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
。
民间许多人,把霍去病之死与李敢之死联系起来,认为是李敢的冤魂前来索命。
也有人认为,霍去病是死于政治阴谋之中。
但更可能的是,霍去病染上一种不治之症。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霍去病如一颗彗星,扫过夜空,光芒四射。
霍去病的死,意味着汉匈第一期的大规模会战告一段落。这期长达十余年的会战,卫青与霍去病相续崛起,夺河南、取河西,开疆拓土,驱匈奴于漠南,战胡虏于漠北,威震四海。匈奴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发出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
霍去病为人沉勇有大略,敢于任事,遇事果断而坚决。他是罕见的军事天才,只活了二十四岁,这个年龄与他的伟大业绩很不般配,他的天才兵略没有被史书所详记。
有一次,刘彻想要传受霍去病孙子兵法与吴起兵法,没想到霍去病居然不以为然,回答武帝说:“行军作战,关键要看谋略如何,没必要学习古代的兵法。”这是个创新意识很强的人物,可惜的是,他的军事谋略,我们仍然所知甚略。
武帝非常宠幸霍去病,给他建了一座大宅院,让他去看一看。霍去病拒绝了,他虽然生于富贵之中,但他并不贪图。他说了一句足以激励每一个国人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就是一个伟大军人勇往无前、舍家为国的英雄气概的最真实写照。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的一生带着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令他生命的能量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熊熊燃烧,融化激情,征服人生一座接一座的高峰,创造一个接着一个的奇迹。彗星一扫即逝,却留下永恒的光芒。
漠北之战是汉匈两国投入举国之力的大决战,匈奴惨败,汉帝国元气大伤。此时,武帝刘彻意识到,匈奴仍然实力强大,不是几次战争就可以打垮的,匈奴人北遁到更遥远的北方,汉帝国要发动一次更远距离的北征,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同样,匈奴人也无力南向发动大规模的侵扰。
汉匈战争的重心,转向了对西域的争夺。
西域,这片神秘之地,又将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呢?
第四章 西域的争夺
【一、凿空西域:张骞的探险】
在中国的探险史上,张骞是第一位伟人。
在经营西域之前,中国人对西域的了解,几乎完全来自张骞一人。
武帝刘彻即位不久,得知月氏国被匈奴人击败,月氏国王的脑袋被砍下来作为老上单于的酒杯,月氏国被迫西迁到极遥远之地。年轻气盛的刘彻马上联想到:如果可以与月氏国取得联系,结为盟国,便可以从东、西侧同时攻击匈奴。
刘彻下诏令:招募勇士前往出使月氏国。
但是月氏国在哪呢?没有人知道确切的位置,只知道在遥远的西方,而要到达西方,必须路过匈奴人的地盘,惟一的通道河西走廊,此时控制在浑邪王与休屠王的手中。虽然汉帝国此时与匈奴仍处于和亲时代,尚未开始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小范围的边境冲突此起彼伏,所以要从匈奴人的地盘中安全地通过,谈何容易!这次出使月氏的任务,明摆着就是九死一生、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的一次大探险。
未知的国度、恶劣的气候、复杂的环境、穿越敌境线、莽莽沙漠与戈壁……这些出使过程中必定会遭到的风险,不能阻止伟大时代的冒险激情。
时任郎官(禁卫军小头目)的张骞概然应征。
刘彻见张骞身高马大、相貌堂堂、孔武有力,心中甚是喜欢,便任命张骞为出使月氏的使节,带领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踏上前程未卜的艰难行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在张骞的队伍中,有一位胡人向导,名叫甘父,他的身份是一名奴仆。
张骞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将是何等的伟大,他将开拓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认识到了祁连山脉以西的广阔的地域,张骞对于中国的意义,犹同哥伦布对于欧洲的意义。张骞当然没有意识此行深远的意义,他首先必须面对的,如何跨过漫长的匈奴人的地境。
张骞一行人出发的时间,是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即马邑之谋的前五年。
一百多人从帝国最西边的陇西郡出发了。
张骞手执汉节,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使团能不能安全通过河西走廊,这关系到能否完成出使的任务。此时汉匈两国还处于相对平静期,而且河西走廊曾经是月氏国的领地,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王,许多便是以前月氏国贵族的后代,所以张骞心存侥幸。
谁知刚出发不久,张骞的侥幸之心便破灭了。
匈奴人发现了有一支汉人小分队进入自己的地盘了,便派了数百骑兵把张骞一行人包围了,缴械之后,送到了休屠王帐前。
休屠王问张骞:“你们这此汉人跑到这儿来做什么?”
张骞手握的汉节,伸向前让休屠王瞧明白:“我是奉皇帝的旨意,前往出使月氏国。”
休屠王听了大吃一惊,河西走廊与小月氏现在已经全部降服于匈奴单于,而张骞所说的月氏国,指的不是小月氏,而是以前月氏人在匈奴人打击下,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区别于小月氏)。
休屠王沉思了片刻,不敢自作主张,他心里琢磨着:“要是放这些汉人过去,单于得知后必定大发雷霆,因为单于一直对河西诸王怀有戒心。要是将使团扣下,被汉帝国政府得知后,前来兴师问罪,这也不好办。干脆,就把这事推给单于去解决。”
张骞及其使团成员被转移到了军臣单于的王庭。
张骞见到军臣单于后,据理力争:“我是奉皇帝之令,出使月氏国,途经贵国,为何把我们使团都扣押呢?”
军臣单于一听,跳了起来,勃然大怒:“月氏国在我的北面(其实是西面),汉政府怎么能派使者去呢?我想派使者穿过汉帝国到南越,汉政府会听任我这样做吗?”
这样一来,张骞的使命一开始,便遭到了覆灭性的挫折。
张骞以及使团所有成员,全部被扣留在匈奴。这一呆,就是十年的时间。
十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张骞一腔热血想要做一番英雄事业,但到头来,只能在寒冷的北方荒漠中,被匈奴人软禁起来,以放牧为生。但英雄的热血不会消失,只是蛰伏,只是等待时机。
匈奴人很崇敬勇士。张骞武功高强,身强力大,所以匈奴人也很佩服,军臣单于也想将张骞留为己用,所以特地还挑了一个长得还算过得去的匈奴女子,嫁给张骞,几年后,他的匈奴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张骞一刻也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皇帝授予他的那柄汉节,他始终精心地保存着。
时间长了,他跟匈奴人也混得很熟,又抱着自己的儿子跟匈奴人的孩子玩,所以慢慢的,那些奉命看管张骞的匈奴人,也差不多把张骞的身份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并不把他当犯人来对待。
匈奴人对他戒备越来越松,张骞心中明白,是时侯离开了。这些年,奴仆甘父一直追随在张骞的左右,使团的一百多人,分置在不同的地方,现在可以一起逃跑的,只有少数几人了。
到了秘密约定逃亡的那一天。深夜,帐篷中,他看了妻儿一眼,难以割舍的亲情油然而生,他将准备好的一封书信压在枕边,蹑手蹑脚地取出精心封藏的汉节,走出帐外。一会儿,马蹄声响起在辽阔的荒漠中,几个人影骑着马向西急驰。
十年折不断的汉节,十年抑制不住的雄心。
他,仍旧是大汉帝国的使节。
张骞等人一路上既要躲避匈奴的骑兵,又要面对复杂的地形与干旱缺水所带来的危险。张骞被扣押的这十年,并没有白过,他很细心地学习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如何在荒漠中寻找水源,如何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准确地辨别方向。
即使掌握了寻找水源的方法,并不意味着随处都可以寻找到水源与食物,在这种时候,顽强的意志力有时比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在饥渴交加时,戈壁滩仍然望不到尽头,脚下的路不往往前延伸,看不到人的踪迹,这种时候最容易诱惑人的事情,莫过于停下来,好好休息一番,但这只是一种奢望,在没有寻找到食物与水源之前,过早的休息,只会把死神从远方招来。
此时已经是武帝元朔元年,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爆发,匈奴的主力主要集中于漠南,在匈奴北部,兵力很少。这给张骞逃亡带来很有利的条件,张骞等人,一路上没有遇到大规模的匈奴骑兵。
张骞从中原带来的胡人奴仆甘父,在张骞逃亡过程中立了大功。甘父不仅忠心耿耿,而且射术高超,由于食物特别难找,猎杀动物是最重要的来源,即便如此,荒漠中的动物也非常稀少,如果发现了,一箭不能结果其性命,可能就意味着这一天的伙食没有着落。还好,甘父的射法极好,常是一箭命中,有的动物肉味鲜美,有些就很难下咽了,但有得吃总比没得吃好,饥不择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除了地面上的走兽外,天上的飞禽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飞禽更难射杀,但甘父也能时不时弄一两只下来。就这样,张骞等人饱一顿饥一顿的,终过了十几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匈奴,进入西域。
西域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意指祁连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大约包括现在的新疆与中亚。在这里,张骞也不由得对世界之广阔大吃一惊,在中国之外,还有那么多缤纷多彩的国度,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正向张骞打开。
张骞到达的第一个国家是姑师(新疆吐鲁番西北)。姑师国王听说汉使前来,大吃一惊,现在汉匈战争正迅速升级,汉帝国的使节根本没有办法穿越匈奴而到达西域,怎么突然冒了个汉使呢?
张骞将出使的来龙去脉说予车师国王听,姑师国王听了之后非常的钦佩,便对张骞说:“月氏国距离姑师国尚且有数千里之遥,更不用说距离汉地了,而且前去月氏国,道路极为艰险,葱岭(帕米尔高原)难以逾越,必须要绕行极远的路程。我派个向导给你们,先去大宛,大宛与月氏相接,你便可以经大宛抵达月氏国了。”
张骞连连道谢。
在向导的指引下,张骞这支人数稀少的使团沿着天山南麓向西行进,沿途经过危须、焉耆、乌垒、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捐毒等小国,张骞细心地记下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人口、国土大小、国家元首及高级官员等等,并一路上询问向导,西域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一一做了解。
数十日后,张骞使团到达了大宛。
这时的张骞,已经对西域的大体情况了然于胸了。
大宛国的位置,约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交界地带,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盆地,叫费尔干纳盆地,这可以说是西域的一块风水宝地。跟西域很多国家不同,大宛基本上不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是以农耕业为主,种植小麦水稻,国内有许多城镇。但是大宛国的男子仍然擅长骑射,这里可是出产良马的地方。
张骞使团向大宛的都城慢慢行进,边走边细心留意山川地貌,风土人情。
突然有一匹快马从身边掠过,急驰而去。
“好马!”张骞不由得惊叫一声。只见这匹马四肢发达,飞奔时强劲有力、剽掠如风,尤为奇特的是,这匹马飞跑时出渗出的汗滴,竟然象殷红的血珠。
人们给它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汗血马。
大宛王已经得到消息,说大汉的使节不远万里前来,非常的高兴。大宛王很早便听说汉帝国物产丰富,金银财宝多得不可胜数,一直想与汉帝国互通使节,由于相距路途遥远,没法达成心愿。正巧,汉朝的使节不请处到,大宛王岂能不兴奋。
张骞拜见大宛王后,说:“我的任务是出使月氏国,不想中途被匈奴人扣留,现在逃了出来,希望大王派人送我们前往月氏国。我完成使命后返回国内,帝国政府一定会以丰厚的礼物相赠的。”
张骞果然是个机智的人,先投大宛王所好,至于帝国政府会不会送来礼物,这个张骞心里也没底。大宛王听得心中喜呵呵的,就爽快地答应了张骞的要求。
大月氏国在大宛国的西南方,但是被高山所阻隔,道路十分难行,所以必须要先西行至康居国(哈萨克斯坦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
- 肉肉屋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
。
民间许多人,把霍去病之死与李敢之死联系起来,认为是李敢的冤魂前来索命。
也有人认为,霍去病是死于政治阴谋之中。
但更可能的是,霍去病染上一种不治之症。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霍去病如一颗彗星,扫过夜空,光芒四射。
霍去病的死,意味着汉匈第一期的大规模会战告一段落。这期长达十余年的会战,卫青与霍去病相续崛起,夺河南、取河西,开疆拓土,驱匈奴于漠南,战胡虏于漠北,威震四海。匈奴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发出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
霍去病为人沉勇有大略,敢于任事,遇事果断而坚决。他是罕见的军事天才,只活了二十四岁,这个年龄与他的伟大业绩很不般配,他的天才兵略没有被史书所详记。
有一次,刘彻想要传受霍去病孙子兵法与吴起兵法,没想到霍去病居然不以为然,回答武帝说:“行军作战,关键要看谋略如何,没必要学习古代的兵法。”这是个创新意识很强的人物,可惜的是,他的军事谋略,我们仍然所知甚略。
武帝非常宠幸霍去病,给他建了一座大宅院,让他去看一看。霍去病拒绝了,他虽然生于富贵之中,但他并不贪图。他说了一句足以激励每一个国人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就是一个伟大军人勇往无前、舍家为国的英雄气概的最真实写照。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的一生带着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令他生命的能量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熊熊燃烧,融化激情,征服人生一座接一座的高峰,创造一个接着一个的奇迹。彗星一扫即逝,却留下永恒的光芒。
漠北之战是汉匈两国投入举国之力的大决战,匈奴惨败,汉帝国元气大伤。此时,武帝刘彻意识到,匈奴仍然实力强大,不是几次战争就可以打垮的,匈奴人北遁到更遥远的北方,汉帝国要发动一次更远距离的北征,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同样,匈奴人也无力南向发动大规模的侵扰。
汉匈战争的重心,转向了对西域的争夺。
西域,这片神秘之地,又将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呢?
第四章 西域的争夺
【一、凿空西域:张骞的探险】
在中国的探险史上,张骞是第一位伟人。
在经营西域之前,中国人对西域的了解,几乎完全来自张骞一人。
武帝刘彻即位不久,得知月氏国被匈奴人击败,月氏国王的脑袋被砍下来作为老上单于的酒杯,月氏国被迫西迁到极遥远之地。年轻气盛的刘彻马上联想到:如果可以与月氏国取得联系,结为盟国,便可以从东、西侧同时攻击匈奴。
刘彻下诏令:招募勇士前往出使月氏国。
但是月氏国在哪呢?没有人知道确切的位置,只知道在遥远的西方,而要到达西方,必须路过匈奴人的地盘,惟一的通道河西走廊,此时控制在浑邪王与休屠王的手中。虽然汉帝国此时与匈奴仍处于和亲时代,尚未开始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小范围的边境冲突此起彼伏,所以要从匈奴人的地盘中安全地通过,谈何容易!这次出使月氏的任务,明摆着就是九死一生、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的一次大探险。
未知的国度、恶劣的气候、复杂的环境、穿越敌境线、莽莽沙漠与戈壁……这些出使过程中必定会遭到的风险,不能阻止伟大时代的冒险激情。
时任郎官(禁卫军小头目)的张骞概然应征。
刘彻见张骞身高马大、相貌堂堂、孔武有力,心中甚是喜欢,便任命张骞为出使月氏的使节,带领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踏上前程未卜的艰难行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在张骞的队伍中,有一位胡人向导,名叫甘父,他的身份是一名奴仆。
张骞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将是何等的伟大,他将开拓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认识到了祁连山脉以西的广阔的地域,张骞对于中国的意义,犹同哥伦布对于欧洲的意义。张骞当然没有意识此行深远的意义,他首先必须面对的,如何跨过漫长的匈奴人的地境。
张骞一行人出发的时间,是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即马邑之谋的前五年。
一百多人从帝国最西边的陇西郡出发了。
张骞手执汉节,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使团能不能安全通过河西走廊,这关系到能否完成出使的任务。此时汉匈两国还处于相对平静期,而且河西走廊曾经是月氏国的领地,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王,许多便是以前月氏国贵族的后代,所以张骞心存侥幸。
谁知刚出发不久,张骞的侥幸之心便破灭了。
匈奴人发现了有一支汉人小分队进入自己的地盘了,便派了数百骑兵把张骞一行人包围了,缴械之后,送到了休屠王帐前。
休屠王问张骞:“你们这此汉人跑到这儿来做什么?”
张骞手握的汉节,伸向前让休屠王瞧明白:“我是奉皇帝的旨意,前往出使月氏国。”
休屠王听了大吃一惊,河西走廊与小月氏现在已经全部降服于匈奴单于,而张骞所说的月氏国,指的不是小月氏,而是以前月氏人在匈奴人打击下,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区别于小月氏)。
休屠王沉思了片刻,不敢自作主张,他心里琢磨着:“要是放这些汉人过去,单于得知后必定大发雷霆,因为单于一直对河西诸王怀有戒心。要是将使团扣下,被汉帝国政府得知后,前来兴师问罪,这也不好办。干脆,就把这事推给单于去解决。”
张骞及其使团成员被转移到了军臣单于的王庭。
张骞见到军臣单于后,据理力争:“我是奉皇帝之令,出使月氏国,途经贵国,为何把我们使团都扣押呢?”
军臣单于一听,跳了起来,勃然大怒:“月氏国在我的北面(其实是西面),汉政府怎么能派使者去呢?我想派使者穿过汉帝国到南越,汉政府会听任我这样做吗?”
这样一来,张骞的使命一开始,便遭到了覆灭性的挫折。
张骞以及使团所有成员,全部被扣留在匈奴。这一呆,就是十年的时间。
十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张骞一腔热血想要做一番英雄事业,但到头来,只能在寒冷的北方荒漠中,被匈奴人软禁起来,以放牧为生。但英雄的热血不会消失,只是蛰伏,只是等待时机。
匈奴人很崇敬勇士。张骞武功高强,身强力大,所以匈奴人也很佩服,军臣单于也想将张骞留为己用,所以特地还挑了一个长得还算过得去的匈奴女子,嫁给张骞,几年后,他的匈奴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张骞一刻也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皇帝授予他的那柄汉节,他始终精心地保存着。
时间长了,他跟匈奴人也混得很熟,又抱着自己的儿子跟匈奴人的孩子玩,所以慢慢的,那些奉命看管张骞的匈奴人,也差不多把张骞的身份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并不把他当犯人来对待。
匈奴人对他戒备越来越松,张骞心中明白,是时侯离开了。这些年,奴仆甘父一直追随在张骞的左右,使团的一百多人,分置在不同的地方,现在可以一起逃跑的,只有少数几人了。
到了秘密约定逃亡的那一天。深夜,帐篷中,他看了妻儿一眼,难以割舍的亲情油然而生,他将准备好的一封书信压在枕边,蹑手蹑脚地取出精心封藏的汉节,走出帐外。一会儿,马蹄声响起在辽阔的荒漠中,几个人影骑着马向西急驰。
十年折不断的汉节,十年抑制不住的雄心。
他,仍旧是大汉帝国的使节。
张骞等人一路上既要躲避匈奴的骑兵,又要面对复杂的地形与干旱缺水所带来的危险。张骞被扣押的这十年,并没有白过,他很细心地学习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如何在荒漠中寻找水源,如何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准确地辨别方向。
即使掌握了寻找水源的方法,并不意味着随处都可以寻找到水源与食物,在这种时候,顽强的意志力有时比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在饥渴交加时,戈壁滩仍然望不到尽头,脚下的路不往往前延伸,看不到人的踪迹,这种时候最容易诱惑人的事情,莫过于停下来,好好休息一番,但这只是一种奢望,在没有寻找到食物与水源之前,过早的休息,只会把死神从远方招来。
此时已经是武帝元朔元年,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爆发,匈奴的主力主要集中于漠南,在匈奴北部,兵力很少。这给张骞逃亡带来很有利的条件,张骞等人,一路上没有遇到大规模的匈奴骑兵。
张骞从中原带来的胡人奴仆甘父,在张骞逃亡过程中立了大功。甘父不仅忠心耿耿,而且射术高超,由于食物特别难找,猎杀动物是最重要的来源,即便如此,荒漠中的动物也非常稀少,如果发现了,一箭不能结果其性命,可能就意味着这一天的伙食没有着落。还好,甘父的射法极好,常是一箭命中,有的动物肉味鲜美,有些就很难下咽了,但有得吃总比没得吃好,饥不择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除了地面上的走兽外,天上的飞禽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飞禽更难射杀,但甘父也能时不时弄一两只下来。就这样,张骞等人饱一顿饥一顿的,终过了十几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匈奴,进入西域。
西域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意指祁连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大约包括现在的新疆与中亚。在这里,张骞也不由得对世界之广阔大吃一惊,在中国之外,还有那么多缤纷多彩的国度,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正向张骞打开。
张骞到达的第一个国家是姑师(新疆吐鲁番西北)。姑师国王听说汉使前来,大吃一惊,现在汉匈战争正迅速升级,汉帝国的使节根本没有办法穿越匈奴而到达西域,怎么突然冒了个汉使呢?
张骞将出使的来龙去脉说予车师国王听,姑师国王听了之后非常的钦佩,便对张骞说:“月氏国距离姑师国尚且有数千里之遥,更不用说距离汉地了,而且前去月氏国,道路极为艰险,葱岭(帕米尔高原)难以逾越,必须要绕行极远的路程。我派个向导给你们,先去大宛,大宛与月氏相接,你便可以经大宛抵达月氏国了。”
张骞连连道谢。
在向导的指引下,张骞这支人数稀少的使团沿着天山南麓向西行进,沿途经过危须、焉耆、乌垒、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捐毒等小国,张骞细心地记下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人口、国土大小、国家元首及高级官员等等,并一路上询问向导,西域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一一做了解。
数十日后,张骞使团到达了大宛。
这时的张骞,已经对西域的大体情况了然于胸了。
大宛国的位置,约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交界地带,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盆地,叫费尔干纳盆地,这可以说是西域的一块风水宝地。跟西域很多国家不同,大宛基本上不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是以农耕业为主,种植小麦水稻,国内有许多城镇。但是大宛国的男子仍然擅长骑射,这里可是出产良马的地方。
张骞使团向大宛的都城慢慢行进,边走边细心留意山川地貌,风土人情。
突然有一匹快马从身边掠过,急驰而去。
“好马!”张骞不由得惊叫一声。只见这匹马四肢发达,飞奔时强劲有力、剽掠如风,尤为奇特的是,这匹马飞跑时出渗出的汗滴,竟然象殷红的血珠。
人们给它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汗血马。
大宛王已经得到消息,说大汉的使节不远万里前来,非常的高兴。大宛王很早便听说汉帝国物产丰富,金银财宝多得不可胜数,一直想与汉帝国互通使节,由于相距路途遥远,没法达成心愿。正巧,汉朝的使节不请处到,大宛王岂能不兴奋。
张骞拜见大宛王后,说:“我的任务是出使月氏国,不想中途被匈奴人扣留,现在逃了出来,希望大王派人送我们前往月氏国。我完成使命后返回国内,帝国政府一定会以丰厚的礼物相赠的。”
张骞果然是个机智的人,先投大宛王所好,至于帝国政府会不会送来礼物,这个张骞心里也没底。大宛王听得心中喜呵呵的,就爽快地答应了张骞的要求。
大月氏国在大宛国的西南方,但是被高山所阻隔,道路十分难行,所以必须要先西行至康居国(哈萨克斯坦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23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