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成功的一步,差距太大
第388章 ,成功的一步,差距太大
姜哲拿着小号的圭笔,画出人物左眼的上眼线,随即调整笔上颜色,画出内眼角。
他略微后仰,看看画面效果,紧接着画出人物右眼的上眼线和内眼角。
因为位置不同,明暗有差异,所以几乎画几笔,都需要调整颜色。
直接画法的细腻程度,受到颜色层数的限制,在深入刻化过程中,一些形象需要尽可能一次完成。
这也是姜哲想要试验的效果。
笔画没有办法进一步细致,颜色层数又受限制的情况下,能否用笔画的外沿线,也就是轮廓,以及内部颜色的变化,来形成特殊的写实效果。
这种写实效果,如果凑近观看,就会发觉,并不是特别写实,甚至和现实有一定的差异,当观察距离远一些,达到最适合的观赏距离,就会形成逼真的视觉效果。
这种效果,与印象派的画家用一块块儿的笔触不同。
姜哲需要的是比罩染技法,和超写实更逼真的效果,所以他需要实验。
秦教授看了一会儿,发现姜哲画画速度变慢,技法与之前不同,明显是在做验证,就好奇的凑近一些。
姜哲注意到秦教授在看自己作画,他也想请人帮自己找问题,所以,继续作画。
秦教授看着姜哲刚刚点在画面上的一丁点儿颜色。
笔触外延和现实中的形象有差异。
外延线形成的弧线,与几个锐角。从近处看,就像一块儿不规则的颜色,内里略有一点变化,但是稍微离远一点观察,就会形成很有趣的视觉效果,再离远一点,这效果就会更柔和。
他越看越有兴趣,甚至不断变化位置观察效果。
知道姜哲暂停作画,开始休息时,他才问:“这就是你考虑的写实技法?”
姜哲说:“我想把人物造型变得更有特点。再把笔触外形与颜色内部的变化,尽可能的归纳,变成成画笔能表现的形象。
双管齐下,希望能做出更好的现实效果。”
秦教授说道:“不错,这个办法倒是很有意思,如果你能实验出结果,也许真能闯出自己的道路。”
刚才,他看了姜哲作画,他也受到启发。暗自模拟,如果让自己画,能不能做到?
但是仔细回想,如果没看姜哲的作画过程,自己能不能想到这一点呢?
扪心自问,自己恐怕还真想不到。
姜哲休息片刻,继续投入写生,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磨合。
油画颜料本身的质地相对粘稠厚重。如果要画细节,需要用稀释剂或者调色油。
但大多数的调和剂,并不会让颜色变得像水一样流畅。
所以,调色剂需要改变,技法也要适应新的变化。
姜哲从系统获得的技法中,选择了一种方案,进行改良,让颜料变得稀释,流畅,这里借用了部分古典油画的技法。
不记得自己画了多久,他听到胡老师宣布下课,让大家休息。
姜哲这才停笔,看看画面。一下午的时间过去,只对头发和人物面部的一部分进行细致刻画,画面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刻画。
看起来进度似乎是很慢,有了新思路并且实践,过程再慢,也感觉很充实。
他仔细的清理好工具,提着工具箱,和同学们打了声招呼,离开画室。
有些同学留在画室继续作画,还有人跑过来看姜哲的作品。
“姜哲的画,好像和以前又不一样了。”
“这次是从局部入手,一次性刻画完成。”
“这样画,会不会搞乱整体的效果呢?”
“他的绘画能力强,应该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此时,天色渐暗,画室里的光线慢慢变暗。
班长打开了教室的灯光。
正在看姜哲作品的一位同学,发现开灯之后,姜哲作品中,经过细致刻画的地方,一下子变得更加真实。
“班长,能不能先把灯关一下?”
“这么暗,还能看得见吗?”“一会儿就,谢谢。”
“好吧。”班长重新把灯关掉。
几个同学听到对话,都开始注意观察。
在略微昏暗的灯光下,画面上细致刻画的效果,只能算是写实。
再次把灯教室的灯光打开,画面在灯光下,效果比刚才更强。被细致刻画的部分,仿佛能从纸上浮现。
“这怎么做的?”
灯光,会让效果有这么大的变化?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
姜哲和陈嫣在小食堂吃晚饭。虽然经过一下午的创作,有些累,但是,自己的思考得到验证,让他心情愉快。
陈嫣也看出姜哲情绪很好,就问道:“是不是创作很顺利,或者,遇到喜事了?”
姜哲说了今天下午自己的发现。
虽然陈嫣也是通过艺考,进入了艺术学院。但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同,她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没有接触绘画,所以,听姜哲所说的一些内容,自然听不明白。不过,她的心情也受到姜哲的影响,变得愉悦。
……
饭后,胡老师拿着自己的素描作品,去找秦教授。
秦教授看过作品,指出了几个问题。
胡老师问道:“老师,我在看姜哲作画的时候,觉得他的新办法不错,我也回去试过,可是总感觉不太对。”
秦教授说:“把你的练习,拿来我看一看。”
胡老师有些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拿来了习作。
习作很简单,只画用颜料画了人物面部的一部分。
秦教授看完,就笑了。
画上的人物,是按照素描稿,进行详细刻画,而且是模仿姜哲的技法。
虽然用了类似的办法,但是,人物显得非常的刻板,反而不如她以前的作品。
秦教授说道:“你不断学习,是好事。姜哲的这個办法,里面有几个细节,你没注意。
一些笔触之间的过渡,有很微妙的变化。”
他指着两个细微的笔触,说道:“姜哲在画的类似笔画时候,用笔轻轻一扫,会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但有些笔触之间没有过度,就会形成线条。
两个笔触之间的接触,会分出比较明显的线,与柔和的转折,种种丰富的变化,才会形成生动的形象。
因为他画的一些变化太微妙,如果不仔细看就会被忽略掉。
另外,同样的一个颜色,放在亮部,就是重色,放在暗部,又成了反光的颜色。你要仔细体会。”
胡老师又请教了几个问题,才离开。
秦教授感叹,姜哲的成长太快了,不止超越了同龄人,现在就连一些老师,都已经与他有了差距。
姜哲回到画室,翻看画册,同时琢磨今天的实践。
创作过程中,有不少人来看他的作画过程。
他并不介意。
看明白,以及看明白之后的模仿,需要基础和天赋。
他这次的实践,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画专业性更强的作品。
让观众看到效果,却不明白是怎么画出来的。
(本章完)
姜哲拿着小号的圭笔,画出人物左眼的上眼线,随即调整笔上颜色,画出内眼角。
他略微后仰,看看画面效果,紧接着画出人物右眼的上眼线和内眼角。
因为位置不同,明暗有差异,所以几乎画几笔,都需要调整颜色。
直接画法的细腻程度,受到颜色层数的限制,在深入刻化过程中,一些形象需要尽可能一次完成。
这也是姜哲想要试验的效果。
笔画没有办法进一步细致,颜色层数又受限制的情况下,能否用笔画的外沿线,也就是轮廓,以及内部颜色的变化,来形成特殊的写实效果。
这种写实效果,如果凑近观看,就会发觉,并不是特别写实,甚至和现实有一定的差异,当观察距离远一些,达到最适合的观赏距离,就会形成逼真的视觉效果。
这种效果,与印象派的画家用一块块儿的笔触不同。
姜哲需要的是比罩染技法,和超写实更逼真的效果,所以他需要实验。
秦教授看了一会儿,发现姜哲画画速度变慢,技法与之前不同,明显是在做验证,就好奇的凑近一些。
姜哲注意到秦教授在看自己作画,他也想请人帮自己找问题,所以,继续作画。
秦教授看着姜哲刚刚点在画面上的一丁点儿颜色。
笔触外延和现实中的形象有差异。
外延线形成的弧线,与几个锐角。从近处看,就像一块儿不规则的颜色,内里略有一点变化,但是稍微离远一点观察,就会形成很有趣的视觉效果,再离远一点,这效果就会更柔和。
他越看越有兴趣,甚至不断变化位置观察效果。
知道姜哲暂停作画,开始休息时,他才问:“这就是你考虑的写实技法?”
姜哲说:“我想把人物造型变得更有特点。再把笔触外形与颜色内部的变化,尽可能的归纳,变成成画笔能表现的形象。
双管齐下,希望能做出更好的现实效果。”
秦教授说道:“不错,这个办法倒是很有意思,如果你能实验出结果,也许真能闯出自己的道路。”
刚才,他看了姜哲作画,他也受到启发。暗自模拟,如果让自己画,能不能做到?
但是仔细回想,如果没看姜哲的作画过程,自己能不能想到这一点呢?
扪心自问,自己恐怕还真想不到。
姜哲休息片刻,继续投入写生,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磨合。
油画颜料本身的质地相对粘稠厚重。如果要画细节,需要用稀释剂或者调色油。
但大多数的调和剂,并不会让颜色变得像水一样流畅。
所以,调色剂需要改变,技法也要适应新的变化。
姜哲从系统获得的技法中,选择了一种方案,进行改良,让颜料变得稀释,流畅,这里借用了部分古典油画的技法。
不记得自己画了多久,他听到胡老师宣布下课,让大家休息。
姜哲这才停笔,看看画面。一下午的时间过去,只对头发和人物面部的一部分进行细致刻画,画面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刻画。
看起来进度似乎是很慢,有了新思路并且实践,过程再慢,也感觉很充实。
他仔细的清理好工具,提着工具箱,和同学们打了声招呼,离开画室。
有些同学留在画室继续作画,还有人跑过来看姜哲的作品。
“姜哲的画,好像和以前又不一样了。”
“这次是从局部入手,一次性刻画完成。”
“这样画,会不会搞乱整体的效果呢?”
“他的绘画能力强,应该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此时,天色渐暗,画室里的光线慢慢变暗。
班长打开了教室的灯光。
正在看姜哲作品的一位同学,发现开灯之后,姜哲作品中,经过细致刻画的地方,一下子变得更加真实。
“班长,能不能先把灯关一下?”
“这么暗,还能看得见吗?”“一会儿就,谢谢。”
“好吧。”班长重新把灯关掉。
几个同学听到对话,都开始注意观察。
在略微昏暗的灯光下,画面上细致刻画的效果,只能算是写实。
再次把灯教室的灯光打开,画面在灯光下,效果比刚才更强。被细致刻画的部分,仿佛能从纸上浮现。
“这怎么做的?”
灯光,会让效果有这么大的变化?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
姜哲和陈嫣在小食堂吃晚饭。虽然经过一下午的创作,有些累,但是,自己的思考得到验证,让他心情愉快。
陈嫣也看出姜哲情绪很好,就问道:“是不是创作很顺利,或者,遇到喜事了?”
姜哲说了今天下午自己的发现。
虽然陈嫣也是通过艺考,进入了艺术学院。但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同,她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没有接触绘画,所以,听姜哲所说的一些内容,自然听不明白。不过,她的心情也受到姜哲的影响,变得愉悦。
……
饭后,胡老师拿着自己的素描作品,去找秦教授。
秦教授看过作品,指出了几个问题。
胡老师问道:“老师,我在看姜哲作画的时候,觉得他的新办法不错,我也回去试过,可是总感觉不太对。”
秦教授说:“把你的练习,拿来我看一看。”
胡老师有些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拿来了习作。
习作很简单,只画用颜料画了人物面部的一部分。
秦教授看完,就笑了。
画上的人物,是按照素描稿,进行详细刻画,而且是模仿姜哲的技法。
虽然用了类似的办法,但是,人物显得非常的刻板,反而不如她以前的作品。
秦教授说道:“你不断学习,是好事。姜哲的这個办法,里面有几个细节,你没注意。
一些笔触之间的过渡,有很微妙的变化。”
他指着两个细微的笔触,说道:“姜哲在画的类似笔画时候,用笔轻轻一扫,会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但有些笔触之间没有过度,就会形成线条。
两个笔触之间的接触,会分出比较明显的线,与柔和的转折,种种丰富的变化,才会形成生动的形象。
因为他画的一些变化太微妙,如果不仔细看就会被忽略掉。
另外,同样的一个颜色,放在亮部,就是重色,放在暗部,又成了反光的颜色。你要仔细体会。”
胡老师又请教了几个问题,才离开。
秦教授感叹,姜哲的成长太快了,不止超越了同龄人,现在就连一些老师,都已经与他有了差距。
姜哲回到画室,翻看画册,同时琢磨今天的实践。
创作过程中,有不少人来看他的作画过程。
他并不介意。
看明白,以及看明白之后的模仿,需要基础和天赋。
他这次的实践,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画专业性更强的作品。
让观众看到效果,却不明白是怎么画出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