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迁回原籍
九月初三是王熙凤的生日,贾母心血来潮,把后宅的女眷,以及府里有些体面的仆妇都叫来了,打算大家凑点份子钱给王熙凤办生日宴,请个戏班来唱戏什么的,也权作冲喜,扫一扫霉运,近来贾家的倒霉事情实在太多了。
此刻,贾母屋中济济一堂,大太太邢夫人、太太王夫人、贾珍媳妇尤氏、贾蓉媳妇秦氏、迎春惜春、薛宝钗母子,还有周瑞家的、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等等,热闹非凡。
林黛玉这段时间生病了,一直在卧床休息,还有贾宝玉前些日子被贾政打残了菊,如今还在养着呢,所以二人都没有出席。贾探春还在丧期之中,同样也没有出现在如此场合。
只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谁谁该出多少银子,笑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唯独薛宝钗暗暗皱眉,在她看来,这个时候请戏班大摆筵席似乎不太合适,但贾母正在兴头上,作为一个外人,她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老太太出十两银子,我也出十两吧,宝丫头跟其他姑娘一般,出二两银子,一共十二两,回头我让人送去给珍哥儿媳妇。”薛姨妈笑着道。
这时,一名婆子神色古怪地走了进来禀报道:“老太太,环三爷来了,说要进来给您叩头请安。”
此言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下来,王熙凤不由面色微沉,今日难得高兴一回,环老三这可厌鬼又来此作甚?
“让环哥儿进来吧!”贾母犹豫了一下才吩咐道,赵姨娘的生死她并不是太在乎,一个小妾而已,更何况是试图谋害主母的小妾,所以死了便死了,但是贾环她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年纪轻轻便连中小三元,获得了秀才的功名,日后金榜题名,位列公卿也是有可能的。
稍倾,贾环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进来,他穿着未修边的孝服,系着素白色的腰带,发冠同样用白色的带子束着,俊秀的脸庞略显疲倦,给人一种孑然一身的清冷萧瑟之感。
薛宝钗见状竟然鼻子有些微微泛酸,不由抿住了红唇,垂首暗叹了一口气,既怜悯,又有点担忧,看来赵姨娘的死对环兄弟的打击蛮大的,但愿他来此不要做出过激的事来吧。
贾环目不斜视,径直行到贾母面前跪倒道:“环儿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点了点头道:“好孩子,起来吧,去见你娘。”
贾环只得又向王夫人见礼,然后又给薛姨妈见了礼,问候了宝钗、迎春和惜春。
“环哥儿此来可是有事?”贾母这才问道。
贾环垂首道:“虽然我姨娘一时糊涂铸下大错,但终究是环儿的生母,环儿的身体发肤皆是姨娘所赐,生育之恩不敢忘,所以环儿打算九月初一为姨娘扶灵柩回金陵入土为安,环儿也在金陵守孝三年,每日念经诵佛,一来尽人子之道,二来也为姨娘所作的糊涂事忏悔赎罪,还请老太太和太太恩准。”
贾母闻言沉默了,王夫人也默不作声,贾环这番话虽然很委婉,而且有理有据,但听在她耳中却有些刺耳,毕竟嫡母才是母,生育之恩大,难道养育之恩就不大?所以贾环对赵姨娘表现得越有孝心,她这个嫡母自然就越难堪。
贾母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贾环,她虽然是这个家的实际话事人,但王夫人的面子还是要顾及的,而且她更宠爱贾宝玉,如果在贾环和贾宝玉之间只能选一个,她还是会站在贾宝玉这一边。贾环虽然很有潜力,但王家和贾家相互扶持,特别是如今贾家的形势每况愈下,更需倚重王家,倚重王子腾。
“政儿媳妇,这事你怎么看?”贾母把球踢给了王夫人。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冷然,叹了口气道:“这事闹得…环哥儿,不是娘亲我狠心,伱虽然孝心可嘉,但你姨娘的所作所为,只怕不适合回金陵去。”
周瑞家的立即搭把嘴道:“可不是,赵姨娘做出此等丑事,太太不送她见官已经算是大慈大悲了,还妄想入葬贾家祖坟,这是断断使不得的,环哥儿你还是不要让太太难做了。”
贾环摇了摇头道:“周大娘误会了,我并非是要姨娘入葬贾家祖坟,姨娘是金陵人氏,此番不过是落叶归根罢了,如果母亲允准,环儿还打算把自己的户籍也迁回金陵去,待守制三年后,便可直接在金陵报名参加乡试了,倒可免去奔波劳碌之苦。”
此言一出,贾母不由面色微变,在场的人也是面面相觑。贾环要把户籍也迁回金陵,表面的原因是要方便参加乡试,实则却是在向王夫人表明,他贾环其实并不贪图贾家的财产,对贾家的继承权也没有一点兴趣。
很明显,贾环要以放弃贾家财产的分配权来换取王夫人同意他扶灵回金陵,而这对王夫人来说,这无疑很具吸引力。
果然,王夫人一听便有所意动了,如今赵姨娘虽然死了,对自己正室的地位再也构不成威胁,但是留着贾环这样一条“祸根”在身边,她也总觉不安稳,生恐他跟赵姨娘一样使坏,暗害自己和宝玉,而且贾环的势头实在太猛了,有他在,自己的宝玉所有风头都被他盖住了,显得暗淡无光,若能把他远远打发去金陵,以后再也不再回来,倒也不失是件好事,眼不见为净。
念及此,王夫人便打定了主意,不过还是假惺惺地道:“环哥儿,你年纪还小,独自留在金陵怕是不行的,山高路远,若是出了点意外,教为娘于心何安呢。”
贾环心中冷笑,真不愧是假善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心里其实巴不得我滚得越远越好吧,不过你既然要演戏捞名声,我配合一下你又何妨,只要放我走就行了,于是诚恳地道:“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环儿理解母亲对孩儿的一片拳拳慈爱之心,切切关怀之意。
环儿实也不忍远离母亲,徒让母亲受那牵念之苦,但这边姨娘的生养之恩未报,孩儿也是为难啊,这三年,只能拜托宝二哥和三姐姐在母亲膝下代为尽孝了。
另外,环儿年纪虽小,但已能自己照顾好自己,身边也有侍候的人,所以还请母亲放心。”
王夫人闻言点了点头道:“那环哥儿问过老爷了没?”
“老爷同意了!”贾环答道。
王夫人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为娘也没什么可说了,此去金陵山长水远,只盼你照顾好自己罢。”
贾环连忙道:“谢母亲,母亲您也保重好身体。”
贾母皱眉着道:“环哥儿,你当真决定了?”
贾环点头道:“环儿回到金陵后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考取举人功名,誓不回京。”
贾母沉声道:“你有此等志气,自是好事,也罢,既然你老子娘都同意了,我这个老太婆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你小孩子家家的,很多事都不懂,回头还是让林之孝替你打点张罗吧,你自己也能省些事,所需的费用皆由公中支出。”
贾环闻言倒是心中微暖,贾母虽然偏心,但对自己这个庶子也算不错了,尽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潜力”使然,但这个情还是要领,所以跪下来郑重地叩了三个头道:“恕孙儿以后不能到老祖宗跟前叩头尽孝了。”
贾母挥了挥手淡道:“也不承望你天天来此叩头请安,只盼你明白,不管日后身在何处,也是我贾家的子孙,环哥儿,你且去吧!”
很明显,贾母对贾环擅作主张,把户籍迁回金陵的做法有些不满,这在她看来是贾环在主动切割与贾家的关系,所以忍不住出言提醒。
贾环又对着贾母拜了一拜,这才回身走了出屋去,薛宝钗看着贾环孑然远去的背影,心里莫名的空落和惆怅,唉,经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了,或许那时,自己已经嫁作冯人之妇了。
会试和乡试都是三年举行一次,乡试正好去年八月举行了一次,下一次乡试是两年之后的八月,而贾环还在孝期当中,按例是不能参加这次乡试的,这就意味着又得多等三年了,这一来一回就是五年,人生有几个五年?
念及此,薛宝钗更是怅然若失,薛姨妈察觉她的面色不对,便关心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薛宝钗点了点头轻道:“娘亲,我突然有点犯困了,先回去歇一会。”说完站起来向贾母等人告辞,径直回梨香园去了。
贾环离开后,众人也陆续散去了,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俩回到住处,后者便忍不住道:“姑妈为何要答应环老三?留在身边慢慢治他岂不好!”
王夫人反问道:“如何治?他如今已有秀才功名在身,老太太和老爷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王熙凤顿时为之语塞。
王夫人淡道:“由他去吧,打发得远远的,最好永远也不要回来,那我也就清静安乐了。”
(本章完)
九月初三是王熙凤的生日,贾母心血来潮,把后宅的女眷,以及府里有些体面的仆妇都叫来了,打算大家凑点份子钱给王熙凤办生日宴,请个戏班来唱戏什么的,也权作冲喜,扫一扫霉运,近来贾家的倒霉事情实在太多了。
此刻,贾母屋中济济一堂,大太太邢夫人、太太王夫人、贾珍媳妇尤氏、贾蓉媳妇秦氏、迎春惜春、薛宝钗母子,还有周瑞家的、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王善保家的等等,热闹非凡。
林黛玉这段时间生病了,一直在卧床休息,还有贾宝玉前些日子被贾政打残了菊,如今还在养着呢,所以二人都没有出席。贾探春还在丧期之中,同样也没有出现在如此场合。
只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谁谁该出多少银子,笑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唯独薛宝钗暗暗皱眉,在她看来,这个时候请戏班大摆筵席似乎不太合适,但贾母正在兴头上,作为一个外人,她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老太太出十两银子,我也出十两吧,宝丫头跟其他姑娘一般,出二两银子,一共十二两,回头我让人送去给珍哥儿媳妇。”薛姨妈笑着道。
这时,一名婆子神色古怪地走了进来禀报道:“老太太,环三爷来了,说要进来给您叩头请安。”
此言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下来,王熙凤不由面色微沉,今日难得高兴一回,环老三这可厌鬼又来此作甚?
“让环哥儿进来吧!”贾母犹豫了一下才吩咐道,赵姨娘的生死她并不是太在乎,一个小妾而已,更何况是试图谋害主母的小妾,所以死了便死了,但是贾环她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年纪轻轻便连中小三元,获得了秀才的功名,日后金榜题名,位列公卿也是有可能的。
稍倾,贾环便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进来,他穿着未修边的孝服,系着素白色的腰带,发冠同样用白色的带子束着,俊秀的脸庞略显疲倦,给人一种孑然一身的清冷萧瑟之感。
薛宝钗见状竟然鼻子有些微微泛酸,不由抿住了红唇,垂首暗叹了一口气,既怜悯,又有点担忧,看来赵姨娘的死对环兄弟的打击蛮大的,但愿他来此不要做出过激的事来吧。
贾环目不斜视,径直行到贾母面前跪倒道:“环儿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点了点头道:“好孩子,起来吧,去见你娘。”
贾环只得又向王夫人见礼,然后又给薛姨妈见了礼,问候了宝钗、迎春和惜春。
“环哥儿此来可是有事?”贾母这才问道。
贾环垂首道:“虽然我姨娘一时糊涂铸下大错,但终究是环儿的生母,环儿的身体发肤皆是姨娘所赐,生育之恩不敢忘,所以环儿打算九月初一为姨娘扶灵柩回金陵入土为安,环儿也在金陵守孝三年,每日念经诵佛,一来尽人子之道,二来也为姨娘所作的糊涂事忏悔赎罪,还请老太太和太太恩准。”
贾母闻言沉默了,王夫人也默不作声,贾环这番话虽然很委婉,而且有理有据,但听在她耳中却有些刺耳,毕竟嫡母才是母,生育之恩大,难道养育之恩就不大?所以贾环对赵姨娘表现得越有孝心,她这个嫡母自然就越难堪。
贾母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贾环,她虽然是这个家的实际话事人,但王夫人的面子还是要顾及的,而且她更宠爱贾宝玉,如果在贾环和贾宝玉之间只能选一个,她还是会站在贾宝玉这一边。贾环虽然很有潜力,但王家和贾家相互扶持,特别是如今贾家的形势每况愈下,更需倚重王家,倚重王子腾。
“政儿媳妇,这事你怎么看?”贾母把球踢给了王夫人。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冷然,叹了口气道:“这事闹得…环哥儿,不是娘亲我狠心,伱虽然孝心可嘉,但你姨娘的所作所为,只怕不适合回金陵去。”
周瑞家的立即搭把嘴道:“可不是,赵姨娘做出此等丑事,太太不送她见官已经算是大慈大悲了,还妄想入葬贾家祖坟,这是断断使不得的,环哥儿你还是不要让太太难做了。”
贾环摇了摇头道:“周大娘误会了,我并非是要姨娘入葬贾家祖坟,姨娘是金陵人氏,此番不过是落叶归根罢了,如果母亲允准,环儿还打算把自己的户籍也迁回金陵去,待守制三年后,便可直接在金陵报名参加乡试了,倒可免去奔波劳碌之苦。”
此言一出,贾母不由面色微变,在场的人也是面面相觑。贾环要把户籍也迁回金陵,表面的原因是要方便参加乡试,实则却是在向王夫人表明,他贾环其实并不贪图贾家的财产,对贾家的继承权也没有一点兴趣。
很明显,贾环要以放弃贾家财产的分配权来换取王夫人同意他扶灵回金陵,而这对王夫人来说,这无疑很具吸引力。
果然,王夫人一听便有所意动了,如今赵姨娘虽然死了,对自己正室的地位再也构不成威胁,但是留着贾环这样一条“祸根”在身边,她也总觉不安稳,生恐他跟赵姨娘一样使坏,暗害自己和宝玉,而且贾环的势头实在太猛了,有他在,自己的宝玉所有风头都被他盖住了,显得暗淡无光,若能把他远远打发去金陵,以后再也不再回来,倒也不失是件好事,眼不见为净。
念及此,王夫人便打定了主意,不过还是假惺惺地道:“环哥儿,你年纪还小,独自留在金陵怕是不行的,山高路远,若是出了点意外,教为娘于心何安呢。”
贾环心中冷笑,真不愧是假善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心里其实巴不得我滚得越远越好吧,不过你既然要演戏捞名声,我配合一下你又何妨,只要放我走就行了,于是诚恳地道:“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环儿理解母亲对孩儿的一片拳拳慈爱之心,切切关怀之意。
环儿实也不忍远离母亲,徒让母亲受那牵念之苦,但这边姨娘的生养之恩未报,孩儿也是为难啊,这三年,只能拜托宝二哥和三姐姐在母亲膝下代为尽孝了。
另外,环儿年纪虽小,但已能自己照顾好自己,身边也有侍候的人,所以还请母亲放心。”
王夫人闻言点了点头道:“那环哥儿问过老爷了没?”
“老爷同意了!”贾环答道。
王夫人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为娘也没什么可说了,此去金陵山长水远,只盼你照顾好自己罢。”
贾环连忙道:“谢母亲,母亲您也保重好身体。”
贾母皱眉着道:“环哥儿,你当真决定了?”
贾环点头道:“环儿回到金陵后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考取举人功名,誓不回京。”
贾母沉声道:“你有此等志气,自是好事,也罢,既然你老子娘都同意了,我这个老太婆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你小孩子家家的,很多事都不懂,回头还是让林之孝替你打点张罗吧,你自己也能省些事,所需的费用皆由公中支出。”
贾环闻言倒是心中微暖,贾母虽然偏心,但对自己这个庶子也算不错了,尽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潜力”使然,但这个情还是要领,所以跪下来郑重地叩了三个头道:“恕孙儿以后不能到老祖宗跟前叩头尽孝了。”
贾母挥了挥手淡道:“也不承望你天天来此叩头请安,只盼你明白,不管日后身在何处,也是我贾家的子孙,环哥儿,你且去吧!”
很明显,贾母对贾环擅作主张,把户籍迁回金陵的做法有些不满,这在她看来是贾环在主动切割与贾家的关系,所以忍不住出言提醒。
贾环又对着贾母拜了一拜,这才回身走了出屋去,薛宝钗看着贾环孑然远去的背影,心里莫名的空落和惆怅,唉,经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了,或许那时,自己已经嫁作冯人之妇了。
会试和乡试都是三年举行一次,乡试正好去年八月举行了一次,下一次乡试是两年之后的八月,而贾环还在孝期当中,按例是不能参加这次乡试的,这就意味着又得多等三年了,这一来一回就是五年,人生有几个五年?
念及此,薛宝钗更是怅然若失,薛姨妈察觉她的面色不对,便关心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薛宝钗点了点头轻道:“娘亲,我突然有点犯困了,先回去歇一会。”说完站起来向贾母等人告辞,径直回梨香园去了。
贾环离开后,众人也陆续散去了,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俩回到住处,后者便忍不住道:“姑妈为何要答应环老三?留在身边慢慢治他岂不好!”
王夫人反问道:“如何治?他如今已有秀才功名在身,老太太和老爷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王熙凤顿时为之语塞。
王夫人淡道:“由他去吧,打发得远远的,最好永远也不要回来,那我也就清静安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