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第195章 拜国法尊
第195章 拜国法尊
经过好一番闹剧之后,这乾坤殿的晚宴才堪堪开始,这诸多插曲在皇城生出,直教宫人惶恐不已,好在尚有禁卫,才不叫宫内出了事情。
太上圣母-惑氏得宫人拥垒,正从内城而出,诸部女婢宦官所引,入得乾坤殿,满朝文武尽皆起身相迎,这皇圣母生得容月貌,体态幽雅,还未入座,便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只是甫一入殿,太上圣母便领着皇室公主皇子上到正座旁,对着此宴的主角-来自仙国的大法尊微微一礼,歉意道:
“今儿个华墟生异,清光照耀三十里,原是有尊客临。”
“只是今日宫城不察,平白扰了尊者之宴,吾代皇儿,敬尊者一杯,以表歉意。”
“尊者的仙国神将,吾已令人引佳肴美酒入上林侧苑,绝不教尊者再费心了……”
东周皇圣后颇具手腕,接过侍从高端的酒盏,对着武庸以示意,待这生得极为好看的年轻道人同样举杯之后,东周惑后昂首便是一饮而尽。
两番让外朝兵马闯入皇宫,使皇家失颜,可皇家绝不容许这般事宜再度发生。
尤其是在游历至东周的尊者面前,顺势而为,端的是要给这尊者一个交代,也给风氏皇族立下威严。
“大将军,今日无故闯宫的人,梵修也好、方士也罢,你须得狠狠的查,务必要给尊者一个交代。”
太上圣母-皇圣太后惑姬再转头对着骠骑大将军惑武,这位嫡亲兄长沉声交代道。
后者立时起身,拱手遵令。
而场中的文武诸臣见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言。眼看皇室便是要借势重起,外奉一仙族尊者为上宾,内有祖上尸皇护守皇陵,只怕,这一查,华墟上下就得卷起惊涛骇浪来了……
武庸见这惑太后有飒爽之姿,也不自矜,迎合着她亦是对饮一喉,再温声答道:
“不敢,此番却是贫道叨扰了。”
只见这矜高的道人右掌一托,掌心便有一羊脂玉瓶出现,其左指朝那玉瓶一点,顿时瓶口毫光大放,道道清光从瓶口生发,化作一枚枚青翠欲滴的灵丹,落在宴中群臣的案几之上。
“此乙木灵丹,为天地精粹丶草木灵根所炼制,在吾门下,也是作饵服食之丹,昔日贫道下令禁止府中修士食火丹,少惹烟火杂质,只用这乙木灵丹服铒练气……”
“此丹药性清纯,不行大功,不乱五行阴阳根本,是为灵丹服铒。”
“只赠此丹予以诸位致歉矣,先前贫道,着实唐突了。”
这乙木灵丹于修士而言,常常伴随导引练气之术而服,其不似金丹、还丹,有大进之效。单单药理取个辅佐二字,更合道法自然;于凡人亦能头脑清醒、延年益寿……
满宴文武骤得此丹,齐齐起身拜谢大法尊,再将此丹一一收入囊中,但也不敢轻服。
得后,又有方士真人,兵修大将,儒门士子一一礼敬宴饮,少帝风卿也是全程陪伴在侧,没有丝毫的不耐……
及至宴中高潮,少帝风卿突的起身,站到那仙国大法尊座前,长鞠不起,沉声拜道:
“七日神游,卿亲眼所见,仙师踏海而来,斩蛟龙,除山君,辟河伯,须臾间神游云间河阙,朝游南海,暮栖北邙……”
“卿曾观梵修之法,只是其通篇自我独尊,念头塑就如来之意,虽有慈悲之名,却是尽收妄念于脑,梵表魔心。卿虽年少,却也知此念于帝王将相而言,绝不可行……”
“卿又尝习方士之道,方士者,于天理中求其矩,规其矩,却是流于言表,只似借法。”
“仙师随侍,有护法者,一千三百载得证就阴神;有妖王,八百载成道,归于外藩;有正修大督,亦是得两百载,面如少年,似时光不存……”
“卿欲拜仙师为帝师,加封右护国大法尊,东周灵山任由挑选……卿愿随侍仙师左右,修行真法。”
话未说完,少帝摘下冠冕,俯首再拜。
这般举止,可是吓呆了朝中文武一跳,自去冠冕,躬身在侧,少帝怎就,如此好仙学呢?
正如少帝所言,帝王将相举手抬足便是牵动整个东周,兵修伤体,易折寿;梵修魔心慈面二体同生,等闲压不住魔心,更不可修,否则祸乱天下;方士一脉,亦需得耐下性子,好生钻研……
若说修行,在儒生眼中,凡是帝王将相,修行便是以私家误国家。
若非少帝只有另拜帝师方能稍加抑制那七百年未变的霸国国师-慈航普度,他们是决计要反对的。
天下岂有七百年之太师乎?
却见那金袍大法尊好看的眉头突然皱起,避开少帝之礼。
“不瞒陛下,贫道修行至今,受仙国封,亦是位列一方道官,巡视海内万灵,族中有正修千余,道童、仆役数万。海外诸尔小国亦不过贫道掌中一隅,是以那梵修逾矩,吾自可将其打落尘埃,甚至斩于马下,亦是有理。”
“可陛下一国至尊,安能拜我这道官为师?”
“吾今不过游历至此,毋需甲子,还将离去,陛下届时可随我去?况弟子者,道学承负,前人因,后人缘,陛下恐怕与贫道并没有师徒之缘。”
那大法尊右手一张,其中霞光迸发万丈,只见那光芒中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蓝海,海上时常点缀着大片的巨型陆地。
有神将化身混天大鹏巡视领地,双翅一挥,便是百里之遥;海上又有百丈神舟离地御风而行,那小山般的宝舟上侍立着整齐划一的银甲军阵,千人一体,威喝一声,当即,铁血锋芒之气便是扑面而来;远处,又是数尊百丈余高黑甲巨傀踏海而行,可见傀儡肩膀上站着数名修士,十指轻动,牵丝相连,这黑家巨傀便轰然踏在海上,似乎是在追逐着何物……
视角再往上拉,缓缓便能望到那沿海无垠的陆地边际线,时常有巨舰灵舟出入沿海,又有仙修云集,或御驾乘风,或乘灵鹤宝禽,或腾云驾雾,或以身踏浪、如履平地。
仅仅是那来往的道人放在东周就至少是观守、大将级别。
此地却是比之东周繁盛了太多,而且,那景象中的道道清灵之气,场中文武仅仅是一闻,便顿觉头脑清醒。
仅此一角,场中诸臣就敢断定,那景象若是不虚,那方地界的修行盛况便是胜东周五倍不止!
这般龙蟠一海的地界之主,难怪不将国师-慈航普度大尊放在眼里。
见场中纠结至此,在后方默然坐着的圣母惑太后却又是起身出言,对着少帝风卿轻笑解释道:
“法尊何等人物,仙族子弟,又是这般年轻,成一方道业,弟子之择,关乎重大,自是不同。”
闻得武庸自有一方基业,无需多久还要离去,这太后对武庸更是上心,再劝向武庸道:
“尊者择弟子,自是事干重大,皇儿只是颇慕仙学。”
“即使尊者另有基业,但游历东周修行,我等怎能无礼?”“授帝师位,加东周妙上大法尊之位,同一品,开仙士府,封武王,封邑八千户,与国师并立……我大周如今南方虽有有恙,但北方仍有灵脉七十二座,任由法尊所取。且在华墟中曾有一钧天殿,请法尊与各仙修,暂居于此……”
惑后手笔不可谓不大,慈航普度大尊于华墟帝都运营数百载也不过如此了。
武庸眉头一挑,细细打量着惑后一番,二人却是恰好四目相对,坦然相视。
“仙道贵生,陛下若好学,可时时与贫道探讨,吾亦乐见到仙道也能在东周大地生根发芽,成就一方道统。”
“只是这王位封邑,开府之仪,贫道却是不能受,圣后还是收回此命罢。”
“贫道属扶摇一脉,名号武庸,陛下若有心,近些时日可每日于紫霞将起之时入钧天与庸同修。”
说着,这青年法尊递给少帝一卷古经,此经通体由白玉铸造,以金丝相连,其上纹繁复,乃是混沌诸世共通的隶文,其上书《四时风》三字。
扶摇武氏,风道承袭于琼明洞天,《大风古经》总摄风道纲理,又有诸法,及至前不久,武庸连得飞砂走石、三昧神风两道风法,再与大风古经中的呼风唤雨合为风道三法。至今,扶摇风法,也算是真正的有了一套完整的经与理丶术与法,扶摇风法有了可以广传天下的资格。
这少帝若真有恒心,有资质,他也不妨结个善缘,兴许扶摇风法的第一脉分支就应在这东周大界呢?
少帝风卿小心翼翼的接过经书,他发誓,不管是在都城隍庙还是在国师府、方士府,他都没有见过这么精妙的经书。
但他突然捕捉到了武庸口中的关键,近些时日……
“啊?法尊要去往何处?”少帝惊问道。
若这位法尊这时候离了华墟,他怕不是就要少帝失德,被另立新君了?
国师那老东西可不是面上的这般慈悲啊。
“吾修行法,须以各地灵脉以成神通,如今又受陛下与圣后厚爱,听闻东周之侧有妖魔环顾,西有蜃魔,卷万里黄沙尽吞西荒,南有恶龙老妖裂疆逆行。”
“贫道欲先取西荒黄土灵脉,除了蜃魔……”
“陛下,这灵脉可否让贫道所取?”
武庸猝然起身,拱手以问。
宴内众人今才恍然大悟,难怪这位法尊不远万里跨海涉洋,原是所求灵脉啊。
但是他竟有把握除了蜃魔?
少帝当然是点头,灵脉而已,还是那无人区中的巨型黄土灵脉,若能除了蜃魔,纵使是十座灵脉,又何妨?
朝中太傅也豁然起身,对着武庸躬身一礼,问道:
“法尊自海外来,又是以妖王为藩,妖女为侍,老朽敢问法尊一句,法尊就不怕那妖魔起了异心否?”
太傅之言,亦是满朝文武心底直言。
却见武庸矜高一笑,不甚在意道:
“异心?是什么东西等让他等冒着挫骨扬灰之险起异心,如果他等如此还起异心,那罪责在我,或是我压榨的太狠了,对吗?”
“不过,东周却不可行,唯有人人如龙的修行大世,人族至上,才能压得住万灵……”
太傅再问:
“我东周如今西有蜃魔占大漠,北有群魔大寇七十二山,南有苍泽老龙、黑山鬼君,敢问法尊,应如何治之?”
这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四方,每一方都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三尊元神,加上七十二山群魔,擅自动兵的话,稍有不慎就是破国之险。
却见武庸略微沉思后又发问道:“你东周大世,修行者有几何,最高者为何,兵马可曾足数?”
太傅对曰“我兵修正军足员足数,可动者不下十万,方士三千,无一不精,修行至高者乃四镇将军,三脉观守,皆为三阶真人位列。”
或许是国师府之压迫,或许是皇族那动不动就送去守皇陵的惩罚,总之,东周兵马却是颇为强盛,说实话,若是加上城隍国师,这般实力放在九州,亦是能横霸一方州郡的。
可惜的是都城隍做着自封山川土地神灵的春秋大梦,国师更是心怀叵测……
“若是有四阶尊者出手,便如贫道,可火鸦横空,万日齐落苍龙大泽,使那老龙离了水,斩之!”
“又或是取瘟气疫气,散入那无边大泽,自可叫那老龙失了存身之地,只是需得一人护住东周边境,一人护在海上,方好绝了老龙。”
“黑山枉死城麻烦了些,不过有十万血煞兵修,也自可破之。”
“西荒蜃魔,待吾月旬后灭之,也就无须忧心了。”
“七十二山群寇,只怕是迫于妖乱流亡的周人为多吧?若是东周能定妖乱,那区区大寇又何须忧心?”
“东周至今,虽已生乱,但民心仍旧归附,诸公卿若是能护佑住周人,涤清妖魔,尚可中兴。”
“贫道却是不解,大妖难除,但这四方祸乱的小妖,以东周之力,却是不至于无解吧?还是诸公卿亦是肉食者鄙?从无此心?”
武庸执盏,与宴中文武侃侃而谈。当他谈到若是他当如何除妖之时,众君眼中彷佛闪过其镇压大魔不可一世的风骨;当他谈及,东周人心归附,尚可中兴时,诸君心头一振,这可是如天人般的尊者定言啊!但当其呼号众臣肉食者鄙时,宴中文武皆无言以对。
不是他们没有过想法,实际上兵修大将丶真人观守也时常镇压各方妖魔,但始终难以远离,一为皇帝不敢让他们远离朝堂,二是屡为国师所镇,早就失了那份拳拳之心……
及至此时,群臣起身,再拜武庸,其中几位将军亦是齐齐开口。
“若法尊西镇剿魔,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本章完)
经过好一番闹剧之后,这乾坤殿的晚宴才堪堪开始,这诸多插曲在皇城生出,直教宫人惶恐不已,好在尚有禁卫,才不叫宫内出了事情。
太上圣母-惑氏得宫人拥垒,正从内城而出,诸部女婢宦官所引,入得乾坤殿,满朝文武尽皆起身相迎,这皇圣母生得容月貌,体态幽雅,还未入座,便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只是甫一入殿,太上圣母便领着皇室公主皇子上到正座旁,对着此宴的主角-来自仙国的大法尊微微一礼,歉意道:
“今儿个华墟生异,清光照耀三十里,原是有尊客临。”
“只是今日宫城不察,平白扰了尊者之宴,吾代皇儿,敬尊者一杯,以表歉意。”
“尊者的仙国神将,吾已令人引佳肴美酒入上林侧苑,绝不教尊者再费心了……”
东周皇圣后颇具手腕,接过侍从高端的酒盏,对着武庸以示意,待这生得极为好看的年轻道人同样举杯之后,东周惑后昂首便是一饮而尽。
两番让外朝兵马闯入皇宫,使皇家失颜,可皇家绝不容许这般事宜再度发生。
尤其是在游历至东周的尊者面前,顺势而为,端的是要给这尊者一个交代,也给风氏皇族立下威严。
“大将军,今日无故闯宫的人,梵修也好、方士也罢,你须得狠狠的查,务必要给尊者一个交代。”
太上圣母-皇圣太后惑姬再转头对着骠骑大将军惑武,这位嫡亲兄长沉声交代道。
后者立时起身,拱手遵令。
而场中的文武诸臣见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言。眼看皇室便是要借势重起,外奉一仙族尊者为上宾,内有祖上尸皇护守皇陵,只怕,这一查,华墟上下就得卷起惊涛骇浪来了……
武庸见这惑太后有飒爽之姿,也不自矜,迎合着她亦是对饮一喉,再温声答道:
“不敢,此番却是贫道叨扰了。”
只见这矜高的道人右掌一托,掌心便有一羊脂玉瓶出现,其左指朝那玉瓶一点,顿时瓶口毫光大放,道道清光从瓶口生发,化作一枚枚青翠欲滴的灵丹,落在宴中群臣的案几之上。
“此乙木灵丹,为天地精粹丶草木灵根所炼制,在吾门下,也是作饵服食之丹,昔日贫道下令禁止府中修士食火丹,少惹烟火杂质,只用这乙木灵丹服铒练气……”
“此丹药性清纯,不行大功,不乱五行阴阳根本,是为灵丹服铒。”
“只赠此丹予以诸位致歉矣,先前贫道,着实唐突了。”
这乙木灵丹于修士而言,常常伴随导引练气之术而服,其不似金丹、还丹,有大进之效。单单药理取个辅佐二字,更合道法自然;于凡人亦能头脑清醒、延年益寿……
满宴文武骤得此丹,齐齐起身拜谢大法尊,再将此丹一一收入囊中,但也不敢轻服。
得后,又有方士真人,兵修大将,儒门士子一一礼敬宴饮,少帝风卿也是全程陪伴在侧,没有丝毫的不耐……
及至宴中高潮,少帝风卿突的起身,站到那仙国大法尊座前,长鞠不起,沉声拜道:
“七日神游,卿亲眼所见,仙师踏海而来,斩蛟龙,除山君,辟河伯,须臾间神游云间河阙,朝游南海,暮栖北邙……”
“卿曾观梵修之法,只是其通篇自我独尊,念头塑就如来之意,虽有慈悲之名,却是尽收妄念于脑,梵表魔心。卿虽年少,却也知此念于帝王将相而言,绝不可行……”
“卿又尝习方士之道,方士者,于天理中求其矩,规其矩,却是流于言表,只似借法。”
“仙师随侍,有护法者,一千三百载得证就阴神;有妖王,八百载成道,归于外藩;有正修大督,亦是得两百载,面如少年,似时光不存……”
“卿欲拜仙师为帝师,加封右护国大法尊,东周灵山任由挑选……卿愿随侍仙师左右,修行真法。”
话未说完,少帝摘下冠冕,俯首再拜。
这般举止,可是吓呆了朝中文武一跳,自去冠冕,躬身在侧,少帝怎就,如此好仙学呢?
正如少帝所言,帝王将相举手抬足便是牵动整个东周,兵修伤体,易折寿;梵修魔心慈面二体同生,等闲压不住魔心,更不可修,否则祸乱天下;方士一脉,亦需得耐下性子,好生钻研……
若说修行,在儒生眼中,凡是帝王将相,修行便是以私家误国家。
若非少帝只有另拜帝师方能稍加抑制那七百年未变的霸国国师-慈航普度,他们是决计要反对的。
天下岂有七百年之太师乎?
却见那金袍大法尊好看的眉头突然皱起,避开少帝之礼。
“不瞒陛下,贫道修行至今,受仙国封,亦是位列一方道官,巡视海内万灵,族中有正修千余,道童、仆役数万。海外诸尔小国亦不过贫道掌中一隅,是以那梵修逾矩,吾自可将其打落尘埃,甚至斩于马下,亦是有理。”
“可陛下一国至尊,安能拜我这道官为师?”
“吾今不过游历至此,毋需甲子,还将离去,陛下届时可随我去?况弟子者,道学承负,前人因,后人缘,陛下恐怕与贫道并没有师徒之缘。”
那大法尊右手一张,其中霞光迸发万丈,只见那光芒中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蓝海,海上时常点缀着大片的巨型陆地。
有神将化身混天大鹏巡视领地,双翅一挥,便是百里之遥;海上又有百丈神舟离地御风而行,那小山般的宝舟上侍立着整齐划一的银甲军阵,千人一体,威喝一声,当即,铁血锋芒之气便是扑面而来;远处,又是数尊百丈余高黑甲巨傀踏海而行,可见傀儡肩膀上站着数名修士,十指轻动,牵丝相连,这黑家巨傀便轰然踏在海上,似乎是在追逐着何物……
视角再往上拉,缓缓便能望到那沿海无垠的陆地边际线,时常有巨舰灵舟出入沿海,又有仙修云集,或御驾乘风,或乘灵鹤宝禽,或腾云驾雾,或以身踏浪、如履平地。
仅仅是那来往的道人放在东周就至少是观守、大将级别。
此地却是比之东周繁盛了太多,而且,那景象中的道道清灵之气,场中文武仅仅是一闻,便顿觉头脑清醒。
仅此一角,场中诸臣就敢断定,那景象若是不虚,那方地界的修行盛况便是胜东周五倍不止!
这般龙蟠一海的地界之主,难怪不将国师-慈航普度大尊放在眼里。
见场中纠结至此,在后方默然坐着的圣母惑太后却又是起身出言,对着少帝风卿轻笑解释道:
“法尊何等人物,仙族子弟,又是这般年轻,成一方道业,弟子之择,关乎重大,自是不同。”
闻得武庸自有一方基业,无需多久还要离去,这太后对武庸更是上心,再劝向武庸道:
“尊者择弟子,自是事干重大,皇儿只是颇慕仙学。”
“即使尊者另有基业,但游历东周修行,我等怎能无礼?”“授帝师位,加东周妙上大法尊之位,同一品,开仙士府,封武王,封邑八千户,与国师并立……我大周如今南方虽有有恙,但北方仍有灵脉七十二座,任由法尊所取。且在华墟中曾有一钧天殿,请法尊与各仙修,暂居于此……”
惑后手笔不可谓不大,慈航普度大尊于华墟帝都运营数百载也不过如此了。
武庸眉头一挑,细细打量着惑后一番,二人却是恰好四目相对,坦然相视。
“仙道贵生,陛下若好学,可时时与贫道探讨,吾亦乐见到仙道也能在东周大地生根发芽,成就一方道统。”
“只是这王位封邑,开府之仪,贫道却是不能受,圣后还是收回此命罢。”
“贫道属扶摇一脉,名号武庸,陛下若有心,近些时日可每日于紫霞将起之时入钧天与庸同修。”
说着,这青年法尊递给少帝一卷古经,此经通体由白玉铸造,以金丝相连,其上纹繁复,乃是混沌诸世共通的隶文,其上书《四时风》三字。
扶摇武氏,风道承袭于琼明洞天,《大风古经》总摄风道纲理,又有诸法,及至前不久,武庸连得飞砂走石、三昧神风两道风法,再与大风古经中的呼风唤雨合为风道三法。至今,扶摇风法,也算是真正的有了一套完整的经与理丶术与法,扶摇风法有了可以广传天下的资格。
这少帝若真有恒心,有资质,他也不妨结个善缘,兴许扶摇风法的第一脉分支就应在这东周大界呢?
少帝风卿小心翼翼的接过经书,他发誓,不管是在都城隍庙还是在国师府、方士府,他都没有见过这么精妙的经书。
但他突然捕捉到了武庸口中的关键,近些时日……
“啊?法尊要去往何处?”少帝惊问道。
若这位法尊这时候离了华墟,他怕不是就要少帝失德,被另立新君了?
国师那老东西可不是面上的这般慈悲啊。
“吾修行法,须以各地灵脉以成神通,如今又受陛下与圣后厚爱,听闻东周之侧有妖魔环顾,西有蜃魔,卷万里黄沙尽吞西荒,南有恶龙老妖裂疆逆行。”
“贫道欲先取西荒黄土灵脉,除了蜃魔……”
“陛下,这灵脉可否让贫道所取?”
武庸猝然起身,拱手以问。
宴内众人今才恍然大悟,难怪这位法尊不远万里跨海涉洋,原是所求灵脉啊。
但是他竟有把握除了蜃魔?
少帝当然是点头,灵脉而已,还是那无人区中的巨型黄土灵脉,若能除了蜃魔,纵使是十座灵脉,又何妨?
朝中太傅也豁然起身,对着武庸躬身一礼,问道:
“法尊自海外来,又是以妖王为藩,妖女为侍,老朽敢问法尊一句,法尊就不怕那妖魔起了异心否?”
太傅之言,亦是满朝文武心底直言。
却见武庸矜高一笑,不甚在意道:
“异心?是什么东西等让他等冒着挫骨扬灰之险起异心,如果他等如此还起异心,那罪责在我,或是我压榨的太狠了,对吗?”
“不过,东周却不可行,唯有人人如龙的修行大世,人族至上,才能压得住万灵……”
太傅再问:
“我东周如今西有蜃魔占大漠,北有群魔大寇七十二山,南有苍泽老龙、黑山鬼君,敢问法尊,应如何治之?”
这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四方,每一方都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三尊元神,加上七十二山群魔,擅自动兵的话,稍有不慎就是破国之险。
却见武庸略微沉思后又发问道:“你东周大世,修行者有几何,最高者为何,兵马可曾足数?”
太傅对曰“我兵修正军足员足数,可动者不下十万,方士三千,无一不精,修行至高者乃四镇将军,三脉观守,皆为三阶真人位列。”
或许是国师府之压迫,或许是皇族那动不动就送去守皇陵的惩罚,总之,东周兵马却是颇为强盛,说实话,若是加上城隍国师,这般实力放在九州,亦是能横霸一方州郡的。
可惜的是都城隍做着自封山川土地神灵的春秋大梦,国师更是心怀叵测……
“若是有四阶尊者出手,便如贫道,可火鸦横空,万日齐落苍龙大泽,使那老龙离了水,斩之!”
“又或是取瘟气疫气,散入那无边大泽,自可叫那老龙失了存身之地,只是需得一人护住东周边境,一人护在海上,方好绝了老龙。”
“黑山枉死城麻烦了些,不过有十万血煞兵修,也自可破之。”
“西荒蜃魔,待吾月旬后灭之,也就无须忧心了。”
“七十二山群寇,只怕是迫于妖乱流亡的周人为多吧?若是东周能定妖乱,那区区大寇又何须忧心?”
“东周至今,虽已生乱,但民心仍旧归附,诸公卿若是能护佑住周人,涤清妖魔,尚可中兴。”
“贫道却是不解,大妖难除,但这四方祸乱的小妖,以东周之力,却是不至于无解吧?还是诸公卿亦是肉食者鄙?从无此心?”
武庸执盏,与宴中文武侃侃而谈。当他谈到若是他当如何除妖之时,众君眼中彷佛闪过其镇压大魔不可一世的风骨;当他谈及,东周人心归附,尚可中兴时,诸君心头一振,这可是如天人般的尊者定言啊!但当其呼号众臣肉食者鄙时,宴中文武皆无言以对。
不是他们没有过想法,实际上兵修大将丶真人观守也时常镇压各方妖魔,但始终难以远离,一为皇帝不敢让他们远离朝堂,二是屡为国师所镇,早就失了那份拳拳之心……
及至此时,群臣起身,再拜武庸,其中几位将军亦是齐齐开口。
“若法尊西镇剿魔,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