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整一天的奔波,我们于黄昏到达华严寺。采风团的队员,已经是人困马乏了!
    是夜,我们入住华严寺,跟法师一道体验佛家的晚课,七点半进斋之后,大家都觉得相当疲乏。此时,天色已然昏暗下来,支提山的夜幕,重墨深染,铅黑般的天空一片寂静,仰面望去,找不到任何可以闪亮的光点。天空中,一点一点似雨似雾的水滴,洒落到我们的头上,宁德的秋气,已然开始深沉了。
    是的,已经是闰九月了!而今天,正是闰月九九,怪不得刚才车上和我同座的小女生问道:“是不是重阳节老年人活动,出去郊游的?”我微笑地哄她说:“是的!”
    是的,闰九月了,这个世间少有的闰月。从1832年至今,已经有182个年头了。而到下个闰九月,据说是下个世纪的2109年,那也要再经过85年啊,人生何得如此长寿呢?故张逢康老师对我说:“这是一个幸运的长寿年,让我们逢上了两个九九!”
    是的,闰九月了,支提山确实有些微凉,但树叶依然苍翠,暂时还少有红枝黄叶。吃过晚斋后,队员们早早进入房间,稍加梳洗,上了床就把被子盖上。
    没有电视,没有w。f,只有几本陌生的佛家经典。在我的邻床,是一位来自监理公司的工地监理员,我们有事没事地闲聊着。在此之前,我们素不相识,他说他是福州人,被委派到宁德,来这里监理工程质量的。
    2。
    九点,我们听到华严寺传来“嗡嗡”的钟声。那钟声,敲开了人们的心扉。在九月的季节,钟声的温暖回旋着清秋瘦韵,一个故事悄然展开。窗外,浓雾包容着细雨,那雨细得让人惊叹,只有轻盈的微凉。当它飘落在你肌肤上时,瞬间的蒸化还原了似有的美感。
    而那“嗡嗡”悦耳的钟声,亦如轻湿的秋雨,一阵一阵镶入耳膜,在瞬间的潜移默化中升腾着、消溶着、分解着!这是佛的声音吗?
    突然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早些年,当我们读着这首诗的时候,除了让这种孤独的美妙和深秋的情怀所吸引之外,还常常对“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千古名句产生怀疑。在人们的印象中,寺庙的“晨钟暮鼓”似乎已成为定性,人们在晚上还能听到钟声吗?这个疑问于我,亦是伴随数年。每每读起这首诗,既感慨于它的美妙和谐,亦在突然间想起“晨钟暮鼓”而感觉总有一点点欠缺。有时,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在唐朝之前,寺庙里曾经有过“夜半钟声”?
    这种怀疑维系了我好几年,但在今天,在华严寺里,我确实听到了晚钟的召唤。在支提山的九月里,我和采风团的朋友都感觉到这种独有的和谐——华严寺,我们的“夜半钟声到客房”这里,有许多客人;这里,正是秋月!但这里,没有客船,不见月落乌啼。
    所以,当钟声传来的时候,我的心正在想着,我的神经正在感觉着,却始终说不出来。
    我依然和我身边这位年轻的朋友,闲扯着一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世事。我们都是俗人,是粗人,是佛家之外的凡夫俗子。我们有着自己的心事,喜欢天方夜谭。但是,那一声声悦耳的钟声,和法师们引吭高歌的诵经声,却犹如天籁,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经意,还是占据了整个耳膜,甚至是——整整的一颗心。
    想想,如此精彩的一句名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3。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都睡了我大概没有梦见唐朝,也没有梦见张继,更没有梦见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但我却记起了华严寺的钟声,声声、声声,在我的耳边响起
    我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让一阵更鼓声,给敲醒了!是的,我听到华严寺的更鼓声——“哒、哒、哒咣,哒、哒、哒咣”
    我没有细数它击打了多少下,但我却注意到它的节奏声:“哒、哒、哒咣,哒、哒、哒咣”这种如今只在电视、电影才能听到的声音,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里,悄然地爬上我的心头。朦朦胧胧间,似乎在向人们示意着:在佛家的世界里,没有时间,没有代表现代文明的钟表,一切,都归于原始。一切,自然,平和,没有太多的规律
    这是一种天籁之音——如果不是你亲耳所闻,你不会想象数千年来的人们,为什么乐意在睡梦中,让这种声音提醒,让人启迪?
    更声,已经渐渐消隐去了;外面的世界,又开始安静了!所以,当我把心收回屋里时,我却听到外床那年轻人的鼾声!是的,它可能扰乱了你的思绪,自此,无法入眠。
    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花声、鸟声、哇鼓声;还有这更鼓声、铜钟声和诵经声,它们都是美妙的,隐隐约约的,若隐若现的!可是当一个人在享受醉梦时,却把自己的鼾声,抛给了另外一个人,这大概不能说是幸福的分享,而是一种痛苦的剥夺,呵呵!就算,他是你亲密无间的朋友——但一到晚上,这鼾声给你的,却不会是花鸟虫鱼的美妙感觉!
    但是,我们无法抱怨别人,虽然这一夜无眠。我在钟声、鼓声和鼾声之间,却放弃了矛盾,而选择理解。
    凌晨四点时,我再次听到华严寺的钟声。四点,我却没有听到法师们高吭的诵经声。我想,清晨是静的,只有这“嗡嗡”的钟声,在静静的晨光中,在支提山的华严寺,向外漫延以及那雨声,和那被钟声震落的滴水声
    我依稀听到,是秋的脉搏,是在这动和静之间,青黄交接的永恒!
    法师们该是在做早课了,他们应该把腿盘在蒲团上,轻声地朗诵着经文。我想,早课和晚课该是不一样的。早上,是轻而安静的,它可以抖落水珠;晚上,却是动和高吭的,它可以安息灵魂。
    所以,我忘记鼾声,在断断续续的钟声里,听着雨声的沙响
    4。
    在华严寺的钟声里,在支提山的雨声中,甚至在年轻人的鼾声里,我又睡着了!在我醒来时,外面的雨声依旧,睁开眼睛时,已经是六点多钟了。
    外面,人声开始杂噪了;外面,朋友们陆续起床了。夜的安静,开始让位给了晨的喧哗。这个世界都是因为有了人,有了故事,有了喧嚣,才有了烦恼。佛都是这样说的,但他们都没有告诉世人,就算告诉世人,又有哪个世人愿意听呢?
    年轻的朋友还在睡觉,他今天不用上班。我洗涮完后推开房门,外面依然是雨,天空阴阴沉沉的,给华严寺的黑瓦,添加上一层墨色。
    原来,雨是能够这么美的,它有色颜。在秋天,是红的;在春天,是绿的
    斋房早膳的时候,我遇见一位师父。于是我问:“古书上不是说:‘晨钟暮鼓’吗?为什么我们在晚上还能听到华严寺的钟声呢?”
    师父说:“没错啊,早上是先敲钟而后击鼓,所以有‘晨钟’之说,这叫‘开’;晚上呢?是先击鼓而后敲钟,故此有‘暮鼓’之义,这叫‘收’。天天如是,年年如此,一开一收!”师父又说:“钟声听起来悦耳,传得较远;鼓声听起来稳重,传得较近;所以啊,你们只听到钟声而没听到鼓声!这‘晨钟暮鼓’的误解,也就深了!”
    我算是明白了,这自古传下的“晨钟暮鼓”依旧没有改变!只是,先敲的鼓声,我们没有听到,后撞的钟声,却传入我们的耳膜!
    是的,我们再也没有理由怀疑张继了。不管是唐朝还是今天,这“夜半钟声到客船”都依然在延续着。只是,你有没有到过华严寺呢?你有没有在华严寺里小住一晚呢?你知道不知道,张继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边,确实有过“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独!
    5。
    所以,我为华严寺的钟声,写下一首小诗:
    是夜
    九时
    雾起
    华严寺的钟声,悄然响起
    支提山的空气
    凝结成雾夜的水珠
    在一千多年的陈年往事里
    “嗡嗡”震荡
    大和尚的诵经声啊
    犹如一曲悠扬的天赖之音
    忽想起
    月落乌啼
    忽想起,九月的寒山寺,想起
    夜半钟声
    是时
    我已如诗

章节目录


戴高山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戴高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戴高山并收藏戴高山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