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银行与工业园
    当然,李奕要铸币,也不光是为了其中的利润。
    他还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考虑。
    比如说铸币权所代表的寓意。
    要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拥有铸币权的,可都是国家或政权实体。
    李奕现在要自己铸币,野望展露无遗。
    除此之外,就是统一货币的好处了。
    当前中国的主要货币为银两和铜钱,铜钱倒是还好说,可银两这玩意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成色纯度不一也就罢了,要找零的话还需要用小称取称重,用剪子剪碎。
    无疑,这并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
    说句不好听的,中国古代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类似于西方的金融学这样的学科,和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固定币值的货币绝对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李奕便有了要铸币的念头。
    还有就是,李奕还想要借着铸币的风头,尝试着废除掉火耗银的征收。
    借此来给百姓减负!
    当年雍正改革,其实并非是废除火耗,而是火耗归公。
    其实也就是将火耗,从一个大家约定俗成,但不会出现在任何正式文件中的税种,变成了正儿八经的朝廷正税。
    简单来说也就是,从今往后,这个钱当官的不能收,只能由朝廷来收。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减少了官员贪腐的可能性。
    但对百姓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该交的银子一分也少不了。
    所以,哪怕雍正进行了火耗归公的改革,可火耗银依旧是压在百姓头顶的一座大山。
    而李奕现在想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这座大山给彻底搬开。
    火耗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就是散碎银两熔铸成官银时,中间会有燃料,人工,耗损等销。
    这个耗损不管是官员还是朝廷,都不可能来承担。
    所以,只好委屈一下百姓们了。
    然后,就有了火耗。
    但是,如果朝廷以后收税不收银两,改为收银元了呢?
    银元都是直接铸好的,固定币值的货币,这还能有个屁的火耗?
    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再敢收火耗,那可就别怪李奕手下不留情了。
    放下了手中的银元,李奕接着询问道。
    “开设银行的筹备工作进行的如何了?”
    吴兴邦闻言,思索一阵开口说道。
    “回大都督的话,银行的选址和工作人员的募集都已经差不多完成,五百万两白银的储备金也已经到位。”
    “很快就可以正式开张吸储!”
    李奕闻言,微微颔首道。
    “银行经营,切记以信誉为先。”
    “一个银行要是没了信誉,那就算是别的地方做的再好也没用。”
    吴兴邦闻言,脸上有些迟疑。
    李奕开口询问道。
    “兴邦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吴兴邦咬咬牙开口说道。
    “大都督,卑职以前给伍家做掌柜的时候,伍家也有钱庄,只不过,伍家的钱庄吸收储银的时候,非但不给利息,还要收一笔管理费。”
    “现在我光复军效仿西洋,开设银行,非但不收管理费了,还要给利息,人们定然惊喜。”
    “短时间内会有大量银钱涌入银行,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如果储银过多,而贷款一时间放不出去,银行只怕会有亏损。”
    吴兴邦也曾经出过洋,对洋人的银行自然有所了解,知道银行的运作模式,知道银行是靠放贷谋利的。
    所以,他才会有如此担心。
    李奕闻言,只是笑笑说道。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接下来,大都督府将会在佛山一带,规划并开建一座十万亩工业园区,并出台政策,吸引洋商和各地商人入驻投资,借此推动工业发展。”
    “到时候,银行不会缺了贷款的。”
    李奕要发展工业,他第一步便准备要先搞一个工业园出来。
    一是将工业园办起来之后,大量工厂入主,可以形成产业链闭环以及规模效应,能够借此来推动光复军的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二是将工厂集中起来,比较方便光复军大都督府这边进行政策扶持。
    三则是更方便光复军进行收税和管理。
    至于说这么做究竟有没有用?
    李奕觉得应该是有用的,搞产业园嘛,他这招依旧是抄的兔子的作业。
    效果应该差不了!
    其实,原本李奕是准备要将工业园建在新安,也就是深圳一带的。
    原因则是因为新安靠海,距离海边较近,可以方便原材料和工业品的运输,以及吸引外资前来投资。
    但问题也正是出在新安靠海上。
    随着光复军收复香港,以及李奕在虎门销烟时处决了英国公使祭旗,现在光复军和英国之间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
    估计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英国人就会派兵前来报复。
    到时候,光复军少不得要和英国人再战一场。
    而以光复军当前的水师力量,根本不足以和英军进行远洋海战,拒敌于国门之外。
    到时候,广东沿海无疑就将是主战场。
    李奕即便再怎么心大,也不至于做出把自家的工业园送到英国人的炮口下的蠢事。
    再加上佛山现在是整个南中国的手工业中心,有着大量的技术精湛的各类工人,以及手工作坊等区位优势。
    所以,李奕将工业园的选址定在了佛山。吴兴邦闻言,当即开口说道。
    “大都督英明!”
    吴兴邦告退离去,而李奕则是继续处理政务。
    但就在这时候,大都督府外响起了一阵嘈杂。
    李奕的侍从室长杜顺敲门汇报道。
    “启禀大都督,府外有一群兵士闹着要见您。”
    杜顺是李府管家杜二的儿子,和李奕同龄,算是李奕小时候的玩伴。
    差不多也就是迅哥儿和闰土的关系。
    再加上杜顺为人机灵聪慧,很擅长揣度李奕的心思,李奕用他用的很舒服,所以便将他提拔成了自己的侍从室长,负责自己的日常出行起居事宜。
    嗯,差不多也就是御前总管的意思。
    虽然杜顺的官职不算高,但地位却很高。
    光复军诸将对他都很客气!
    李奕闻言,心中窃喜,知道第二次劝进要来了,他点点头说道。
    “走吧,去见一见!”
    ……
    就在这光复军上下三辞三让玩儿的不亦乐乎的时候。
    接到河南传来的捷报的满清朝廷,也是由上至下陷入了狂喜之中。
    京城的街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八旗子弟聚在一起,在茶摊酒肆,勾栏瓦舍内神采飞扬的讨论着大清铁骑的无敌,讨论着僧王的英武……
    在他们的口中,我大清的铁骑那是人均万人敌的存在,领兵的僧格林沁更是堪称天兵天将下凡。
    仿佛只要有僧王在,南方的长毛根本不足为患。
    紫禁城,御书房内,咸丰手中捏着捷报,同样喜不自胜。
    他一边抚掌大笑,一边意气风发的开口说道。
    “哈哈哈,长毛伪西王伏尸洛阳,河南危局立解!”
    “僧格林沁干的漂亮!”
    “祖宗保佑,真真是祖宗保佑啊!”
    “哈哈!”
    咸丰现在是真的很开心。
    自去年年末长毛举旗造反以来,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那是一封接一封,不断的往京城送。
    负责传递八百里加急军报的快马,加起来跑死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其间,除去永安城外有一封击毙长毛伪南王的捷报之外,剩下的几乎全部都是大清丢城失地,损兵折将的噩耗。
    这段时间以来,大清上下都丧气的很。
    现在可算是有一个足够份量的好消息,可以提振一下大清低迷的士气。
    肃顺闻言站出来拍马屁道。
    “僧王神勇,皇上知人善任,实乃大清之福,社稷之福。”
    祁寯藻,何如霖等人也是纷纷开口说道。
    “皇上知人善任,乃有河南之胜,实为大清之福。”
    咸丰一张脸上完全是遮掩不住的笑容。
    目光环顾一圈,咸丰继续说道。
    “好了,列位臣公,既然河南战事已经结束,便不必再提。”
    “接下来,大清还当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江南方面的长毛贼主力身上,以求尽快收复江宁,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列位臣公对江南战事有何看法?尽管畅所欲言。”
    在咸丰看来,洛阳之战僧格林沁虽未能尽全功,全歼进犯洛阳的萧朝贵和石达开所率的太平军,让石达开侥幸突围了出去。
    但却是给了这支太平军一个重创。
    伪翼王石达开虽侥幸逃出战场,但已经不成威胁。
    接下来,大清的主要精力还需要放在江南方面。
    力求尽快克复江宁,平定长毛之乱。
    祁寯藻闻言,当即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当前长毛在江南主要占据江宁,镇江,扬州三座重镇。”
    “而我大清这边也是分设江南江北大营与之对峙!”
    “老臣的想法是,我大清暂且让负责江南大营的向荣,与负责江北大营的琦善对长毛主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
    “待到汇合僧格林沁和胜保二人所率的援兵,再行进剿江宁不迟。”
    历史上,清廷围剿太平军所用的便正是这样的战术。
    企图利用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将太平军主力困死在南京城内,然后再集中主力歼灭。
    而太平军做出的应对则是不强攻江南江北大营,而是派遣兵力分别北伐和西征,吸引清军注意力,为天京分担压力。
    所以,杨秀清之所以派兵北伐,其实也不光是他战略误判出了昏招。
    他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在里面的。
    咸丰闻言,点头说道。
    “如此也好!”
    “命人传旨给向荣,琦善,僧格林沁,胜保等,告诉他们,务必要将长毛贼困死在江宁。”
    “切不可让长毛再行流窜了……”
    一众军机大臣闻言,纷纷下拜应喳。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听风煮雨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听风煮雨夜并收藏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