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流金河畔衣裙香
第235章 流金河畔衣裙香
十三日,月夜。
星灯千盏照两岸,石桥一道水中央。
每至傍晚,流金河便是城里年轻男女最愿意去的地方。
灯火昏黄,桥头拐角,给一切蒙上了层旖旎柔光,许多隐秘而不背人的小心思,在宽袍大袖与罗裙翠衫间,悄然滋生,就像这条穿过拱洞的河,无声无息,却坚不可摧。
“金陵送爽斋的扇子,宴大家亲笔题词,过路朋友,买不买,都来看看……”
“玉钗玉环,可送心上人啊!”
“客人,您瞧瞧这个…”
玄袍斗笠人独自坐在石桥当间的墩柱上,圆月灯光照耀下的流金河,从脚下默然穿过,似乎与两岸的烟火喧嚣,毫无干系。
这个夜晚,清冷得很!
一艘晚归的乌蓬船从下游逆流而来,摇橹的是个蓑衣老者,胡须雪白,满脸沟壑,每向外推动一次桨木,枯瘦的手臂上青筋随之鼓起。
“很难想象,一个并非武夫的老者,身体还能这般坚韧,人体潜力,还真是无穷啊。”
离拱洞还有四五丈远时,他朝着船夫招手。
那老者仰头,高声问道:“客人是要用船吗?”
张玉点头,随即飞身跃下,脚尖踩着水面,踏出圈圈涟漪,三步跨出,便稳稳落到船头,头上戴的斗笠纹丝不动,借着梢头那只旧灯笼看去,河水才稍稍沾湿靴底而已。
“客人好俊的功夫!”
撑船老者活过六十个春秋,见多了奇人异士,便是河神爷从水底爬上船,找他喝酒,都不一定会多惊诧,要财没财,没做亏心事,谁会与一个撑船老翁为难?
“客官去哪里?”
“东岸上游有个馄饨铺子。”
“刘家馄饨铺?”
张玉点头。
“好嘞。”
两里路不到,几个铜板的船费,但毕竟顺路,就当天上掉钱了,自然没有嫌少的。
张玉站在船头,玄袍被风吹起,露出腰间刀剑。
不过半刻钟,老者将船掉转方位,向河岸靠去。
“船资,你收好了。”
蓑衣老者忙松开摇橹,将满是污泥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正要去接,对方却不耐烦了,松开手掌,船资‘叮叮咚咚’的落在昏暗的舱板上。
“这年轻人也太心急了。”
客人上了岸,身形消失在岸边往来的人影里。
老者摘下船头那只灯笼,一照,心惊,十几角碎银子遍布船舱各处,归拢起来,至少有近十两,他连忙熄灭灯笼,奋力推动摇橹。
“河神显灵了!河神爷显灵了!”
“再攒两年,再攒两年,给孙子娶媳妇的钱就够了……”
衰衣老者心中暗喜,却忽然微愣,他觉得那个客人,好像有些面熟,约莫几年前也坐过自己的船,他不愿再去细想,脸上的笑容复又流畅起来。
时过境迁,几年前,他终究未能及时攒出上私塾的资粮,孙子如今在码头扛大包,那双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手,只怕是再也拿不起笔了。
可人生就像这条流金河,一站赶赴一站,既往已成定局,未来犹然可期。
……
流金河东岸,‘刘家馄饨’的招幌在夜风中飘扬,四只灯笼,高高挂起,原本的祖孙三人,只剩下两道身影,在灶台前忙活着,有些婴儿肥的小姑娘努力维持,却总归慢了半拍。
“煮好没有!”
“你家卖的到底是铜馄饨,还是铁馄饨?”
“总不会是人肉馄饨吧?”
“那待会吃的时候,师兄可要仔细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头发、指甲,哈哈哈……”
张玉来时,这里已经坐了四桌客人,其中却有两桌人,打扮相同,红衫带剑,好巧不巧的,正是出来吃夜宵的嵩山派弟子。
“一碗馄饨。”
“客人请坐,客人稍候。”
那稍有几分婴儿肥的小姑娘说着话,正用笊篱从沸水中捞出煮好的馄饨,每碗分好十二只,撒上配料,浇上肉汤,给那两桌客人端上去,十分麻利,老妇人只能打些下手。
他找了张靠外的小桌坐下,旁边是八名嵩山派弟子。
夜来凉风骤起,几片乌云遮盖了圆月。看样子,要下雨。
行人匆匆。
“客官,你们还没付钱啊。”
嵩山派弟子,吃完馄饨,起身要走。
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眼神坚定,拦在这群虎狼般的汉子身前。
他们在登封城习惯了如此,说是年底会账,那些掌柜倒也识趣,没一个人敢在年终岁尾捧着账簿来崇福殿找左冷禅。
或许开始那些年有,但嵩山沟壑峡谷众多,总有一处险要之地,能安排他们失足掉下去。
嵩山派有钱,但左掌门的钱粮,不会用在刀把上。
一时不察,倒把家中的好习惯,带了出来。
八碗馄饨钱,不多,原本付了便是。
为首的嵩山派师兄,却觉得自己被当众喊住,有些抹不开面子。
“付钱?小姑娘,伱知道我们是谁吗?”
“不管是谁,吃东西都得付账啊。”
那长脸汉子傲然道:“你听好了,我们是嵩山派的!”
“嵩山派?”
“正是!”
长脸汉子以为吓住了对方。
小姑娘摇头:“不认识。”
刘家馄饨生意不错,除了祖传手艺,便是因为用料足且新鲜,对于她们祖孙而言,每碗营利微薄,成本却是不低,要是这八大碗收不回钱来,至少好几天算白忙活了。
长脸汉子面色阴沉下去:“不认识?明天之后,这座平阳城就归嵩山派管了。”
有嵩山派弟子道:“平阳江湖,都归嵩山派管,你在这摆摊做生意,该向我们交银子才是。”
他们倒也未必舍不得付八碗馄饨钱,只是恼怒,嵩山派的威望,在这座城,似乎一点儿也没被尊重。
在登封时,只要报出嵩山派名号,城中酒楼、妓馆、商铺,争相孝敬都来不及,更别提平阳府这种小地方。
张玉喝尽最后那口汤,起身走到双方中间,取出一角碎银,放在桌案上,看向快要急得哭出来的小姑娘。
“小掌柜,这几位嵩山派大侠的钱,由我付了。”
小姑娘一愣,抬头望向斗笠下那张丰神俊朗的脸庞,又看向银子,顿时收起了眼里晶莹的泪。
长脸汉子冷笑一声,看样子并不领情,打量了一眼斗笠人。
“阁下何人?要你来付钱?莫非是嘲笑我们嵩山派,吃不起几碗馄饨?”
张玉轻笑道:“师兄误会了,她们岂知嵩山派威名,小弟混迹江湖,五岳剑派的名头,早就如雷贯耳了,能为几位嵩山派师兄会帐,可是求之不得的荣幸。”
那长脸汉子微微点头,这番话,算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你算是个懂事的,那就给你这个机会?”
“不过嘛,我门中两位师叔,二十位师兄弟,还未用过夜宵,你看……”
“这有何难,在下请了便是,小掌柜,你找周边相熟的摊贩取些食盒来,连同碗筷,我一并加钱给你。”
张玉笑着,再从衣袖中取出一锭银子。
长脸嵩山弟子这才满意,拍着张玉肩膀,连夸他会办事,以后在嵩山派中有自己这一号朋友。
乌云遮月。
天空中飘起丝丝牛毛细雨。
八名嵩山派弟子,提着食盒,走在长街上。
长脸汉子忽然回头,身后树影晃动,并无可疑之人。
“师兄,怎么了?”
长脸汉子收回目光。
“没什么,应该是我多想了,总觉得有人跟在后面……”
(本章完)
十三日,月夜。
星灯千盏照两岸,石桥一道水中央。
每至傍晚,流金河便是城里年轻男女最愿意去的地方。
灯火昏黄,桥头拐角,给一切蒙上了层旖旎柔光,许多隐秘而不背人的小心思,在宽袍大袖与罗裙翠衫间,悄然滋生,就像这条穿过拱洞的河,无声无息,却坚不可摧。
“金陵送爽斋的扇子,宴大家亲笔题词,过路朋友,买不买,都来看看……”
“玉钗玉环,可送心上人啊!”
“客人,您瞧瞧这个…”
玄袍斗笠人独自坐在石桥当间的墩柱上,圆月灯光照耀下的流金河,从脚下默然穿过,似乎与两岸的烟火喧嚣,毫无干系。
这个夜晚,清冷得很!
一艘晚归的乌蓬船从下游逆流而来,摇橹的是个蓑衣老者,胡须雪白,满脸沟壑,每向外推动一次桨木,枯瘦的手臂上青筋随之鼓起。
“很难想象,一个并非武夫的老者,身体还能这般坚韧,人体潜力,还真是无穷啊。”
离拱洞还有四五丈远时,他朝着船夫招手。
那老者仰头,高声问道:“客人是要用船吗?”
张玉点头,随即飞身跃下,脚尖踩着水面,踏出圈圈涟漪,三步跨出,便稳稳落到船头,头上戴的斗笠纹丝不动,借着梢头那只旧灯笼看去,河水才稍稍沾湿靴底而已。
“客人好俊的功夫!”
撑船老者活过六十个春秋,见多了奇人异士,便是河神爷从水底爬上船,找他喝酒,都不一定会多惊诧,要财没财,没做亏心事,谁会与一个撑船老翁为难?
“客官去哪里?”
“东岸上游有个馄饨铺子。”
“刘家馄饨铺?”
张玉点头。
“好嘞。”
两里路不到,几个铜板的船费,但毕竟顺路,就当天上掉钱了,自然没有嫌少的。
张玉站在船头,玄袍被风吹起,露出腰间刀剑。
不过半刻钟,老者将船掉转方位,向河岸靠去。
“船资,你收好了。”
蓑衣老者忙松开摇橹,将满是污泥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正要去接,对方却不耐烦了,松开手掌,船资‘叮叮咚咚’的落在昏暗的舱板上。
“这年轻人也太心急了。”
客人上了岸,身形消失在岸边往来的人影里。
老者摘下船头那只灯笼,一照,心惊,十几角碎银子遍布船舱各处,归拢起来,至少有近十两,他连忙熄灭灯笼,奋力推动摇橹。
“河神显灵了!河神爷显灵了!”
“再攒两年,再攒两年,给孙子娶媳妇的钱就够了……”
衰衣老者心中暗喜,却忽然微愣,他觉得那个客人,好像有些面熟,约莫几年前也坐过自己的船,他不愿再去细想,脸上的笑容复又流畅起来。
时过境迁,几年前,他终究未能及时攒出上私塾的资粮,孙子如今在码头扛大包,那双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手,只怕是再也拿不起笔了。
可人生就像这条流金河,一站赶赴一站,既往已成定局,未来犹然可期。
……
流金河东岸,‘刘家馄饨’的招幌在夜风中飘扬,四只灯笼,高高挂起,原本的祖孙三人,只剩下两道身影,在灶台前忙活着,有些婴儿肥的小姑娘努力维持,却总归慢了半拍。
“煮好没有!”
“你家卖的到底是铜馄饨,还是铁馄饨?”
“总不会是人肉馄饨吧?”
“那待会吃的时候,师兄可要仔细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头发、指甲,哈哈哈……”
张玉来时,这里已经坐了四桌客人,其中却有两桌人,打扮相同,红衫带剑,好巧不巧的,正是出来吃夜宵的嵩山派弟子。
“一碗馄饨。”
“客人请坐,客人稍候。”
那稍有几分婴儿肥的小姑娘说着话,正用笊篱从沸水中捞出煮好的馄饨,每碗分好十二只,撒上配料,浇上肉汤,给那两桌客人端上去,十分麻利,老妇人只能打些下手。
他找了张靠外的小桌坐下,旁边是八名嵩山派弟子。
夜来凉风骤起,几片乌云遮盖了圆月。看样子,要下雨。
行人匆匆。
“客官,你们还没付钱啊。”
嵩山派弟子,吃完馄饨,起身要走。
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眼神坚定,拦在这群虎狼般的汉子身前。
他们在登封城习惯了如此,说是年底会账,那些掌柜倒也识趣,没一个人敢在年终岁尾捧着账簿来崇福殿找左冷禅。
或许开始那些年有,但嵩山沟壑峡谷众多,总有一处险要之地,能安排他们失足掉下去。
嵩山派有钱,但左掌门的钱粮,不会用在刀把上。
一时不察,倒把家中的好习惯,带了出来。
八碗馄饨钱,不多,原本付了便是。
为首的嵩山派师兄,却觉得自己被当众喊住,有些抹不开面子。
“付钱?小姑娘,伱知道我们是谁吗?”
“不管是谁,吃东西都得付账啊。”
那长脸汉子傲然道:“你听好了,我们是嵩山派的!”
“嵩山派?”
“正是!”
长脸汉子以为吓住了对方。
小姑娘摇头:“不认识。”
刘家馄饨生意不错,除了祖传手艺,便是因为用料足且新鲜,对于她们祖孙而言,每碗营利微薄,成本却是不低,要是这八大碗收不回钱来,至少好几天算白忙活了。
长脸汉子面色阴沉下去:“不认识?明天之后,这座平阳城就归嵩山派管了。”
有嵩山派弟子道:“平阳江湖,都归嵩山派管,你在这摆摊做生意,该向我们交银子才是。”
他们倒也未必舍不得付八碗馄饨钱,只是恼怒,嵩山派的威望,在这座城,似乎一点儿也没被尊重。
在登封时,只要报出嵩山派名号,城中酒楼、妓馆、商铺,争相孝敬都来不及,更别提平阳府这种小地方。
张玉喝尽最后那口汤,起身走到双方中间,取出一角碎银,放在桌案上,看向快要急得哭出来的小姑娘。
“小掌柜,这几位嵩山派大侠的钱,由我付了。”
小姑娘一愣,抬头望向斗笠下那张丰神俊朗的脸庞,又看向银子,顿时收起了眼里晶莹的泪。
长脸汉子冷笑一声,看样子并不领情,打量了一眼斗笠人。
“阁下何人?要你来付钱?莫非是嘲笑我们嵩山派,吃不起几碗馄饨?”
张玉轻笑道:“师兄误会了,她们岂知嵩山派威名,小弟混迹江湖,五岳剑派的名头,早就如雷贯耳了,能为几位嵩山派师兄会帐,可是求之不得的荣幸。”
那长脸汉子微微点头,这番话,算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你算是个懂事的,那就给你这个机会?”
“不过嘛,我门中两位师叔,二十位师兄弟,还未用过夜宵,你看……”
“这有何难,在下请了便是,小掌柜,你找周边相熟的摊贩取些食盒来,连同碗筷,我一并加钱给你。”
张玉笑着,再从衣袖中取出一锭银子。
长脸嵩山弟子这才满意,拍着张玉肩膀,连夸他会办事,以后在嵩山派中有自己这一号朋友。
乌云遮月。
天空中飘起丝丝牛毛细雨。
八名嵩山派弟子,提着食盒,走在长街上。
长脸汉子忽然回头,身后树影晃动,并无可疑之人。
“师兄,怎么了?”
长脸汉子收回目光。
“没什么,应该是我多想了,总觉得有人跟在后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