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袁绍:我全都要!
    洛阳北宫。
    年幼的刘协含泪为刘宏擦拭着嘴角血渍。
    刘宏眼中柔色浮现,抓住刘协的小手道:“协儿,阿翁时日不多,临走前,就先给你取个表字吧。”
    对于大皇子刘辩,刘宏可没那么上心过。
    刘协一听这话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道:“阿翁,您会没事的,您一定会好起来!阿母日日为您向上苍祈祷,您一定不会有事!”
    刘宏苍白的脸上浮现一抹笑意,嘴上却不留情:“闭嘴!不要扰乱我思绪。”
    刘协很听话地闭上嘴,手上却不闲着,亲自在盆里盥洗带血的绢步。
    刘宏斜眼瞥见,心情舒畅一些,道:“你就叫伯和吧。”
    刘协聪慧,不由地惊慌道:“阿翁,大哥都还未取字,我…我不敢。”
    刘宏摆手道:“下去吧。”
    惶恐不安的刘协回到住处,不由地向母亲王美人说起这件事。
    人如其名,王美人长得十分标志,虽说没有何皇后那般艳丽,却有股子出众的气质,这也许跟其出身有关。
    听到儿子的诉说,王美人又是高兴又是担忧,何皇后善妒,这是两宫皆知的事。
    这件事只要传到她的耳朵里,王美人肯定活不了,就连刘协能不能活命都难说。
    “协儿,有几件事你一定要牢记!”
    王美人自知时日无多,叮嘱刘协道:“第一,不要去争皇位。”
    “第二,这段日子,你要守在父皇身边寸步不离。”
    “第三,既然你父皇要提拔徐州刺史金茂,那他就是你唯一可以信任的外臣!”
    刘协不明所以。
    半个月后。
    王美人自缢于寝宫,刘协痛哭不已,这才记起王美人曾说过的话。
    一刻也不敢过多停留,连夜跑到刘宏身边守候。
    此时的刘宏,每天清醒时间非常短,不到两个时辰。
    这天。
    十常侍张让来请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并将其兵权交给皇甫嵩。
    刘宏不允,怒斥道:“当初张钧上奏,说你们勾结张角,下放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
    “原本我还不信,现在不得不信!”
    “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我吗?”
    张让又是大哭又是磕头道:“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陛下啊!”
    “董卓狼子野心,又是袁家故吏门生,陛下要是不去除董卓的兵权,天下就要大乱,皇子刘协就不可能争得过大皇子刘辩啊!”
    刘宏本就脑子糊涂地很,哪分得清真假,只是问道:“为什么我提拔金茂,你们要阻止我?”
    “难道你们就没有跟士族勾结?”
    张让又哭道:“陛下不知,董卓若是豺狼,那金茂就是猛虎,他侵吞的可就是大汉江山啊!”
    病重的刘宏哪经得起思考,昏昏沉沉睡去。
    等了半个时辰,直到没有动静,张让小心翼翼起身,观察刘宏是否睡着。
    确认没有问题,张让才起身离开。
    张让要阻止金茂倒不是跟袁绍等人合作,独吞扬州只是一方面。
    最重要的是,皇帝刘宏眼看要挂了,十常侍必须要找好下一任权利继任者。
    目前看来,大皇子刘辩胜算很高。
    既然刘宏要让金茂帮刘协上位,为了示好,张让等人自然极力阻止金茂上位。
    尤其是豫州牧这个险要位置,若是金茂囤积军队在洛阳附近,那恐怕很多人要睡不好觉了。
    “来人啊!”
    张让吩咐道:“去召集各位中常侍。”
    十常侍会议。
    张让提出矫诏命令董卓交出兵权,此事都同意通过。
    他们都怕董卓这样不听话的人要是帮袁绍等人清君侧,那十常侍真就没啥好下场。
    随后,在矫诏免去金茂职务一事,众人却产生分歧。
    赵忠认为,时机未到,这么做只会逼迫金茂倒向士族,还不如给点好处,让其回到扬州,重新上贡。
    张让却不同意,他要独吞扬州。
    赵忠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来:“张常侍,您就没想过,扬州早已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吞得下了吗?”
    张让却毫不退避,他已经派得力干将下扬州去收租,很快就有一大笔进账。
    最终,金茂这件事不了了之,十常侍只矫诏发给董卓要其交出兵权。
    谁知,半个月后。
    董卓上书辩解:“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此时,皇帝刘宏已经病重得开不了口,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无奈十常侍又硬着头皮矫诏,模仿刘宏的口吻,训斥董卓,责令其交出兵权。
    万万没想到,董卓识破矫诏,继续上书辩解,且在话里话外地询问皇帝病情。
    十常侍担心东窗事发,成为士族突破口,便不敢再矫诏,这件事也被耽搁下去。
    …
    袁府。
    如今,袁绍已经成为中军校尉。
    虽说不再担任大将军掾属,但袁绍还是经常往大将军府走动,并为何进出谋划策。
    平常时候,自然是跟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饮酒作乐。
    只有特殊时候,袁绍才会跟友人议事。
    这天。
    袁府聚集众多名士,不止有曹操、许攸、何颙等好友,更有孔融、陈琳、陶谦、刘岱等名士。
    袁绍当着众人的面,宣读董卓写给袁隗的书信。
    当听到十常侍有矫诏嫌疑,曹操愤然起身:“祸害国家的人,就是他们!”
    “我恨不能当场活劈之!”
    众人纷纷应和,孔融更是义愤填膺道:“此等虫蠹,早一日除去,国家才能早一日恢复!”
    “诸君,我愿为先锋,上表清君侧!”“孔文举慎言!”何颙出声制止:“如今阉人势大,我等不是其对手,须借助在位者实力才能抗衡。”
    “哎!”孔融非常生气又无可奈何地坐下。
    见到大家似乎深受打击,袁绍起身抛出重磅炸弹:“我听说皇帝病重,不能执政,那如今都是谁在执政?”
    在座之人无不是聪明人,一听这话全都愤怒之极。
    曹操更是吼道:“阉贼!我与你们势不两立!”
    在场众人无不侧目,毕竟这里就只有曹操跟阉贼有关系,他不率先跳出来,谁跳。
    就算这样,曹操还是免不了被鄙视,谁让其祖父曹腾也曾是十常侍之一,且权势尤在张让赵忠等人之上!
    曹操也深知这一点,自辩道:“诸位请放心!我曹孟德若是与阉贼为伍,就让天雷劈死,不得好死!”
    “孟德说的什么话,我等乃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岂会怀疑你。”
    袁绍先给这件事定性:“若是不信你,当初又岂会帮你登上典军校尉之职?”
    许攸开玩笑道:“若是阿瞒真是阉贼细作,我早就乱棍打出,岂会留他?”
    有几位好友撑腰,其余人这才出言,表示相信。
    而这恰恰又说明大家确实在怀疑。
    曹操心中苦涩,暗暗发誓,必须要做出一番大事来证明清白,这些所谓名士狗眼看人低,出身不好就各种鄙视。
    难道他曹操做的还不够吗?
    刚出仕当任洛阳北都尉,就高举五色棒,打杀蹇硕叔父,这态度表现的还少吗?
    可曹操明白,这些人都防着他,唯有袁绍等好友不太在意。
    也仅仅是不太在意,偶尔言语上还是会有冒犯。
    这些曹操都忍了。
    可今天的会议令曹操有些心灰意冷,这些人不去想办法诛杀宦官,反到开始牵连忠良。
    许攸例举十几名大官,言称这些人全都是宦官走狗,大家千万小心。
    名单中,就有金茂老丈人唐瑁。
    接着,何颙在袁绍示意下,开始读一些徐州士族写来的信件。
    “哼!”袁绍猛地一拍案几,怒道:“好一个徐州刺史,不先去剿灭黄巾贼,反倒要侵占百姓家产!”
    在袁绍眼中,士族豪强才是百姓,真正的百姓那只是财产。
    “我真是看走眼,当初怎么就举荐这样的人当任徐州刺史前去平叛。”
    袁绍向陶谦致歉道:“我对不起您啊!”
    陶谦须发皆白,满脸褶皱全是老年斑,衣着表相却打理地非常精致,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一起。
    见到袁绍向自己道歉,陶谦赶忙起身扶起袁绍,眼中含泪道:“袁中军被金茂小儿蒙骗,我怎么能怪您呢?”
    “我只恨我自己无能,不能为国家做贡献。”
    陶谦掩面抹泪道:“青州刺史焦和尸位素餐,青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恨不能取而代之!”
    这话已经不能再明显,陶谦想去青州上任,做出一番功绩。
    袁绍不敢接话,他跟陶谦又不熟,为什么要帮一个陌生人上位?
    更何况,袁绍提一嘴陶谦只是想要进行下一个话题,没想到陶谦这么不要脸,顺杆子提条件。
    真以为袁绍是要道歉啊。
    在场之人,只有孔融信以为真,感动地抹眼泪道:“陶议郎高风亮节,孔文举佩服至极。”
    “我这就写表上书,请朝廷拜陶议郎出任青州刺史!”
    这一刻,袁绍非常后悔,请这些傻缺名士,真是今年做出最蠢的决策,没有之一!
    可他又不得不都请来,虽说只要孔融来就足够,但那意图太明显。
    可这么继续下去,今天这个会肯定开不下去,袁绍将目光打向许攸,就是许攸建议他把人全招来。
    现在出了问题,自然要负责人把话题扭转回来。
    “孔议郎此言差矣。”许攸收到袁绍示意,起身说道:“青州之患,非青州刺史之过,实乃徐州刺史之错也!”
    众人不禁好奇地看向许攸,青州黄巾之乱跟徐州有什么关系?
    只见许攸不急不缓地起身说道:“徐州刺史金茂到了徐州强占百姓田地,如此丧心病狂,岂能不造成动乱?”
    “而金茂小儿却不好好安置,动则出手灭杀,这不是逼迫百姓成为黄巾贼吗,这样的行为与造反何异?”
    众人不信。
    许攸继续道:“证据确凿的事,我就不多说,我只说一点,广陵郡和下邳郡遭受黄巾最少,为何金茂迟迟不进徐州北四郡?”
    “要知道,青州黄巾大多遭受徐州北四郡侵害,这才难以扼制。”
    “若是徐州刺史早日出发,而不是仗着兵锋,侵吞百姓田产,那青、徐二州黄巾早已平定!”
    “何须我等在这谈论?”
    见众人迷迷糊糊,分不清真假,许攸就追问孔融道:“我听说孔议郎的结义兄弟盛宪在吴郡任太守。
    不知可有收到回信,言说扬州黄巾动乱?”
    孔融摇头道:“不曾。”
    “那不就是了!”许攸举例说明:“金茂在扬州担任刺史期间,就连数十万的山越叛乱都能剿灭,如今青、徐二州不过些许黄巾,为何迟迟不能剿灭?”
    许攸总结道:“真正导致青、徐二州的祸根就在于金茂!”
    “他有能力却又不为国家做事,一直停留在淮阴县,止步不前,这是想要干什么?”
    “要造反吗?!”
    此话一出,众人被代入其中,不管许攸的话是真是假,事实摆在那,不由得引众人怀疑金茂的目的。
    曹操却听得漏洞百出,刚想要出言为金茂解释,却被袁绍用眼神制止。
    曹操默默把即将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他也是袁绍集团的一份子,要是得了好处就拆台,那这个圈子就容不下他。
    若是出了这个圈子,那曹操身上的宦官印记就再也抹除不掉,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事。
    没有曹操捣乱,许攸向着袁绍拱手道:“袁中军,我提议,大家联名上表,罢免徐州刺史金茂之职,勒令其交出兵权。”
    袁绍心中暗喜,表面上却装作为难的样子道:“这样不好吧,临阵换将,若是军队发生哗变该如何?”
    许攸继续说道:“徐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您迟疑一天,他们就要遭受一天的磨难!”
    “还请您带头,为徐州百姓做主!”
    袁绍“迟疑”道:“那让谁去徐州当任刺史一职呢?”
    “陶议郎。”许攸举荐道。
    原本还在看二人演戏的众人,没想到天上掉馅饼砸到头上,纷纷恭喜陶谦的同时,又毛遂自荐。
    于是,袁绍又丢出九江郡守和豫章郡守当诱饵,钩得这些人纷纷要联名上表罢免金茂。
    曹操在一旁看得吐槽不已,明明可以直接抢,非要脱裤子放屁。
    袁绍跟这些名士又有什么区别?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圣代新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代新君并收藏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