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神游天外,就听身后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子毅兄在做甚?”回头一看,骑在马上的可不正是贾珠。
    他连忙收敛情绪,露出个与往常别无二致的微笑:“子睿来了。”
    贾珠下马,把缰绳递给小厮,携着杨毅就往里面走:“快晌午了,子毅兄陪我一道用膳吧。”
    见他如此热情,杨毅说不出拒绝的话,就被拉着进了店里。小二这才长吁一口气,刚才那位客官杵在门口神情恍惚,眼瞅着都影响自家做生意了。
    贾珠上了二楼,寻个靠窗的桌子坐了,就让杨毅点菜。杨老兄此刻哪里吃得下?连忙摆手拒绝。
    见他这样,贾珠也不勉强,拣几个菜点了,又让上壶酒。等伙计摆好饭,捏着筷子贾珠便问:“看杨兄似有什么难事,说出来我帮你参详参详。”
    杨毅夹了颗盐焗花生,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多谢贤弟关心,我没事。”
    说罢,他似是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愚兄想赚些银子养家,不知子睿有没有门路?”
    贾珠看他这般,倒似遇到了什么难事。杨毅虽性格开朗,但相处久了就知道,这位有事常埋在心里,反不爱跟别人说。今天倒是奇了,他竟肯主动相询?
    心思电转就想到自家学里的事,贾珠连忙笑道:“这倒是巧了。我家有族中子弟要科举,眼下族学里人手不足,我正发愁呢。子毅兄既要找个活计,你看我家族学如何?”
    杨毅自是知道贾珠出身荣国府,是勋贵人家。那边的族学想必待遇不差。于是一听这话,不由有些心动。
    见他没有开口,贾珠继续道:“今年族学有人中了秀才,日后还要考举人、进士,所以得先把秀才班这摊子支起来。”
    说罢又加了一把火:“因着实在不想耽误好苗子,教秀才的夫子,月俸五两银子。”
    杨毅一听待遇如此丰厚,竟比当翰林的俸禄还高,忍不住放下酒杯:“不瞒老弟,愚兄以往从未教过学生,心里实在没底。不嫌弃的话我倒想试试,你看成吗?”
    贾珠等的就是这句话,闻言一笑:“这有什么不成的,依我看,子毅兄再合适不过了。”
    杨毅心下蓦然一松,早上出门时的悲伤与挫败荡然无存,不由暗叹人生境遇之多变。
    于是对着贾珠深深一揖:“多谢贤弟相助,愚兄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拉着他重新坐下,贾珠笑道:“别这么客气,咱们这是各取所需嘛。来来来,吃菜吃菜,光喝酒可不行,我今儿没带车,醉了你可得自己走回去。”
    杨毅闻言噗嗤一乐,倒也不再感怀。二人一边用饭,一边就族学的事又说了会儿话,酒足饭饱后才各自告辞。
    杨毅午后回家,便跟家里人说了坐馆的事,大家都惊呆了。实在没想到他竟如此迅速!杨老丈连忙问道:“他家还招人吗,为父也可以教教蒙童的。”
    他有自知之明,深觉自己这秀才比不得京兆府的水平高,因此想着能教蒙童也是好的。
    杨毅有些为难:“儿子去就行了,您去怕是不合适。咱们父子俩都去人家家里赚钱,实在是…实在是不好开口啊。”
    杨老丈沉默片刻又道:“你只管与那同僚说一说,应与不应都在他。”杨毅无法,只得答应再去问问。
    贾珠得知此事,略一思忖便同意了。他眼珠子一转,又问杨毅:“子毅兄家里还有兄弟吗?”
    杨毅深觉贾老弟表现的像个奸商,连忙摆手:“一个懂点医术,另一个以前给人当账房,都不是读书人。”
    贾珠却突然灵光一现,有了个新想法。他猛地一拍手:“我突然想到,可以开一门算学课!毕竟举业能读出来的还是少,旁支子弟多一门手艺,就多一条路啊!”
    说罢,他兴奋地拉住杨毅:“子毅兄,让你弟弟也来吧,我给他设一门算学课!薪酬上头,就跟蒙童班一样!”
    杨毅听罢十分惊讶:“贤弟,你是认真的?”
    贾珠笑道:“这还有假?老兄回去问问,若是你那兄弟愿意,到时候就一起来吧。”
    见贾珠这般认真,杨毅肃容:“真不知如何谢你,只能说日后贤弟但有要求,愚兄衔草结环以报!”
    贾珠无奈一笑:“区区小事,老兄可别这样,倒显得生分。不说这些了,子毅兄大才,日后我家子弟就拜托了!”
    杨毅闻言起身一揖:“敢不尽心竭力!”说罢,二人相视一笑。
    杨毅回去就跟家里人说了,让老爹和老三也去贾家族学教书,一时间阖家欢喜。
    杨三郎高兴中还带着几分忐忑:“大哥,你说这能行吗?当初我就是只对算学感兴趣,学不动四书五经才去当账房的。现在让我去教书,我咋心里这么没底呢?”
    杨毅还没说话,杨老丈已是斥道:“不试试咋知道不行?不行大不了再去外头当账房。”说罢又奇道:“公府子弟也要学算学谋出路吗?真是奇事啊!”
    杨毅闻言笑道:“子睿管着族学,他一向不凡,说不得有别的考虑。”
    杨老丈点点头,又对一旁闷闷不乐的二儿子道:“你也去外头那些药铺里头打听打听,说不得能快些找到活计。”
    老二虽然郁闷一家子就他没着落,但也知道人贾家不能把自家都给包圆了,只得闷声应了。
    贾珠这边也跟父亲和贾珍说了此事,此二人一向不具体负责族学事务,且已有办事章程,不过是多出些银子罢了,倒没什么意见。
    且就算贾珍不愿,荣国府在江南也有生意进项,过不了几个月银子就能到账,实在不必忧心。
    只是二人对贾珠要开算学课着实有些意外,贾珠自得说明缘由。听他这么一说,倒也觉得有理。旁支毕竟要自谋出路,现在外头识字的少,会算账的更是稀缺。
    要是自家子弟在这上头能用心学,哪怕科举上出不了头,日后也不会饿着。即使混账如贾珍,也觉得这是件好事。

章节目录


朕在红楼搞事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聿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聿竹并收藏朕在红楼搞事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