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直隶还有盗匪
    “尤其是,昨天傍晚前,大帅已经收到军机处要修改《大清律》的发文”
    杨士骧主要是从朝廷这一次改革维新的一些举措说起,然后又说起直隶政务。
    作为朝廷维新改革的试点区,直隶政务最大的亮点,就是除了朝廷设置的各省总督巡抚及以下府、道、县的名称依旧要保持不变外,所有新增衙门一律由直隶自主决定采用新式名称。
    所以,现在直隶在清理冗余官吏的同时,新增了了许多新衙门,涉及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从衙门的数量上来说,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了许多。
    当然,经过改革后,直隶的政务并没有出现混乱,甚至因为几乎是时都有专门的衙门来管理,还大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自布政使、按察使之下道、府、县相应官员的极大负担。
    当然,直隶的改革并不是以减轻官员们政务压力为目的,他们依然要承担所负责政务的责任,甚至滕毓藻还规定,各级官吏管辖区域出现任何问题,官员都有责任,也会得到相应的惩戒。
    做得好的地方官员,他们的政绩考核才会实现优秀或者良好,他们的官职也才会得到提升。
    对于这些以前的旧官员,滕毓藻无法把他们一次性拿掉,也就只能采用这种逐渐淘汰的方式了。
    杨士骧介绍完后,接下来就是唯一在文官这一侧穿着军装的徐世昌介绍关于陆军部筹办处的情况。
    关于陆军部筹办处的事情,徐世昌现在虽然很艰难,可他一向做事中庸圆滑,又和袁世凯有良好关系,所以在筹办处里的威望越来越高。
    最主要的是,铁良只管做决定,需要具体办理的都是徐世昌,虽然有些事情极为棘手,可慢慢坐下来之后,也同样回应的方方面面的尊重。
    据载漪所说,慈禧就已经数次夸赞过徐世昌了。
    按照徐世昌介绍的情况,现在国内各省裁撤旧军,组建新军的事情进行的并不顺利。
    直隶和山东两省,就不用说了。
    由于山东已经划归滕毓藻管辖,山东自然不需要再额外编练新军,最主要的还是山东实在再拿不出额外的银子组建新军。
    山东虽然不像直隶这样饱受战火摧残,可山东地方官府这几年到处剿灭义和团,以及山东沂蒙山区匪患颇多等原因,山东税赋早已不堪重负。
    好在这一次,滕毓藻接手后,慈禧顺势把山东的税赋也交由滕毓藻来出,这让周馥这个巡抚才大大松了一口气,他也才有余力,安置灾民,兴办洋务。
    只是如今山东的洋务才刚刚起步,还主要集中在济南、周村、潍县及沿海青岛、烟台、龙口、威海等口岸,想要见到效益,还要等到明年。
    在和滕毓藻商议后,周馥和滕毓藻联名上书慈禧,建议山东依然裁撤旧军,但不另行组建新军。才撤下来的旧军,绝大部分都已经就地组建巡警,另有部分有直隶的洋务工厂和巡警队安置,甚至还有万余年轻力壮者进入前锋军。
    河南的袁世凯武卫右军,现在已经在朝廷那里备案改称豫省新军,也不存在问题,甚至还超额扩军了。
    袁世凯虽然也缺少银两,武卫右军扩充是慈禧点头的,还专门给他拨了一笔银子,这让袁世凯压力少了很多。
    另外,相对富庶的湖广和两江也很顺利,这两地都有自己的新军,只要在新军基础上扩充就会完成组建。
    裁撤旧军也没有引起什么麻烦,不只是有新军弹压,还因为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很接受组建巡警这样的新事物,绝大多数旧军都有安置之处,余下的老弱无法闹出事情。
    唯一的不足就是,他们都表示只能编练一镇新军。
    而同样富庶的两广,则因为一直拒绝潘金山第六镇插手编练新军,现在不仅新军编练还没开始,甚至旧军裁撤也是一拖再拖。
    由于湖广和两江这样富庶地方都无法编练两镇新军,再加上各省都极为缺乏新军人才,各个封疆大吏都纷纷上书慈禧,要求缩减编练新军规模。
    如今,朝廷已经决定,除河南外,湖广、两江、两个各编练一镇新军,其余各省都暂编一协新军,待日后财政充裕后,再做补充成镇。
    为了解决新军人才不足问题,军机处已经发文给各省,要求各省尽快组建新式军事学堂,自行培养军事人才,以及送人到《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有条件的省份,还应派遣才俊之士出洋学习军事。
    据徐世昌说,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各省除有很多青年人到保定就读,还都派出人员去国外学习,只是绝大多数都将人员派往日本了。
    各省由于缺少银子,尤其是一些贫穷省份,没有余力大规模组建遍及各府县的巡警,在裁撤旧军时,人员无法全部安置,大大小小闹出了许多事情。
    好在各地都有新军弹压,才没有闹出大祸患,不过徐世昌很担心,这些裁撤下去的兵员,日后会成为一大祸患。
    而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由于财政紧张,他们只是择某支精锐旧军,就地编成新军,只是换上新军军装,配置了少量枪械就算交差。
    最后,徐世昌建议,前锋军不应改为新北洋军,这有同老北洋切割的嫌疑,容易引发北洋出身官员的反感,莫不如改为北洋新军,或者更干脆一些,直接仿照欧美就称为国防军。
    徐世昌的观点,立刻得到了周馥、叶祖珪、萨镇冰,以及胡殿甲、周学熙、蔡绍基、詹天佑、梁敦彦等人的支持。
    滕毓藻也认为徐世昌说的有道理,当即决定,前锋军正式改称国防军。
    当然,这个称谓是需要报请军机处的。
    滕毓藻很清楚,即便朝廷最终同意这个名称,估计很多人也依然会称呼前锋军,或者是北洋军。
    为了能让慈禧更有可能同意他使用国防军这个名称,他还建议各省新军统一都称为国防军。
    让滕毓藻没想到的是,日后他的前锋军,竟然被称为直军了。
    徐世昌之后就是直隶按察使沈家本,通报情况。
    沈家本通报情况很简单,就是在各府县设立法院一事。
    沈家本对于仿照西方列强设立法院大为赞赏,按他的说法,以往这些案件都有府县官员审理,这不仅会占用他们大量时间,还因为有许多人在审理案件时,由于不熟悉《大清律》,会凭自己喜好随意断案。、
    沈家本最后建议,《大清律》已经近三百年没有什么改动,许多律例早已不适应当今情况,由于他这个按察使人微言轻,所以他建议滕毓藻上书朝廷,建议对《大清律》予以修订。
    对于沈家本,滕毓藻还是满意的,等到沈家本通报完情况,滕毓藻笑着说。
    “沈大人,法院的事情你做的很好,这些大家都是看到的,今年的吏部考核你一定会是一等。”“还有,沈大人的建议也非常好,这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已经上书朝廷修改大清律,而且还举荐沈大人任大理院正卿,由你担此重任。”
    “据我得到的消息,太后已经同意了,今日就会有旨意下达。”
    沈家本很清楚,论资历能力他比不过周馥,论才干以及和滕毓藻的亲近程度,他比不过徐世昌和杨士骧。
    而且,他深知滕毓藻对于这些旧官吏不是很待见,这让他在直隶按察使任上,一直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今天能得到滕毓藻如此评价,尤其还推荐他担任修改律例这样可以名留青史的差事,这都让他兴奋无比。
    不仅是升官了,从正三品按察使一跃成为如巡抚一样的正二品的官员,这说明滕毓藻已经接受他了。
    脸色略微有些张红沈家本站起身,对滕毓藻深深一揖说道,“多谢大帅提拔,只是大帅谬赞,沈某只是近些本分而已。”
    “沈大人快请坐。”
    滕毓藻继续微笑着对沈家本说道,“沈大人不必过谦,不说这一年来在咱们直隶对审理案件的改革中,有诸多有益建议,就说你去年在保定所作所为,也是很难得的。”
    “况且,周大人同我讲过沈大人任天津知府时,在政务上,宽猛相济,作风务实,实在是难得的精通律例的人才,不要说修订《大清律》,就是日后主管刑部也是合格的。”
    滕毓藻之所以推荐沈家本去修改律例,是因为滕毓藻清楚,历史上就是在今年,由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联名推荐沈家本承担其修改律例指责的。
    如今滕毓藻也是‘政务改革督办处’的疆臣之一,他他有理由提出新政的建议。
    而且,对于慈禧必定会同意的事情,滕毓藻可不想让袁世凯他们抢了风头。
    看着兴奋的脸色越发红润的沈家本,徐世光不由暗暗咽了口口水。
    滕毓藻又说道,“咱们的律例改革还是要仿照列强得来,有许多新事务性案例《大清律》上是没有提及的,都要增补,还有一些明显有违人性的该删除就删除,这些我相信沈大人都能做的稳妥。”
    “考虑到沈大人不精通西洋律例,所以我又举荐了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伍廷芳协助沈大人.”
    伍廷芳是广东新会西墩人,出生于新加坡,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
    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
    洋务运动开始后,伍廷芳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
    1896年更被朝廷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了近代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有这样一个精通洋务以及西方律法的人参与协助沈家本,这是再好不过了。
    交代完,沈家本,滕毓藻又点了徐世光的名。
    徐世光由于刚刚接任登莱青道道台,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不过徐世光到任时间虽短,可也不是一事无成。
    徐世光向众人通报了,德国人妄图插手山东铁路修建事宜的情况。
    这件事滕毓藻是知道的,不仅有徐世光向他邀功的文书,还有周馥的通报。
    原来,胶济铁路建成之后,德国人的贪欲并没有满足,企图借《胶澳租借条约》插手山东的路权。
    山东商绅想要修筑烟潍铁路,可方案一提出,德国人就百般阻挠,阻挠不成,又暗中勾结个别见利忘义的官员,这些官员最终竟然瞒天过海,暗中与德国人勾结。
    有烟台人赵德涵呈送报告,称已有股金400万元,呈请山直总督和朝廷立案审批。
    对于有商人想要自建铁路这样的好事,滕毓藻自然大为高兴,不仅大为称赞,还促请朝廷尽快批准。
    还是吃尽了招募商股苦楚的周馥提醒,滕毓藻才批转登莱青胶道道台徐世光,详加核查。
    徐世光派人调查后,果然发现赵德涵并非殷实之家,且行踪不定,疑点重重,再细追究,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原来,400万元股金为赵德涵的亲戚李德顺掌握,李德顺系拟议中的津镇铁路北段总办,这些股份是他暗地里从德国人手里“募集”的。
    光绪二十五年1月,江苏补用道容闳曾向总理衙门请示筹办津镇铁路,最终由派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为津镇铁路督办。
    当年五月时,许景澄与英商汇丰银行、德商德华银行草签了《津镇铁路借款合同》,借款740万英镑,九折实付,年息5厘,期限50年,合同规定北段由德商承办,南段由英商承办,后因义和团运动爆发,合同被搁置。
    此时被徐世光查出问题后,滕毓藻不由大怒,立即亲子派人再加详查,又查出李德顺营私舞弊、糜费巨款等事,立即将李德顺抓捕,并抄没家财,将其送交交刑部严办。
    只是没想到,李德顺夫妇早已经暗中已经加入德国籍,现在德国驻华公使正在为此事在和朝廷交涉呢。
    徐世光向众人通报了这件事情经过后,果然引得会场中众人愤怒,刘十九甚至建议滕毓藻借机收回被德国人强占的胶州湾。
    滕毓藻先是鼓励了徐世光一番,然后又恨恨地对众人说道。
    “这件事,按照朝廷的状态,此时更不愿多事,最终恐怕还会不了了之,而且他一旦脱困,必定溜之大吉跑到德国去。”
    “不过,你们放心,竟然骗到我的头上,虽然咱们只抄没了五十万两的银子,可我保证,他跑不出直隶,一旦他从顺天府出来,就是他的死期。”
    见滕毓藻愤恨不已,周馥忙说道,“兴甫,此事万万不可莽撞,一旦引出事端,恐怕要影响直隶的洋务推进.”
    滕毓藻笑着说道,“周大人尽管放心,如今直隶的地面上也不太平,说不准就会有盗匪拦路,行凶杀人也是有可能的.”
    说完之后,滕毓藻就直接跳过接下来的周学熙,而是看向杨士琦说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浴火大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爱喝啤酒的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喝啤酒的马并收藏浴火大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