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府,北京城。
    时值中秋时节,但受到小冰河期的影响,晚间的天气已经很凉了,外出的人必须要多加两件衣服才行。
    天色已晚,紫禁城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内侍们安静地肃立在东暖阁门口,时不时偷偷瞄一眼东暖阁,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情况发生。
    东暖阁内,一名身材消瘦、面色苍白的年轻人正坐在书案前发呆,这位正是我们的主人公,大明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人送外号“木匠皇帝”的朱由校!
    不过眼前的朱由校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位“原装”朱由校了,虽然身体还是,但“灵魂”却是一个叫做朱启明的21世纪年轻人的,没错,他是穿越过来的!
    穿越之前的朱启明,本是一名21世纪的基层打工人,闲来无事和驴友徒步穿越黑竹沟,结果半夜被不明生物袭击,几人四散逃命,他在逃命中不幸坠崖,再醒来的时候就变成了朱由校!
    作为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21世纪新青年,怎么会轻易相信穿越这种事,朱启明一开始认为这不过只是一场梦罢了,因为这他不止一次自残,希望能从梦境中醒来。
    在遍体鳞伤之后,朱启明最终放弃了自残,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已经穿越的现实。
    接受归接受,但朱启明依然无法快速融入这个世界,他并没有“继承”朱由校的记忆和能力,这给他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首先是语言方面,这个时代的口语有很大一部分与21世纪不同,朱启明听人说话好像一个北方人听南方人说方言;其次是一大堆超出他能力的国家大事需要处理,这可难倒了大专毕业的他了,看着那些辞藻华丽却满篇废话的文言文奏疏,简直让人头大如斗!
    好在朱启明自小生活在南方,对各种方言的学习能力很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可以基本无障碍地跟这个时代的人交流了,但国家大事还是只能交给内阁的那几位阁臣和司礼监处理,他依然不敢擅做主张,自己只当自己是个吉祥物。
    本想着提前在华夏大地实现君主立宪,自己当一辈子锦衣玉食的吉祥物,然而今天收到的一份奏本却却打破了朱启明这个美好的愿望!
    这里说一下明朝三种最高上行文件形式,一是奏本,一己之事、陈政事、献典仪、劾贪谬均可;二是题本,京内外例行公事进呈御览者称题本,有固定格式;第三种是揭贴,凡有密奏及奉证登芨者皆称揭贴。
    摆在朱启明面前的奏本是朱由校的老师、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呈上的,内容也不复杂,大意是说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辽东经略王在晋就是个会动嘴皮子的人,目光短浅不堪大用,要求撤去王在晋的职务,同时还夸了好几个人,言外之意,这几个人都比王在晋强,皇帝您赶紧换人吧。
    “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这是孙承宗对王在晋的评价,不过在自幼喜欢文史的朱启明看来,这句话用来评价孙承宗也不为过!
    不可否认,孙承宗是位忠臣,但在穿越者朱启明看来,却算不上一位能臣,此人的战略眼光是有的,但却有些不接地气,任何一个策略都不能脱离现实基础,空中楼阁是不立不住的。
    孙承宗看到辽东情势恶化,弹劾王在晋保守,朱启明可以支持,捧认为有能力的大臣朱启明也可以支持,但朱启明却不能支持孙承宗的策略!
    只要是历史课上没睡觉的,基本都知道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修建了绵延几百里的宁锦防线,耗费钱粮无数,然而结果吗,大家都知道的。
    王在晋龟缩山海关的策略有没有问题?答案自然是有,放弃辽西走廊,就意味着失去了防御纵深,要知道明朝的首都是北京,敌军一旦攻破长城防线,就可兵临北京城下,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那么孙承宗的宁锦防线策略有没有问题呢?答案也是有的,孙承宗一是高估了明末明军战斗力,军队没有战斗力,修再多的堡垒也是白送,人家只要围住你一个重要的据点,然后围城打援,任你有多少人马钱粮,统统都是人家的战利品!
    二是忽略了明末的财政问题,国库入不敷出,各地又是天灾人祸不断,如果再在边境修建一个吸金无底洞,肯定会引发共鸣系列连锁反应,给国家造成更加严重的危机。
    王在晋是从底层一步步成长起来了,更曾总理户、工、兵三部事,他应该是看到了军队和财政问题,才会提出如此保守的一个策略,而孙承宗则忽略了这两个问题,但望风而逃的军队、崩溃的财政以及贪腐成风的官僚,不先解决这些问题,孙承宗的策略简直就和饮鸩止渴没有什么区别!
    在朱启明看来,王在晋和孙承宗两个人走了两个极端,目前最合适的策略应该是与后金和谈,然后韬光养晦“苟”一波,编练新军、改革财政,之后出动大军横扫后金光复辽东!不过这是个更难执行的策略,就算和谈之事能得到双方的认可,但财政改革这事恐怕会面临千难万险,一个不小心他这个皇帝就得“落水驾崩”了。
    来到这个世界快半年了,不熟悉环境的朱启明很少批复奏疏,也极少上朝和接见大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躲在乾清宫看书学习,奏疏基本都是司礼监在处理,而大臣们面奏之事,也多是说一句“与叶首辅商议”,而今天面对孙承宗的奏本,他不想置之不理了,毁国家根基的事,他不能同意!
    倒不是说朱启明对明朝有多少好感,而是前世目睹太多动乱国家百姓的苦难之后,他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一旦大明倒下了,不知要死多少人才能重新建立秩序,虽然分属不同时空,但他还是本能地认为这些大明百姓都是华夏同胞,不忍心看到他们遭受苦难。
    当然,除了国家和民族大义,朱启明还有对自己未来的考量,他相信自己“夺舍”的朱由校肯定不会再英年早逝,但如果大明亡了,他还是得死,这可不行,牲口被杀前还知道挣扎,何况是人呢?!
    但朱启明清楚知道,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他就得为即将覆亡的大明朝做点什么,哪怕不能像很多穿越小说那样中兴大明,也要保证大明不在自己的手中亡喽,就算像南宋一样苟着也要苟到自己百年之后!
    朱启明感觉自己已经被绑到了大明王朝这条破船上,想要船沉得慢,就得想办法尽量把各种窟窿补上,但这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将是何其的难啊!
    “唉—”朱启明长叹一声,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年那么多人选择躺平了,作出改变真的太难了,前方不知会有多少艰难险阻,他真不知道改变的后果是什么,是像众多的穿越小说主人公那样扭转乾坤,还是说会想疑似穿越者的王莽先生那样身首分离呢?
    朱启明迟迟难以下定决心,数次提起朱笔想在孙承宗的奏本上写点什么,但每次都又放了回去。
    “铛。。。”乾清宫内欧洲传教士进献的自鸣钟响了九次,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朱启明在纠结了五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孙承宗的奏本上写下了四个字:“留中不发”。
    历经近半年光景,朱启明终于做了决定:“从今天起,开始学着做个皇帝吧!”

章节目录


大明因我再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淮上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淮上杉并收藏大明因我再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