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吴王
    又是封王!
    这次还不止是封王,金茂话中的意思,是要当摄政王。
    刘协看向那道身影,想要看清楚盔甲下的人,到底是不是他心中的皇叔。
    群臣还是有不怕死的人。
    刘表仿佛迎来高光时刻,站出来呵斥金茂道:“金茂!你胆敢在此大殿之上,提出如此悖逆之请!摄政王之位,非德才兼备、功勋卓著者不可担当,你区区一介武将,仅凭战功便欲凌驾于陛下之上,置我大汉礼法于何地?莫非是欺我朝中无人,敢公然挑衅皇权,藐视天下士子之心?”
    刘表一番话掷地有声,殿内顿时静默一片,连空气都似乎凝固。群臣或惊愕,或赞许,目光纷纷投向刘表,又暗暗瞥向那盔甲覆盖、威严不可侵犯的身影,心中各自盘算。
    金茂脸色铁青,他未曾料到会有人如此直接地挑战他的权威,尤其是来自平日里看似温文尔雅的刘表。
    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之人,很快便收敛了情绪,冷笑一声道:“大鸿胪此言差矣,我金茂虽是一介武夫,但为大汉开疆拓土,浴血奋战,功劳簿上何尝不是斑斑血泪?今时今日,外有诸侯,内有奸佞,正需有人挺身而出,一统天下,我金茂愿担此重任,护我大汉周全,有何不可?”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更加紧张,一些人开始窃窃私语,对金茂的提议表示支持,也有人面露不满,认为此举无异于架空皇权,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地位。
    刘协见状,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金茂的战功显赫,也明白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但他更不愿看到大汉天下陷入混乱。
    于是,刘协轻咳一声,试图打破僵局:“诸位爱卿,朕知尔等皆是为我大汉着想,但封王摄政之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朕意,先退朝,此事容后再议。”
    言罢,刘协缓缓起身,目光复杂地扫过殿内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那盔甲身影之上,似有所期待,又似无奈。
    “且慢!”金茂脱下头盔,露出年轻的面孔,问道:“陛下可知长安城有户几何?如今又存有几户人家?”
    “这…”刘协迟疑道:“朕不知。”
    金茂继续追问道:“陛下可知天下有哪几路诸侯心向汉室,又有哪几路诸侯意图不轨?”
    刘协看着金茂,眼神不言而喻,好像在说:“你不就是那个反贼?”
    最终,刘协还是摇头道:“朕不知。”
    金茂再次问道:“陛下可知,何时农耕,一月做什么?二月又该播种何物,到了三月又是那些庄稼?”
    刘协不解道:“朕为天子,治理好朝政才是正务,知晓这些做甚?”
    金茂摇头失笑道:“陛下连治政根基都不明白,又如何能治理好天下?”
    “这天下乱成这个样子,七成要怪在朝的诸位公卿,三成要怪陛下!”
    “休得放肆!”刘表自从挑明态度越发放肆起来,当面呵斥金茂:“大将军勿要以为朝廷再没有忠臣,即便你手中刀剑再锋利,能强过史官手中之笔吗?”
    金茂不屑道:“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言说,你再跟我蹦哒,我先斩你!”
    刘表神情一滞,转身向皇帝请求道:“陛下,请治金茂大不敬之罪。”
    金茂不为所动,继续道:“这吴王陛下若今日不封,来日自有人会为我请封,我并不着急。”
    “我今天只想让陛下知晓治政之道,而非这些徒有虚表所教授的歪理。”
    “天下混乱至此,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金茂满脸杀气道:“就算全部杀光,也只会错漏一两个。”
    “主辱臣死!”顿时,又跳出来几个真忠臣向皇帝刘协告罪一声,便一个接一个地撞死在大殿之上。
    他们不为别的,就要给金茂留下一世骂名。
    两行热泪从刘协眼中滚落,他嘶哑着质问:“大将军!何至于此?”
    金茂并不理会,强硬道:“今日我之所为不是为陛下,不是为大汉,而是为这天下百姓讨要一个公道!”
    “凭什么满朝公卿能活到现在,而长安二十万百姓命丧黄泉?”
    “依我看,他们全都该去死!”
    什么主辱臣死,董卓侮辱的还少吗?
    凭什么轮到金茂,就得忍这些恶心人的家伙,就像他所说,就该全都去死才好。
    可看在皇帝的眼中,金茂这番举动无疑又是下一个董卓。
    刘协实在没想到金羊口中的大将军,竟然是这样的人,枉他满怀期待,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结果却是个比董卓更加残暴的存在。
    “大将军。”
    刘协留着泪问道:“可曾记得您的族侄金羊?”
    金茂撇过头去,生硬道:“不记得。”
    刘协摇头,伸手指着金茂道:“不!你记得!你怎么能忘了他,他可是你最喜爱的族侄啊!”
    “那又怎么了?”金茂四十五度角看屋顶,说道:“长江以南两千万子民都要靠我存活,一个族侄而已,就算是亲儿子…”
    金茂说不下去了,两滴泪从眼角挂落。
    刘协看得真切,畅快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大将军才是口是心非之人!”
    笑着笑着,刘协抓起盘子里的胡饼大口咀嚼起来,仿佛先前吞咽不下去的人不是他。
    金茂就这么看着刘协狼吞虎咽,看其有些难以下咽却强行咽下去的样子,不由地有些心软。
    说到底,刘协只是个十四岁的半大孩子,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限,可身为皇帝就是这么身不由己。
    若是有可能,金茂不想坐上那个位置,但有些事,已经由不得他了。
    现在下面已经有些苗头,将来就算刘协不肯让位,百姓硬推也会推他上位,谁让他也是宗室,祖上也姓刘。
    当然,那都是后话,眼前金茂还想榨干刘协最后的价值。
    至少要让他在位期间,当个功能性皇帝。
    “来人!”
    “盛肉汤来!”
    随着金茂的命令,甲士们端着一罐鸡汤送到皇帝面前。
    这时的百官肯定在骂娘。
    刘协正好噎得慌,一口鸡汤下肚,舒服地呻吟起来。
    “皇叔。”刘协不再称呼大将军,“天下当真烂到根子里了吗?”
    金茂先是一愣,而后释然地笑了,也是,更一个孩子斗气,显得小气。
    金茂也不顾形象,就地簸箕坐下,说道:“不是根子烂了,百姓都是好的,坏掉的是这些树干。”
    金茂伸手指向满朝文武,道:“陛下好比树上的金果,百官便是树干,陛下自以为无法汲取营养是根子烂了,实则乃是树干烂了,才没有营养。”“树干…金果…”刘协若有所悟,小心问道:“那皇叔可有治病法门?”
    金茂反问道:“陛下有多大的志向?”
    刘协豪气迸发道:“当如汉武!光武!”
    金茂意外地看了眼刘协,才说道:“那便砍了树干,让根须重新长一株新树!”
    刘协震惊,结巴道:“那朕…”
    “新皇登基!”
    金茂并没有特指谁,聪明的刘协秒懂,脸色变得苍白,喃喃道:“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吗?”
    金茂回答:“要么就挖去烂掉的树干,苟延残喘。”
    刘协难以接受,在皇位和大汉之间艰难抉择。
    金茂似乎看出刘协的难处,便提议道:“若陛下让我摄政,则陛下可隐姓埋名,去下面看看这江山、那百姓,到底为何物。”
    “总比窝在深宫,全凭臆想治政来得好。”
    刘协迟疑道:“朕也曾亲自赈济长安百姓,并非不知民情。”
    “长安城内的百姓?”金茂失笑道:“陛下问问这满朝公卿,城内百姓和城外百姓可是相同?”
    刘协询问的眼光看去,满朝公卿竟无一人敢对视。
    顿时,刘协心中一凉他意识到,自己虽贵为天子,却如同被高墙深院隔绝的孤鸟,对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真实疾苦知之甚少。
    金茂的提议,如同一道曙光,穿透了长久以来的迷雾,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亲自走出皇宫,亲眼见证、亲耳聆听那些被宫墙阻隔的声音。
    “皇叔所言极是,朕身为天子,当以苍生为念,岂能仅凭一隅之见治理天下?”刘协的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但朕若离去,朝中事务又该如何处置?大汉基业,岂能轻易托付于人?”
    金茂心中一喜,站起身,躬身一礼,答道:“陛下无需忧虑,臣虽不才,愿以性命担保,讨灭不臣,稳定朝纲,直至陛下归来。”
    刘协闻言,心中稍安,但仍有顾虑:“朕此去,必将引起朝野震动,恐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
    金茂轻蔑一笑道:“谁敢作乱?”
    话中的自信与霸气展露无遗。
    刘协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好!朕就依皇叔之计,暂离皇位,亲赴民间,体察民情,待归来之日,必使大汉焕然一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虽有惊愕,但更多的是对刘协此举的敬佩与期待。金茂更是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欣慰,他知道,这将是改变大汉命运的重要一步。
    话虽如此,到最后,刘协扭捏地问道:“皇叔,朕该去往何处?”
    金茂心中早有打算,道:“我有一义子名叫陆逊,聪敏异常,他会带陛下看到一切。”
    陆逊?
    刘协默默记下这个名字。
    这时,金茂手下人来报:“主公,杨奉、杨定被张校尉、孙校尉分别生擒,该如何处置?”
    “下监看押。”金茂吩咐道:“待公审完毕,再行处置。”
    既然摄政王的位子稳了,一切就该有法度,不能随意由心处置。
    “时辰不早了。”金茂伸个懒腰道:“陛下早些歇息。”
    说罢,便带着手下人离去,甲士则举着火把并未离去。
    一个月后。
    刘协在东都洛阳,为金茂加冕为吴王,统摄朝政。
    刘协还给自己下诏,言说要深造,短期不再于朝中露面。
    至此朝堂由金茂掌控,然而,他却并没有大肆封赏手下,而是论功行赏,官职晋升按照大汉旧律。
    内部军衔自然还是金茂说了算,将级虽然没有出现,但出了几个准将,就等交州那边出结果,就能升将级。
    另一边。
    刘协按照自己的意愿,隐姓埋名,进入金茂家里私人开的学堂。
    本以为隐瞒地很好,不曾想第一天就被陆逊识破。
    “你怎么识破朕…我的身份?”
    刘协很是好奇地打量比自己还小两岁的陆逊。
    “回陛下。”陆逊年少知礼道:“您身上的贵气绝无仅有,就连父亲身上,我也不曾见过。”
    刘协一听比金茂还尊贵,开心极了,追问道:“还有呢?”
    “陛下请看。”陆逊指着刘协身上的绫罗绸缎、配饰,再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麻布衣服。
    刘协奇怪地问道:“皇叔不给你好衣服穿吗?”
    “非也。”陆逊解释道:“父亲总说要与民同乐,我认为应当与民同苦,方知百姓所思所想。”
    接着,陆逊伸出长满老茧的双手道:“看,这就是与民同乐。”
    刘协伸出手看了看,像女孩子一样洁白光滑,差距一目了然。
    “朕…我也要与民同乐。”刘协命令道:“快带我去!”
    “陛下。”陆逊拱手无奈道:““陛下,与民同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换上粗布衣裳便能全然体会。
    它需要的是深入民间,倾听百姓心声,理解他们的疾苦与期盼,用行动去减轻他们的负担,以仁政滋养这片土地。
    陛下若真想与民同乐,不妨先从小事做起,洗一洗衣裳之类。
    至于我,不过是尽己所能,身体力行地践行家父的教诲,与百姓同甘共苦,以期能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父亲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需细心、耐心与智慧并重。
    陛下乃万民之主,您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社稷安危、百姓福祉。我恳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勿急于一时之表象,而重在于长久之治理。
    待到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之时,陛下自然能与民共享太平之乐,那才是真正的与民同乐。”
    刘协闻言,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皇叔与陆卿所言极是,朕明白了。朕会谨记于心,从现在起,更加勤勉治国,以实际行动来回应百姓的期待。至于与民同乐,朕将以此为目标,一步步去实现它。”
    陆逊看刘协信以为真,不由地悄声道:“我是让你先学会洗衣裳,再下地干活!”
    刘协:“囧”。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圣代新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代新君并收藏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