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现在已经不觉得离谱了,其实古人就是有天朝上国的骄傲。记得清朝时,为了招待一帮英国使臣,皇帝令一帮官员带着他们从北京玩到广州,最终的费用有近九十万两白银之巨。
    类似这种费用,以天朝上国的骄傲又怎么会不自己掏呢?
    “殿下此言差矣。”刘健在山东的事情包括往后的许多事情都会愿意配合东宫,但他不是倒向东宫,所以他自己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殿下可想过,若是这道旨意下去,必定震动鞑靼使团,到时若有什么骚乱,就在这天子脚下,朝廷的颜面岂不是扫地?”
    说完,刘阁老还望了望皇帝。
    那意思,您老人家也不能什么都听儿子的吧?
    “怎么扫地?!”朱厚照想不通这句话的逻辑,“五百个人,在我大明京师还能翻天不成?!”
    刘健不明白皇太子的意思,“五百个人若想翻天自是不成。可微臣也有一节不明。若旨意一发,鞑靼人有所异动,那么这些人是杀还是不杀?若不杀则朝廷颜面不存,民心也会因此尽失,若是杀了,这便不合君子国之作风,将来也会给小王子留下口实。如此被动的局面,只是为了省些银子,殿下以为真的值得?”
    “值得!当然值得!刘阁老不知天下百姓都是为了几两碎银一生奔波劳碌吗?朝廷之税银皆来自百姓,现在却要花到鞑靼人的头上,咱们君臣如何向百姓交代?此其一!”
    “其二,刘阁老说的杀也不能、不杀也不能的被动局面是因为这道旨意吗?依本宫看绝非如此,我来问你,若咱们始终以礼相待,他们在京中依然犯了事,这是杀还是不杀?心中存了害怕鞑靼人的心思,只想着伺候好这帮大爷,随后礼送出境,那便是他们怎样施为咱们也不会杀的吧?有没有这道旨意都一样!”
    “其三,你是大明内阁首揆,怎么向小王子交代不是刘阁老应该考虑的事,怎么向父皇交代才是!留下口实?自古都是成王败寇,鞑靼人何时与你讲过道理,不给他们留下口实,他们便不来犯边了吗?”
    皇太子一脸三句反问,其中的道理鞭辟入里,他们自然不会不懂。
    说到底还是怕。
    谢迁适时补充说:“启禀殿下。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按殿下的旨意施行,则两国必有一战,战端一启,则生灵涂炭,于国于民皆非善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殿下,切不可因为年少意气而轻言战事!”
    “我年少意气?!怕是你暮气横秋吧!”朱厚照慢慢走下来,一步一步接近他们,“谢阁老,本宫问你,便是咱们处处以礼相待,你能确保将来小王子与大明不会有一战吗?”
    “这……”谢迁一愣,如今边境的格局他们自然清楚,王越此时还在和鞑靼作战呢。
    便不提这些,即便现在两国和平,但小王子决定打还是不打,他怎么能确保?
    弘治皇帝叹了声气,“小王子狼子野心,自负大才。今日太子之话,乍一听是荒唐了些,可这么一论,咱们君臣都该知道,这一战是免不了的。”
    “拟旨吧!”朱厚照懒得再废话,“若是哪位御史仍旧不满的,本宫一力担之!至于有什么异动……父皇,儿臣请旨将京师戒严!”
    京师戒严?李东阳听了这最后一句心中感佩,殿下这已经是在为斗文官做好准备了……
    近来,其实他越发有一种感觉,便是碰上如当今圣上这样的君主,他们这些臣子还有可发挥的余地,但若碰上太子这样的,干脆就高举‘听命行事’四字反倒简单。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子之谋
    李东阳善谋,所以太子殿下一说京师戒严他便想到,其真正用意并非是为了控制那使团里的五百人。
    那些人里虽说有士卒,但也有商人、官员等,说到底也就两三百人的战力,大明朝京师陈兵数十万,几百人……需要戒什么严?
    虽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如此安排倒也没有错。
    只不过依李东阳对东宫的了解,他敢断定太子并非仅考虑了这点。
    太子显然是考虑到之后会有大批文官上疏反对东宫这明显有失大国风范的提议,所以搞了京师戒严,因为一戒严,动静就大了。
    动静那么大,北京城外又没有鞑靼大军,百姓就要问为什么。
    于是很自然的,不消三日,京城之中的百姓人人皆知太子殿下是要省下这笔银子。
    平民百姓大多没有多高的眼界,五百个鞑靼人和上等人一样的都要朝廷花钱,他们怎么愿意?
    到那时,谁要敢反对殿下过于激烈,
    想来也会像钱桂一样,被打得声明扫地。
    到时候百姓人人喊打,几个书生赞颂他的德行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织好的牢笼,就等着人来跳。
    而且一定会有人跳进去。
    但他也不能这么去提醒……万一再被太子逮住一回呢?他当得是官,又不是菩萨,能自保已是不错了。
    但身旁两位同僚都是可以说的。
    尤其刘健,他一边拟旨,一边还不免担忧的说:“殿下之意乃是整兵备战,与鞑靼一较高下,其志有太祖遗风。只可惜,我担心朝中诸臣不能理解殿下的用心。”
    李东阳见他担心似此,便把刚刚心中的心思说了出来。
    这一出口,刘健和谢迁自然都有些意外,
    “不信?”李东阳歪着脑袋,带着笑意问。
    “倒也不是不可能……”谢迁想了想这几次东宫的奇智,至少他不敢否认。
    但李东阳则笃信,“我敢说必是如此。所以刘阁老也不必忧虑了,东宫太子行事绝非鲁莽之人,往后这朝堂乱还是不乱,都是他说了算。”
    ……
    ……
    “殿下所说的报纸,是指通政使司所出的《邸报》吗?”张天瑞在殿中向太子发出了这个疑问。
    朱厚照本就计划要开报纸,
    既然召回王鏊、设立书院是要引导舆论,那么作为引导舆论最重要的手段——报纸,又怎么会被他忘记呢?
    这可比发明蒸汽机简单容易得多,不用白不用。
    至于张天瑞所说的通政使司负责刊发的《邸报》,则是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
    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公报,属于政治活动,而非经济活动。
    “不一样。本宫所说的报纸,主要不是刊印圣旨和臣子奏疏,而是记载各类大事、奇事或者说一段时间内,百姓都关心的事。就以书院举例。”
    朱厚照慢慢引导他,“书院在京城百姓之中引起了许多议论,人人关心,可并非人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那时候你张天瑞写上一篇介绍的文章,京中说不准就会有数百人愿意购来阅读。”
    “购?”张天瑞心中有奇,“殿下的意思,这是要买的?”
    “当然要买,不然纸张、墨水、活字印刷等等花费,要从哪里来?当然,初期是可以免费赠送的,后面再卖。”
    张天瑞大约是听明白了,但他还是很疑虑,“殿下,似这样的东西,怕是也卖不出几两银子,殿下特意要它何用?”
    “话语权。”朱厚照问道:“你可还记得,山东布政使黄文佑的那封奏疏,他在其中明指杨廷和是阉党,这言外之意不就是说本宫这个太子过分信任太监?你是在本宫身边的,知道山东的情状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个关口除了太监,本宫是无人可用。可事实就这样被掩盖,他黄文佑一封奏疏,轻易便将阉党两个字挂在杨廷和的头上,为什么?”
    “为……为什么?”
    “因为说的话有人信!而信他的话得人,发出了最大的声音,那些山东得利的百姓嗓门再大,咱们在北京听不见。”
    “喔,臣明白了。如果以后有了这个报纸,那么殿下便可以发出声音,叫天下人都知晓,殿下不是他们说的那样的人。”
    总算聪明了一回。
    “快去办。注意,写得要简单,可不要抄一篇《滕王阁序》在上面,不然谁能看得懂?至于这第一件事,就写鞑靼使团!”
    “臣领旨!”他这话喊着倒是也坚定,但是喊完之后又有些支支吾吾起来。
    朱厚照问道:“你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殿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厚照:“……”
    似这样的话,他上辈子在电视剧里看得太多,现在真的听起来还觉得有些怪异。
    “你讲吧。”
    “微臣乃一愚人,自小读书,刻苦两字而已。这行商之事最讲灵活,便是脑子要灵,眼睛要灵,嘴巴要灵,心思要灵……这种事,微臣实在没有足够的信心。但殿下所托,微臣自当尽心竭力而为,万不敢有半分推辞之念,因而臣……臣,臣想举荐一人。”
    “说来听,是哪一位啊?叫你这么为难。”
    张天瑞脸色像苦瓜,“启禀殿下,微臣所要荐之人,乃是犬子。”
    犬子?
    朱厚照呵呵一乐,喔,难怪逼得这个老家伙浑身难受,这是怕任人唯亲。
    但他对张天瑞的儿子也有印象。
    瞄了眼刘瑾,回忆道:“本宫记得你那个儿子叫张成……”
    “张成田。”刘瑾低声提醒。
    “喔,对,张成田。那是个赌徒啊,这种事哪能交给他?”太子脸色一变,心说你和我开玩笑呢。
    “殿下所言不错,微臣的大儿子是叫张成田,他生性嗜赌,已经叫微臣关在家中半年有余了。”说起来,这位老先生也是心痛,“微臣说的是臣的二儿子张成用,也不知臣前世是造了什么孽,大儿子是这个样子……二儿子又酷爱行商,对于圣人之学从不多看一眼。真是……唉。臣一共也就这么两个儿子。”
    朱厚照忍不住噗嗤一笑,尤其配上张天瑞那张老脸,他真的觉得这个人搞笑了。
    “算了,你也不要在这里唉声叹气了。那个赌徒你严加管教,至于你那个二儿子……”
    朱厚照想了想,
    张天瑞这个人是胆小如鼠之人,既然说出了口,就不会有什么虚言,那个张成用兴许真的有几分行商之才,否则坏了大事,他这老父亲估摸自己就该畏罪自杀了。
    “成,本宫便也谅解谅解你这一番为父之心,就叫他帮着你吧。不过办报可不是官身,你便让他当做一门生意去做。”
    “微臣谢过殿下厚恩!”张天瑞跪下来磕了个头,随后收起官袍,像企鹅一样一晃一晃的出了东宫。
    人走之后,朱厚照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我还以为张天瑞天生一张苦瓜脸,没想到他是生了两个这样的儿子,说是前世作孽,还真不假!哈哈!”
    在这个年代,什么叫孝顺?什么叫给老爹挣脸面?
    道理不用多讲,瞧瞧王华和王守仁就知道了。
    父亲中进士,你也给我中个进士啊!
    刘瑾看朱厚照心情不错,胆子也大了起来,陪着笑容说:“可惜张中允的衣钵,不知要传给谁了。”
    朱厚照听到‘中允’这两个字,忽然想起来时间也差不多了,“算他不容易了,最近也颇有些苦劳。那个左谕德李旻现在怎样了?”
    刘瑾闻弦知意,“照常当值,并无特别。”
    “我去请父皇的旨,换了他,升张天瑞为詹事府左谕德!”
    跟着太子干活,怎么可能光出力不看赏呢!
    过后不久,外面有宦官请了旨进来,禀告说:“殿下,南宁伯毛荣求见。”
    刘瑾一惊,南宁伯毛荣?这是腾骧左卫的指挥使,这个时候找他过来,想来定是为鞑靼使团之事。
    “宣!”

章节目录


大明嫡长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皇家雇佣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雇佣猫并收藏大明嫡长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