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真要搞钱了
    皇帝当然是仁君。
    譬如说经过淮安府邳州时,邳州知州劳民伤财大加奉迎。值此农忙之时,他却组织了耆老百姓近千人在骆马湖畔身着好衣、手捧苔干莲藕等土产要进献以谢皇恩,说是泰昌朝之后日子越过越好。
    另有蒙童三百余齐声高诵格物致知论,渔船百余艘于骆马湖上高唱渔歌。
    一派泰昌朝百姓安居乐业的气象。
    不料夏日风云突变,骤雨狂风,渔船倾覆六艘,溺死者九人。
    结果就是邳州知州先被罢官、夺了出身文字,然后械送京城问罪。
    御驾为此在邳州多留了两天,天子震怒,彻查了邳州近年来不法事,获罪官吏和乡绅大户达三十余人。
    以至于南巡队伍之中先留下了大小官员七人、护驾亲军五十人,暂充邳州父母官,代进贤院速速补完了邳州官缺才径直去广州与御驾汇合。
    淮扬二府运河沿线的其他地方官闻讯大骂邳州知州:蠢得过头了,搞得天子刚入南直隶地界就对江南有了坏印象。
    其实他们大多后怕。
    耆老百姓不过近千,这其实算不得太大的迎驾阵势。
    歌功颂德也恰到好处,是从民生入手的,尤其是表明他正在文教大事之中好好推广新学。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罢了。
    出了这事,御舟上传出明旨:诸地均不允组织迎驾,每到一处驻跸,只所在府州县地方首官面圣述职,其余人等各自安心公务。
    地方官确实都想在皇帝面前露个脸,但经过邳州一事,从宿迁开始,每一处地方官面圣时都提心吊胆。
    他们被问得最多的就是数字,这让扬州那边早早就开始准备:务必要对治下各种数据了然于心。
    然而接下来就是极大的问题:数字是不大好骗人的,尤其是……皇帝虽然一直在御驾当中,却早就不知有多少人在前面查探。
    朱常洛就在这种气氛里到了淮安。
    在这里,他先下了御舟,让船队通过淮安诸闸。
    淮安地处如今黄河与淮河的交汇口处,也十分紧要。
    清江浦的河堤上,贺盛瑞这个原工部尚书与如今仍存的河道总督李从心陪着朱常洛,旁边还有在总理河道衙门任职的一个泰昌元年进士张九德。
    “印川公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自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十一年,黄淮如今能大体上不出差错,印川公功不可没。”李从心说道,“工部规划举国水利事,臣与成仲始得信重,委以河道大任。只是如今,黄淮淤积又越来越严重……”
    每年入夏后,淮河流域就会开始雨水变多,盛夏时还常有暴雨。
    朱常洛岂会不知道?
    他望着面前汇合了黄河水之后浑浊的河面,担心地问:“依你们之见,下一次再有像万历二十一年那等大水,挡不挡得住?”
    李从心等人面色严峻,说不出话来。
    万历二十一年,淮河涨,平地引舟,大水进城。舟行树梢,人栖于木,关市几没,高堰决高良涧、周家桥等二十二口,高宝诸堤决口无算。
    但当年最大的动荡,莫过于大水淹没了盱眙的大明祖陵。为此,朱常洛刚登基时的那个工部尚书杨一魁一度被贬为平民。
    最近这十几年,是朱常洛运气好,又或者潘季驯的功劳仍在,黄淮并没有再爆发那等大洪水。
    但以如今的防洪水平,不说百年一遇、数十年一遇的大水,即便二十年一遇的,抵挡起来也会相当吃力。
    见他们都不说话,朱常洛说话了:“万历二十一年,大水淹了祖陵。过去都说祖陵不能动,不然龙气定泄,社稷不稳。但朕如今励精图治,大明总算在向好的方向走。”
    他转身看向了几人:“不必束手束脚,要早做准备。执政院设立后,总理河道衙门尚无明确归属。朕做主,往后总理河道衙门直属执政院,治河绝不能断。趁印川公余荫尚在,要放开手脚去做,整体考虑。”
    朱常洛命人去找来了徐霞客,继续接着之前的话题。
    “如朕所言,陕晋河套要想办法植树固土固沙,下游也绝不能仅仅只是在这黄淮一带不断筑堤。振声,等你这趟回京之后,再远游就沿着大河往源头走吧。”他找徐霞客就是这个用意,“大江大河,第一步先从这里开始。”
    李从心等人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只见他恭敬地领了旨意。
    “先一心把今年夏汛防好。等朕回京时,你们带着方略,随朕一同回京商议制定好规划。”朱常洛的目光看向南方,“所需工银,朕和诸相自会想办法。”
    离京到了这里,实际看了看目前这黄淮最易泛滥区域的堤防状况,朱常洛感觉这种实地来看的意义很大。
    过去他确实抽不出太多的精力财力来做这样的事,但这件事总是要去做的。
    现在情况好了不少。和土默特、鄂尔多斯部的局势进入新阶段之后,黄河上游那里也能抽调精力去做一些边防以外的事了。而设诸相推行新政,接下来最直接的目的确实就是财计问题。
    大明必须把应该收上来的赋税都收上来,再不能容地方偷逃。
    在淮安逗留的两天,朱常洛只重点关注两件事:治河与漕运改入官产院一事。
    前者主要是对总理河道衙门上下官员的鼓励,对他们表达支持的态度,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忱和更专业的角度去钻研这件事。
    后者则早有定论,而且也经历了之前漕军拆分成运军和护漕水师的过渡阶段。如今只不过是明确框架,借鉴遮洋行的管理方式及承运结算方式来正式运作。
    再接下来便该去扬州了,过了扬州,便近南京。
    亲眼见过黄淮堤防,居安思危决心正式启动治河大业之后,朱常洛当真要好好搞钱了。
    扬州繁华地,两淮盐运在此聚集,同样牵涉到盐政并入官产院的大政。
    此时此刻,已经有不知多少大盐商等在了扬州。
    扬州自是好地方,唐时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但扬州也饱经战火浩杰。
    如果或隋末唐末还好,那么赵构南迁后,扬州从此就成为前线地方。
    元军灭宋,扬州城仅剩数千人;元末时,张明鉴占领了扬州城,朱元璋夺下扬州城后,发现城中仅剩十八户人家,此外便是死的死、逃的逃,“房无一间,地无一陇”。
    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了,扬州城又繁华无比。
    嘉靖年间,倭寇反复洗劫扬州外城,扬州知府因此奏请修建了扬州新城,扬州城的繁华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扬州城大体成方形,东西长约五里,南北长约四里,北面四门,南面三门,东面两门,西面一门。城内道路大体两横三纵,河道更多。南北向六条河,从西至东分别是蒿草河、二道河、头道河、旧市河、被称为小秦淮的新市河、古运河;东西向四条河,自北向南分别是邗沟、潮河、北城河、城南古运河。
    从此,“商贾犹复聚于市;少者扶老赢,壮者任戴负,与夫美食衎食之人,犹复溢于途;风晨月夕,歌鼓管龠之声,犹复盈于耳;弦歌诵习,在乡塾者无处不然。”城内人口之稠密,整个大明都十分罕见。
    “你说,那些船也是民宅?”
    “没错。常爷,听说东水关那边这样的河屋更多。半居河上,半在岸上,实在是城中寸土寸金。”
    “这么说,盐商都聚居于新城南部,钞关市以东?”
    “就是右后那边了。钞关市虽是大市,但右前面,才是扬州坐店最稠密之处。”
    “那些巷口……”被称为常爷的往前望了望,“人如此之多,几十数百的都逡巡不定,有什么讲究?”
    “……有辱常爷清听。”
    “有什么说不得的?让你前来,就是要看看扬州市井模样。”
    “……都是引路……龟奴……”
    “……”那常爷望了望之后问道,“九条巷子……这一片都是?”
    “……精房密户足有数百,八九不离十……”
    “下船入城沿这小秦淮都走了半里地了,扬州认得你的只怕也很多。你让他带路就好,自己先回去准备吧。”
    “爷!您万金之体,要不……还是先去歇着吧?”
    “那些盐商,你约好之后,入夜前我自会去。”
    这所谓常爷,自然就是朱常洛。
    他确实不搞什么微服私访,但只是提前一天先到了扬州城。被他喊来迎接并做事的,是范元柱。
    此来的目的,就是先见一见盐商们,搞钱。
    这份钱不是要通过明面的盐政改革来搞,而是要通过私下里的一个特许合作来搞。鼓励他们,也让他们不是把目光只放着在国内搞盐业。
    他们到底有多少家底,朱常洛并不清楚,范元柱也不见得清楚——听说以前倒是有巨商炫富,但最近几年都很收敛,怕被当肥猪来宰。
    但范元柱犹豫地说出过一个数,说他估摸着最大的十数家盐商……家底大约应该有两三千万两吧?
    而且有许多现银。
    朱常洛不对范元柱解释,范元柱的儿子范永斗眼见必须要走着一遭,胆战心惊不已。
    他当然知道这位常爷是谁。
    朱常洛倒不知道范永斗后来也挺有名声,但此时抬脚往前走望着繁华的扬州城时,心里也确实想到了与范永斗有些关系的“扬州十日”。
    繁华的扬州城本来不久后就将有一劫,但现在嘛……
    范永斗不知道“常爷”心里的唏嘘,回头看了看父亲,只见父亲满脸凝重地向他点着头,眼神十分复杂。
    他虽然看不懂那眼神的具体含义,但无非谨言慎行、一定要服侍好,最紧要的是千万不能让这位“常爷”身陷陷阱。
    朱常洛看着他:“走吧?就说我们是你的新朋友。”
    “……小子如何敢当,常爷……”他迎着朱常洛的眼神,硬着头皮说道,“那诸位爷这边请。常爷,您恕小子无能。给小子天大胆子,小子也演不好,总会露馅的。”
    “也罢,说朋友你确实演不来。那你就不消演,只说这回无非是与御驾广东之行有关,你要搭我的线,做桩大买卖。”
    “……敢问常爷,什么大买卖?为何只能搭您的线?”范永斗畏畏缩缩、哭丧着脸。
    他这敬畏模样,怎么让人相信他们是这范公子的朋友?
    而范元柱先在淮安,打入如今的盐商群体之后也把昌明号的盐行总部迁到了盐商大本营扬州。他有官身在手、又是淑妃族中长辈,如今已是大明盐业之中的风云人物。这样的大人物的公子,在扬州自然也是十分知名的。
    连他都要搭上线、言行举止都十分敬畏的人,当然得有一个合理身份。
    朱常洛笑着指了指随行的刘若愚:“喏,宫里人在此,你把你的敬畏搁他身上就行。我嘛,无非是出面办事之人,你敬畏一些也正常。其他话,我自会说。”
    刘若愚颇感无奈。
    扬州城内,各色人等都有。行走于大街之上的除了小老百姓和士子、商人,前呼后拥的一样不少。
    朱常洛身后虽有刘若愚、随行的两个护卫、范永斗和一个范家家仆,其实并不算扎眼。
    倒是范永斗和范家家仆的姿态显得鬼鬼祟祟。
    “常爷”有命,范永斗只得遵行。至于范永斗的朋友嘛……早就约好了。
    旨意到后,范元柱今天本来就要邀他们的父亲,只不过范永斗又邀他们“一醉”罢了,对他们来说是日常。
    到了这小秦淮畔的一处大酒楼,热情的小二自是瞧见了范永斗就赶到了门外。
    “哎呦范公子,有日子没来了,总算盼着您。”
    范永斗赶紧说道:“径直去扬风晓月轩,让掌柜的亲来伺候!”
    小二躬身引路:“掌柜侯您多时了……”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今天本来是府丞定了这最上面的独层雅间,要宴请的客人也都是扬州大人物。之前下定的时候,小二听掌柜嘀咕过一句,说是什么估摸着为了御驾途径扬州一切顺利。
    结果临到昨日,居然是范家驳了府丞大人的面子,改成了范公子宴客。
    范行首之名,扬州城内知道的人可太多了,尤其他这样专门做官绅大户生意的顶级酒楼的跑堂。
    范行首虽有官身,但何必非要耽搁府衙大事呢?只怕是另有原因。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贵客,小二先偷偷瞧了瞧这四张新面孔。
    结果就见那个年轻人愕然看着掌柜的款款而来。
    朱常洛并不清楚这什么扬风晓月轩的改定还另有蹊跷,但现在他愕然的是:这个范家专门用来先接待他的酒楼掌柜,居然是个女人?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光宗耀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