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盐的人多了,盐价才会低!”大明户部尚书谢三宾轻轻重复了一遍。
    谢三宾虽然不懂供需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论,但是他清楚想要降低盐价,必须增加盐商的数量。
    可卖盐这门生意需要大量的本钱。
    一般的商人没钱买盐引,没有盐引就没办法卖盐,更无法成为盐商。
    如此一来,增加盐商数量的想法又成了泡影。
    怎么办呢?
    有了!
    谢三宾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既然无法增加盐商的数量,那就解除盐商卖盐的地域限制。
    没了地域限制,这些盐商会在各地开设分号贩卖食盐。
    盐商的分号也是盐商。
    盐商多了,市面上的盐就多,盐价自会降低。
    等等!
    谢三宾又陷入深思。
    他既要考虑这么做会不会损害东林党和士绅们的利益,也要想办法给崇祯交差。
    群体利益固然重要,个人利益也不能忽视。
    认真思考后,谢三宾觉得取消盐商贩盐的地域限制并无大碍。
    解除限制后盐价必然会下降,让盐商利益受损。
    但...
    盐商的真实数量并没有增加。
    对士绅集团来说,这块肉还在他们的锅里,没被其他人分走。
    勉强可以接受。
    对崇祯和朝廷来说有两个好处。
    一是盐商分号增多,虽然不能向他们征收盐税,但可以征收过税、门税等商税,增加朝廷收入。
    其次盐价降低,百姓获利,崇祯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
    妥了!
    谢三宾打定主意。
    谢三宾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决定将对盐商以及盐商背后的士绅阶级造成致命一击。
    数年之后,无数盐商破产。
    他们背后的士绅也受到牵连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
    给谢三宾看病的郎中轻轻拱手:“谢大人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操劳过度引起的身体乏累,静养几日就能痊愈。”
    “多谢大夫,”谢三宾长舒一口气,“来人,给大夫拿些路费。”
    “是,”旁边的管家伸手递出一个装着几个大明圆宝的布包。
    “多谢大人赏赐,小的告退!”郎中起身告辞。
    离开谢府后,他在一个偏僻无人处停下脚步。
    很快一个伪装成路人的锦衣卫从旁边路过。
    二人交汇时,锦衣卫突然问:“谢三宾病情如何?”
    “劳累致病,休养几天即可恢复正常。”郎中回答。
    “你们都聊了什么?”
    郎中把从进门到出门发生的一切,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一遍。
    “嗯,”锦衣卫迈步离开。
    这个消息很快被李若琏送到乾清宫内。
    这件事并非是崇祯的谋划。
    京师遍布锦衣卫的眼线,这个郎中恰巧是其中之一。
    看着李若琏魁梧的身体,崇祯开始思考另一件事。
    “李指挥使。”
    “臣在。”
    “平辽大军当中有不少锦衣卫的人吧?”
    “回陛下,平辽军各部包括关宁军里面都有一些锦衣卫或者线人。”李若琏回答。
    “嗯。”崇祯点了下头,没继续问。
    李若琏想了想:“陛下想让他们做什么?”
    “辽东正在打仗,朕想派出一些精明干练之人去前线侦查敌情,为大军提供帮助。但朕不想从平辽大军中抽调人手,你懂朕的意思吧?”崇祯抬起眼皮说道。
    “臣明白。”李若琏老练的回答。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他十分清楚锦衣卫的底细。
    平辽军中的锦衣卫和线人主要任务是监视内部,防止出现大规模叛乱或者投敌的情况。
    这些人的个人能力很一般,更谈不上精明干练。
    唯一的特点是很普通。
    普通到谁也不会相信他们是锦衣卫。
    若是把他们派出去侦查敌情,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
    崇祯当然不会派这些人侦查敌情。
    “李若琏,”崇祯开始说自己的计划,“攻下宁远后,辽东门户大开!届时你从京中挑选了一些好手,或扮作战俘,或扮成流民混入辽东。能发挥发挥作用最好,如果不行就当练兵了。”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李若琏有些谨慎地问道。
    “说说看。”
    “以臣对建奴的了解,让锦衣卫扮作战俘或者流民不但无法获得建奴的信任,还会被当做前驱反攻自己人。无论胜败,对朝廷来说都是损失。”
    “臣的意思是安排一些精通朝鲜语的锦衣卫乘坐海船去朝鲜,在那里登陆后扮作朝鲜人进入辽东。如此一来,建奴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
    “唯一的弊端是容易被朝鲜人发现端倪,”
    “朝鲜...”崇祯自信地笑了。
    当时的朝鲜君主姓李,所以朝鲜又被称李氏朝鲜。
    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
    随后李成桂立刻向大明朝贡,并请求朱元璋赐国号。
    朱元璋认为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于是赐国号朝鲜。
    李成桂于洪武二十六年奉旨定国号为朝鲜。
    这只是简缩减版的国号,正式的国号是明朝鲜国。
    在很多正式场合下,李氏朝鲜都会以此自称。
    历史上的李氏朝鲜在抗倭援朝后对大明的崇拜达到了顶峰,以至于后来虽然被满清暴打数次,被迫俯首称臣,但仍然心向大明。
    哪怕崇祯自杀,中原陷落,朝鲜内部还在商议反清复明。
    另外。
    朝鲜高层每年都会在私下里祭祀明朝的皇帝,甚至在一些内部文件里仍然采用崇祯年号,一直用崇祯二百多年才逐渐停止。
    这么说吧。
    朝鲜虽然投降了建奴,但这里的百姓比大明朝的百姓还忠诚淳朴。
    只要明军水师在朝鲜登陆,朝鲜军民不但不会反抗,还会主动提供各种物资,情报,兵源甚至所有的一切。
    但崇祯没这么做。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等到时机成熟时出手才会给建奴致命一击。
    不过从朝鲜向辽东渗透的办法倒是可行,于是他对李若琏说道:“李指挥使倒是可以试一试,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
    “臣这就去安排。”李若琏激动地回答。
    “等等,还有一件事。”
    “陛下请讲。”
    “想办法告诉京师的百姓,户部尚书谢三宾是朕眼前的红人。”崇祯说话时一脸神秘。

章节目录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文盲写小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盲写小说并收藏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