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扶持华人造船业(月初求月票)
    “行,等估值出来了,我们再协商下一步。”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没有上市的公司,评估价值是比较麻烦的,加上时间也不急,慢慢来就行了。
    郭李二人笑说道:“好的,那希望长兴地产成为我们的股东后,也可以与我们合作开发项目。”
    郑志杰答应说道:“没问题,我也很乐意与同行一起工作,互相学习。”
    香港的地产公司,普遍都是喜欢合作开发项目的,一个是为了避免风险,将大量资金投入一个项目一旦出问题就伤筋动骨;二个就是多财团更容易向银行贷款融资,因为在银行的视觉来看,多财团的抗风险能力也会更强一点。
    杨文东笑说道:“好,两位今天就留下来,大家一起吃个午饭吧。”
    能够成为未来四大家族的角色,甭管什么手段,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人,不太可能为自己打工,那自己成为他们的投资者,就是最佳选择了。
    “好,荣幸之至。”郭李二人爽快答应道。
    如今的杨文东,在香港已然有了压倒何家,成为香港第一华人财团之势,与这样的财团打好关系,还接受了入股,那自己的事业,在未来,也必然会一帆风顺.
    与未来四大家族之二达成了投资协议,外加也算是交了个朋友,自然也是让杨文东大喜了。
    虽说李兆基以后会独立出去、新鸿基还会继续融资与上市,这些都会稀释今天自己的投资,但后面,自己也有着足够的机会去增资。
    甚至未来的李嘉成、郑宇彤等等企业,就算如今无法投资,可等他们上市了,自己一样也是有机会的,而四大家族之外,比如和合、恒隆等等,也都可以这么操作。
    光凭借这些早期的金融投资,就足以让自己的产业,位列未来香港十大财团之一了。
    10月23日,天空再一次下起了小雨,香港的旱灾,在温度降低以及适当降雨的双重打压下,已经好转了很多。
    杨文东也来到了位于葵涌醉酒湾的船坞。
    看着眼前大量忙碌的设备,杨文东问道:“这是第四个船坞了吧?”
    长兴航运的郑玉华回答道:“是的,这几年香港的航运大涨,很多东南亚的商船,也都经过香港卸货,这让我们船坞的生意也变的非常火爆。”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又说道:“那第五个船坞,也可以准备建了,不用想着步步为营,我预估航运市场还会继续大爆发。”
    60年代,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海洋贸易更是发展急速,一方面欧美的本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成本增加,工业开始大转移,产能逐步迁来亚洲;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对海外进口商品需求也增加了。
    因此,航运规模增长极快,等67年中东危机爆发,更是指数级。
    另一方面,香港本土工业发展更是迅速,工业品出口额已经超过了贸易额,也就是说香港不纯粹是贸易港口,而是一个工业城市了。
    种种因素加起来,将会给未来香港船运带来天大的市场,也造就了未来的香港四大船王,其中三个排进了全球前十。
    而船多了,自然就需要船坞来维护、维修乃至审查.
    郑玉华答应说道:“好的,其实我也有这个打算了。”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日本那边的新船造的怎么样了?”
    郑玉华说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我上个月刚刚去看过,部分船身结构已经成型了,比我们合约规定的还要快一点,估计到了明年1月份前后,前面两艘油轮,就能交货了。”
    “前面两艘,分别是一艘12万吨油轮以及5.5万吨油轮吧?”杨文东自然记得清楚,毕竟这不是一般业务,
    这些船舶一旦交付,估计以后每年能够赚取的利润,能超过长兴实业,成为整个长兴集团最大的现金奶牛之一。
    郑玉华说道:“是的,后面半年内,其他的油轮以及大型散装货轮,都会逐步交货。”
    “嗯很好,你要时刻盯着日本那边的工厂。”杨文东又说道:“除了保证现有订单的顺利交付,还需要考虑接下来的后续采购。”
    郑玉华听完后,心中一惊,问道:“杨生,您还准备继续采购大型轮船?”
    “对。”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不过不管是日本还是香港这边的银行,在我们现有订单没有交付之前,应该不会再给我太多额度了,只能等明年逐个交付之后,我们这边再逐个与银行、工厂商谈。
    但这种涉及到千万美元级别的单子,我们也需要早做准备,至少从今天开始,就有足够的时间与日本船厂慢慢商谈了。”
    正常的高价值订单,有些合作甚至可以能商谈数年之久,只是因为如今船运市场火爆,船东急着赚钱,船厂基本上也不差订单,加上相对来说,海轮也算半标准化产品,所以协商速度一般也算快的了。
    “好的,我这就再与日本的几家造船厂展开咨询前期准备。”郑玉华答应后,又问道:“只是杨生,我们这样做的风险会不会太大了点?”作为职业经理人,也是需要提醒老板关于风险的管控的,一个也是自己的职责,第二就是如果公司出了问题也会影响自己。
    杨文东笑说道:“风险方面肯定是要冒的,不过可能性不大,你看这几年来,很多亚洲贫穷国家的经济都开始起来了,像日本更是越来越强,
    但这些地方都缺石油,或者单纯的汽油柴油,东亚的人口,可是占了几乎全球的1/3,对石油的需求,可是天量的,至于国际海运贸易,这一点就更不用我多说了,你也清楚。”
    60年代乃至于70年代,是全球海运最好的时代,就算没有中东危机也是如此,因为欧美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基础工业不得不转移,转移之后,那海洋贸易自然增加的更多。
    石油也是如此,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每个地方都需要石油。
    更不要说几年后的集装箱普及,更是大规模促进全球贸易。
    理论上来说八九十年代,贸易量更高,只是因为70年代海运生意太好,导致太多船厂拼命造船,结果造的太多,又碰到石油危机,然后就海运市场就彻底萎靡了。
    “好的,那杨生有把握就好。”郑玉华顿了顿,又说道:“杨生,还有一件事,湾湾那边派人找过我,他们想让我们在他们的船厂下单,并承诺价格会比日本的便宜。”
    “湾湾造船厂?是那个在基隆的造船厂?”杨文东反问道:“我也听说,这家工厂,早年就造出几艘油轮了。”
    说起湾湾的造船工业,前世的很多人立刻想到了高雄造船厂,但高雄造船厂是70年代成立的,而在这之前,湾湾的造船工业核心是在基隆。
    在50年代初,湾湾的基隆造船厂在美国资金的辅助下,主要做近海渔船,靠着这个生意,加上自己也够努力,培养了大量熟练焊工,随后又以这个基础进军远洋万吨轮船市场。
    前世70年代成立的高雄造船厂,其实也有着基隆的根基,要不然,整个产业链及熟练工人,哪那么容易培养出来。
    郑玉华回道:“是的,在前两年,基隆造船厂造出了几艘万吨级别的油轮,最高排水量的是一艘2.8万吨的油轮。”
    “这种小型油轮并不适合我们。”杨文东想了想说道:“我们也接不到一般近距离的运输订单。”
    油轮并非越大越好,比如近距离的两个地方,有的时候小型油轮会更方便,又或者一些非常小的国家,不需要一次性进口几万吨油,那就会选择小型油轮。
    但长兴船运目前并非单独运营,而是租给日本船运公司,而日本可是远离中东或者其他产油区的,自然需要大型油轮。
    郑玉华这道:“杨生,并非如此,湾湾那边这次是想做5万吨级别的油轮,但因为之前没有经验,所以很多航运公司不敢合作,他们其实也不只找到我们一家,董浩云、甚至会德丰怡和,他们也都找过。”
    “这,他们在技术上有这个能力吗?”杨文东也是不确定的问道。
    湾湾在前世八九十年代的造船技术的确还可以,但现在行不行就是另外一回事。
    郑玉华回道:“按基隆造船厂之前造的几艘船来看,在做工方面,是不低于日本同行的,这一点,全球很多维修厂都已经证实过,
    但他们也的确没有造过5万吨以上的油轮,所以在设计方面,谁也不敢保证,5万吨级与2万吨级,虽然外形差不多,但对内部的设计、材质要求还是差的很多的。”
    “造船的材料,湾湾自己应该不能生产吧?”杨文东又问道。
    郑玉华道:“对,他们都是从日本买回来的,简单来说,湾湾那边就组装焊接,不过这个焊接其实技术含量也不低。”
    “他们也的确够努力的,一步一步突破。”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郑玉华也说道:“是的,湾湾那边,跟我们香港一样,也在努力发展,只是可惜我们香港地方太小,没办法发展造船业。”
    “是挺可惜的。”杨文东想了想,说道:“那既然湾湾那边需要一个突破口,那我们也可以考虑给个机会,你去做个详细调查,如果质量与价格合适,比小日本那边便宜的话,可以给一艘订单试一下水。”
    虽然杨文东对于原先历史上湾湾的造船技术发展不太清楚,但他也知道湾湾未来造船还是不错的,这就是有了合作初期的信任了。
    实际上,任何后来者制造设计安全的大工业设备,在初期都很难,比如飞机、轮船、汽车等等,需要的就是一个突破口;早期的日本造船业、如今的韩国、湾湾,未来十几年后的内地,都会有着类似的困难。
    当然,这件事对他也有好处,造船的订单,对任何国家都是重要至极,更不要说第一艘了,如此一来,自己也就在其他方面,有了与湾湾政府商谈的本钱了。
    ps:月初求月票
    听说大家股票都赚大钱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水下野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下野鱼并收藏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