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作者:雅玩居士
第257章 同富贵难
贾腾云经营荣兴祥四十余载,不仅给东家赚了上百万元,还培育出长于鉴定明、清官窑瓷器的人才。他的徒弟谢蕴轩、栾静波、吉迎东、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苏觐墀,都是民国时代鉴定明、清官窑瓷器在京、津、沪的出名人物。
民国初年,谢蕴轩领东在东四牌楼开韵宝斋古玩铺。这家古玩铺的东家是同治状元、礼部尚书徐邮的后裔徐星曙。他出资一万元,让谢蕴轩经营古玩,谢蕴轩将师弟栾静波、吉迎东从荣兴祥请了出来,师兄弟三人一起干。经营十几年,还没竞争过师傅贾腾云,买卖做不过荣兴祥。
民国十五年前后,谢蕴轩从某大监总管手中买了对乾隆官窑珐琅彩碗。是一对小碗,口径不到十四公分,而绘画非常工整,从画面上既能看出笔法,又能看出阴阳,出自如意馆名家之手笔,实属稀有难得之珍品。买价不高,才花一千二百大洋。谢蕴轩卖了五千元。
不久,便从荣兴祥传出风声说,这对珐琅彩碗卖了一万现大洋。由此引起师兄弟三人的矛盾,吵了起来,散了伙,韵宝斋关了张。
师兄们都出号了,贾腾云的小徙弟苏觐墀在荣兴祥独挡一面,日常经营业务由他负责。民国十二年后,苏觐墀和兴隆街
的财主徐家交往密切,徐家的大少爷要出两万元,请苏觐墀从荣兴祥出来开家古玩铺。
这消息被贾腾云知道了,他马上穿上长袍马褂,提溜起文明杖,去见徐大少。见面便开门见山地说:“大少爷!我听说你出钱叫苏觐墀去开古玩铺。我实话跟你说,苏觐墀这小子,跟我学了十多年徒,他不成材,眼力还不行,他没少给我买假货。你给他钱开买卖,不是把钱往坑里抛吗?钱抛坑里还能听到响声,给了他连声都听不见!”
大少爷听贾腾云这么一讲,就变了卦,不肯出资了。苏觐墀去找二少爷。二少爷说:“我不管家,我要是出资就是我和二少奶奶的体己钱,能凑个万八千的。”
苏觐墀用二少爷的一万元,在东四牌楼开了家毓珍祥古玩铺,同样竞争不过老谋深算的贾腾云。没办法,苏觐墀去了趟法国巴黎,兜售古玩瓷器,没取得成功,失败而归。后来,他开起油盐店去卖油盐酱醋了!
贾腾云的这几位徒弟在荣兴祥养成了看高不看低,干大利不干小利,不是一流的官窑瓷器看不上眼。而在这方面,他们又竞争不过师傅贾腾云,所以失败。
贾腾云的另三位徒弟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离开师傅的眼皮底下,于民国二十八年在琉璃厂开协记古玩店,鉴定经营明、清官窑瓷器,其它有利可图的文物杂项都经营,站住了脚,经营到北平解放初期。
民国以来,琉璃厂鉴定古代字画的,出现三位杰出人物,收藏家和同行人称之为看字画的“三杰”。他们是万筱竹、萧虎臣、张治平,不但看字画的眼力好,还能写会画。三位杰出人物有两位出自茹古斋门下,另一位万筱竹在大观斋给赵佩斋当过伙
白五楼的徒弟有柳春农、姚俊、刘竹波、韩启倬(韩少慈之子)、萧福存(萧静亭之子)、梁孟谦等人。他们鉴别古玩字画的眼力,在同行中较有名气。萧福存,字允中,幼年拜国学家、书法家魏旭东为师,读《四书》、《五经》,习书法;其父萧静亭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之挚友,张大千收下萧福存为徒,学画国画。萧福存的书法、绘画俱佳,他的工楷《洛神赋》被故宫博物院选入收藏。解放后他曾担任宁夏文史馆长。
韩少慈,名士怀,幼年家贫,兄弟姊妹多,他排行老七,人称他“韩七”,发财后称他“韩七爷”。
他是位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小书就进京学裱画手艺的人。后来,他却能同状元、翰林、名流学者、古玩书画鉴赏收藏家、著名书画家交朋友,一起谈诗论画,讲评古代名画的诗情画境。他是怎样同大学问家走到一条水平线上来的?这方面很少有人知道。
作者青少年时代曾见到过七十来岁的韩七爷。他高大的身躯,长长的胳臂,走路迈四方步,长袍马褂,绅士气派;隆准凤目,戴着金丝近视镜,花白长髯,飘逸胸前,学者风度。根本想象不到这位长者是只念过三本小书、出身贫苦的手艺人。
有一次韩少慈见我读书,指教我说:“书是知识的宝库,要好好读。我是无师自通,全靠《康熙字典》和《辞源》,边看书边查字典。我读的书摞起来比我还高。看书要注意眼睛,我这近视眼不是天生的,是在小油灯下看书看的。”从他的话里我悟出他走了自学成才的艰苦之路。
韩少慈是十三岁学裱画手艺,三十岁在琉璃厂开韵古斋。这十七年他是边学手艺边读书,全靠的是毅力。那个年月在裱画铺里学徒或耍手艺,师傅掌柜的根本不让徒弟、伙计读书。看书要偷着看,找本书都不容易。他给画家、收藏家裱画,从他们手中借到《画史汇传》读了多年,自己才买到这部书。从读书、裱画和向来裱画的人请教中,学到手艺,懂得书画这门艺术,练出了鉴别书画的眼力,这是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韩少慈在裱画铺里耍手艺时,便结交了许多古玩字画行业的人,他同鉴定字画有功底、有眼力的万筱竹、张星五等十一位古玩行人拜把兄弟,结为金兰之好。他靠这种讲团结、重义气的力量帮助,将自己十来年积蓄下的上百幅字画,不过千元的现金,又给朋友立下字据借来三千元钱,开起了韵古斋。
韵古斋开张时是兼营揭裱字画。从晓市旧货摊买破旧画,裱好了卖。天不亮跑晓市,白天开张营业,晚上还要裱画做手艺活。韩少慈提起这段历史来就说:“一天一宵能睡上四个小时就不错了!”在有皇上的年月,韵古斋经营了八年,给翁同龢、庄蕴宽、袁励准、金梁、邵章、郑孝胥、傅增湘等名人和书画家裱过字画,做他们的古玩字画生意,小古玩铺逐渐发展起来。
民国初年,万筱竹开始去苏州、南京一带收购名人字画,不再跑晓市了。改朝换代了,袁世凯政府里不少人是清廷官僚出身。军阀混战时期,有些官僚军阀没文化,不懂古玩字画,在北京他们有大宅院、大客厅,也要摆上古玩,挂上名人字画,琉璃厂古玩铺的生意便兴隆起来。有人专门要落臣字款、带御题的名人字画,这路字画不好淘换,古玩铺便请人落假款、写假御题,以假充真,卖高价。韵古斋也做这路买卖。而主要经营的是宋元和明清时代的名人书画,从没落的王公贵族手中收购,转手卖给北洋政府的总理、总长和次长们。财政总长王克敏、次长汪向叔都买过韵古斋的好字画,也在韵古斋裱过自己收藏的名画
韵古斋在琉璃厂经营十五年,到了民国六年前后,已经是家殷实户了,安上了电话,那时有电话的店铺就算是大买卖了。
第257章 同富贵难
-
第257章 同富贵难
贾腾云经营荣兴祥四十余载,不仅给东家赚了上百万元,还培育出长于鉴定明、清官窑瓷器的人才。他的徒弟谢蕴轩、栾静波、吉迎东、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苏觐墀,都是民国时代鉴定明、清官窑瓷器在京、津、沪的出名人物。
民国初年,谢蕴轩领东在东四牌楼开韵宝斋古玩铺。这家古玩铺的东家是同治状元、礼部尚书徐邮的后裔徐星曙。他出资一万元,让谢蕴轩经营古玩,谢蕴轩将师弟栾静波、吉迎东从荣兴祥请了出来,师兄弟三人一起干。经营十几年,还没竞争过师傅贾腾云,买卖做不过荣兴祥。
民国十五年前后,谢蕴轩从某大监总管手中买了对乾隆官窑珐琅彩碗。是一对小碗,口径不到十四公分,而绘画非常工整,从画面上既能看出笔法,又能看出阴阳,出自如意馆名家之手笔,实属稀有难得之珍品。买价不高,才花一千二百大洋。谢蕴轩卖了五千元。
不久,便从荣兴祥传出风声说,这对珐琅彩碗卖了一万现大洋。由此引起师兄弟三人的矛盾,吵了起来,散了伙,韵宝斋关了张。
师兄们都出号了,贾腾云的小徙弟苏觐墀在荣兴祥独挡一面,日常经营业务由他负责。民国十二年后,苏觐墀和兴隆街
的财主徐家交往密切,徐家的大少爷要出两万元,请苏觐墀从荣兴祥出来开家古玩铺。
这消息被贾腾云知道了,他马上穿上长袍马褂,提溜起文明杖,去见徐大少。见面便开门见山地说:“大少爷!我听说你出钱叫苏觐墀去开古玩铺。我实话跟你说,苏觐墀这小子,跟我学了十多年徒,他不成材,眼力还不行,他没少给我买假货。你给他钱开买卖,不是把钱往坑里抛吗?钱抛坑里还能听到响声,给了他连声都听不见!”
大少爷听贾腾云这么一讲,就变了卦,不肯出资了。苏觐墀去找二少爷。二少爷说:“我不管家,我要是出资就是我和二少奶奶的体己钱,能凑个万八千的。”
苏觐墀用二少爷的一万元,在东四牌楼开了家毓珍祥古玩铺,同样竞争不过老谋深算的贾腾云。没办法,苏觐墀去了趟法国巴黎,兜售古玩瓷器,没取得成功,失败而归。后来,他开起油盐店去卖油盐酱醋了!
贾腾云的这几位徒弟在荣兴祥养成了看高不看低,干大利不干小利,不是一流的官窑瓷器看不上眼。而在这方面,他们又竞争不过师傅贾腾云,所以失败。
贾腾云的另三位徒弟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离开师傅的眼皮底下,于民国二十八年在琉璃厂开协记古玩店,鉴定经营明、清官窑瓷器,其它有利可图的文物杂项都经营,站住了脚,经营到北平解放初期。
民国以来,琉璃厂鉴定古代字画的,出现三位杰出人物,收藏家和同行人称之为看字画的“三杰”。他们是万筱竹、萧虎臣、张治平,不但看字画的眼力好,还能写会画。三位杰出人物有两位出自茹古斋门下,另一位万筱竹在大观斋给赵佩斋当过伙
白五楼的徒弟有柳春农、姚俊、刘竹波、韩启倬(韩少慈之子)、萧福存(萧静亭之子)、梁孟谦等人。他们鉴别古玩字画的眼力,在同行中较有名气。萧福存,字允中,幼年拜国学家、书法家魏旭东为师,读《四书》、《五经》,习书法;其父萧静亭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之挚友,张大千收下萧福存为徒,学画国画。萧福存的书法、绘画俱佳,他的工楷《洛神赋》被故宫博物院选入收藏。解放后他曾担任宁夏文史馆长。
韩少慈,名士怀,幼年家贫,兄弟姊妹多,他排行老七,人称他“韩七”,发财后称他“韩七爷”。
他是位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小书就进京学裱画手艺的人。后来,他却能同状元、翰林、名流学者、古玩书画鉴赏收藏家、著名书画家交朋友,一起谈诗论画,讲评古代名画的诗情画境。他是怎样同大学问家走到一条水平线上来的?这方面很少有人知道。
作者青少年时代曾见到过七十来岁的韩七爷。他高大的身躯,长长的胳臂,走路迈四方步,长袍马褂,绅士气派;隆准凤目,戴着金丝近视镜,花白长髯,飘逸胸前,学者风度。根本想象不到这位长者是只念过三本小书、出身贫苦的手艺人。
有一次韩少慈见我读书,指教我说:“书是知识的宝库,要好好读。我是无师自通,全靠《康熙字典》和《辞源》,边看书边查字典。我读的书摞起来比我还高。看书要注意眼睛,我这近视眼不是天生的,是在小油灯下看书看的。”从他的话里我悟出他走了自学成才的艰苦之路。
韩少慈是十三岁学裱画手艺,三十岁在琉璃厂开韵古斋。这十七年他是边学手艺边读书,全靠的是毅力。那个年月在裱画铺里学徒或耍手艺,师傅掌柜的根本不让徒弟、伙计读书。看书要偷着看,找本书都不容易。他给画家、收藏家裱画,从他们手中借到《画史汇传》读了多年,自己才买到这部书。从读书、裱画和向来裱画的人请教中,学到手艺,懂得书画这门艺术,练出了鉴别书画的眼力,这是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韩少慈在裱画铺里耍手艺时,便结交了许多古玩字画行业的人,他同鉴定字画有功底、有眼力的万筱竹、张星五等十一位古玩行人拜把兄弟,结为金兰之好。他靠这种讲团结、重义气的力量帮助,将自己十来年积蓄下的上百幅字画,不过千元的现金,又给朋友立下字据借来三千元钱,开起了韵古斋。
韵古斋开张时是兼营揭裱字画。从晓市旧货摊买破旧画,裱好了卖。天不亮跑晓市,白天开张营业,晚上还要裱画做手艺活。韩少慈提起这段历史来就说:“一天一宵能睡上四个小时就不错了!”在有皇上的年月,韵古斋经营了八年,给翁同龢、庄蕴宽、袁励准、金梁、邵章、郑孝胥、傅增湘等名人和书画家裱过字画,做他们的古玩字画生意,小古玩铺逐渐发展起来。
民国初年,万筱竹开始去苏州、南京一带收购名人字画,不再跑晓市了。改朝换代了,袁世凯政府里不少人是清廷官僚出身。军阀混战时期,有些官僚军阀没文化,不懂古玩字画,在北京他们有大宅院、大客厅,也要摆上古玩,挂上名人字画,琉璃厂古玩铺的生意便兴隆起来。有人专门要落臣字款、带御题的名人字画,这路字画不好淘换,古玩铺便请人落假款、写假御题,以假充真,卖高价。韵古斋也做这路买卖。而主要经营的是宋元和明清时代的名人书画,从没落的王公贵族手中收购,转手卖给北洋政府的总理、总长和次长们。财政总长王克敏、次长汪向叔都买过韵古斋的好字画,也在韵古斋裱过自己收藏的名画
韵古斋在琉璃厂经营十五年,到了民国六年前后,已经是家殷实户了,安上了电话,那时有电话的店铺就算是大买卖了。
第257章 同富贵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