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作者:雅玩居士

    第121章 百一砚

    鲁善工从大砚台肚子里掏出一块小砚台,入手温润之极,赶紧用清水洗干净,水珠竟然凝结其上,久久不散。

    “这难道是……”

    “鹦哥眼……鸲鹆眼……了哥眼……雀眼……鸡翁眼……猫眼……绿豆眼!”

    “好家伙,足足有百种砚眼!”

    鲁善工看着手里的砚台,通体呈青紫,形状乃抄手型,盈盈一握。奇特叫绝之处是在砚背有101石柱,每柱上有一石眼,眼是淡黄色,还有晴,是黑色。

    “光晕相重黄黑相间,黑睛在内,晶莹可爱者,谓之活眼。”

    “四傍浸渍不甚鲜明者,谓之泪眼。”

    “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者,谓之死眼。”

    “活胜泪,泪胜死,死胜无!”

    鲁善工捧着砚台,激动不已道:“一百石眼,颗颗居然都是活眼,鬼斧神工!”

    “这是……”

    鲁善工突然有新发现,用手摸着砚台右边,竟然比左边略薄,凑到阳光下观察,表面好像有被磨过的痕迹,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吃惊道:“难道真是传说中的百一砚!”

    乾隆《西清砚谱》记载,砚为太史式,刻制于北宋年间。

    鲁善工想起一个琉璃厂传说:这方宝砚名为宋端石百一砚,制于北宋年间,全部石眼系天然形成,琢砚之初,匠人并不知有多少眼,制作过程中,石眼逐一显现,制砚人独具匠心,因势雕柱,使石柱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堪称鬼斧神工。

    后来乾隆皇帝十分珍爱此砚,曾题诗刻于砚右侧,收置圆明园中。战乱时期百一砚流落民间,收藏之人出于恐惧,怕招杀身之祸,磨掉砚右侧的御题,致使传世珍砚右侧比左侧略显单薄。

    民国时期大藏家苏宗仁偶然在琉璃厂发现砚台,用七十大洋买下,爱如珍宝,特将书斋命名为百一砚斋,以此为镇斋之宝。

    不料宝砚命运多舛,又在浩劫中连同其他珍藏一起遭劫。作恶多端的康生,以卑劣手段故意查抄苏家,把百一砚占为己有,后来恶人伏法,可宝贝不知所踪。

    “难怪要小心把砚台藏在肚子里!”

    鲁善工把玩着百一砚,爱不释手,如同婴儿肌肤,不愧是千古名砚。刚才也是宝物有灵,不愿意明珠暗投,让自己找到它,终于重见天日。

    “既然咱们有缘千里来相会,那以后就相依为命吧!”

    鲁善工哈哈大笑,千里迢迢来徽州,居然能遇见百一砚,看来缘分妙不可言,以后跟着自己,吃香的,喝紫玉光!

    其实对于百一砚的传说不止如此,相传苏东坡曾藏有两方多眼端砚,是历代所藏端砚中的奇珍异宝。

    它们离开坡翁后,在世上流传千年,曾深锁皇宫后院供帝王玩赏,后又在民间颠沛流离,实为传奇。

    其中一方名曰从星砚,池如一字,旁有一眼凸起如月,衬以流云。月之从星时,则风雨汪洋,翰墨将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月凛然。

    砚背中心斜凹,下方无边框,中列柱六十三,柱上各有眼,状如众星罗列。

    此砚后也被乾隆所藏,丁酉年在砚上方侧御题诗:天地一月印,空宇众星攒,爝丈宁相比,陶泓永得完。依然北朝宋,真出老坑端,清伴文房暇,摛辞惬染翰。

    另一方就是自己手里的百一砚,东坡居士一生坎坷,几起几落,但他一天也没有放弃过爱砚、玩砚和藏砚。

    相传苏轼十二岁,与几位小朋友在家后的空地上玩耍,在凿地时发现一块美丽奇石,颜色似鱼鳞般,有着闪烁浅碧的色彩。且石质细润光滑,微显道道脉络,敲之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于是将石块细心地雕磨成砚台,便常用此砚台磨墨写字。发觉此石不仅磨墨容易,而且有保持水份的特点,能将磨好的墨水保持较长时间的润泽。

    父亲苏洵更赞美说:天砚啊!凡是有砚之德而不取足于形状,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你应该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

    十分爱护砚台,而且写起毛笔字来感觉很爽心,常常将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的碑帖手迹抄一次又一次,并吸取书法家之长处,终于大成,创立集各家之长的苏体。

    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书房侧的一个小水塘将石砚清洗干净,就这样复日复年的洗砚,水塘的水居然变成墨汁,后人便把水塘称为东坡洗砚池。

    赞美曰:砚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磨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润嫩而不滑,秀而多姿。能将重而轻、刚而柔这两对矛盾融合一体,足以见砚石包容之心。

    我生无田食破砚!

    自古爱砚成痴之人,不过如此!

    原本回去想从纪华诚手里借一方歙砚,齐白石当年用的也是歙砚,并非名种。但经过四十年如一日滋养,灵性十足,发墨自然,才能把松石苍鹰表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更好,直接捡漏千古名砚,以后仅此方足以,成为自己征服书画领域的极品装备。

    鲁善工收拾行装,晚上直接做飞机回京城,原本计划再去黄山转转,但不放心百一砚,只能下次再说。

    第二天上午戴月轩派人送来私人定制的当家笔,鲁善工满意收货,来到条案前,看着眼前的白鹿宣、当家笔、紫玉光,还有百一砚和八宝印泥,文房五宝,全部收齐!

    “下一步是印章!”

    鲁善工再次拿出松石图,看着落款四枚印章,白石、齐璜、人长寿、三百石印富翁,每一方都是白石老人心爱之印,最能代表精品力作。

    这又是修复之路的一道难题,松石图上有八个虫洞,虽然老人用的是八宝印泥,但防的住虫子,防不住霉点,四枚印章全部破损严重,要不是鲁善工有经验,很难看出到底是什么图案。

    “哎,还要去荣宝斋。”鲁善工研究半天,记下所有细节,收起画,下午必须再去荣宝斋请教欧阳,听说有齐白石全部印谱,说不定还有印章收藏。

    别小看四枚印章,对于书画收藏来说,印章就是最高评价!

    传世国宝哪一张没有十几个鉴赏印章?

    在全盛时期的清宫廷书画,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

    大多数是乾隆珍爱收藏,乾隆印玺成为鉴定御览御笔书画真伪和断代的重要依据。他自诩文采风流,对历朝书画艺术珍品无不广为搜罗、精心收藏,过目书画之多、收藏钤印之繁,罕有可相匹者。

    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钤印都有规矩,比如次等作品只钤“乾隆御览之宝”、“秘殿珠林”和贮藏地的殿座章,包括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四枚择一。

    中等品则还要加盖三枚——“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合称五玺。

    如果是上品,那更一发不可收拾。比如乾隆对晋唐两宋绘画比较喜欢,用印较多,空白地基本钤满。

    顶级国宝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最悲催,只要有留白之处,必有印章。开篇有:“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中间有:“乾隆御览之宝”,结尾处有:“古希天子”“寿”“八徵耄念之宝”等印文。

    盖印章也就算了,毕竟面积小,可乾隆老儿还喜欢提诗!

    第121章 百一砚

    -

章节目录


百工匠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雅玩居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雅玩居士并收藏百工匠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