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访贤
第68章 访贤
十四日,岑丹初、瞿玄惠返回桂林,在留守府住了一晚。这算新妇归宁,又称为“双转马”。
从瞿玄耜那里,丹初对时局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全州大捷并未扭转湖广战局,何腾蛟也无意发起反攻。李成栋虽已派兵攻占梧州,但并无西窥之意。
全州兵马云集,各武将貌合神离,何腾蛟无力弹压。桂林行在朝臣冗杂,已非久留之地。永安州虽然偏僻,丹初却能一言九鼎,正可大展拳脚。
十六日,丹初率军拔营,奔赴永安。这一次,他可是奔着镇守永安去的,除了随行的三百余兵马,还有军士家眷三百余口,铳炮匠手十二名。
焦琏军中的家眷一直安置在桂林。永历帝驻陛桂林,城内外拥塞,家眷都迁往平乐。丹初已经独立成镇,也像其他大将那样,把家眷安置在驻地之内,以安军心。
八名炮匠来自澳门,为庞天寿、瞿纱微所募,流离失所。丹初率军护陛时,在古泥、柳州遇到他们,罗致军中。中军毕方济亦擅长制造火器,曾被明廷委派到澳门督造火炮。有了制造火器的技术人才,只等条件成熟,便可试制火枪火炮。
除此之外,丹初还罗致了十来个文士,有的是瞿式耜推荐给他的,有的是他在古泥、柳州、象州挖来的。其中有一人名严炜,常熟人,是名臣严讷之孙,最受丹初礼遇。
带着家眷,部队行军速度缓慢。丹初一边骑马,一边与俞厚基等谋士闲聊,讨论壮大之策。
俞厚基说道:“创业以得人才为急务,镇台既得永安,已有立足之地,理应广揽人才,以为壮大之本。江湖卧虎藏龙,当今平乐就有一名高士,有鬼神之谋、宰相之才,号为弘智和尚,镇台可听说过?”
丹初摇摇头,问道:“可是为躲避剃发令而入山为僧的?”
满清剃发令下,唯有和尚道士不必留辫。当时很多人对时局悲观,退隐为僧,隐居山林。
俞厚基有个很大的优点,并不嫉贤妒能,笑道:“正是。此人名满天下,德才十倍于我。”
“哦?”丹初很感兴趣,问道:“他俗名为何?”
“姓方,名以智。”
明末四公子的故事,丹初还是知道的。方以智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学贯中西,是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号称“四公子”。
一旁的毕方济说道:“方以智是我的教友,极聪慧,于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令人叹为观止。”
严炜久在瞿式耜幕中,熟悉政情,说道:“方以智出身桐城大族方氏,十五岁即通读经史子集,才高八斗,却素无宦情。瞿阁老强请他为天子讲官,不见用,挂冠而去。上后悔,拜詹事、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皆不就。
“复下敕书,曰‘唐德宗不能用陆贽,千古以为失人。卿才优于贽,毋令后世以朕为德宗’。以智疏辞七次,皆不许,加尚书,始从幸奉天。
“奉天陷,以智投洪江,救免。乃舍妻子为僧平乐,号弘智,医术高明,人称药地和尚。清虏至,擒以智,令其出山,曰‘易服则生,否则死,冠服在左,白刃在右’。以智辞而向右,虏帅起而谢之,为之解缚,听其为僧。
“此子乃刘伯温之才也,镇台当罗致幕中。”
俞厚基办事干练,决断很快,又出身诸生,缺点嘛,就是文采不佳,名声不显。若能罗致方以智,正好可以补充俞厚基的不足。
行军缓慢,丹初把队伍交给俞厚基,自己带上毕方济、严讳等人,在一哨标兵的护卫下,前去拜访方以智。
向导引大家来到一座偏僻的古寺前,说道:“大帅,这就是弘智大师隐居之处了。”将近傍晚,寺门依旧大开。两名亲兵进寺通报,丹初下马,信步迈进寺门。
一棵参天古松映入眼帘,树干粗壮,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树下有条青石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深入寺庙深处。
古寺地处山林之中,幽深古朴,远离尘世喧嚣。钟声悠悠响起,给人以宁静祥和的错觉。
住持匆匆赶来,双手合掌,说道:“大帅莅临,敝寺蓬荜生辉。只是,弘智法师正在给病人看病,不能亲迎大帅,还请大帅恕罪。”
丹初还礼,说道:“无妨。我久仰弘智法师大名,今日特意过来叨扰。等法师看完病人,我再请他一叙。寺里若有客房,还请主持预备几间。”
住持连忙安排客房,准备带领丹初到客堂,说道:“大帅,实不相瞒。敝寺香火旺盛,全赖弘智法师医术高明。每天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还在给人看病,我再派人催一催。”
这个方以智,是真忙,还是故意端架子?不管怎么样,他必是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人,即便废为僧侣,也能以偏末之学养活自己,兴旺一寺香火,若能尽展其才,将来不可限量。
丹初执意先见方以智,随住持来到斋堂。有十来个僧侣正在吃饭,方以智则坐在角落里为,一边为病人把脉,一边写药方。
尽管已经提前收到消息,僧侣、病人见到丹初,仍是一惊。他们原以为,丹初会在客堂接见方以智,却没想到他竟屈尊来到了斋堂。大家纷纷起立,瞻仰丹初风采。
方以智略感不悦,放下毛笔,亦站了起来。
他年近四十,虽是僧人打扮,却浑身清高之气,神态和平,略有傲气。
丹初作揖行礼,说道:“在下镇守永安总兵官岑丹初,久仰先生大名,特来拜访。”
方以智回礼,淡淡地说道:“久仰久仰。”
贵人驾临,不便怠慢。住持对香客说道:“各位施主,天色不早了,还请各自散去吧。”
丹初自知唐突,说道:“无妨,看病要紧,待先生看完病人,我再和他一叙。”
方以智看见了丹初背后的毕方济、严炜等旧友,心中一惊。岑丹初小小年纪,竟能笼络毕方济、严炜等名士为己所用,必有过人之处。
他也不再矜持,对病人说道:“贫僧今日有贵客,各位施主明日再来问诊吧。”
于是,病人散去。
丹初也不讲究,与众人一道在斋堂吃了碗素面,尔后步入客堂议事。
(本章完)
十四日,岑丹初、瞿玄惠返回桂林,在留守府住了一晚。这算新妇归宁,又称为“双转马”。
从瞿玄耜那里,丹初对时局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全州大捷并未扭转湖广战局,何腾蛟也无意发起反攻。李成栋虽已派兵攻占梧州,但并无西窥之意。
全州兵马云集,各武将貌合神离,何腾蛟无力弹压。桂林行在朝臣冗杂,已非久留之地。永安州虽然偏僻,丹初却能一言九鼎,正可大展拳脚。
十六日,丹初率军拔营,奔赴永安。这一次,他可是奔着镇守永安去的,除了随行的三百余兵马,还有军士家眷三百余口,铳炮匠手十二名。
焦琏军中的家眷一直安置在桂林。永历帝驻陛桂林,城内外拥塞,家眷都迁往平乐。丹初已经独立成镇,也像其他大将那样,把家眷安置在驻地之内,以安军心。
八名炮匠来自澳门,为庞天寿、瞿纱微所募,流离失所。丹初率军护陛时,在古泥、柳州遇到他们,罗致军中。中军毕方济亦擅长制造火器,曾被明廷委派到澳门督造火炮。有了制造火器的技术人才,只等条件成熟,便可试制火枪火炮。
除此之外,丹初还罗致了十来个文士,有的是瞿式耜推荐给他的,有的是他在古泥、柳州、象州挖来的。其中有一人名严炜,常熟人,是名臣严讷之孙,最受丹初礼遇。
带着家眷,部队行军速度缓慢。丹初一边骑马,一边与俞厚基等谋士闲聊,讨论壮大之策。
俞厚基说道:“创业以得人才为急务,镇台既得永安,已有立足之地,理应广揽人才,以为壮大之本。江湖卧虎藏龙,当今平乐就有一名高士,有鬼神之谋、宰相之才,号为弘智和尚,镇台可听说过?”
丹初摇摇头,问道:“可是为躲避剃发令而入山为僧的?”
满清剃发令下,唯有和尚道士不必留辫。当时很多人对时局悲观,退隐为僧,隐居山林。
俞厚基有个很大的优点,并不嫉贤妒能,笑道:“正是。此人名满天下,德才十倍于我。”
“哦?”丹初很感兴趣,问道:“他俗名为何?”
“姓方,名以智。”
明末四公子的故事,丹初还是知道的。方以智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学贯中西,是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号称“四公子”。
一旁的毕方济说道:“方以智是我的教友,极聪慧,于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令人叹为观止。”
严炜久在瞿式耜幕中,熟悉政情,说道:“方以智出身桐城大族方氏,十五岁即通读经史子集,才高八斗,却素无宦情。瞿阁老强请他为天子讲官,不见用,挂冠而去。上后悔,拜詹事、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皆不就。
“复下敕书,曰‘唐德宗不能用陆贽,千古以为失人。卿才优于贽,毋令后世以朕为德宗’。以智疏辞七次,皆不许,加尚书,始从幸奉天。
“奉天陷,以智投洪江,救免。乃舍妻子为僧平乐,号弘智,医术高明,人称药地和尚。清虏至,擒以智,令其出山,曰‘易服则生,否则死,冠服在左,白刃在右’。以智辞而向右,虏帅起而谢之,为之解缚,听其为僧。
“此子乃刘伯温之才也,镇台当罗致幕中。”
俞厚基办事干练,决断很快,又出身诸生,缺点嘛,就是文采不佳,名声不显。若能罗致方以智,正好可以补充俞厚基的不足。
行军缓慢,丹初把队伍交给俞厚基,自己带上毕方济、严讳等人,在一哨标兵的护卫下,前去拜访方以智。
向导引大家来到一座偏僻的古寺前,说道:“大帅,这就是弘智大师隐居之处了。”将近傍晚,寺门依旧大开。两名亲兵进寺通报,丹初下马,信步迈进寺门。
一棵参天古松映入眼帘,树干粗壮,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树下有条青石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深入寺庙深处。
古寺地处山林之中,幽深古朴,远离尘世喧嚣。钟声悠悠响起,给人以宁静祥和的错觉。
住持匆匆赶来,双手合掌,说道:“大帅莅临,敝寺蓬荜生辉。只是,弘智法师正在给病人看病,不能亲迎大帅,还请大帅恕罪。”
丹初还礼,说道:“无妨。我久仰弘智法师大名,今日特意过来叨扰。等法师看完病人,我再请他一叙。寺里若有客房,还请主持预备几间。”
住持连忙安排客房,准备带领丹初到客堂,说道:“大帅,实不相瞒。敝寺香火旺盛,全赖弘智法师医术高明。每天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还在给人看病,我再派人催一催。”
这个方以智,是真忙,还是故意端架子?不管怎么样,他必是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人,即便废为僧侣,也能以偏末之学养活自己,兴旺一寺香火,若能尽展其才,将来不可限量。
丹初执意先见方以智,随住持来到斋堂。有十来个僧侣正在吃饭,方以智则坐在角落里为,一边为病人把脉,一边写药方。
尽管已经提前收到消息,僧侣、病人见到丹初,仍是一惊。他们原以为,丹初会在客堂接见方以智,却没想到他竟屈尊来到了斋堂。大家纷纷起立,瞻仰丹初风采。
方以智略感不悦,放下毛笔,亦站了起来。
他年近四十,虽是僧人打扮,却浑身清高之气,神态和平,略有傲气。
丹初作揖行礼,说道:“在下镇守永安总兵官岑丹初,久仰先生大名,特来拜访。”
方以智回礼,淡淡地说道:“久仰久仰。”
贵人驾临,不便怠慢。住持对香客说道:“各位施主,天色不早了,还请各自散去吧。”
丹初自知唐突,说道:“无妨,看病要紧,待先生看完病人,我再和他一叙。”
方以智看见了丹初背后的毕方济、严炜等旧友,心中一惊。岑丹初小小年纪,竟能笼络毕方济、严炜等名士为己所用,必有过人之处。
他也不再矜持,对病人说道:“贫僧今日有贵客,各位施主明日再来问诊吧。”
于是,病人散去。
丹初也不讲究,与众人一道在斋堂吃了碗素面,尔后步入客堂议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