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狗男人明显不肯听她的话,她要怎么下手呢?
    姜湘发愁,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事。
    到了国棉厂,她和车间的师傅打过招呼,坐到熟悉的纺车前,开始了万恶的打工日常。
    怨不得梁远洲不想找工作,她自己上班都忍不住怨气冲天呢,姜湘气呼呼地踩着纱车心想。
    那一边,梁远洲也忙得不可开交,先是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乡下。
    “兄弟,你可算是来了。”见到梁远洲,一脸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热情招呼。
    只见梁远洲熟门熟路,进去一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小院依山而建,前后左右再没有其他住户,只有庄稼汉一家人。
    院子里,几个七八岁的小孩正跟着妇女一块搓玉米,看见梁远洲,目光纷纷亮了起来。
    “是周叔叔。”
    “周叔叔好久没来了。”
    小孩儿高兴地喊他周叔叔,梁远洲脸不红心不跳地应了一声。
    他一个人独来独往,对外交易做买卖,很少用到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名字。
    比如这一家,梁远洲化名周建国,一个平平无奇的大众化名字。
    他甚至还有一张周建国的介绍信呢。
    想到这里,梁远洲忍不住笑了一声,停好自行车,在对方的热情招呼下进去屋里。
    关上门,两人才开始了低声说话。
    “建国同志,你有阵子没来了,我们都急得不行呢。”
    “急什么?”梁远洲不慌不忙。
    “这不是快过年了吗,大家都想卖点粮食换钱,去城里扯两块布料,做新衣……”新年做新衣,再寻常不过了。
    听见这话,梁远洲却是微微一顿,抬起眸,“你把我们做买卖的事儿说出去了?”
    提起这个,庄稼汉忍不住心虚,不敢对上梁远洲的眼睛。
    要他说,他也不是故意透漏出去的。
    前阵子大雪封山,他和自家两个兄弟闲得没事,坐一块打牌喝酒,喝的是农家自己酿的粮食米酒,酒喝多了上头,一个个吹起了牛皮显摆。
    这个说他今年下地辛苦,挣的工分多,年底分粮分钱能多一些。
    那个说他家当兵的大侄子发了不少津贴补贴,都给家里寄回来了,准备再攒一攒,开春了就能起新房……
    庄稼汉脑子一抽,便也吹嘘起了自己偷偷卖细粮挣钱的事儿,话一说出来,他就后悔了。
    但后悔也没用,他把这事漏了,惹得两个老大哥急得要命,也想跟着一起赚钱。
    乡下人靠种地吃饭,一年到头辛苦下来,挣的钱少得可怜,但粮食总是有的。
    有些人想卖粮换钱,可以,去城里的供应站——供应站对外收粮,有统一的粮食收购价,价格不高不低,卖了不亏。
    也有胆子大的,自己拿了粮食偷偷打听黑市,去黑市卖,价格翻了七八倍不止,拿到手的钱更多。
    然而黑市倒买倒卖风险太大,一个不慎,人就被抓进去了。
    庄稼汉就是拿了自家的细粮出去卖,但他胆子小,不敢去黑市,便卖给主动找上门收粮的梁远洲。
    供应站的粮食统一收购价是多少,他便翻倍卖,轻轻松松多挣一份的钱。
    至于梁远洲收了粮食在哪里卖,卖多少,那就是他自己的本事了。
    “建国兄弟,我不是故意说漏嘴的,我知道这一行规矩!这次我两个哥哥也没露面,就是在我这放了两袋自家磨的小麦粉,他们也想卖细粮,和我一样的卖价,行不?”
    梁远洲望他一眼,心道可惜了,以后又少了一个能收粮的稳定来处。
    他面上不动声色,一口答应下来,“可以,但你这次卖的细粮太多,我手里的钱兴许不够。”
    “那,那咋办?要不你回去拿钱,俺在家等你?”庄稼汉一脸着急。
    “不用,”梁远洲拎起地上的三个面袋子,估摸了一下斤数,总共五十斤左右。
    在供应站,小麦粉的统一收购价是一斤两毛钱,翻倍卖,五十斤就是二十块钱。
    而梁远洲手头只有十六块。
    他把这钱直接交给庄稼汉,“你若是信得过我,差的那四块钱,下午我回来给你。”
    拿到实实在在到手的钱,庄稼汉高兴得很,五十斤的小麦粉,卖十六块钱也很值了。
    “建国兄弟,俺信得过你,你全部拿走就是!”
    “行。”梁远洲不再废话,拿了粮,骑着自行车匆忙离开。
    半小时以后,他回到长川市,没去别的地方,直接去了长川油矿机关家属院的附近。
    要论城里哪个单位的工人手里最有钱,莫过于长川油矿!
    梁远洲熟门熟路,骑着自行车进了某条暗巷,拿围巾把脸捂严实了,然后在角落耐心蹲守。
    不多久,有个拎着人造皮革包的中年男人进来,左右望望,鬼鬼崇崇来到梁远洲面前。
    “同志,你卖什么?”他小声打听。
    “小麦粉。”
    “多少,多少钱?”
    “不贵,一斤八毛钱。”语气淡定,价格直接翻了个倍。
    第47章
    听到这翻了天的价格, 中年男人眉头皱起,似乎有些犹豫。
    梁远洲干脆把小麦粉的面袋子敞口打开,让对方瞅了一眼, “看好了,是乡下人自己磨的小麦粉,颜色没那么白,但也是难得的细粮了……”
    对方眼睛都亮了, 目不转睛望着袋子里的小袋粉。
    想着马上就要过年, 家里的老人小孩早早就开始惦记着包饺子吃, 粮店里供应的饺子面就那么一点, 还搞限量供应,先到先得, 卖完就没了。
    搞得全家人总动员,大清早天不亮就要去粮店排队, 辛辛苦苦抢来的那点饺子面, 还是不够吃的。
    这几天男人油矿上发了工资, 手头宽裕,他被家里人催着,大冷天冻得很,天天都要出门去暗巷里溜达一圈,就盼着能遇上偷偷来卖米面的庄稼户。
    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价格八毛钱一斤……
    半晌, 中年男人咬咬牙,“给我拿六斤。”
    “行。”
    话音落下, 两人都熟练动作起来。
    一个从胳肢窝下夹着的人造皮革包里, 掏出自带的面袋子,另一个拿出斤秤, 飞快地称出了六斤小麦粉。
    中年男人把面袋子装进包里,低下头来回张望一圈,匆匆忙忙就要离开。
    四块八毛钱到手,梁远洲心情极好,继续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耐心等着下一个买家上门。
    不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中年男人,穿着脏兮兮看不出本来颜色的防静电棉袄工服,手上拎着工作帽,一看就是油矿上油井大队的一线工人。
    “同志,这面粉怎么卖?”
    “八毛钱一斤。”
    却听对方低声问:“你这里有多少?”
    梁远洲一顿,抬头打量他两眼,心想莫不是帮其他工友代买?一次是打算买多少?
    “同志,我买的多,最近矿上抓安全整治抓得狠,油井大队其他兄弟还在山上值班呢,下不来,都托了我帮忙,快过年了,给他们家里捎买两斤饺子面……”
    油矿上的工人大概分两种,一个是机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坐办公室行政办公;
    另一个便是基层一线,一线的工人辛苦得很,天天都要在山里面打转,原油运输,油井线区大巡逻,检修设备等等。
    有时候碰上大雪封山,山上守油井的那些工人下不来,只能住在油井旁边一个孤零零的小房子里。
    少则三天,多则十天半个月,靠着值班室的存粮自己过活,那日子才叫苦呢。
    马上就要过年放假,往年安全事故都是出在长假前后。
    基于此,油矿上最近狠抓安全纪律,让山上值班的人员增加了两轮,这一下,导致好多工人都下不来。
    不过,到了过年前一天,基本上油矿都会放假过节,抽油设备不停产,留下一波工人值班巡逻,大家在山上自发组织过年,一块吃年夜饭。
    更不用提大年三十和春节当天值班,奖金翻倍,多的是人愿意上去值班呢。
    梁远洲不是头一回遇上这种帮人捎买的,但没有想过对方如此阔绰,一次性把剩下四十四斤的小麦粉全部包圆了……
    两个工人老大哥乐颠颠的,一个去拎面袋子,检查斤数够不够。
    另一个去数钱,皱巴巴的钱卷仔细摊平了,三毛五毛的小额面值,数了数,发觉不够。
    于是又掏口袋,直接掏出了三四张崭新的大团结……
    梁远洲见状眼角一抽,心想一定是油矿上刚刚发了工资,这帮工人老大哥手里正是有钱,舍得花钱买高价粮呢。
    三十五块两毛两分钱。
    钱货两讫,那面袋子也折算成两分钱,被工人老大哥扛走了。
    分开时,梁远洲突然想起一件事,低声打听问:“老大哥,你们手里有自行车票吗?”
    闻言,对方嘿了一声,“矿上是发了自行车票,还有缝纫机票呢,好几张,就是搞抽奖,谁抽到是谁的。我两手气差,没抽中……”
    梁远洲点点头,只要油矿上有发放自行车票,不愁打听不到是哪几个人抽中了票。
    到那时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买过来。
    此事暂且不提,打听过后,梁远洲骑着自行车撤离了暗巷。
    就在他急匆匆准备折返回到乡下时,大马路边上,几个身穿白色制服的年轻公安围成一团,正盘查着两个行踪可疑的人影。
    “盯你们老半天了,在这条街来回转圈圈呢是吧,当人看不出来呢,想干什么?搞投机倒把?”
    “公安同志,误会,都是误会,俺们是乡下人,来城里探亲的,找不着路……”
    “探亲?行,介绍信拿来先。”

章节目录


我老公是重生的[六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砚台山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砚台山上并收藏我老公是重生的[六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