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作者:天子
第一九一〇章 写份奏疏
杨武请沈溪到清远楼饮宴,亲自点好菜品和酒水。
杨武说他经常到这里吃饭,沈溪观察一番的确如此,酒楼上下都认识杨武,他喜欢吃什么厨房那边都有数,很快菜肴便送上。
桌子中间一口砂锅,里面盛着飘着葱花的羊肉汤,围绕砂锅一圈的菜碟中分别盛放羊肉片、豆腐、蘑菇、木耳等配菜,每人面前有一个混有芝麻酱、腐乳和韭菜花的蘸酱。
除了羊肉汤锅外,还有烤羊肉、卤猪耳、炒肝、熏肉等当地菜式,看起来很普通,甚至连酒水也只是本地土法酿制的米酒。
沈溪心想:“这番做派倒显得你杨武是个清廉的官员。但若正的清廉,你这官位又是怎么得来的?”
酒肆内无其他客人,宣府毕竟不是京师或者江南繁华之地,多为一贫如洗的军户,自耕农少之又少,加上朝廷禁止跟草原做生意,张家口外的互市已取缔多年,商旅稀少,如此一来市面更显萧条。
此时的宣府城街巷狭窄,道路多为泥土路,长年累月战事下来,早就不堪重负,到处都是坑洼。正德朝由于刘瑾掌权,朝廷没有划拨一分一毫修缮城内公共设施,沈溪坐在窗口向外望去,成片的残垣断壁让人触目惊心。
杨武亲自为沈溪斟上米酒,道:“沈尚书找在下前来,不知有何事?”
沈溪看到杨武神色惊惶,惴惴不安,显然眼前这位不想牵扯进文官集团跟阉党间的斗争中,对于刘瑾派张文冕到宣府来更是束手无策,生怕张文冕的不轨之举让他的官位和前途受损。
沈溪不想再惺惺作态,始终是上下级的关系,自己没必要示弱,于是正色道:“本官到地方有些时日了,未及跟军中将领见面,现在终于得闲,你看是否……”
杨武赶紧道:“沈尚书见谅,在下跟下面的总兵官、副总兵、参将和守备不熟,具体事情你得问宣府总兵白玉……唉,去年宣府大战的创伤尚未平复,一切都很混乱,沈尚书不妨去大同镇视察一番……”
沈溪笑眯眯地打量杨武,状极轻松。
杨武惴惴不安,惭愧地低下头,不敢正视沈溪,他这番扭捏之举竟跟沈溪以往见识过的那些老练油滑的地方官迥异,让沈溪生出难道我看错了的想法。
沈溪道:“总督府衙门设在宣府镇,本官没太多闲暇出来走动,却不知近来地方是否太平,民乱频乃?”
杨武一怔,他看了旁边侍立的文祥晋一眼,似乎想确认是不是有这回事。
从这点上,沈溪判断杨武不关心地方军政,就算不是昏官,也是庸官,明显的占着茅坑不拉屎。
文祥晋摇头表示没有后,杨武道:“去年鞑靼人退走后,地方上太平无事,并无民乱。”
沈溪脸色凝重,问道:“那为何本官听说,地方乱民寻衅滋事,攻城略地,宣府之地竟是兵荒马乱,甚至要动用军队前去平息?”
杨武显得很笃定:“绝无此事。宣府乃边镇,各城塞、堡垒以及驿站均驻扎兵马,寻常乱民焉敢前来侵犯?再说了,这种事若发生,在下身为宣府巡抚岂会不知?下面的人绝对不敢隐瞒!”
刘瑾在皇帝面前公然污蔑陷害沈溪之事尚未传来,杨武懵然无知,以他的智慧,根本想不到刘瑾居然会撒下弥天大慌,更想不到事情会被沈溪提前知晓。
沈溪皱眉:“地方上安稳,涉及来年朝廷对草原用兵事宜,事关国策,既然杨督抚信誓旦旦说地方安稳,最近可有向朝廷呈奏?”
杨武拍着胸脯道:“每月都会有,此乃地方定规,在下这几日就准备写民生方面的奏疏……沈尚书是否要跟在下商议一番,以防出现偏差?”
宣府镇于洪武年间刚成立的时候,只设总兵官一职,下辖副总兵、游击、都司、备御等武官,后来宣德年间朝廷设巡抚宣府赞理军务都御史,也就是宣府巡抚,主要负责管理军镇政务。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使得宣府巡抚权责慢慢凌驾于宣府总兵之上,到弘治年间更是设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之职,也就是宣大总督,文官彻底压倒武将掌控边镇。
这样一来,宣大总督和宣府巡抚事实上都管着宣府总兵,二者职权重叠,要是分别上疏或有抵触之处,若一方奏事而另一方未提及,朝廷可能因此下文彻查。
所以杨武认定沈溪是为此而来时,精神明显放松……只要沈溪不是过问他包庇窝藏刘瑾派来人员,便可高枕无忧。
沈溪微笑着点头:“本官确有跟杨督抚商议奏疏的打算……你看,是否就此一起写了呈送京城?”
杨武没有贸然答应下来,生怕沈溪有什么阴谋诡计,特意看了幕僚文祥晋一眼。
文祥晋虽是谋士,但平时只负责处理一些文书档案,顺带帮杨武解决一些私人麻烦,涉及朝廷高层的勾心斗角,他经验全无,不知该如何应对。
文祥晋不想杨武跟沈溪有太多接触,避免露出马脚,最好是尽快把沈溪打发,分道扬镳各自回府,所以点头表示认可。
杨武露出为难之色,道:“在下未带笔墨,不如等回府后再行整理,呈文送总督府批阅,然后发函如何?”
“不必!”
沈溪一摆手,从怀中拿出几张专门用于奏疏的空白纸张,“本官到宣府后,未及跟朝廷呈奏边事,为避免朝中御史言官弹劾尸位素餐,故登门与杨督抚商议,免得呈文出问题。既然早晚都要做,不如就在这里撰写,完成后快马送至京师如何?”
“嗯!?”
杨武这下越发为难,觉得沈溪的要求太过奇怪,其中或许有什么阴谋,于是再次求助文祥晋。
文祥晋却拿不出更好的主意,只是在那儿不断点头。
沈溪露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若杨抚台觉得这么做显得太过仓促,那不如暂缓吃喝,先到巡抚衙门做完正事再说……本官登门造访,却在酒楼这等品流复杂之地写奏疏,始终不太正规。”
说完,沈溪站起身来,就想下楼前往巡抚衙门。
杨武忌惮家里藏着的张文冕等人,暗自叫苦,而他带来的谋士文祥晋也呆滞在那里显然无法应付眼前这一幕,只能认怂。
“以在下看来,还是不必兴师动众返回巡抚衙门吧?此地撰写是显得仓促了些,但既然是沈尚书您急着向朝廷呈奏地方事,在下岂敢耽搁?这就让人准备好笔墨……”
杨武不疑有诈,只是一味想把沈溪给打发了,所以赶紧让酒楼准备笔墨,然后跟沈溪商议奏疏内容。
二人把宣府周边情况详细列明,随即整理出来,用行文写好,各自用了随身印鉴,奏疏就算完成。
杨武生怕沈溪玩什么花样,不想让沈溪把奏疏拿回总督府,好在沈溪很识趣,随手交给随从马九:“送去驿站,快马送至京城。”
“是。”
马九不知沈溪的目的,公事公办把奏疏拿到手上。
杨武笑道:“岂敢劳烦沈尚书亲随?来人啊,陪这位将军一起去驿站。”
杨武吩咐文祥晋跟马九一起前往,再派人尾随“护送”,防止路上奏疏被调包,等安排妥当后,杨武才回过头来,笑着说道,“沈尚书,事情办妥,现在到了享受美食的时候。在下生平没什么爱好,就好口腹之欲,稍后不醉不归,请!”
沈溪点头,没跟杨武客气,更不以为对方会在这种场合阴谋陷害,于是宾主尽欢,饱餐痛饮一顿,直到一个时辰后才各自打道回府。
……
……
杨武回到巡抚衙门,终于松了口气。
“真是个瘟神,早就听说姓沈的不好惹,走到哪儿,麻烦就跟到哪儿……此人非常阴险狡诈,他此番来找本官,有何目的?”
杨武在酒楼时循规蹈矩,唯恐触怒沈溪,回来便摆起官威,对文祥晋恶言相向。
文祥晋陪着小心说道:“地方上太平无事,沈尚书又没说要借民乱跟朝廷索要钱粮,有何可担心的?对了大人,您为何之前没跟他提一句,请他帮忙筹措钱粮,为陛下建行宫呢?刘公公这事儿可催得很紧哪。”
杨武道:“跟他说有何用?本官乃下级,哪里有当面跟上司伸手要钱的道理?”
文祥晋听到后难以理解,难道不都是下级跟上级请示拨款?难道非要上级跟下级伸手索贿才算正常?
杨武带着文祥晋回到衙门大堂,本以为这件事就此了结,但却未料张文冕早已等候在那儿。
“啊?”
杨武本就心虚,见到此人,越发胆怯,忍不住一个激灵。
张文冕自然听说沈溪到来的事情,阴测测地笑着说道:“杨大人可真是贵人,何事如此繁忙,居然入夜后才回府?”
“这……”
杨武看了文祥晋一眼,想让幕僚帮忙编瞎话蒙混过关。
文祥晋见张文冕态度不善,知道事情瞒不住,于是道:“大人之前出去见沈尚书,呈奏地方之事,一起写了奏疏。”
张文冕闻言不由皱眉,虽然他不知道京城那边发生了什么,但他生性多疑,感觉可能是沈溪有什么阴谋,厉声喝问:“杨大人写了?”
“是。”
这次是杨武作答,他也觉得没有隐藏的必要,眼前这个人虽代表刘瑾,但毕竟无官无品,自己根本就不用怕对方,而且身为巡抚,见一次上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故作镇定地解释道,“又非大事,故未曾回来跟张先生商议,而且……当着沈尚书的面,有些事还是得适当避讳才可。”
张文冕恼火地道:“杨大人就不怕被姓沈的小子利用?他写这奏疏,有何目的?”
文祥晋得意洋洋:“地方上一切太平,总督府和巡抚衙门呈奏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难道我家大人就不会想到他有阴谋?阁下尽管放心,因为呈奏没有涉及任何紧要的事情,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杨武跟着点头,仔细一想,这件事确实没什么好怀疑的,一切都按照规矩来,总不可能自己跟自己找麻烦,说地方上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吧?那三年小考、九年大考怎么办?
张文冕想了下,一时间猜不出沈溪这么做有何好处,他素来自负,觉得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别人也想不到,也就随手放下。
“下不为例!”
张文冕用教训的口吻道,“且……下次姓沈的再来拜访,最好提前知会一声,也好让在下有所准备……公公吩咐的事情,如今尚没有着落,杨大人可莫说要袖手不理!”
说完,张文冕拂袖而去。
……
……
沈溪不动声色间便摆了杨武一道。
刘瑾拿杨武的奏疏跟朱厚照说事,以为事后知会边塞一声便可。
但奈何沈溪这边获得京城消息的渠道远比刘瑾的情报网络通畅,以至于沈溪先一步得到风声。
当沈溪回到总督府后,云柳已派人把驿站内的奏疏换了出来,云柳手下这批精锐接受过专门训练,要在宣府做这点事并不难。
“大人,如此一来,只要把杨武的上疏呈奏陛下,那刘瑾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云柳很高兴,沈溪这么做的结果,不但将了刘瑾一军,而且很可能会导致阉党内部离心离德,杨武做错事必然会被刘瑾斥责,到时候就可以对此做文章了。
沈溪却摇头:“这件事可没那么容易……你想想啊,就算刘瑾在陛下面前攻击我,也不可能得逞,因为陛下要仰仗我平定草原,怎会随便将我的官职剥夺?地方民乱之责,绝无可能是一人造成,陛下这点脑子还是有的。”
云柳惊讶地问道:“难道大人不准备将奏疏呈奏陛下?”
“就算送到京城,你以为可以送到陛下跟前?退一步讲,哪怕陛下知晓了,他会惩罚刘瑾吗?届时刘瑾大可将责任推到杨武身上,置身事外,不伤他一根毫毛……我不过是为自己找个护身符罢了。”
沈溪说到这里沉思了一会儿,才又接着吩咐,“云柳,可能需要你回一趟京城,将奏疏交给谢阁老……我会给谢阁老写一封信,提醒他怎么处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云柳脸色拘谨,揣测沈溪这么做的目的。
沈溪已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拿奏疏做文章,如此一来,他这番举动更好像是在警告杨武,警告刘瑾。
但云柳觉得这样有打草惊蛇之嫌。
沈溪道:“明日你就赶回京城,此去可能要耽搁一两个月,顺道将京城内情报系统再次完善……我离开京城后,刘瑾为确保他的权势,可能会做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甚至会像这回一样频频在陛下面前污蔑我……没有你在京城坐镇,统筹大局,我不太放心。”
云柳问道:“那大人,这边的事情……”
“你负责的事情,我会暂时交给熙儿来做,她怎么说也是你的姐妹,离开前你多提点她一下,她留在我身边,我也能教她一些做事的方法和诀窍……只是这次你回去,可能要辛苦些日子了。”沈溪关切地道。
云柳虽然不太情愿离开宣府,远离沈溪,但这始终是沈溪吩咐下来的差事,她没有理由拒绝。
“是,大人。”云柳行礼道。
云柳离开前,沈溪若有所思道:“刘瑾突然说宣府闹出民乱,算是给他自己挖了个坑,看他怎么自圆其说了……下一步京城可能会到处传扬九边重镇之首的宣府竟然发生叛乱,距离京城也就几百里,想必会人心惶惶。”
“至于黄淮之地的民乱……也有可能传到陛下耳中。现在最着紧的,是要趁刘瑾打压三边和宣大之地藩王、勋贵,火上浇油,让地方藩王、勋贵对其恨之入骨。”
云柳道:“大人是希望地方藩王、勋贵造反?”
沈溪打量云柳,道:“具体的事情无法详细说明,总之藩王和勋贵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盘踞地方多年,依靠巧取豪夺和放高利贷大肆兼并土地,致民不聊生,正好可以借刘瑾之手清理一下。”
“此事我们只需冷眼旁观便是,你回京城的目的不在于扳倒刘瑾,必要时甚至不妨出手帮上一把,让刘瑾进一步大权独揽……俗语云:欲使其亡,必使其狂,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第一九一〇章 写份奏疏
-
第一九一〇章 写份奏疏
杨武请沈溪到清远楼饮宴,亲自点好菜品和酒水。
杨武说他经常到这里吃饭,沈溪观察一番的确如此,酒楼上下都认识杨武,他喜欢吃什么厨房那边都有数,很快菜肴便送上。
桌子中间一口砂锅,里面盛着飘着葱花的羊肉汤,围绕砂锅一圈的菜碟中分别盛放羊肉片、豆腐、蘑菇、木耳等配菜,每人面前有一个混有芝麻酱、腐乳和韭菜花的蘸酱。
除了羊肉汤锅外,还有烤羊肉、卤猪耳、炒肝、熏肉等当地菜式,看起来很普通,甚至连酒水也只是本地土法酿制的米酒。
沈溪心想:“这番做派倒显得你杨武是个清廉的官员。但若正的清廉,你这官位又是怎么得来的?”
酒肆内无其他客人,宣府毕竟不是京师或者江南繁华之地,多为一贫如洗的军户,自耕农少之又少,加上朝廷禁止跟草原做生意,张家口外的互市已取缔多年,商旅稀少,如此一来市面更显萧条。
此时的宣府城街巷狭窄,道路多为泥土路,长年累月战事下来,早就不堪重负,到处都是坑洼。正德朝由于刘瑾掌权,朝廷没有划拨一分一毫修缮城内公共设施,沈溪坐在窗口向外望去,成片的残垣断壁让人触目惊心。
杨武亲自为沈溪斟上米酒,道:“沈尚书找在下前来,不知有何事?”
沈溪看到杨武神色惊惶,惴惴不安,显然眼前这位不想牵扯进文官集团跟阉党间的斗争中,对于刘瑾派张文冕到宣府来更是束手无策,生怕张文冕的不轨之举让他的官位和前途受损。
沈溪不想再惺惺作态,始终是上下级的关系,自己没必要示弱,于是正色道:“本官到地方有些时日了,未及跟军中将领见面,现在终于得闲,你看是否……”
杨武赶紧道:“沈尚书见谅,在下跟下面的总兵官、副总兵、参将和守备不熟,具体事情你得问宣府总兵白玉……唉,去年宣府大战的创伤尚未平复,一切都很混乱,沈尚书不妨去大同镇视察一番……”
沈溪笑眯眯地打量杨武,状极轻松。
杨武惴惴不安,惭愧地低下头,不敢正视沈溪,他这番扭捏之举竟跟沈溪以往见识过的那些老练油滑的地方官迥异,让沈溪生出难道我看错了的想法。
沈溪道:“总督府衙门设在宣府镇,本官没太多闲暇出来走动,却不知近来地方是否太平,民乱频乃?”
杨武一怔,他看了旁边侍立的文祥晋一眼,似乎想确认是不是有这回事。
从这点上,沈溪判断杨武不关心地方军政,就算不是昏官,也是庸官,明显的占着茅坑不拉屎。
文祥晋摇头表示没有后,杨武道:“去年鞑靼人退走后,地方上太平无事,并无民乱。”
沈溪脸色凝重,问道:“那为何本官听说,地方乱民寻衅滋事,攻城略地,宣府之地竟是兵荒马乱,甚至要动用军队前去平息?”
杨武显得很笃定:“绝无此事。宣府乃边镇,各城塞、堡垒以及驿站均驻扎兵马,寻常乱民焉敢前来侵犯?再说了,这种事若发生,在下身为宣府巡抚岂会不知?下面的人绝对不敢隐瞒!”
刘瑾在皇帝面前公然污蔑陷害沈溪之事尚未传来,杨武懵然无知,以他的智慧,根本想不到刘瑾居然会撒下弥天大慌,更想不到事情会被沈溪提前知晓。
沈溪皱眉:“地方上安稳,涉及来年朝廷对草原用兵事宜,事关国策,既然杨督抚信誓旦旦说地方安稳,最近可有向朝廷呈奏?”
杨武拍着胸脯道:“每月都会有,此乃地方定规,在下这几日就准备写民生方面的奏疏……沈尚书是否要跟在下商议一番,以防出现偏差?”
宣府镇于洪武年间刚成立的时候,只设总兵官一职,下辖副总兵、游击、都司、备御等武官,后来宣德年间朝廷设巡抚宣府赞理军务都御史,也就是宣府巡抚,主要负责管理军镇政务。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使得宣府巡抚权责慢慢凌驾于宣府总兵之上,到弘治年间更是设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之职,也就是宣大总督,文官彻底压倒武将掌控边镇。
这样一来,宣大总督和宣府巡抚事实上都管着宣府总兵,二者职权重叠,要是分别上疏或有抵触之处,若一方奏事而另一方未提及,朝廷可能因此下文彻查。
所以杨武认定沈溪是为此而来时,精神明显放松……只要沈溪不是过问他包庇窝藏刘瑾派来人员,便可高枕无忧。
沈溪微笑着点头:“本官确有跟杨督抚商议奏疏的打算……你看,是否就此一起写了呈送京城?”
杨武没有贸然答应下来,生怕沈溪有什么阴谋诡计,特意看了幕僚文祥晋一眼。
文祥晋虽是谋士,但平时只负责处理一些文书档案,顺带帮杨武解决一些私人麻烦,涉及朝廷高层的勾心斗角,他经验全无,不知该如何应对。
文祥晋不想杨武跟沈溪有太多接触,避免露出马脚,最好是尽快把沈溪打发,分道扬镳各自回府,所以点头表示认可。
杨武露出为难之色,道:“在下未带笔墨,不如等回府后再行整理,呈文送总督府批阅,然后发函如何?”
“不必!”
沈溪一摆手,从怀中拿出几张专门用于奏疏的空白纸张,“本官到宣府后,未及跟朝廷呈奏边事,为避免朝中御史言官弹劾尸位素餐,故登门与杨督抚商议,免得呈文出问题。既然早晚都要做,不如就在这里撰写,完成后快马送至京师如何?”
“嗯!?”
杨武这下越发为难,觉得沈溪的要求太过奇怪,其中或许有什么阴谋,于是再次求助文祥晋。
文祥晋却拿不出更好的主意,只是在那儿不断点头。
沈溪露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若杨抚台觉得这么做显得太过仓促,那不如暂缓吃喝,先到巡抚衙门做完正事再说……本官登门造访,却在酒楼这等品流复杂之地写奏疏,始终不太正规。”
说完,沈溪站起身来,就想下楼前往巡抚衙门。
杨武忌惮家里藏着的张文冕等人,暗自叫苦,而他带来的谋士文祥晋也呆滞在那里显然无法应付眼前这一幕,只能认怂。
“以在下看来,还是不必兴师动众返回巡抚衙门吧?此地撰写是显得仓促了些,但既然是沈尚书您急着向朝廷呈奏地方事,在下岂敢耽搁?这就让人准备好笔墨……”
杨武不疑有诈,只是一味想把沈溪给打发了,所以赶紧让酒楼准备笔墨,然后跟沈溪商议奏疏内容。
二人把宣府周边情况详细列明,随即整理出来,用行文写好,各自用了随身印鉴,奏疏就算完成。
杨武生怕沈溪玩什么花样,不想让沈溪把奏疏拿回总督府,好在沈溪很识趣,随手交给随从马九:“送去驿站,快马送至京城。”
“是。”
马九不知沈溪的目的,公事公办把奏疏拿到手上。
杨武笑道:“岂敢劳烦沈尚书亲随?来人啊,陪这位将军一起去驿站。”
杨武吩咐文祥晋跟马九一起前往,再派人尾随“护送”,防止路上奏疏被调包,等安排妥当后,杨武才回过头来,笑着说道,“沈尚书,事情办妥,现在到了享受美食的时候。在下生平没什么爱好,就好口腹之欲,稍后不醉不归,请!”
沈溪点头,没跟杨武客气,更不以为对方会在这种场合阴谋陷害,于是宾主尽欢,饱餐痛饮一顿,直到一个时辰后才各自打道回府。
……
……
杨武回到巡抚衙门,终于松了口气。
“真是个瘟神,早就听说姓沈的不好惹,走到哪儿,麻烦就跟到哪儿……此人非常阴险狡诈,他此番来找本官,有何目的?”
杨武在酒楼时循规蹈矩,唯恐触怒沈溪,回来便摆起官威,对文祥晋恶言相向。
文祥晋陪着小心说道:“地方上太平无事,沈尚书又没说要借民乱跟朝廷索要钱粮,有何可担心的?对了大人,您为何之前没跟他提一句,请他帮忙筹措钱粮,为陛下建行宫呢?刘公公这事儿可催得很紧哪。”
杨武道:“跟他说有何用?本官乃下级,哪里有当面跟上司伸手要钱的道理?”
文祥晋听到后难以理解,难道不都是下级跟上级请示拨款?难道非要上级跟下级伸手索贿才算正常?
杨武带着文祥晋回到衙门大堂,本以为这件事就此了结,但却未料张文冕早已等候在那儿。
“啊?”
杨武本就心虚,见到此人,越发胆怯,忍不住一个激灵。
张文冕自然听说沈溪到来的事情,阴测测地笑着说道:“杨大人可真是贵人,何事如此繁忙,居然入夜后才回府?”
“这……”
杨武看了文祥晋一眼,想让幕僚帮忙编瞎话蒙混过关。
文祥晋见张文冕态度不善,知道事情瞒不住,于是道:“大人之前出去见沈尚书,呈奏地方之事,一起写了奏疏。”
张文冕闻言不由皱眉,虽然他不知道京城那边发生了什么,但他生性多疑,感觉可能是沈溪有什么阴谋,厉声喝问:“杨大人写了?”
“是。”
这次是杨武作答,他也觉得没有隐藏的必要,眼前这个人虽代表刘瑾,但毕竟无官无品,自己根本就不用怕对方,而且身为巡抚,见一次上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故作镇定地解释道,“又非大事,故未曾回来跟张先生商议,而且……当着沈尚书的面,有些事还是得适当避讳才可。”
张文冕恼火地道:“杨大人就不怕被姓沈的小子利用?他写这奏疏,有何目的?”
文祥晋得意洋洋:“地方上一切太平,总督府和巡抚衙门呈奏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难道我家大人就不会想到他有阴谋?阁下尽管放心,因为呈奏没有涉及任何紧要的事情,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杨武跟着点头,仔细一想,这件事确实没什么好怀疑的,一切都按照规矩来,总不可能自己跟自己找麻烦,说地方上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吧?那三年小考、九年大考怎么办?
张文冕想了下,一时间猜不出沈溪这么做有何好处,他素来自负,觉得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别人也想不到,也就随手放下。
“下不为例!”
张文冕用教训的口吻道,“且……下次姓沈的再来拜访,最好提前知会一声,也好让在下有所准备……公公吩咐的事情,如今尚没有着落,杨大人可莫说要袖手不理!”
说完,张文冕拂袖而去。
……
……
沈溪不动声色间便摆了杨武一道。
刘瑾拿杨武的奏疏跟朱厚照说事,以为事后知会边塞一声便可。
但奈何沈溪这边获得京城消息的渠道远比刘瑾的情报网络通畅,以至于沈溪先一步得到风声。
当沈溪回到总督府后,云柳已派人把驿站内的奏疏换了出来,云柳手下这批精锐接受过专门训练,要在宣府做这点事并不难。
“大人,如此一来,只要把杨武的上疏呈奏陛下,那刘瑾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云柳很高兴,沈溪这么做的结果,不但将了刘瑾一军,而且很可能会导致阉党内部离心离德,杨武做错事必然会被刘瑾斥责,到时候就可以对此做文章了。
沈溪却摇头:“这件事可没那么容易……你想想啊,就算刘瑾在陛下面前攻击我,也不可能得逞,因为陛下要仰仗我平定草原,怎会随便将我的官职剥夺?地方民乱之责,绝无可能是一人造成,陛下这点脑子还是有的。”
云柳惊讶地问道:“难道大人不准备将奏疏呈奏陛下?”
“就算送到京城,你以为可以送到陛下跟前?退一步讲,哪怕陛下知晓了,他会惩罚刘瑾吗?届时刘瑾大可将责任推到杨武身上,置身事外,不伤他一根毫毛……我不过是为自己找个护身符罢了。”
沈溪说到这里沉思了一会儿,才又接着吩咐,“云柳,可能需要你回一趟京城,将奏疏交给谢阁老……我会给谢阁老写一封信,提醒他怎么处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云柳脸色拘谨,揣测沈溪这么做的目的。
沈溪已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拿奏疏做文章,如此一来,他这番举动更好像是在警告杨武,警告刘瑾。
但云柳觉得这样有打草惊蛇之嫌。
沈溪道:“明日你就赶回京城,此去可能要耽搁一两个月,顺道将京城内情报系统再次完善……我离开京城后,刘瑾为确保他的权势,可能会做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甚至会像这回一样频频在陛下面前污蔑我……没有你在京城坐镇,统筹大局,我不太放心。”
云柳问道:“那大人,这边的事情……”
“你负责的事情,我会暂时交给熙儿来做,她怎么说也是你的姐妹,离开前你多提点她一下,她留在我身边,我也能教她一些做事的方法和诀窍……只是这次你回去,可能要辛苦些日子了。”沈溪关切地道。
云柳虽然不太情愿离开宣府,远离沈溪,但这始终是沈溪吩咐下来的差事,她没有理由拒绝。
“是,大人。”云柳行礼道。
云柳离开前,沈溪若有所思道:“刘瑾突然说宣府闹出民乱,算是给他自己挖了个坑,看他怎么自圆其说了……下一步京城可能会到处传扬九边重镇之首的宣府竟然发生叛乱,距离京城也就几百里,想必会人心惶惶。”
“至于黄淮之地的民乱……也有可能传到陛下耳中。现在最着紧的,是要趁刘瑾打压三边和宣大之地藩王、勋贵,火上浇油,让地方藩王、勋贵对其恨之入骨。”
云柳道:“大人是希望地方藩王、勋贵造反?”
沈溪打量云柳,道:“具体的事情无法详细说明,总之藩王和勋贵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盘踞地方多年,依靠巧取豪夺和放高利贷大肆兼并土地,致民不聊生,正好可以借刘瑾之手清理一下。”
“此事我们只需冷眼旁观便是,你回京城的目的不在于扳倒刘瑾,必要时甚至不妨出手帮上一把,让刘瑾进一步大权独揽……俗语云:欲使其亡,必使其狂,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第一九一〇章 写份奏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