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作者:金波滟滟
分卷阅读196
用心招待,辽东的高粱酒、山里的野味、水里的鱼虾、自家的果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宁梁与姑夫、大姐夫、二姐夫陪着客,“今日就留在马驿镇上,只管喝,喝多了睡一觉最解乏!”
大家果然都喝多了。宁家自然放不下这许多的车马,也住不下这许多的人。好在马驿镇原本就是一个递铺,官府为了传递消息在这里建堡,有铺司一人,铺兵十人,凡遇官府公文军情消息,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如今马驿镇的递铺仍在,只是边塞平静,少有事务罢了,而又有许多人依着递铺盖了房舍,慢慢形成了村镇——也正因此这里才得了“马驿”这名的。
高齐两位客商便留在宁家住下,而其余的车马人员到了递铺,那里原就有很大的房舍马厩,专门为了往来官员及从人备下的,平日里空着时,寻常百姓交了钱亦是可以住的。
高、齐两人在宁家住着,每日瞧着装货,无意间见了宁家房檐下挂的东西便摘下来看,“这可叫挂金灯?”
宁梁看了就说:“我们这里叫红菇娘儿,前几天村里人给幺女带来的。这东西吃起来酸甜,但之后却有苦涩之味儿,因此我们这边的人都不大吃,倒是喜欢吃黄菇娘儿。”说着从一旁拿下一串样子差不多,颜色却是金黄的果子给他们看,又随手摘下一个,剥去薄薄的灯笼样外皮,露出黄灿灿的果子,“这个就好吃多了,味道特别甜,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还能拿着玩儿。”
“黄菇娘自然是好吃,京城里也有卖的,我们也曾问过价与辽东差不许多,”高齐两人却说:“只是这红菇娘儿,京城那边不产,却有人收,不知道你们这里卖价几何?”
菇娘儿原是极好种的,只要留下一颗果子便能种出一片,哪一家也没把它们当成正经粮食菜蔬果子,就是随手在园子一角种些黄菇娘儿,熟了的时候也是由着孩子们摘了吃玩。至于红菇娘儿,野地里长了一片又一片的,哪一家会种?只为这东西长得好看,就像一个个红灯笼,剥了外皮果子红通通的十分喜人,女孩们喜欢便采了些串成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放着。
毕竟做了几年的生意,宁梁想了想就说:“山村里虽没有拿这个卖钱的,但是你们若要收,我便找人采些,一斤算五文吧。”他原是听婉儿向京城的客商多要了一倍的价,因此也乍了胆子要得高些,以他的本意,一文钱收来,两文钱卖了便很好了,多要些再留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料这两人听了却直接点了头,“那就麻烦宁大哥赶紧找人帮我们收些红菇娘儿,正好一起带回去。”
宁婉便奇怪地问:“京城人拿红菇娘儿做什么呢?”
既然价已经定好了,高齐二人也不怕说出来,“这本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治热咳、咽痛、音哑等病。寻常家里人嗓子不舒服也可以冲了水喝,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原来竟是如此。”宁婉点头,她早知道天大地大,自己不认识的东西多得很,但没想到自己看熟了的东西竟然也有不知道用处的,可见平常自诩比旁人多了些见识,但其实还是坐井观天。
第141章 学话
红菇娘儿的钱挣起来很容易,既不必去山林间,采起来又方便,宁婉自己回了三家村,一面收货一面用驴子运下山,几天之内便积了小山一样的一堆。
高齐两位客商带来的马辆是有数的,可他们既不愿意减少先前定下的货,又要加上红菇娘儿,因此宁梁便又带着他们找了赶骡车的老杨。
家里先前运货便常用老杨的车,后来虽然买了骡车,但是忙时也还要用的,因此一直相处极好。眼下老杨听了这生意,迟疑了一个晚上还是答应了,“我也不只是为了挣这份钱,也是想着能进京城看一看天子脚下是什么样的,这辈子也就没白活了!”
宁婉最远也不过跟着赵太太去过安平卫,却从没有出过辽东,因此便有了几分羡慕,“杨伯,你说的真对!”
高齐两位就笑,“老杨,京城与辽东可是大不一样,你跟我们跑一趟绝对不会后悔,而且回来时我们还帮你找了年前给辽东送货的商家,到时你还能再挣一笔!”
送了京城的来客,宁婉便与爹娘说:“我们可以在虎台县看铺面了。”
自做生意之初,宁婉就说过将来要到虎台县里开铺子,但是谁能想到会这样快。
于氏正跟石头在炕上翻绳玩儿,就随口问道:“不是说再等上两年?现在要买,应该是这一年就把买铺子的钱挣出来了?”
自家从三家村做了两年的生意搬到了马驿镇,原本宁婉打算在马驿镇上稳稳地做上几年再搬到虎台县里去,毕竟初到马驿镇时便有许多不容易,而虎台县比起小小的马驿镇又完全不同,那里的麻烦事恐怕会更多,基础打得牢些总会轻松些。
不料先有卖绿豆的一笔外财,接着又有京城的客商高价收货,如今家里竟提早挣够了在虎台县开铺子的钱。其实钱备好了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主要的却是宁婉觉得做时机不可轻纵,家乡的这些山货越是早些送出去便越能早些挣到钱,在虎台县里能与大客商见面的机会可比马驿镇多得多了,提前几年与落后几年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吴二为什么要抢德聚丰的生意?还不是看好山货的生意大有可为。虽然这一次德聚丰打垮了吴二,但宁婉知道自己是占了些先知先觉的便宜的,而将来不会一直有这样的便宜。要想让德聚丰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屹立不倒,唯有先将生意做大。
因此宁婉就说:“买铺子的钱也算是够的,但是虎台县可不比镇子上,那里的房舍极贵,我们先买一间小铺子即可,日后生意好了再想法子扩大铺面。我急着搬过去是看中了虎台县的地方往来人员多,挣钱的机会也多。”
宁梁是家里去虎台县次数最多的人,因此也道:“可不是?周围二十几个镇的人哪个镇子每天没有到虎台县的骡车?这还只是寻常百姓,至于财主富户人家,买什么东西更要去县里。至于往来的兵士、安平卫、京城来的人,也不少见。有几次我还看到了来做生意的夷人呢!”
“夷人竟然还有到虎台县里做生意的?”
“自然是有,朝廷在边塞上还有榷场呢,就是专门与夷人做生意的地方。”宁梁的见识早今非昔比,又告诉于氏,“不过夷人进虎台县里,却是要有专门的文书,又有人带领不许乱走的,早上进城,晚上便要出去……毕竟虎台县是驻了军的边城!”
宁婉要搬到虎台县固然是为了做生意,但其实她还有一个对任何人也说出不口的原因,那就是在她的梦里,几年后夷人会大举进犯,那时如马驿镇这般没有城墙的镇子便很危险
分卷阅读196
- 肉肉屋
分卷阅读196
用心招待,辽东的高粱酒、山里的野味、水里的鱼虾、自家的果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宁梁与姑夫、大姐夫、二姐夫陪着客,“今日就留在马驿镇上,只管喝,喝多了睡一觉最解乏!”
大家果然都喝多了。宁家自然放不下这许多的车马,也住不下这许多的人。好在马驿镇原本就是一个递铺,官府为了传递消息在这里建堡,有铺司一人,铺兵十人,凡遇官府公文军情消息,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如今马驿镇的递铺仍在,只是边塞平静,少有事务罢了,而又有许多人依着递铺盖了房舍,慢慢形成了村镇——也正因此这里才得了“马驿”这名的。
高齐两位客商便留在宁家住下,而其余的车马人员到了递铺,那里原就有很大的房舍马厩,专门为了往来官员及从人备下的,平日里空着时,寻常百姓交了钱亦是可以住的。
高、齐两人在宁家住着,每日瞧着装货,无意间见了宁家房檐下挂的东西便摘下来看,“这可叫挂金灯?”
宁梁看了就说:“我们这里叫红菇娘儿,前几天村里人给幺女带来的。这东西吃起来酸甜,但之后却有苦涩之味儿,因此我们这边的人都不大吃,倒是喜欢吃黄菇娘儿。”说着从一旁拿下一串样子差不多,颜色却是金黄的果子给他们看,又随手摘下一个,剥去薄薄的灯笼样外皮,露出黄灿灿的果子,“这个就好吃多了,味道特别甜,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还能拿着玩儿。”
“黄菇娘自然是好吃,京城里也有卖的,我们也曾问过价与辽东差不许多,”高齐两人却说:“只是这红菇娘儿,京城那边不产,却有人收,不知道你们这里卖价几何?”
菇娘儿原是极好种的,只要留下一颗果子便能种出一片,哪一家也没把它们当成正经粮食菜蔬果子,就是随手在园子一角种些黄菇娘儿,熟了的时候也是由着孩子们摘了吃玩。至于红菇娘儿,野地里长了一片又一片的,哪一家会种?只为这东西长得好看,就像一个个红灯笼,剥了外皮果子红通通的十分喜人,女孩们喜欢便采了些串成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放着。
毕竟做了几年的生意,宁梁想了想就说:“山村里虽没有拿这个卖钱的,但是你们若要收,我便找人采些,一斤算五文吧。”他原是听婉儿向京城的客商多要了一倍的价,因此也乍了胆子要得高些,以他的本意,一文钱收来,两文钱卖了便很好了,多要些再留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料这两人听了却直接点了头,“那就麻烦宁大哥赶紧找人帮我们收些红菇娘儿,正好一起带回去。”
宁婉便奇怪地问:“京城人拿红菇娘儿做什么呢?”
既然价已经定好了,高齐二人也不怕说出来,“这本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治热咳、咽痛、音哑等病。寻常家里人嗓子不舒服也可以冲了水喝,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原来竟是如此。”宁婉点头,她早知道天大地大,自己不认识的东西多得很,但没想到自己看熟了的东西竟然也有不知道用处的,可见平常自诩比旁人多了些见识,但其实还是坐井观天。
第141章 学话
红菇娘儿的钱挣起来很容易,既不必去山林间,采起来又方便,宁婉自己回了三家村,一面收货一面用驴子运下山,几天之内便积了小山一样的一堆。
高齐两位客商带来的马辆是有数的,可他们既不愿意减少先前定下的货,又要加上红菇娘儿,因此宁梁便又带着他们找了赶骡车的老杨。
家里先前运货便常用老杨的车,后来虽然买了骡车,但是忙时也还要用的,因此一直相处极好。眼下老杨听了这生意,迟疑了一个晚上还是答应了,“我也不只是为了挣这份钱,也是想着能进京城看一看天子脚下是什么样的,这辈子也就没白活了!”
宁婉最远也不过跟着赵太太去过安平卫,却从没有出过辽东,因此便有了几分羡慕,“杨伯,你说的真对!”
高齐两位就笑,“老杨,京城与辽东可是大不一样,你跟我们跑一趟绝对不会后悔,而且回来时我们还帮你找了年前给辽东送货的商家,到时你还能再挣一笔!”
送了京城的来客,宁婉便与爹娘说:“我们可以在虎台县看铺面了。”
自做生意之初,宁婉就说过将来要到虎台县里开铺子,但是谁能想到会这样快。
于氏正跟石头在炕上翻绳玩儿,就随口问道:“不是说再等上两年?现在要买,应该是这一年就把买铺子的钱挣出来了?”
自家从三家村做了两年的生意搬到了马驿镇,原本宁婉打算在马驿镇上稳稳地做上几年再搬到虎台县里去,毕竟初到马驿镇时便有许多不容易,而虎台县比起小小的马驿镇又完全不同,那里的麻烦事恐怕会更多,基础打得牢些总会轻松些。
不料先有卖绿豆的一笔外财,接着又有京城的客商高价收货,如今家里竟提早挣够了在虎台县开铺子的钱。其实钱备好了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主要的却是宁婉觉得做时机不可轻纵,家乡的这些山货越是早些送出去便越能早些挣到钱,在虎台县里能与大客商见面的机会可比马驿镇多得多了,提前几年与落后几年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吴二为什么要抢德聚丰的生意?还不是看好山货的生意大有可为。虽然这一次德聚丰打垮了吴二,但宁婉知道自己是占了些先知先觉的便宜的,而将来不会一直有这样的便宜。要想让德聚丰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屹立不倒,唯有先将生意做大。
因此宁婉就说:“买铺子的钱也算是够的,但是虎台县可不比镇子上,那里的房舍极贵,我们先买一间小铺子即可,日后生意好了再想法子扩大铺面。我急着搬过去是看中了虎台县的地方往来人员多,挣钱的机会也多。”
宁梁是家里去虎台县次数最多的人,因此也道:“可不是?周围二十几个镇的人哪个镇子每天没有到虎台县的骡车?这还只是寻常百姓,至于财主富户人家,买什么东西更要去县里。至于往来的兵士、安平卫、京城来的人,也不少见。有几次我还看到了来做生意的夷人呢!”
“夷人竟然还有到虎台县里做生意的?”
“自然是有,朝廷在边塞上还有榷场呢,就是专门与夷人做生意的地方。”宁梁的见识早今非昔比,又告诉于氏,“不过夷人进虎台县里,却是要有专门的文书,又有人带领不许乱走的,早上进城,晚上便要出去……毕竟虎台县是驻了军的边城!”
宁婉要搬到虎台县固然是为了做生意,但其实她还有一个对任何人也说出不口的原因,那就是在她的梦里,几年后夷人会大举进犯,那时如马驿镇这般没有城墙的镇子便很危险
分卷阅读196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