,徐杰也从未多想过,徐杰此时也不觉得自己是秦皇汉武的那块料。真若是室韦入了中原,千百万人死去,千百万人为奴,妻女被夺,性命不保,家产更不谈。
    惨剧如厮,何其可悲?
    乱世才出英雄,但并非英雄造乱世。英雄是被乱世逼出来的,并非英雄真的一开始就愿意活在乱世,哪个人最初不想过一份安稳富足的生活,是因为安稳富足不可得,才会拿命去搏。
    大船再次渡江,徐仲在码头相送,徐虎,徐康,徐泰,徐狗儿。欧阳文沁想一起去京城,却如何也没有主动说出口。
    兴许徐杰内心中觉得把欧阳文沁留在徐家镇是最稳妥的安排,这种想法关乎徐杰心中隐隐的忧虑,忧虑来自战争的胜负,也来自皇帝陛下夏锐。
    徐仲送走徐杰,转头与徐牛说道:“老牛,族中男丁,但凡十四岁以上的,皆召到祠堂里去,我有话要说。”
    徐牛问了一语:“大哥,怎么了?”
    徐仲脸上也有担忧,口中一语:“杰儿临走之前与我有过一番详谈,唉……但愿都是杞人忧天。你也带人去把甲胄弓弩兵刃都搬出来,到时候发到各家各户去,但凡十四岁以上的男丁,都要备一套,往后早晚间,所有男丁皆要点卯,早间也该操练一番。”
    徐牛闻言一愣,直白问了一语:“大哥,这……要不要多招揽一些人手?江湖上的汉子?穷苦家的男丁?”
    徐牛懂得一些,但是也说不清道不明,只知道徐仲与徐杰之间的谋划,十有八九是与打仗有关,亦或者说是与自保之类的事情有关,否则平白无故的何必弄出军队一般的事情?所以徐牛想得更多一些,真要是拉起人马与人干,那就是多多益善。
    徐仲想了想,点头:“嗯,多寻良人,愿意吃一碗看家护院的饭,那便都召来,多寻匠人,与吴子豪说一句,叫他多收生铁卖来镇子里,我们都一并高价收购,有多少要多少,有备无患。“
    徐仲与徐牛,并未真正说上什么事情,但是这些准备的意图已经明显。可见徐杰与徐仲谈得很深入,谈得也很直白。
    “大哥,杰儿做事,我是放心的。但是这般阵仗这般大,官府怕是要过问的,真的有必要如此吗?”徐牛心中还有疑惑。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最好是没有必要,却也不得不做。至于官府,明日里我到县城里走一趟,请知县一顿酒宴,过几天再到大江去走一趟。”徐仲说道。酒宴自然也不是那么简单,大礼才是主要。
    徐牛点点头,不再多问,转头便去做事。
    徐仲却依旧站在码头之上,徐杰的船只早已不见,只听得徐仲喃喃一语:“唉……但愿诸事皆顺。”
    诸事皆顺,便也不知是那些事情皆顺。是朝廷战事皆顺?还是徐杰与皇帝的事情皆顺?亦或者是操练族人、招揽人手的事情皆顺。
    铁拐杵着地面,一点便是一个小坑,徐仲慢慢往祠堂而去,也自己正了一下衣衫,拢了拢发髻,做好要讲话的准备。
    徐家镇,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镇子,而今也还是普普通通,山在后背,水在面前,农田左右,春日种下的稻苗,正郁郁葱葱。
    想来北地中原,也有无数这般的村镇,农忙出门,归家天伦,田地之上,是否真要让马蹄肆虐?
    杭州城里的种师道,从望湖楼带出了一个姑娘,两人在城内四处走动,寻着哪里适合开个酒馆。
    不大不小,不需繁华,每日招待着城里的那些辛苦人,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让人解了这一日辛苦的疲乏。
    请上几个伙计,一两个大厨,三五个仆妇。种掌柜站在柜台里,算着一日来往的小账,记录着谁家今日又赊欠了几个铜板。
    酒馆之后,该有个小院,几间厢房即可,自己住一间,若是往后生得几个儿女,也还宽敞。
    院子里当挖个地窖,酿上千多斤的好酒,故人来访,就开上一坛,喝上几十年都喝不完。
    随后再想想,武艺就不练了,就算以后生得儿女,这武艺也罢了,种师道的武艺,真要有儿女,大概也是舍不得儿女再去练的。
    若是真有哪个孩子喜欢练武,非要练武,便也由他去,送到徐家镇,又或者送到西湖中去也是可以。
    日子就该这么随意一些。
    似乎这一切,还应该有个仪式,若是别人家里,当是宾朋满座,锣鼓唢呐,爆竹连连。却是种师道与宁三娘两人,皆是无父无母无牵无挂之人,真要算好友,种师道就只有徐杰一人,宁三娘也不过望湖楼里的三五姐妹,还有那照拂她的解大家。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徐杰。待得徐杰什么时候有闲了,就吃上一顿酒宴,如此也就算是仪式了。
    不知这江湖上,还有没有人记得起西北横山曾有一柄绝世的刀。
    京城里等候多时的欧阳正,终于把徐杰盼来了。
    两人促膝长谈,说着朝堂之事,说着边镇之事。徐杰听得眉头拧到了一处,后来便是一语不发。
    三番五次听得许仕达这个名字,徐杰如何也想不到昔日在望湖楼里匆匆会过一面的那个许仕达,那个千方百计想攀附吴伯言的文人许仕达,如今却成了皇帝的宠臣,看起来还真有扶摇直上的趋势。
    世事难料,昔日里,徐杰何曾把许仕达放在眼里过?跳梁小丑这种词汇徐杰都懒得往许仕达身上安放,连带正眼都未瞧过这个许仕达。
    兴许在许仕达的角度去看,这就是个真正逆袭的故事。这个故事里,若徐杰是反派,许仕达看起来倒是那有主角光环的人。
    欧阳正不断说着,说的都是他内心的担忧,事无巨细。
    徐杰一直在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这让欧阳正有些着急,开口问了一语:“文远,你是战阵之后,更曾亲自去过大同,当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如今之势,你心中可有补救之法?”
    徐杰沉默了片刻,却没有去答这个话语,而是问了一句:“不知夏文与夏翰二人近来如何?”
    欧阳正闻言随意答了一语:“吴王殿下头前病亡了,三个月前吧。广阳王殿下倒是没有消息,大概还在宫中囚禁着。”
    听得此言,徐杰倒是有些意外,夏翰自然不是病亡的,该是被人杀死的。但是夏文却还活着?这件事情当真有些出乎意料。按理说,对于皇帝而言,夏文比夏翰的威胁大得多,缘何夏翰死了,夏文去还活着?皇帝夏锐当真就这么大度不成?
    这件事让徐杰有些想不明白。
    “文远,你心中可有谋划?”欧阳正再问一语。
    也把徐杰那想不明白的心思拉了回来,徐杰看了看欧阳正,答道:“老师不必过于担忧,王枢密乃老军阵,知道胜败得失。”
    徐杰该称呼欧阳正为“岳父大人”。但是徐杰依旧称“老师”,显然是习惯如此了。
    “你是说王枢密不会听圣谕?”欧阳正这样的人,若不是徐杰说出来,他是不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想的。
    徐杰点点头道:“王枢密必然知道权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听不听皇命是其次,战事胜利才是根本。听了皇命,战败了,王枢密下场也是可想而知。若是不听皇命,战事胜利了,当也不会受到责罚。如此权衡,自然不会去听皇命。”
    欧阳正先是一喜,随后又是一忧,说道:“就怕战事胶着,再拖些时日,陛下必然要临阵换帅,如此王枢密怕也是罪责难逃,抗命之罪啊,下场岂能有好?”
    “那就得看王枢密自己了,能速战速决,方能保住自己,若是真拖到临阵换帅,也是无可奈何。”徐杰摇摇头,又道:“关键是这朝廷,也要能有帅去换,陛下总不能找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人去把王枢密换了吧。”
    徐杰心想,夏锐再如何蠢,也不该蠢到这种地步。
    不想欧阳正连连摇头说道:“文远,事情可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如今陛下……唉……不说也罢。临阵换帅之事,陛下是做得出来的。”
    徐杰闻言有些吃惊,吃惊的是夏锐这几个月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到底是怎么了?连这样的蠢事都能做?真的会找个从未领过兵的人去前线当大帅?这得是蠢到什么地步的人才能做出来的傻事?但是欧阳正说出来的话语,也由不得徐杰不信。
    其实这些已经不关乎夏锐愚蠢还是聪明了。愚蠢也好,聪明也罢。夏锐要的就是这天下以他为中心,皇帝的权威不容置疑。
    夏锐从来都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哪里容得有人违背他这个天下之主?领兵大帅都抗旨了?这皇帝还有什么威严可谈?
    “老师,若真到了那一步,真要临阵换帅,还请老师在陛下面前举荐一人。”徐杰的思虑终于是走上正轨了,真的在出谋划策。这场大战实在太过重要,一旦室韦真的入了大同,后果不堪设想。此时的大华,那什么去挡住的如狂风一般的室韦铁蹄?
    家国沦丧,可不是说笑。历史一次次证明过这一点。
    “你要老夫举荐何人?唉……如今老夫举荐人,只会让陛下对此人更加防范几分,怕是要帮倒忙,否则老夫直接就举荐你了。”欧阳正对于自己的处境心如明镜,他又岂能不知皇帝不待见自己?只是有一份责任在心中,即便皇帝如何看他不爽,他也要做自己本份之内的事情。
    “举荐金吾卫指挥使张立,他至少还真上过阵,面对过大军,操练士卒也多是兢兢业业,虽然算不得真正领兵上过战场,至少临阵不慌,可以一用。”徐杰想得起来的,就是张立了。
    欧阳正闻言先是点头,又担忧一语:“张立领金吾卫,做些护卫之事倒是极为称职。但是真要论领兵上阵,他也毫无经验可谈,与王枢密差得远了,怕也不是稳妥之人。”
    “老师,若张立去边镇领兵,我可随同他去。”徐杰答了一语,兴许徐杰最开始的打算就是如此,让张立领兵,徐杰与张立虽然不那么熟悉。但是两人之间发生过的事情,足以让张立对徐杰信任有加,不说那仁德大隆遗诏的事情,就说李启明十几万大军围皇城的时候,真正榜张立这个金吾卫指挥使得胜的,也是勇武徐杰。所以真要是大战当前,徐杰兴许还会成为张立的主心骨,必要之时徐杰还可以为张立冲锋陷阵,徐杰的能力,张立是了解的,张立若是真成了大军之帅,只要他不傻,身边有个徐杰,有百利而无一害。
    兴许真要让张立边镇领兵,他还不一定愿意,必然是惶恐担忧多过升官的欣喜。
    如此谋划,徐杰十有八九能把主动权握在手里,甚至是真正的指挥权。
    “好,这般谋划极好,若是你能随张立去边镇,老夫放心非常。”欧阳正忽然感觉有了那么一点点轻松,却又问道:“只是这举荐之事,由老夫口中说出,怕就十有八九不成了。”
    徐杰笑了笑,说道:“这不是还有个天子红人许仕达吗?他岂能放过这般立功的机会。”
    欧阳正想了想,又笑道:“哈哈……好,让许仕达开口举荐正好。这个蠢人愚官,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还有点作用。”
    欧阳正对于许仕达的评价,当真是直白。如今的欧阳正,早已不是年轻时候。能让他这么直白去评价许仕达,可见欧阳正对于许仕达当真是意见很大。
    至于如何让许仕达帮着欧阳正举荐,倒也不是难事,用点小心思就是。蠢人愚官,就是拿来利用的,被利用了,这蠢人愚官大概也还不自知,还会颇为自得。
    “唉,只苦了王枢密。”欧阳正这几个月来,难得这么轻松,叫徐杰入京,兴许是欧阳正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心中却还有惆怅。
    “老师,这般朝廷,无官才是一身轻。”徐杰答了一语。

章节目录


诗与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祝家大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祝家大郎并收藏诗与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