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皇帝御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骂作“鼠目寸光”,来济面红耳赤,愤然不怒:“房俊!此乃朝堂之上,焉敢如此欺我?”
    只不过他叫声虽大,其实心底并不是表现出来那般愤怒,甚至有些自嘲的苦笑……
    谁不知房俊乃是长安最大的棒槌,向来无所畏惧兼且才华绝伦?按照本心来说,来济是很想听听房俊对于天灾发生之后朝廷如何应对有何等精妙的见解,这厮素来才思敏捷有若天马行空,若非当真有什么笃定的想法绝不可能这般在朝廷之上站出来。
    可江都来氏早已没有其父在世之时的风光权势,因为祖籍新野直至高祖之时方才迁局广陵的缘故,一直不被江南士族所接纳,百般排挤诸般打压,这才不得不投靠关陇集团,求取一线存活之生机。
    否则用不了几年,江都来氏便会彻底陨落,泯然众人矣……
    来济虽然一直不太看得惯房俊的嚣张跋扈,认为其实在是太过没有规矩……话说江都来氏之所以如今陷入窘境正是那些江南士族不讲规矩,逐步蚕食江都来氏的利益才导致的,所以来济对于任何不守规矩的举措都深恶痛绝……但是与此同时,房俊所表现出来的才华能力却又是他甚为欣赏的。
    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就算再是不愿与房俊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可是面对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等人的授意,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怼上去。
    既然是寄人篱下,那就必须有甘为爪牙的觉悟……
    做戏做全套,虽然心中不请愿,可是面上却依旧一副怒不可遏之模样。
    房俊冷笑道:“话虽然难听,但是道理却明摆着。陕州虽然非是关中要地,但是处于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素来物阜民丰、良田万顷,乃是帝国近畿之重地。然而现在遭受天灾,却不能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反而要任由其地之幸存百姓流离失所,致使一座富饶的城池渐至凋敝,请问是何道理?”
    来济闭口不言。
    他已然遵从关陇集团的意愿站出来,立场表达清楚便已足够,犯不着继续跟房俊针尖对麦芒的撕扯下去。
    房玄龄近日已然多次未曾上朝,亦不知是当真身体不适,还是对房俊与长乐公主的绯闻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更甚或是不是对皇帝将要采取的手段表达不满……总之,今日依旧告病在家。
    文臣之首便由高士廉占据,其后是长孙无忌,再后是岑文本……
    高士廉回头瞥了一眼,见到岑文本老神在在闭目养神恍若神游物外,便又瞅了瞅长孙无忌,然后颔首垂目。
    长孙无忌心中无奈,此时应当让大臣们继续与房俊争执,不管房俊打着什么主意,搞破坏就好了。
    可高士廉这一眼明显是让他站出来。
    按理说以他的身份地位实在不适合这个时候跟房俊争论,可是他懂得高士廉大抵是想报复前几日他撺掇舅母鲜于氏致使高家陷入风波的一箭之仇……
    长孙无忌只能无奈苦笑,想了想,开口说道:“房侍郎所言未尝不是谋国之策,对于天灾救援一项,或许朝廷是应当拿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章程来。陛下亦曾说过‘民为水君为舟’之言,实乃天地至理,民心所向才是帝国能否千秋万世之关键所在。然而……房侍郎固然有忠君爱国之心,却亦不应过多干预户部之差事,说到底,你不过是兵部侍郎而已,还不是宰辅呢,呵呵……”
    这就是长孙无忌的高明之处。
    他并不知道房俊是否当真胸有成竹,有妥善之法能够解决及时救灾之弊端。若是直言房俊哗众取宠信口雌黄,万一人家当真拿出应对之法来,自己可是要被打脸的,话说他在房俊面前被打脸可不是一次两次……
    所以他根本就不在房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上头多做纠缠,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你不过是一个兵部侍郎,赈灾救援之事,与你何干?
    各部皆有职司,总不能因为你房俊能力大过天,就把所有人的事情都给干了吧?
    既然如此,还要户部负责赈灾救援的衙门何用?
    还不如全都撤职剪裁,都让你一个人去干好了……
    既驳斥了房俊多管闲事,又轻易的将户部的仇恨引起,让房俊里外不是人。
    朝臣尽皆精明之辈,只是稍稍思索,便体会到长孙无忌言语之中的机锋,算是将房俊一把推进坑里,大家不得不心中叹服。
    能够被满朝文武称为“阴人”,长孙无忌之斗争能力的确高深莫测……
    大殿之上响起一阵的响声,文武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甚或有人发出讥笑,都等着看房俊如何应对。话说果然姜还是老的辣,长孙无忌简简单单一番话,直接就将房俊逼到“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墙角……
    房俊立在殿中,面色怡然,丝毫半点不见窘迫。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面无表情的看着殿上卓然而立的房俊,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按说这个时候他应当直接叱责房俊几句,而后借故将其贬斥出京,即可达到自己削弱太子势力的目的。
    这是看着面前这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官员哪怕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贬斥出京的结局,却依旧毫不迟疑的站出来献计献策为帝国分忧,心底的爱惜还是令他犹豫了起来。
    脑海中响起当初房俊大朝会上径自进入太极殿献上“贞观犁”,又将点石成金的玻璃烧制之法敬献于他使得内帑渐渐富裕,可以支撑起他东征高句丽完成一代霸业的壮志雄心,研制的“震天雷”使得突厥狼骑闻之色变乖乖的远遁大漠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何况还有驾船荡平七海将大唐之天威远播异域之功勋……
    一桩桩,一件件,尽皆堪称盖世奇功!
    细细思之,大唐之所以有现如今繁华锦绣威震八方的景象,几乎便是得益于房俊的所作所为。
    更别说,他最宠爱的长乐公主甚至为了阻止自己的决定,已然下定决心下嫁于丘神绩,使得自己没有任何迁怒房俊的借口……
    与此同时,房玄龄的长期告病拒不上朝,以及李孝恭、李道宗这些皇室肱骨的苦劝,岑文本、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杜正论、马周等忠直之臣的谏言,亦令李二陛下不得不再次斟酌起自己的目的易储,当真是可以永葆大唐江山强盛绵延、千秋万代的最好做法么?
    李二陛下想过一旦易储的话必然会有人反对,却未曾想过这股反对的力量会这么大!即便身为天下至尊,即便骄傲自负英明神武,他亦不得考虑由此引发的后果……
    一旦朝局动荡,甚至绵延至将来新皇登基……那便完全背离他易储之初衷。
    内部不靖、大臣分裂,何谈强国富民,何谈称霸四海,更何谈千秋万载……
    李二陛下深深吸了口气,脑海中诸般念头逐一闪现,这才沉声道:“房爱卿有何看法,不妨直言。不过正如赵国公所言,尔乃是兵部侍郎,却贸然置喙户部之事,实乃逾矩之行为。若是尔所谏言却有可取之处,朕可以饶恕你非议之过;可若是信口雌黄大言不惭,那就莫怪朕严惩于你!”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顿时心中一惊!
    对于李二陛下的性情再是熟悉不过,这番话说出口,便代表着皇帝易储的念头发生了动摇,最起码有可能不会将房俊贬斥出京……这是长孙无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房玄龄固然深受皇帝信赖重用,但是年事渐高,致仕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一旦房玄龄致仕,整个文官集团的形势便会被完全打乱,长孙无忌自信凭借他的号召力能够将更多的重臣网罗旗下,与太子一系展开对抗,扶持晋王李治问鼎储君之位。
    可若是房俊身在长安,凭借其自身的才能和官职,却能够完美的继承房玄龄的政治遗产,将投靠与房玄龄甚至是倾向于太子的大臣紧密的串联起来。
    毕竟太子才是大义所在……
    长孙无忌这时候才陡然发现,其实房俊的目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天灾救援,而是就这么以一种赤诚忠臣的面目正正当当的站在陛下面前,让皇帝想起他的功绩,从而在继续重用与贬斥出京之间做一个干脆的选择!
    显然,这厮很好的揣摩了陛下的心里以及性情,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结果。
    房俊得逞了……<!-110-

章节目录


天唐锦绣房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天唐锦绣房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