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768
与先帝那等情分,先帝这一去,娘娘不知要如何伤心呢。”然后,余幸压低声音道,“我是替娘娘担心凌娘娘。”
余太太微微一笑,“这再不必担心的,先帝一去,凌娘娘便奉先帝遗旨,殉了先帝。”
余幸那脸上的神色,不是吃惊,简直是震惊了,万没想到先帝竟有些遗旨留下。接着,就听祖母道,“非但凌娘娘,就是先太皇贵太妃,也去了。”
余幸算是远房外戚,因娘家与皇后,不,太后娘家是姻亲,她又是在帝都长大,对帝都权贵与宫里娘娘也算认识,就不晓得这太皇贵太妃是哪个,余幸道,“难道是太宗时的赵娘娘、谢娘娘?”这两位是太宗时的贵妃,很得太宗皇帝宠爱?
余太太道,“是太宗皇帝之母。”
余幸的眼珠子险没从眼眶里掉出来,这位说来应该是谢太后的太婆婆,先胡氏太皇太后,就是这位老人家,与谢太后多年不睦,谢太后做皇后时,这位老人家因伤心儿子太宗皇帝之死,悲通过度中了风。只是,不管是中风还是死了,太宗皇帝活着时,扶亲娘做了太后,先帝登基时,这是先帝嫡亲的祖母,便是太皇太后,这怎么成了太皇贵太妃了呢?
这,这,妃子的位份有跌的?从没听说太皇太后的位份还有跌的呀!
这事儿,叫余太太说来也十分感慨,道,“是你爹写信来说,太。祖皇帝之母程太后临终前留有亲笔遗诏,说胡氏太皇贵太妃,出身卑微,不堪太后位,断不可为正室。”太。祖皇帝乃太宗皇帝之亲爹,所以,程氏太后也就是胡氏的婆婆,这位程氏太后甚至在儿子太祖皇帝过逝后,摄政直至过逝。程氏太后过逝时,太宗皇代年仅八岁,之后是程氏太后之女辅圣公主掌政,一直到太宗皇帝成年。而这位辅圣公主,便是朝云道长之母,也是谢太后嫡亲的外祖母。由此可见,朝云道长于皇室中的地位,东穆开国太祖皇帝,是他嫡亲的舅舅。朝云道长的母亲、外祖母,都是曾经权掌天下之人。所以,要论皇戚,朝云道长绝对是皇戚中的皇戚。
只是,恐怕叫朝云道长这位皇戚中的皇戚,也猜不透帝都当是何等的风起云涌,方能令新君生母殉葬,令太宗生母由太皇太后之位,降至太皇贵太妃之位了。
余幸在祖母这里听了一肚子皇室事件,这不算什么秘闻,只是北昌府离帝都远,故而知道的人少罢了。余幸知道了,先同丈夫叨叨了一回,阿冽现在一门心思备考秋闱,只是“嗯,啊”的听媳妇说了一通,捧场很不热情。余幸没说过瘾,又不愿意跟婆婆、太婆婆说,两位长辈也不在懂皇室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啊。她就想起大姑姐来着,大姑姐还认了朝云道长这位皇戚中的皇戚为先生呢,这事儿,大姑姐绝对爱听,于是,余幸就在大姑姐过来婆家时,私下与大姑姐说了。
何子衿对于胡氏太皇太后降格为太皇贵太妃啥的,唯有一叹,她记得那位老人家,一看就是个苦出身,那位老人家赏了她一个极璀璨的璎珞。只是,她到底不懂皇室纷争,故而,惟此一叹罢了。听到凌娘娘被殉了先帝,何子衿当下是连办女学的心都没了。
琢磨了有三天,才将这事同阿念说了。
阿念良久方道了一句,“好在国丧期间,只当是一并穿了孝吧。”择日带着媳妇去庙里做了回道场,何子衿见阿念把亲爹的灵牌都做出来了,不禁道,“徐先生还在世的吧。”
阿念把生母的牌位擦了擦,道,“她原是个有大野心的人,我未料到先帝竟令她殉葬,她大野心未能成就,先时旧恨自然要报的。若所料未差,徐先生当已不在人世了。”添了百两香油钱,请了庙里和尚给生父生母念了回往生经。
何子衿都不晓得当如何安慰阿念,或者,阿念也不需安慰。
夫妻二人回程时,阿念轻声道,“真庆幸,没活成他们那样。”
第383章 北昌行之七十一
阿念与子衿姐姐从庙里出来,就去朝云师傅那里接阿曦和双胞胎,阿曦正在跟双胞胎玩儿,阿曦一见爹娘来了,扔下双胞胎就跑过去,把双胞胎急的,咿咿哑哑喊个不停。
阿曦跟爹娘撒过娇,又跑回去抱双胞胎,她自小就是个力气大,抄起阿昀往肩上一放,阿昀给姐姐折腾惯了,两只小手就拽紧了姐姐的衣裳,然后,阿晏自发坐到姐姐脚面上,阿曦脚往上一送,腿微屈,阿晏就坐姐姐膝上过了,然后,阿曦伸手一抓,就把阿晏夹胳膊下去了。
阿曦就这么一扛一夹的,把双胞胎送她爹娘跟前去了。
她爹她娘一人接了一个,她娘道,“要不闻道师兄都说你根骨好哪。”看她闺女扛抱双胞胎的手法,多么的与众不同啊。
阿念刚把头上冷汗擦干,同闺女道,“阿曦啊,以后可不能这样抱弟弟啊,抱完一个,回头再抱一个。弟弟小呢,摔了怎么办?”
阿曦道,“怎么可能摔着呀,我小心着哪。是不是?臭昀臭晏?”曲指挠弟弟们的小白脚丫,把阿昀阿晏逗得咯咯直笑。
五月艳阳之下,阿念伸手轻轻给闺女抹去鼻尖儿的小汗珠,也不禁笑了起来。
就此道场之后,阿念终生未再提及生父生母半句。
好吧,子衿姐姐也不想再提自己公婆之事,死都死了,烧几柱香尽尽心就是,至于他们本身的事迹,完全不必后人知晓。
子衿姐姐继续自己的女学招生工作。
原是约了周太太见面,因有了凌娘娘殉葬之事,只得推迟到了今日。何子衿笑道,“先时相约,奈何家中突然有事,以至今日方与太太相见。”
周太太是位年约四旬的青裙女子,一身青裙,通身并无金珠玉宝之物,只是发间一支玉色寻常的翠玉簪子,但其人收拾的极为清爽,相貌间犹可见年轻时的清秀,闻此言微微一笑道,“可见,我与太太的缘法在今日。”
何子衿并未先说女学之事,而是与周太太说起北昌府的风景人情以至于历史渊源来。周太太是知晓何子衿要办女学的,她既是想聘女先生,还提前做了些准备。她以往也曾受聘于大户人家,女诫什么的,也是教过的。不想这位同知太太并不问教习之事,反是说起北昌府来。周太太自幼在北昌府长大,于此地自然熟悉,再加上她通晓诗书,对于北昌府的历史也知之颇深。
何子衿本也是个爱观书读游记之人,来北昌府这好几年了,说起北昌府的历史典故来,倒是颇能同周太太说到一处去。周太太笑道,“北昌府虽地处边关,气侯苦寒,农人播种,只得一季,不比江南一年可收两季稻谷。不过,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瞒您,我少时还曾与家父随着商队去过北凉,也曾与家父下过江南,后来成亲嫁人,便再未出过北昌府了。
分卷阅读768
- 肉肉屋
分卷阅读768
与先帝那等情分,先帝这一去,娘娘不知要如何伤心呢。”然后,余幸压低声音道,“我是替娘娘担心凌娘娘。”
余太太微微一笑,“这再不必担心的,先帝一去,凌娘娘便奉先帝遗旨,殉了先帝。”
余幸那脸上的神色,不是吃惊,简直是震惊了,万没想到先帝竟有些遗旨留下。接着,就听祖母道,“非但凌娘娘,就是先太皇贵太妃,也去了。”
余幸算是远房外戚,因娘家与皇后,不,太后娘家是姻亲,她又是在帝都长大,对帝都权贵与宫里娘娘也算认识,就不晓得这太皇贵太妃是哪个,余幸道,“难道是太宗时的赵娘娘、谢娘娘?”这两位是太宗时的贵妃,很得太宗皇帝宠爱?
余太太道,“是太宗皇帝之母。”
余幸的眼珠子险没从眼眶里掉出来,这位说来应该是谢太后的太婆婆,先胡氏太皇太后,就是这位老人家,与谢太后多年不睦,谢太后做皇后时,这位老人家因伤心儿子太宗皇帝之死,悲通过度中了风。只是,不管是中风还是死了,太宗皇帝活着时,扶亲娘做了太后,先帝登基时,这是先帝嫡亲的祖母,便是太皇太后,这怎么成了太皇贵太妃了呢?
这,这,妃子的位份有跌的?从没听说太皇太后的位份还有跌的呀!
这事儿,叫余太太说来也十分感慨,道,“是你爹写信来说,太。祖皇帝之母程太后临终前留有亲笔遗诏,说胡氏太皇贵太妃,出身卑微,不堪太后位,断不可为正室。”太。祖皇帝乃太宗皇帝之亲爹,所以,程氏太后也就是胡氏的婆婆,这位程氏太后甚至在儿子太祖皇帝过逝后,摄政直至过逝。程氏太后过逝时,太宗皇代年仅八岁,之后是程氏太后之女辅圣公主掌政,一直到太宗皇帝成年。而这位辅圣公主,便是朝云道长之母,也是谢太后嫡亲的外祖母。由此可见,朝云道长于皇室中的地位,东穆开国太祖皇帝,是他嫡亲的舅舅。朝云道长的母亲、外祖母,都是曾经权掌天下之人。所以,要论皇戚,朝云道长绝对是皇戚中的皇戚。
只是,恐怕叫朝云道长这位皇戚中的皇戚,也猜不透帝都当是何等的风起云涌,方能令新君生母殉葬,令太宗生母由太皇太后之位,降至太皇贵太妃之位了。
余幸在祖母这里听了一肚子皇室事件,这不算什么秘闻,只是北昌府离帝都远,故而知道的人少罢了。余幸知道了,先同丈夫叨叨了一回,阿冽现在一门心思备考秋闱,只是“嗯,啊”的听媳妇说了一通,捧场很不热情。余幸没说过瘾,又不愿意跟婆婆、太婆婆说,两位长辈也不在懂皇室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啊。她就想起大姑姐来着,大姑姐还认了朝云道长这位皇戚中的皇戚为先生呢,这事儿,大姑姐绝对爱听,于是,余幸就在大姑姐过来婆家时,私下与大姑姐说了。
何子衿对于胡氏太皇太后降格为太皇贵太妃啥的,唯有一叹,她记得那位老人家,一看就是个苦出身,那位老人家赏了她一个极璀璨的璎珞。只是,她到底不懂皇室纷争,故而,惟此一叹罢了。听到凌娘娘被殉了先帝,何子衿当下是连办女学的心都没了。
琢磨了有三天,才将这事同阿念说了。
阿念良久方道了一句,“好在国丧期间,只当是一并穿了孝吧。”择日带着媳妇去庙里做了回道场,何子衿见阿念把亲爹的灵牌都做出来了,不禁道,“徐先生还在世的吧。”
阿念把生母的牌位擦了擦,道,“她原是个有大野心的人,我未料到先帝竟令她殉葬,她大野心未能成就,先时旧恨自然要报的。若所料未差,徐先生当已不在人世了。”添了百两香油钱,请了庙里和尚给生父生母念了回往生经。
何子衿都不晓得当如何安慰阿念,或者,阿念也不需安慰。
夫妻二人回程时,阿念轻声道,“真庆幸,没活成他们那样。”
第383章 北昌行之七十一
阿念与子衿姐姐从庙里出来,就去朝云师傅那里接阿曦和双胞胎,阿曦正在跟双胞胎玩儿,阿曦一见爹娘来了,扔下双胞胎就跑过去,把双胞胎急的,咿咿哑哑喊个不停。
阿曦跟爹娘撒过娇,又跑回去抱双胞胎,她自小就是个力气大,抄起阿昀往肩上一放,阿昀给姐姐折腾惯了,两只小手就拽紧了姐姐的衣裳,然后,阿晏自发坐到姐姐脚面上,阿曦脚往上一送,腿微屈,阿晏就坐姐姐膝上过了,然后,阿曦伸手一抓,就把阿晏夹胳膊下去了。
阿曦就这么一扛一夹的,把双胞胎送她爹娘跟前去了。
她爹她娘一人接了一个,她娘道,“要不闻道师兄都说你根骨好哪。”看她闺女扛抱双胞胎的手法,多么的与众不同啊。
阿念刚把头上冷汗擦干,同闺女道,“阿曦啊,以后可不能这样抱弟弟啊,抱完一个,回头再抱一个。弟弟小呢,摔了怎么办?”
阿曦道,“怎么可能摔着呀,我小心着哪。是不是?臭昀臭晏?”曲指挠弟弟们的小白脚丫,把阿昀阿晏逗得咯咯直笑。
五月艳阳之下,阿念伸手轻轻给闺女抹去鼻尖儿的小汗珠,也不禁笑了起来。
就此道场之后,阿念终生未再提及生父生母半句。
好吧,子衿姐姐也不想再提自己公婆之事,死都死了,烧几柱香尽尽心就是,至于他们本身的事迹,完全不必后人知晓。
子衿姐姐继续自己的女学招生工作。
原是约了周太太见面,因有了凌娘娘殉葬之事,只得推迟到了今日。何子衿笑道,“先时相约,奈何家中突然有事,以至今日方与太太相见。”
周太太是位年约四旬的青裙女子,一身青裙,通身并无金珠玉宝之物,只是发间一支玉色寻常的翠玉簪子,但其人收拾的极为清爽,相貌间犹可见年轻时的清秀,闻此言微微一笑道,“可见,我与太太的缘法在今日。”
何子衿并未先说女学之事,而是与周太太说起北昌府的风景人情以至于历史渊源来。周太太是知晓何子衿要办女学的,她既是想聘女先生,还提前做了些准备。她以往也曾受聘于大户人家,女诫什么的,也是教过的。不想这位同知太太并不问教习之事,反是说起北昌府来。周太太自幼在北昌府长大,于此地自然熟悉,再加上她通晓诗书,对于北昌府的历史也知之颇深。
何子衿本也是个爱观书读游记之人,来北昌府这好几年了,说起北昌府的历史典故来,倒是颇能同周太太说到一处去。周太太笑道,“北昌府虽地处边关,气侯苦寒,农人播种,只得一季,不比江南一年可收两季稻谷。不过,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瞒您,我少时还曾与家父随着商队去过北凉,也曾与家父下过江南,后来成亲嫁人,便再未出过北昌府了。
分卷阅读768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