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分裂,长安乱相
    长安城。
    时间来到九月中旬。
    南边的会议早已开完,董卓却还在为过冬粮发愁。
    李傕、郭汜为什么敢带人跟董卓唱反调,还不是因为董卓发不出军饷。
    这两年关中人口流失极其严重,雪上加霜的是,没人耕地后,收成急剧下降。
    就算李傕、郭汜纵兵抢掠,也收不到多少粮草,更别说一直在朝中跟大臣斗智斗勇的董卓了。
    现在的情况,就连皇帝刘协都只能吃粗茶淡饭,只有董卓郿坞中还能见到荤腥。
    这样一来,进一步加剧长安城内紧张的氛围。
    目前,董卓军分成四部分,董卓、段煨、李傕、郭汜各带一部分。
    董卓嫡系,牛辅率领一万余人马,加上董越、董昱率领的一万皇宫内禁军。
    李傕、郭汜一开始各自带领五千余人,现在已经膨胀到各两万人。
    函谷关没人把守,董卓早就召回牛辅,主管长安城内治安、城防。
    至于段煨则在华阴屯田,且保持中立不再听董卓指派。
    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是皇帝刘协及麾下以黄琬为首的帝党派作祟。
    就连李傕、郭汜也是被策反的对象,不然,给二人十个胆子也不敢跟董卓叫板。
    郿坞太师府,书房。
    董卓日夜操劳,略显消瘦,老态毕现,白的须发之下,圆脸上满是褶皱,老年斑纵横间,暮气顿生。
    他对面站着一文士,两鬓斑白,阴狠的气质全无,只剩些书生意气。
    这人正是李儒,董卓无法掌控朝政,导致他这位朝堂内的女婿举步维艰,屡屡遭受黄琬等人打压。
    李儒只要不想升,黄琬的打击便形同虚设。
    这天,翁婿两人在书房会见自然是有要紧事。
    随着李傕郭汜队伍越发壮大,董卓麾下牛辅、董昱等自家将领也越发不满。
    起因则是李傕、郭汜两人纵兵劫掠,而原西凉军却军纪越发严苛,导致士卒们怨声载道,有些人开始脱离队伍加入李郭麾下。
    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将领除了段煨,全都忍不住了。
    “文优啊,纵兵之事,我绝不允许!”
    董卓一开始有多强硬,后面就有多烦忧:“可众叛亲离却非我所愿也。”
    经过这些年,那么多努力,却屡屡遭受挫折,董卓越发老化的心态生出了退意,想要有个善终。
    回老家不可能善终,继续独霸朝政,灭亡之日不远矣。
    在董卓看来,生路有且仅有一条,投靠南边。
    但又不能空着手去,有点纪律的西凉军就成了见面礼。
    想来,南边最缺骑兵,董卓送上这么一份大礼,想要个善终,给儿子谋一份前途,并不是难事。
    可惜,麾下这么多人,仅有李儒懂他。
    “主公勿优。”
    李儒羽扇冠帽,颇有一副成竹在胸的把握,道:“清者自清,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您的苦心。”
    这个时候,董卓像个孤苦的老人般抽泣道:“我怕是等不到那天了。”
    李儒心底闪过鄙夷,鳄鱼的眼泪流再多有什么用,还不都是自己造的孽。
    不过,表面上李儒不会有所表示,就算再看不起董卓,两人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主公可跟将军们言明一切,愿意跟随者留下,不愿者,放他们离开。”
    李儒又出一计:“日后若是有人发达了,总也顾念一份香火情。”
    “这…”董卓犹犹豫豫道:“就没有两全之法吗?”
    李儒暗自叹息,道:“主公,世间之事,往往难以两全。如今局势动荡,人心思变,我等身处漩涡中心,更是需得审时度势,做出最利于自身的选择。
    将军们各有志向,有的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或许只求安稳度日,强求不得。
    主公若能坦诚相待,既显胸襟,又能检验真心,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主公所虑,无非是担心此举会削弱自身实力。
    然则,真正的力量,并非仅仅在于人数的多寡,更在于人心的向背。留下那些真心追随、愿意共赴时艰的勇士,远比一群心怀异志、勉强留存的士卒更为可靠。
    至于那些选择离开的,或许在将来某个时刻,会成为我们的助力,也未可知。毕竟,世事无常,今日之敌,或成明日之友。”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明确方向,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寻得一线生机。请主公三思。”
    董卓闻言,眉头紧锁,似乎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此事…此事…”
    “唉…”
    一声叹息,仿佛抽干了董卓身上的精气神,往日不可一世的巨熊,变成了垂垂老矣的狗熊。
    良久,董卓才说道:“你先代我去问问将军们的意见。”
    李儒心中的鄙夷更甚,表面上却不显,应道:“喏。”
    便缓缓后退,来到门口才转身。
    期间,董卓一直死死盯着李儒,仿佛李儒只有有异动就动手杀了他,一点也没有刚刚的作态。
    原来一切都是假象,董卓竟然怀疑李儒的忠心!
    好在李儒至少在表面上,没有丝毫不敬。
    因为李儒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放松。
    老虎老掉了爪牙,可还有千斤力,一巴掌拍来,非残即伤。
    议事堂。
    诸将看到李儒来了,纷纷站起身,抱拳道:“李令君。”
    看着众人殷切的眼神,李儒并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刻意隐瞒,将董卓的问话,委婉地说了出来。
    “李文优!”
    牛辅跟年轻的董卓似的,典个大肚子,语态傲慢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场诸将也分亲疏,除董昱、董璜等少数董家人之外,其他诸将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同为董卓女婿,李儒也早就看牛辅不顺眼,只不过,现在的他更加斯文一些。
    “没什么意思。”李儒语气平淡,话中之意却很是可怕,道:“就是问问你们要不要仿李傕、郭汜之事。”
    “李儒!”董昱第一个出声喝止。
    在场之人无不色变,李儒这话要诛心,就是要问问你们是不是要自立。在场哪个不是统兵大将,这点话术还听不出来,干脆回家杀猪算了。
    牛辅更是冷笑道:“我要面见主公,让他好好看看,你这副嘴脸!”
    李儒不屑一笑,那样子就差说,“快去告我”。
    “都别吵了。”
    董昱出面当和事佬,道“我们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外有诸侯虎视眈眈,内有军心需稳,何必因一时意气,伤了自家和气?
    李文优所言,虽直截了当,却也意在提醒我等,需时刻铭记主公之恩德,勿生异心。”
    “牛将军,您若真有疑虑,不妨亲自向主公禀明,相信主公英明,自会明辨是非。
    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应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李先生,您也是我等智囊之一,您的意见我们自然重视,但还请考虑言辞之温和,以免伤了同僚之情。”
    董昱身为董卓亲弟弟,在场众人无人能出其右,一番话又合情合理,两边都不得罪,算得上是苦心经营了。
    “哼!”
    牛辅冷哼一声,他又何尝不知道董卓如今的处境。
    情势所迫,牛辅要是再不表现的强硬一点,手下的将领就都要造他的反了!
    毕竟,李傕、郭汜二人就是牛辅手底下叛逃的将领,再叛逃个张济、杨奉啥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家人在自导自演,唱戏给外人听。
    可这终究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张济等将领各自互相对视,眼神交流着,全然没看台上几位唱功低劣的董家人。
    这一切,李儒全都看在眼中,暗自不表。
    董昱、牛辅自鸣得意,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风雨飘渺之际,李儒下了决心:“就让我来报答主公的恩情吧!”
    随后,李儒也不管外面如何波涛汹涌,独身返回书房。
    “文优!”
    董卓见到李儒返回,兴奋地像只三百斤的白野猪,拱到面前,眼角含泪,紧张又期待地看着对方,问道:“如何?”
    李儒摇头,叹息道:“外则心怀鬼胎,内则浑然不知,大厦将倾!”
    董卓大惊失色地往后跌坐,撞倒案几,掀翻无数竹简、纸张,嘴上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
    如此狼狈的模样,刺痛李儒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哪怕董卓还跟以前一样,凶狠霸道,如一匹西北的狼王,杀人不眨眼,也好过如今垂垂老矣,一心只想自保。
    可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唤醒狼王的代价必然是血与泪,李儒首当其冲定然作为祭品献祭,这是蠢货的行为。
    “文优…文优!”
    董卓满是哭腔地伸手道:“你定要救我呀!”
    李儒叹息,道:“主公,世事无常,人力终有穷尽之时。您所寻之物,或许本就非人力所能及,亦或是天命所归,非你我所能改。
    如今,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稳固这乱世中的基业,而非沉溺于过往的辉煌与未解的谜团之中。“
    “您曾是这乱世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即便光芒不再如昔,但您的智慧与经验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当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雨,而非各自为政,被虚无缥缈的执念所困。“
    “至于您所忧虑之事,或许可换个角度思考。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那些被掀翻的竹简、纸张,或许正是天命在告诉我们,有些秘密应当尘封,有些道路应当另辟。
    我们应当着眼未来,寻找新的方向,而非一味地在过去中寻找答案。“
    “请主公放心,文优定当竭尽所能,为您出谋划策,保我西凉基业稳固。“
    “对对对!”董卓点头如捣蒜,道:“我就知道文优定有办法救我!”
    董卓边说着边缓慢起身,看起来很是吃力。
    李儒见状并没有上前扶,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举动,别看董卓快老死的模样,要是真信了,死的只有你!
    “还请文优快快说来。”董卓起身后,伸出双手做拥抱状,道:“我定会招办。”
    李儒拱手道:“我听说曹操向大将军投诚,已然获得支持,如今正在厉兵秣马,要对河北动手。”
    “我等何不趁此机会,也学那曹操…”
    李儒话还没说完,就被董卓凶猛地制止:“住口!”
    此时的董卓反倒有曾经枭雄的几分骨气,而后气势迅速衰败,像个顽童一样。
    这是典型的老年痴呆!
    李儒就算不知病症,也知道董卓确实病得不轻,这也是他一直不肯相信董卓说实话的原因。
    有好几个不开眼的蠢货已经成了董卓刀下亡魂,就连貂蝉和儿子董旭都差点遭了毒手。
    就算董卓事后如何后悔,总之,李儒是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
    果然,片刻功夫后,董卓安静下来,又满是担忧地问道:“仅有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说罢,又很是惆怅道:“想当初,大将军还是我所赏赐,如今却要仰仗人鼻息生存。”
    “唉…”一声长叹,道不尽的心酸。
    李儒丝毫不为所动,反正迟早要投诚,何不趁早,偏要等事不可为再去,又有多少筹码可用?
    这些话,李儒再也不会对董卓去说。
    “好吧。”董卓仿佛又老了十岁,头都快缩回肚子里去,生无可恋地问道:“何人可为使者?”
    李儒非常正式地叠手作揖深拜,道:“在下愿往。”
    董卓的脑袋就像王八咬鱼一般,猛地蹿直,双眼怒瞪,手指着李儒喝道:“你!”
    而后。
    “你?”
    最后。
    “你…”
    董卓颓然摆手道:“去吧。”
    李儒再次作揖道:“临行前,有几件事需要主公注意。”
    李儒随手拿起地上一卷空白竹简,拿起笔就开始走龙蛇。
    不一会儿功夫,李儒卷其竹简,双手捧着,递过来,道:“此中乃是我离去这段日子,主公若遇难以抉择之事,可用到的妙计。”
    其实,里面就是简单的几个注意事项,如果董卓还是正常状态,这都不用提醒。
    而李儒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怕激起董卓心中的逆反心理。
    万一董卓被伤到自尊心,拿起剑就要砍李儒,找谁说理去?
    董卓非常小心地接过来,郑重地说道:“有心了。”
    李儒再次一拜,而后退到门口才离去。
    董卓凝望着李儒的背影,眼中似有深意,片刻后,深意变作茫然,老年痴呆又开始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圣代新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代新君并收藏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