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陈青帝携四脚棺材而来,竟突破风水师的极限气机,桀骜地登天弑神,结果陨落,引来了九龍拉棺从天而降,将其镇压于青龙山内,落下了天道斩龙局。
    而正是那一年,世上发生了很多灵异事件。
    也许是因为太多的玄门大佬因这件事惨遭陈青帝灭杀的缘故,当年的风水界已经没有高人坐镇了,玄门根基被动摇,很多魑魅魍魉都出来为祸人间。
    那一年发生了三妖乱朝纲的荒唐事,狐妖、蛇精、黄皮子精,三大妖邪化为人形,竟成了人臣,插手庙堂之事。妖邪不再苦修,而是以食人元为精,提升修为,意图得道升仙。
    而它们插手朝纲,地位尊崇,使得民心惶惶,天下大乱。
    不仅妖邪横生,鬼怪也为祸人间。
    那时候宋辽打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在死人。
    而那时候的阴司将重心也放在陈家庄,也就是后来的封门村上。似乎对人间亡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例行公事的拘魂,逃脱并游离人间的亡魂并未大力追捕,导致世上阴魂无数。一时间人世真的很乱,鬼妖横行,大大的分食了人道气运,导致民不聊生。
    当时的天子是宋真宗,此帝在历史上名声极臭,甚至用荒唐来形容也不为过,他最贻笑大方的事件就是‘泰山封禅’事件。
    封禅,就是祭天地,古代厉害的帝王都喜欢通过这场祭祀来证明自已乃天子,有天道相助。
    而封禅圣地则为泰山,古籍记载于泰山封禅的天子有祖龙嬴政、汉武帝刘彻、唐高宗、玄宗等,而宋真宗则是最后一位在泰山封禅的天子。真宗于泰山封禅后,再无天子这么做,就是因为他是个笑话,不配封禅,导致后世天子都不屑与他做同样的事。
    这是历史记载,但事实上宋真宗并非荒唐无度,甚至可以说他是一有报复有手段的一位帝王。
    泰山封禅看似荒唐,但也是他无奈之举。
    当年的天下已经乱了,战争不断,妖鬼丛生,他就算是帝王也无力改变,泰山封禅是他不得不做的事。
    哪怕被历史嘲笑,他为了收拾烂摊子,为了稳住人世根基,他也坚定地选择封禅。
    他举人道大旗,自诩功绩甚高,祭天地,立人道,渴望自已被天道认可,有天助之。
    而事实上,宋真宗于泰山封禅后,一切真的发生了变化。
    封禅后三天,天人入梦,宋真宗做了一个梦。
    梦里天人提醒他,救世主在黄河底。
    于是真宗命还算厉害的风水师去黄河求助,但黄河多大多辽阔啊,并无效果。但真宗并不放弃,他令人在多个黄河要塞建立了黄河神庙,可以说是耗尽了国力人力。
    可以说宋真宗当真是一片赤忱之心,也不知道是打动了天道,还是机缘巧合。
    在黄河神庙修了九九八百一十座时,那最后一座黄河神庙所靠的黄河水面上突然天降异象。
    一道震破云霄的龙吟虎啸从黄河底升起,卷起了百米水浪。
    水浪直冲九天,天水一线,仿若天地都融合了。宋真宗得知这消息,无比兴奋。
    那天上朝,来了一奇人。
    那是一位妙龄女子,长得是倾国倾城,而这样一位美女却骑着一头威猛的白虎,手中持着一把凌厉的宝剑,堂而皇之的走入了朝堂。
    皇城守卫将其围住,但碍于白虎之威,也没猎杀,就这样一直围着她上了朝。
    宋真宗也是奇人,觉得是救世主来了,他很有魄力,遣散了守卫,令骑着白虎的神秘美女平天下邪祟。
    而这美女抬手一剑,剑气如龙似虎,竟瞬间斩杀三位大臣。
    惹得一阵惊呼,不过很快这被斩首的三位大臣就现出了原型,正是那蛇、狐、黄皮子三妖。
    斩杀三妖后,这白虎女被宋真宗单独召见。
    宋真宗视她为老天爷派下来的救世主,要奉她为国师,辅助自已巩固江山,灭掉天下妖邪,还一个人间太平。
    这白虎女也当真是厉害,并未因宋真宗乃天子而害怕,并不是很给他面子。
    第275章 国师
    奉白虎女为国师,且由她引领玄门。
    再举国之力,帮她找一个叫陈昆仑的男人。
    宋真宗本以为白虎女会提多么复杂的条件,没曾想是这样两个要求。
    虽说白虎女对其并无敬意,这对威严的天子来说,是足以诛其九族的。
    但此时白虎女在宋真宗眼中就是老天派下来的救世主,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白虎女身上,又哪里会责罚她呢?
    于是宋真宗一口答应了下来,在他看来这两个条件都不算难。
    自古以来,天子就是人间的天,号令玄门以及找人太简单了。
    于是宋真宗以天子之名,封白虎女为国师。
    白虎女名为白若烟,道号云烟仙子。
    封白若烟为国师后,宋真宗以国之名,大赦天下,斋戒三日。
    这在历史上,已经是天大的礼遇了,可见宋真宗对白若烟的喜欢。
    除此之外,宋真宗还给白若烟颁了玄门白虎令。
    白虎在古代象征战神,主宰杀伐。所以这白虎令就意味着尚方宝剑,虎令一出,可先斩后奏。
    有了白虎令,白若烟即刻召开了玄门大会。
    虽说当时的玄门已经凋零,各大宗门的老天师在陈家庄惨案中已经死伤大半。
    但天下之大,并不会因为死掉一些大佬就不转了。
    上层虽消亡,根基却尚在。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群龙无首,更需要一通天之人站出来,引领玄门走出阴霾。
    也就是白若烟是个女风水师,如果是男性,势必一下子就受到拥戴,被万人敬仰。
    不过白若烟也是很有手段的,她扶正了龙虎山,又灭了两个阳奉阴违的宗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一统了玄门,让天下玄门以她为尊。
    而她在其位也谋其职,并不是吃空饷的主,立刻就着手对天下邪祟进行了绞杀。
    当时厉害的风水师虽不多,但白若烟很有手段,她令人将那九九八百一十座黄河神庙内的黄河龙王的雕像给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肃杀的白虎雕像。
    让玄门奉白虎为神仙,祭拜白虎神像。
    而白虎神庙得了人间香火,似乎还真管用。
    白虎本就是杀伐的象征,对邪祟的震慑力甚至犹在青龙之上。
    一时间,玄门在白若烟的带领下,携白虎之威,对天下妖邪展开了疯狂猎捕。
    成精的妖怪也好,邪异的鬼煞也罢,抑或是埋了几百上千年的老尸,甚至说是邪恶的人道宗门……
    只要敢露面行不轨之事,立刻就受到了玄门镇杀。
    虽说刚开始也遇到了这些魑魅魍魉的反抗,甚至鬼怪们还联起手来抵抗过,但玄门可以说是越战越凶,越凶越战。
    折损了一批风水师后,天下邪祟也被杀了个大半,剩下的那些邪祟则如老鼠一般东躲西、藏,敢出来就人人喊打。
    那段时间玄门真的史无前例的凝聚,有了主心骨。
    别说是玄门了,甚至就连普通人都被调动起了激昂的情绪。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的年代,一个老大娘遇到鬼,都敢提着杀猪刀跟鬼斗上几个回合,可见风水圈在那时候不仅恢复了,甚至即将走向巅峰。
    白若烟是这场率玄门灭邪祟的首领,她的威望在那时候也达到了巅峰。
    作为一个女风水师,却当了玄门之王,她当真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水时代。
    那时候她的地位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了,甚至比前任国师秦玄还要深入人心。
    而白若烟对权势并不是很看重,她醉心于斩杀邪祟,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她对付邪祟的手段。
    从一开始她率众灭妖邪,她就颁过铁令。除非遇到不可控制的情况,正常情况下,遇到邪祟要将其生擒。
    生擒到白虎神庙里,再在神庙里对这些妖邪进行镇杀,祭天祭白虎神像。
    眼看着天下又归于太平,玄门又恢复了元气,宋真宗心中甚喜。
    宋真宗是个很有城府的天子,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生怕好不容易恢复的天下又被妖邪卷土重来,所以他不能放白若烟走,他需要这样一尊大神帮他镇守江山。
    他觉得陈昆仑一定是白若烟的心上人,要不然她不会这么想找到他。
    宋真宗还觉得,一旦帮白若烟找到陈昆仑,她甚至可能会与其双宿双飞,不再助其稳江山。
    所以宋真宗并未让人全心全意去找陈昆仑,也就是应付了事。
    就这样过了三年,他只是安排了十来个假冒的陈昆仑,每两三个月就给白若烟交个猜,自然全部被白若烟否认。
    本以为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一直吊着白若烟,但白若烟的耐心很快就被耗尽了。
    宋真宗也不傻,他知道再不帮她找到陈昆仑,白若烟估摸着就要放下所有,亲自去找了。
    于是宋真宗单独召见了白若烟,他放下身段,亲自宴请白若烟,让白若烟说出陈昆仑到底是何人,有何特征,他说哪怕是赔上整个天下,上刀山下火海,就算是大海捞针,也要将陈昆仑给找出来。
    白若烟说:“陈昆仑,身负人皇气运,你为天子他为皇,他在你之上。”
    听了白若烟的话,宋真宗惊出了一身冷汗。
    人皇在天子之上,这是什么概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他宋真宗的,他怎么允许什么人皇存在?
    但宋真宗城府很深,他不知道白若烟和陈昆仑到底是什么关系,也怕得罪了白若烟。
    于是他试探性问白若烟:“白天师,照你这么说,这陈昆仑还真是盖世无双啊,朕怎么没听说这个人呢?他到底有着怎样的特征,朕该如何帮你找到他?”
    白若烟道:“具体什么特征我也说不清,因为我也还没见过他,但我知道他在这个世上,他一定来了,天道不会骗我。而他这样一个身背人皇气运的人,不可能是凡夫俗子,他藏不住的,继续找,专找那些奇人,他有可能改名换姓了。”
    宋真宗又试探性追问道:“那找到这个陈昆仑,白天师当如何待他?既然他为皇,需不需要我给其让位?”
    白若烟心高气傲,目视前方,道:“他若臣服于我,我将嫁他。他若不服于我,我将杀他。”
    第276章 法阵
    他若臣服于我,我将嫁他。他若不服于我,我便杀他。
    宋真宗听到白若烟这句话,心中大概有了主意。
    他是天子,且在位期间经历了这么大动荡,深知江山来得不易。

章节目录


我出生那年,百鬼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兴安岭老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兴安岭老叟并收藏我出生那年,百鬼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