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大型钢铁厂落地
    随着诸葛亮在西北传来好消息,炼钢的工作不得不提上日程。
    东汉时期已经有成熟的炼钢工艺,与现代的差距体现在产量和种类上。
    由于缺乏探索和测量工具,灌钢法得到的铁材品质不一,好一些的铁材能当做钢铁用,大部分都拿来锻造武器盔甲;差一些的铁材要么回炉重造,要么当做农具用着。
    再加上煤炭去硫的工艺不成熟,炼钢工业一直停滞不前。
    就算金茂大力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仅仅在这几年恢复到东汉巅峰产铁量两万吨。
    要是平常时候就算了,但诸葛亮再西北做得很好,钢铁轨道迟早要铺起来,另外,庞统那边也很顺利,东边的铁轨肯定也要修。
    这样一来,钢铁增产迫在眉睫。
    对此,金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传诏全国,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封谁为少府。
    这可是九卿职位!
    当然了,原本少府掌管皇帝小钱袋子等职能肯定要去掉,算是半个九卿。
    一时间,就连诸葛亮、庞统等人都眼热起来,想要放下手中工作,先试一试,好在没有付诸行动。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很快,民间大神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贡献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点子。
    有土法炼焦煤的,有贡献淬火法的,有水里鼓风增产的,有建高炉的…
    炼钢各步骤都有能人毛遂自荐,奈何就是没有一个全都会的人才。
    为此,金茂没有给这些人少府之职,而是全都招进少府,成了属官。
    正好南阳郡、河南尹、荥阳等地盛产的煤炭硫含量极小,金茂便下诏在鲁阳县建一座大型钢铁厂。
    如果这次能够成功,金茂将在全国再次建立四座这等规模的钢铁厂,分别设立在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四地。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不用为钢铁发愁了。
    如此一来,钢铁局应运而生。
    跟建设局不一样,钢铁局权利和组织架构都没有建设局那么大,但是技术要求更高,招收的工人要求也更高,就算没读过书,也要足够激灵才行。
    毕竟,炼钢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
    那么由谁来负责钢铁局事宜呢?
    金茂没有头绪,便找贾诩询问。
    后者给出了几个人选:“刘晔、徐庶皆有佐世之才,可为副手。”
    贾诩很聪明,将主事之人空出来,这个位置肯定是金茂的心腹担任。
    金茂闻言,心中暗自点头,对贾诩的考虑周全颇为赞赏。他深知,钢铁局作为新兴的重要部门,其领导人的选择不仅关乎技术的精进与生产的效率,更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未来。于是,他沉吟片刻,开始在心中细细盘算。
    “刘晔,此人智计百出,对机械构造颇有研究,若能由他主持钢铁局的技术革新,定能大有作为。”金茂心中思量,“而徐庶,则以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著称,适合在战略规划与人才培养上发挥所长,作为副手,定能辅助钢铁局稳步前行。”
    但转念一想,金茂又意识到,钢铁局作为新兴部门,其领导人的威望与执行力同样不可或缺。他需要一个既能服众,又能雷厉风行执行决策的人物来担任这一要职。于是,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自己的一位心腹之上——刘方。
    “刘方,此人忠诚可靠,行事果断,对冶炼之术亦有所涉猎。”金茂暗自决定,“让他来担任钢铁局的主事之人,再辅以刘晔、徐庶的智谋,定能带领钢铁局走向辉煌。”
    想到这里,金茂召见了刘方,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刘方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深知这是对自己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很想接下这个差事,但能力有限,无法做到。
    刘方身为现任工业局局长,早已名不副实,手中职能被分出去大半,如今他也就搞点发明创造还行,统筹、安排就差点意思。
    “殿下,我才疏学浅难当此大任。”刘方谦逊地低下头,语气中却难掩对钢铁局未来的热切期望,“但我有心为殿下分忧,虽不能直接领导钢铁局,却愿意以我的技术专长和过往经验,作为幕后之盾,全力辅佐新任主事之人。我提议,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技术顾问团,由我领衔,汇聚各界能工巧匠与智谋之士,为钢铁局的革新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战略规划。同时,我也将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人,确保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让钢铁局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他深知刘方的谦逊并非推诿,而是对责任的深思熟虑。他拍了拍刘方的肩膀,笑道:“刘卿此言甚合我意,你不仅技术精湛,更有一颗为大局着想的心。技术顾问团的想法极好,有你在,我放心。至于钢铁局的主事之人,我会慎重考虑,既要有领导之才,又要能与你等智囊团紧密合作,共同开创钢铁局的新篇章。”
    不过,钢铁局局长也得要选出来。
    一个人名浮上心头。
    金云!
    金茂的这位从兄,不日就将成为宗室,现在还在郡守位置上蹉跎。
    倒不是金云能力问题。
    实际上,金茂多次征辟金云前往任职州刺史,却都被金云委婉地拒绝。
    金茂知道,这位从兄骨子里的傲气,不肯让金家蒙羞。
    尤其是金高去世后,金云作为下一代金家家主,必须要做好表率。
    但是这一次,金茂决定破例。
    要是连自家人都没办法身居高位,那么谁又能坐得了这个位置?
    于是,金茂下诏,封金云为少府,兼任钢铁局局长一职。
    无奈金云只能回到荆州宛城,向金茂复命。两兄弟上次见面还得追溯到金高葬礼,那时金云两鬓飘白,逐渐有老相,现在金云两鬓全白了,完全看不出这是个不到四十岁的人。
    可以看见,金云这些年有多努力!
    “从兄来了,快快请坐。”金茂起身相迎。
    金云步入大殿,步伐中带着几分沉重与释然。他深知此番任命虽非本意,却也是家族责任使然,心中五味杂陈。在金茂的热情相迎下,他缓缓行礼,而后在特设的座椅上坐下,目光不自觉地扫过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宫殿,心中感慨万千。
    “殿下,此番任命,我实感责任重大。少府与钢铁局之事,关乎国计民生,我必全力以赴,不负您的期望。”金云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成熟与担当。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信任。“从兄,我知你才华横溢,更兼心怀家国。这些年你在外奔波,家族上下有目共睹。此次任命,既是对你能力的认可,也是家族对你的信任。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钢铁局定能迎来新的繁荣,为国家的强盛贡献力量。”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谊与共同的家族使命感在彼此间流淌。金茂随即话锋一转,谈起了当前国家的局势与未来的规划,金云则一一细听,不时点头,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两人讨论得十分投入。
    随着谈话的深入,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愈发热烈而庄重。金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任命,更是家族赋予他的一次新使命,一次能够让自己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不负家族与国家的重托。
    夜色渐浓,两人依旧意犹未尽。最终,金茂拍了拍金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从兄,前路虽长,但有你我兄弟并肩作战,何愁不能开创一番事业?期待你在新的岗位上大放异彩,为家族争光,为国家添彩。”
    金云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力量与希望。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段全新的征程,而这段旅程,将会是他人生中最辉煌、最难忘的一章。
    钢铁局局长选定,金茂卸任刘方工业局局长职位,调任钢铁局副局长。
    对此,刘方松了口气,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早就不再是以前那个愣头青,深知德不配位会造成什么结果。
    如果是别的人当权,刘方肯定不会这么想,但金茂眼里容不得沙子尤其是自家人,要求更加严苛。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论乌伤金家还是刘家,都不敢轻易开口要求升官,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才能。
    领头人有了,接下来就是搭钢铁厂框架,先前挖掘出来的技术人才全都塞进厂里,任中层管理,若是没有管理才能,到时候才换下来就是。
    刘晔、徐庶等高层则是必须要诏见,面试过才行。
    刘晔今年十八,尚幼,各方面都有待提高,金茂简单测试便下放钢铁厂去给金云当助手。
    徐庶而立之年,正当时,金茂便多加留意,为其安排了一场测试。
    说来有趣,徐庶身为寒门,十五岁才立志要学习,正好就在荆州求学,当时金茂跟刘表起冲突,徐庶还升起过参军的想法。
    “没想到元直还曾想与我为敌啊。”
    听到金茂的调侃,徐庶明知是调侃仍然要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殿下听错了,当时,庶是想加入殿下的行列。”
    金茂闻言,嘴角不禁扬起一抹笑意,眼中闪过几分赞许。他深知徐庶的才华与智慧,更欣赏其能在逆境中保持志向,不失本心的坚韧。
    “元直啊,你可知我为何对你格外关注?非独因你学识渊博,更在于你那份洞察时局、心怀天下的气魄。昔日你虽未直接投身军旅,但那份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我早已有所耳闻。如今,正是你我携手,共谋大业之时。”
    徐庶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躬身行礼,言辞恳切:“承蒙殿下厚爱,庶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望。昔日之念,皆已成过往云烟,庶现只愿辅佐殿下,成就一番宏图伟业,以报国家,以安百姓。”
    金茂点头,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待。他深知,徐庶不仅是一员智将,更是他心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于是,他轻拍徐庶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元直,你既有此志,我便放心了。接下来的测试,将是对你全面能力的考量,不仅考验你的智谋,更考验你的应变与决断。我希望你能借此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我,也为这世界,带来一丝改变。”
    徐庶闻言,心中激荡,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测试,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他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全力以赴,不负金茂的期望,也不负自己多年的苦学与努力。
    测试结果没有疑问,徐庶虽然比不上诸葛亮、庞统那样的超级天赋,但他胜在沉稳。
    炼钢就需要沉稳!
    于是,金茂任命徐庶为钢铁局副局长,统筹全局,减少出错。
    建安十三年(208),春。
    第一座大型炼钢厂在洛阳落地建成,随着第一炉钢铁出炉,新的时代悄然接近。
    有趣的事,在钢铁厂庆祝建成的那天,皇帝刘协亲自到场庆贺。
    金茂被逮个正着,刘协软磨硬磨地逼问何时进行禅让一事。
    金茂都无语了,他这个继任者都不着急,反倒是现任着急了,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嘛。
    更离谱的是,这件事还被史官给记下来了。
    “帝协央求吴王登基,王推辞,言尚未准备,帝不信…”
    总之,金茂秉持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的原则,一直拖着。
    现在他真的后悔了,多少年没出去浪了,以后要是当了皇帝,哪还有机会出去浪看看刘协,一点也没有退位的悲伤,满心想的就是,什么时候退位了,好出去浪。
    现在金茂倒是不怕刘协出去浪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封锁洛阳这么多年,全天下已经到了只知吴王而不知有皇帝的地步。
    因此,登基就是走个过场,金茂现在的权利不比皇帝小,还比皇帝更自由。
    换谁来,也不换啊!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圣代新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代新君并收藏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