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阿哥和五阿哥出去后,康熙跟佟国维说:“十一阿哥虽然聪慧,然而到底年纪小,虽然前几年跟着班布拉去了江南开阔了些眼界,可终究是不够。还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辅助他,你觉得谁合适?”
    佟国维知道这是让自己举荐合适的人,朝廷里以前有索党和明党,索额图去世,明珠隐退,太子和大阿哥控制不住这些人,一些官员就有了改换门庭的动作。佟家在朝廷里也是一棵可以依附的大树,所以佟家虽然未曾结党,然而势力不可小觑,这样的机会放在眼前,自然是推荐和佟家亲近的人。
    佟国维思考了一下跟康熙说:“皇上觉得蔡升元如何?”
    蔡升元此时是南书房大臣,此时南书房大臣这个陪着康熙读书说话起草文稿的群体渐渐有取代议政王的趋势,已经看出有些权柄在手上了,因此这些人颇受康熙宠幸。
    蔡升元此人是康熙二十一年的状元,他叔叔蔡启僔是康熙九年的状元,算的上出身于书香门第。蔡升元先做翰林院修撰,接着就做起居注官,一直以来在康熙身边打转,并没什么外放为官的履历。因为一直在康熙身边伴驾,避免不了和康熙宠爱的儿女见面,太子一天与康熙见上好几次,蔡升元和太子碰面次数也多,在这种天天相见的情况下,要么是关系不错,要么是关系紧张。
    偏偏康熙身边的这些大臣和太子的关系都不好,蔡升元与太子的关系颇为紧张,因此蔡升元才会求到佟家门上求佟国维拉一把。佟国维这时候就想把蔡升元弄到十一阿哥身边,有个小主子护着他,太子就是喊打喊杀也要顾忌三分。
    佟国维的打算康熙不知道,康熙想了想,觉得舅舅推荐的人不错,蔡升元的学问是有的,在他看来人品也不错。在康熙的设想里,蔡升元能教十一阿哥学问,比一般的官僚更有用,立即调派蔡升元去辅助十一阿哥,同时保留他南书房大臣的身份,等于拿一份俸禄干了两样活儿,蔡升元喜不自胜,对佟国维递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此时在乾清宫隔壁的造办处,十一阿哥歪在椅子里眯着眼问造办处的几位大匠:“不行?”
    五阿哥担心弟弟第一天来干活不习惯,怕他腼腆压不住场子,就特意跟着来看看,听到弟弟的语气像是恼了,立即说:“听听人家说为什么不行,你先别急。”说完看看这几位大匠,其中一个赶紧说:“奴才谢五爷。十一爷,黄河与别的河不一样,这是悬河,逆流而上越是向西越是跟上台阶一样,一阶比一阶高,一阶比一阶难。
    不说远的,河南府三门峡那里,就是当初大禹治水劈开人神鬼三门的地方,那里的地势就陡然一高,等于上了第一阶,想要向西运粮,要克服黄河泥沙大,还要克服地形,别说今年,明年后年,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办成。”
    五阿哥看着十一阿哥,就怕他跳起来。
    十一阿哥没有跳起来,反而低头思考了一会,问道:“行不通?”
    另外一人说:“想要行通只能用笨法子,走一节平稳的水路,然后在难走的路段换陆路,水陆交错,避开难走的地方和地势错落的地方。
    不过这样一来速度提不上来,再有就是走到陕甘宁各处,那里道路崎岖狭窄,河里的泥沙更大,滚滚泥浆逆流更是难行,而且就是上岸也走不快,没有大路,要么是人挑着担子,要么是驴马驮着,是走不了车子的。”
    十一阿哥叹口气,就目前而言,水运的办法算是废了。
    他坐着没动,就呆呆地坐着。
    造办处的人看看五阿哥:您说句话啊!
    五阿哥看看这些人,再看看弟弟,他不敢说,弟弟在想事儿,他担心打扰了弟弟。翊坤宫生了四个孩子,有脑子的四公主嫁出去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思考的十一阿哥,五阿哥觉得弟弟能想明白就让他想,自己脑子没他转得快,就别捣乱了。
    十一阿哥想了一会,缓缓地说:“西北需要粮食,等着把黄河上的事儿解决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对对对,就是这意思!造办处这些人赶紧点头。
    十一阿哥说:“听说黄河尽头都是小溪水涧,靠着这些汇聚而成了大河,小溪水浅,就是有船也未必能到青海去,看来这次是用不了船的。”
    对对对对!您年纪不大看着挺明白事儿的。
    十一阿哥看着这群点头如捣蒜的人,说道:“既然水上不能行舟,那就陆上行舟!把船抬到岸上,装上轮子,可能比不过水运,也比肩拉手抬要快得多。”
    押运粮草的时候,人骑马跟随车子就行,速度快、运得多、人还能保持体力,更能很好地保护粮草。他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立即让造办处的人动手实践。
    造办处的人目瞪口呆!
    您这脑子转的可真快啊!您就是动动嘴,我们就要跑断腿!
    十一阿哥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他回去也没事儿,就留下监工,让这些人立即动手。五阿哥被送出来的时候还恍恍惚惚,觉得十一这是一下子长大啦!这是个好消息,他立即高兴地跑去找太后报喜。
    太后得知十一有正经事做非常欢喜,倒是舒宜尔哈很惊喜,跟五阿哥说:“十一哥哥这想法好啊,到时候姐姐用完了给哥哥他们用。”
    她的意思是给九阿哥和十阿哥用,这两人每次回来都抱怨运输艰难,如果造办处能造出能长途运输的车子来,九阿哥和十阿哥每年能少受罪。
    五阿哥瞬间觉得舒宜尔哈这想法不错,对着舒宜尔哈夸了几句,觉得排行十一的都是聪明人,立即派人去找陪着九阿哥行商的管事,让管事把路上遇到的路况跟造办处说明白。
    折腾了大半个月,第一辆车被造了出来。用木头做的车子,看着就是一个大车斗,四四方方,还有栏杆。
    车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小小的锅炉,除了锅炉还有两个人的座位,一个人负责给车子转动方向,一个人负责给锅炉填煤炭。煤炭、锅炉,备用水桶、两个人的座位加在一起占据了车子的二分之一。后面就是放粮食的地方,经过计算一车能拉三十石。
    而且三十石还不是运输能力的极限,考虑到道路不一样对车子的磨损不一样,三十石是最合适的运送重量,如果硬要加重量也行,就怕半路车子散架了。
    三十石不算多,但是这车子一天能跑四五百里,这已经很不错了。
    康熙饶有兴趣地看着这车子,跟身边的人说:“装上粮食试一试,晚上前回来,看看路上可顺利。”说完把造办处的人叫来问能不能做得更大一点。一群三等侍卫在车里装了粮食,其他人纷纷上车坐在粮袋上等着出发,有人算人和粮食的重量,有人抬着煤炭放车上,看着现场忙碌着,造办处的大匠忍不住摇头,跟康熙说:“皇上,过犹不及,不是不能造得更大,只是造得大了各种毛病就出来了。锅炉大了却力气不足,现在这么大,一袋煤能跑一天,做大了一圈可以多装了一千斤粮食,但是烧掉的煤炭多了两倍。还容易烧干,一旦烧干这锅炉就废了,路上没处修就彻底坏事了。再有就是里面气多了容易炸,锅炉大了很难把握。还有就是容易坏,路上颠簸,封得好好的炉子一旦跑气儿了也不能用了。”
    康熙听明白了:“眼下这是最合适的?”
    “是,是最合适的,最不容易坏在半路的。”
    康熙点头:“稳妥些好啊!宁肯少装些,只要能平安到了就好。”
    在京城试验新车的时候,海棠他们到了青海。
    跟来的八旗和键锐营去了八旗驻地,大部分的宗室随着八旗一起驻扎,七阿哥坐镇大营,只等着大军消除疲惫,海棠巡视过青海就出兵。九阿哥和十阿哥半路与他们分别去了南疆,佟国纲带着京城的火器营和鄂伦岱去了火器营驻地。火器营驻地有一半在山洞里,因为康熙觉得火器营用的霹雳弹有伤天和,制造的时候要避开人和天地,于是选择了山洞,和八旗不在一起驻扎。
    至于十三和十四,七阿哥让海棠带着他们,这两个人年纪不大事却很多,特别是十四,别人赶路累得倒头就睡,偏他精力旺盛,天天惹人烦,七阿哥不想搭理他们。
    海棠与他们在半路分开到了大城里面,城里熙熙攘攘,车队行走的速度慢了下来。
    十四十三和车夫坐在一起,看着两边都是人,几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各种口音各种叫卖声混杂在一起,还能听到不一样的音乐,这是一座很有异域风情的城池,与他们见到的都不一样,看得出来这里也是一座很有生命力的城池。
    车队越是往里面走人越多,前面的侍卫开道,两边的人群分流。居然有人大声问:“女王带小王子来了吗?”
    这么一问,街上的纷纷询问小王子来了吗。海棠只好和盐宝挤在马车门口跟大家挥手,再跟街上的人解释孩子太小没带来。
    一路上问好声一阵接着一阵,直到马车到了王府门前,跟着车的人才散去。
    十四在马车进门的时候还问:“姐,不是说没那么多人吗?怎么看着挺多的。”
    十三则是高兴地说:“姐,大家都惦记您,这真是民心所向啊。”
    海棠没因为十三的话高兴,而是忧心忡忡:“人多就说明逃难的多,拖家带口到这里来,只要开荒官府就分地,人越是多越是能证明失去土地的百姓在增多。”
    康年初年人口都在增长,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吃饭问题必然是一个大问题。

章节目录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则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则美并收藏成为雍正妹妹之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