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雨季就要来了,也不知道之后的华西秋雨要下多久,张阳还准备修一修藏书阁的楼顶,楼梯会塌陷是因为潮湿的缘故,要让藏书阁内保持干燥,屋顶的构造要重新铺一遍。
    不然华西秋雨一来,就算是紫木也防不住潮湿,张阳还在盘算着怎么做好防潮,总不能在各个墙角和屋顶都挂着一袋袋的石灰吧。
    “姐夫!”
    听到山下一声大叫,张阳愣了愣,再次确认了一番好像是李泰的叫声。
    李玥都盯着弟弟妹妹做题,想着除了李泰也没有别人了。
    再是朝着山下的石阶看去,只见李泰正飞奔而来,他脸上的肥肉因跑动一抖一抖的。
    因为蒸汽机的铸造,李泰这胖子近来用脑多,吃得也多。
    好不容易到了近前,他气喘着也跑不动了,双手扶着石阶整个人坐了下来,伸手指着远处,“好像是……姐夫去看看吧。”
    这胖子因为跑动涨红了脸。
    张阳走下山扶着他,“是蒸汽机出问题。”
    李泰双手用力抓着,眼神中好似带着光,“那蒸汽机的轮子转起来了,它转起来了!”
    “行了行了,你先不要激动。”张阳只好跟着下山。
    此刻的铁匠坊旁有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发出了嘈杂的动静,当走近之后,这声音愈加响了,低声细语的议论很快就被这些大家伙的动静淹没,大家只好放大声音讲话。
    张阳走到近前停下脚步,眼前这个蒸汽机的模样很怪异,可看着那转动的轮子,再是一听汽笛声,恍惚又好像回到了上辈子。
    再回神一看,身边还是李泰与这些人。
    “姐夫……”李泰颤颤巍巍道:“是不是造好了。”
    张阳笑着点头,“这是骊山的一大步,恭贺魏王殿下,恭贺大唐。”
    李泰高兴当场跳了起来,“还是姐夫指点的好。”
    “我只是指点一些皮毛而已,这个蒸汽机从头到尾都是魏王殿下的心血。”
    兴奋之余,李泰整个人瘫坐在了地上,心中有前所未闻的成就感,三年时间,三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从七年前第一次认识到气压,对气压的猜想,再到热气的上升,一步步从最基础的气压常识开始。
    七年了,李泰从十岁到了十八岁,他还是这么胖。
    蒸汽机可以改变现在骊山的格局,将骊山的生产力再上升一个台阶。
    李泰瘫坐在地上,看着正在吞吐蒸汽的大家伙久久不能言语,一时间他又掩面而泣,这两年太难了。
    “姐夫,你知道吗?几度都想要放弃了。”李泰话语有些哽咽,“但每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又会觉得万般地心痛,我们上上下下三十号人,三年的心血!这么一想又咬牙坚持,从管道到炉子,前前后后推翻重来数十次……”
    他开始讲述着蒸汽机铸造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题,李泰没少发脾气,为了成功他也到了一种不计代价的地步。
    好在如今成功了,李泰也释然了,这一刻他觉得整个人都升华了。
    张阳看着李泰现在的情况,要是今年还不成功,他多半会崩溃的。
    他就是这么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只要是他不明白的事情,就要查到底,哪怕是几天几夜不睡觉。
    张阳还回想起七年前,他在朱雀大街上抱着自己的腿求问气压的缘故。
    从小到大他就没有变过。
    恍惚间他还是当年那个小胖子。
    江师傅远远看着这一幕,魏王殿下一句句喊着张阳姐夫,他扶着自己花白的胡子,一时间失神,突然间明白什么。
    在骊山的人都知道,骊山的主人就是魏王殿下的姐夫,只是这一刻他老人家终于想明白了。
    原来是这样,难怪他……
    “该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江师傅低声自语,怅然若失走入铁匠坊,此刻的铁匠坊的人都出去了,烧铸的炉子也已经熄火。
    他走入自己的房间内,从桌案下拿出一个盒子,盒子中装着的都是银饼,这是原本打算交给他的。
    只是现在才明白他是骊山的主人,是骊山的县侯。
    平时他看起来没有一些县侯该有的模样。
    “是呀,他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一直在魏王手底下做事,那个娶了公主造福骊山的,除了他还会是谁。”江师傅笑着此刻的心情很复杂。
    铁匠坊外,蒸汽机运作已经有一个时辰了,在蒸汽机旁放着一个台阶,人踩上去可以加水。
    蒸汽机运作得越久,这个铁皮盒子不住颤抖,好在运转很稳当。
    张阳看了看众人还在成功的喜悦中,世事总是这么的有意思。
    从开始设计蒸汽机到现在铸造出来已经有三年了,而这三年间李泰克服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其中最难克服的恰恰是一些很小的细节。
    这些细枝末节就像是拦路虎,拦住了蒸汽机铸造的过程,也体现了现在骊山工业发展不全的症状。
    唯独是金属工艺上一个最常见,最简单的工序,只是一个倒角却成了蒸汽机成功的关键。
    这便是令张阳想笑又笑不出来的地方所在。
    铸造工艺的精细化一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或许这个蒸汽机比后世的蒸汽机车还要大上三倍之余,但这是大唐的蒸汽机。
    光是看着狂野又简陋的外表,处处有着大唐该有的野蛮之气。
    技术的萌芽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它会越来越好,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往后的蒸汽机也会更加精细。
    已经想不起来后世的人们是如何铸造出蒸汽机的。
    可在大唐,这是骊山众多技术骨干三年的心血,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多难以估量。
    这一刻觉得自己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阳将欣喜与感动都留给在场的众人,便离开了人群。
    同样在这个时候离开人群的还有李世民。
    “这蒸汽机会一直转吗?”
    听陛下这么一说,张阳笑道:“那就要看它的负荷极限在哪里了。”
    李世民蹙眉叹道:“朕已看不透现在的骊山。”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陛下打算什么时候用骊山的蔬菜宴请朝中重臣。”
    蒸汽机归蒸汽机,太府寺的事情不能停下。
    李世民犹豫良久,又道:“入秋的十月朕会与他们说太府寺的成果。”
    “多谢陛下。”
    “你还没有说那个事物作何用处。”
    张阳陪着皇帝一路走着,“无它,无非就是提升生产效率,知识就是技术,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有了蒸汽机可以让我们骊山的工业腾飞,以后可以让骊山有了动力源。”
    “动力源?”
    看皇帝还是不理解,张阳笑道:“陛下也看到了现在的骊山大部分的劳作都需要人力,但只要有了这个蒸汽机,便可以取代很多的人力,让我们生产成规模化,同时节省出来的人力,可以继续往技术上发展,我打算让我们骊山人都掌握技术。”
    对大唐其他的来说,刀耕火种一直都是主基调,就算是不是刀耕火种,外界的制造术比之骊山还是落后一截。
    骊山先外界一步,而现在骊山有了蒸汽机,李世民已经想不明白外界与现在的骊山相差有多远。
    当看过骊山的生产之后,再看其他的地方用人力堆砌出来的生产力。
    如果真要来形容,那只能说是两个世界。
    骊山与外界的沟壑已经很大了,往后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回头再看了一眼那个颤抖着吞吐烟尘的大家伙,“朕会看着你们骊山,直到你们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借陛下吉言。”张阳笑着也陪着这个皇帝走着,“对了,还有一件事希望陛下应允。”
    李世民稍稍点头,“你说。”
    “现在蒸汽机已经告成,以我们现在骊山的生产力需求,光有这一台是不够的,而且因为制造所需,需要的大小与样式也是不同的,这不过是我们骊山的一小步而已不足为奇。”
    李世民点头道:“如此说来,朕也觉得这也没什么好讶异的,只要给宫里制造方略与秘方,一样可以造出来。”
    张阳笑道:“骊山怎么能和陛下相比,见笑了,往后骊山要建设一个大书院,用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我打算修建在蓝田县。”
    “开设书院,于民有利,于社稷有益朕不会拒绝,应允你们骊山开建书院。”
    嘴上这么说,李世民还是回头多去看了一眼那个蒸汽机,之后打算去看看上官仪。
    皇帝对蒸汽机不感兴趣,他更希望朝中能够网罗更多的人才,上官仪确实是个不错的人。
    张阳在村子里走了走,村民们正在整理麦子,有些稃片与颗粒贴合在一起嫩麦子,要挑拣出来。
    村民们会将这些麦子煮一煮用来吃,也是不错的。
    稃片虽然下咽的时候困难,但这种食物又有纤维又有身体所需的能量,偶尔吃点很是不错。
    如果麦子收成太差,人们也会吃这种没有长好的麦子。
    其实这种麦子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燕麦。
    在河套以北或者河北,突厥等地因为水土与气候的关系,常年温度并不高,也会长出这种麦子。
    张阳收拾了一些带走,在村妇们讶异的目光下带着去了骊山。
    直到师母解释了,这些村妇这才没有计较。
    主要还是这个骊山的县侯这两年很少出现在村民面前,以至于现在这个一脸胡渣穿着又简单的人,一时间认不出是这里的县侯。
    师母与邻居一共五家人,经过士彟分配安排之后可以给一些比较简单的活,比如说挑拣麦子。
    随着这两年老师的身体每况愈下,师母这两年也老得很快,现在白发已经比黑发要多了。
    时光留不住人,就算是骊山调养得再好,也挡不住老师病症的恶化。
    张阳带着一包袱麦子回到了山上。
    孩子听完了课,面对皇姐刚刚布置下来的作业都很沮丧,听了一下午的课他们都没什么精神。
    应该说这一个月来孩子们都没有精神,之前李玥临近生产,松懈了孩子们的课程。
    现在正是追学习进度的时候,学习任务重了。
    来到厨房,张阳洗着燕麦,打算给孩子们做燕麦吃。
    李玥手拿着书卷好奇道:“今天,青雀是怎么了?”
    “蒸汽机完成了,现在就在村子外烧着呢。”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更需要铁料与煤石了。”
    媳妇对村子的发展很用心,对她来说村子从穷困到现在的富裕是夫妻俩共同安排的。
    “不过早在前两年,我们就囤积不少的铁料与煤石,还能用个两三年,辽东那边有不少煤矿,该和你父皇谈谈了。”
    “嗯。”李玥笑着。
    燕麦做出来其实并没有后世的这么好吃,吃起来口感更粗,做出来之后就成了弟弟妹妹下午的点心,她们倒也不挑食。
    孩子出生已经有一个月,婶婶抱着他的时候,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家,目光所及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他的眼睛有好奇的光芒,他抓起什么是什么,都想往嘴里塞。
    夜里,喝着茶水看着书的张阳听到了屋前媳妇与小慧的低语。
    徐慧打算用太府寺的名义,来驱使江南东道的茶山山民,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好处来收买一些族长与村长,还是需要用钱的。
    李玥还悄悄地把太府寺卿的印信交给了徐慧。
    这些事情张阳全当不知道,听到也装没听到。
    张阳看着手中的这卷《太史公书》,太史公书也就是史记,只不过司马迁写完了史记这传世之作后,隔了几个朝代,叫法很多。
    这都是外面搜集而来的书籍,就算是在大唐能够搜集到完整的史记也很难。
    倒是眼下可以看到一些史记原本的模样,隶书的字体看着比楷书费劲一些,看懂的问题倒也不大。
    这卷上写着是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从而在战国时期雄霸中原的事迹。
    李玥心情很好,哼着以前夫妻俩一起哼唱过的调子,“夫君我们一起唱歌吧。”
    张阳收起手中的书卷,“你想唱什么。”
    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笑起来还是像个小孩子,“一闪一闪亮晶晶!”
    “好。”张阳先开口起了一个头,夫妻俩便在屋中唱了起来。
    两位婶婶收拾着华清池边孩子们玩闹得一地狼藉,听着屋内夫妻俩对唱的歌谣,她们脸上又多了许多笑容。

章节目录


张阳李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张阳李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阳李玥并收藏张阳李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