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拿着刚从中国发过来的电报交给了希特勒,这段时间他的任务随着德**队滚滚前进的车轮也日益繁忙勒起来。对于此他是得心应手,丝毫没有感到疲惫,相反为前线的每一个胜利而欢呼。做为第三帝国外交人员,他很清楚的知道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在外交中的巨大作用,正是这些才能支撑起一个强国的强硬外交政策,在战争中外交只是军事手段的延续,两者同样是为了更多掠取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让他感到焦虑的是最近一段时期内,外交和政府内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纳粹党内不少人提出了中止和中国的合作的建议。尤其是得到从德国运送到中国的犹太人并没有按照当初协议中处理,中国人给予了他们很高的待遇,那里渐渐成为了犹太人的中心,他们甚至帮助犹太人在那里建立了两个小犹太城市。这些犹太人四处宣扬的对第三帝国的仇恨,中国人虽然想掩盖这一切,但是这些犹太人还是依靠他们广泛的关系传达出了这种信息。这些都让他们感到了极大的愤怒,虽然后来政府并没有再送犹太人过去,但是,还是不能阻止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前往中国。
    更重要的是因为德国的出海口被英国封锁,而中国的出海口也被日本封锁,原本陆路交通也因为中国和苏联的战争完全中断。几乎所有的和中国的贸易都停滞了下来,原本可以掠取巨大利益的合同已经变成了一张废纸,而中国这些年中大规模输出的钨和锑等重要战备资源数量十分巨大,除了保证供给军队和工厂需求外还囤积了相当大的数量,所以封锁对这些战备物资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日本驻德国的大使也四处活动,向德国政府官员倾诉他们纵容**甚至**在北满地区活动,对中国国内的**态度也十分的暖昧,给予了不少,即使发生了那次事件也并没有导致他们的兵戎相见。他甚至危言耸听的告诉里宾特洛甫,根据他们收到的情报中国北方的李成坤政府甚至很可能扶持**武装。目前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公开默许了**在其国内的活动,也承认了**武装,但并无加强**武装的意图,李成坤如真有此意图,**很可能再中国蔓延开来。
    原驻柏林的日本大使东乡茂德十分反对日德发展进一步关系,而驻柏林的日本武官大鸟却希望大力发展和第三帝国的关系,甚至缔结同盟条约。大鸟的建议德国了日本内阁和军方的,日本军方看到的是中国北方李成坤部不断的获取德国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和德国帮助下组建的现代化的军队,这些武器和军队都让他们吃足了苦头,他们内心十分希望看到是德国和中国关系的恶化。如果日本代替了中国的地位则最佳,那么中国的战斗机和武器系统对日本的威胁也将大为减少,日本很可能从中找到中**队的弱点,战胜他们将不会再困难。
    日本内阁希望看到的是日本多一位盟友,虽然欧洲各国和美国对日本出兵中国并没有出兵帮助中国,但是他们至少也表达了对日本行为的不满,而德国也和这些国家有利用的冲突,而且德**队强大的战斗力也足以让日本内阁相信在欧洲将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德国也希望有一位可靠的盟友,可以对抗还未参战,但无疑很可能在战争后期加入战争英国的美国,牵制英国在亚洲的军队。
    大鸟得到了内阁后,内阁命令外相将反对近一步发展日德关系的东乡茂德调到了苏联莫斯科担任大使,将驻日武官大鸟升任驻德国大使。而对日本有利的是,当初大鸟当初和尚未成为第三帝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有不错的私交,里宾特洛甫本人也倾向于和日本合作。然而要和日本合作面临的阻力却不小,这也让里宾特洛甫很是头疼的地方,毕竟这么多年和中国的合作远比和日本的合作要来得多,也来得广泛,中国人在德国政府和军队中都有很多同情者。
    近年中国和德国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战结束后,做为战败国的德国丢失了所有在中国的特权,然而这也是导致中德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眼睛中,认为只有战败的德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中国平等交往的先进工业国家。其它国家要么在中国拥有租界要么占有中国土地,拥有各种特权,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平等。
    中国不仅需要德国的投资,还需要德国在军队建设和工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战后德国被闲置的军工人才也可以到中国来一展身手。而在一些德国人眼中,中国恰好是重振德国经济所需要的一个可以进行互利贸易的伙伴,中国既可以为德国工业制成品提供市场,又能提供德国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中国无论那个派系的军阀都迫切地希望同德国开展经济军事合作。只是由于中国政局过于混乱,德国魏玛政府迟迟不知究竟把赌注押在哪一方才好。
    中国内战连连,德国制造的武器因为优良的性能深受中国人欢迎,输入中国的军火几乎占据了中国进口武器的一半份额。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扩充军备,中国的黑龙江李成坤首先和德国达成了以农产品和矿物资源换取德国武器的先例后,南京国民政府也效仿,使得中国引进的武器绝大部分都来之于德国。德国国防军在扩充军备的过程中为了检验其新式武器装备,国防经济部门需要获取并贮藏中国的战略矿产原料,工业巨头及军火商人需要向中国推销其产品并扩大销售,使得德国政府甚至贷款给李成坤政府用于购买德国武器。
    无论是南京的蒋介石还是黑龙江的李成坤都十分重视和德国的友好关系,他们对德国也表现出和其他中国人一样的偏爱。对德国他们都有好感甚至崇拜,根据《中央日报》报道在李成坤初次在北方抵御住了日本的进攻,站稳脚跟后来到南京和蒋介石会谈中,他们都谈到了德国民族坚韧性格,刚强而勇敢,重视战士的荣誉。他们都很认同德**队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可作为改造中**队的借鉴。
    蒋介石认为应把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指导原则。他甚至提出一个口号:“德国民族的伟大精神乃是我们未来的榜样。”李成坤更认同俾斯麦为首的那些德**事家和政治家对德国民族的改造,他们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把德意志民族和日尔曼人改造成现在的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军人,认为要实现那些目标必须从最基本的人开始做起,否则必然是空中楼阁。
    事实也表明了两个人所说话语并非只是随口之言,蒋介石无法完全控制民众和军队将领,他的政策很难普及。对那些政策各地均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对民众几乎没有对人利益产生的冲击,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新生活”运动,也受到了各种暗地里的抵制,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即使政府拨款给军队,很难将钱全部花在军队身上,能保留十之三四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他们对这些要求并不是很迫切,对军队的投入始终没有能加强。
    蒋介石在改编军队的同时不得不派遣大部分的军队和反对他的武装作战,这些战斗消耗了巨大的金钱,原本使用这些金钱是完全可以让很多部队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的。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能尽全力来组建他的军队,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孙中山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后才得出的结论,掌握一支强大的忠于国家的军队,这支军队必须要有顽强的战斗力,足以完成革命的需要。在长期的国内战争中,蒋介石碰见的军队都是装备远落后于自的部队,对花费巨大代价来建立一支强大军队没有迫切的感觉。
    李成坤却不同,他的部队从开始处于日军的巨大威胁之下,如不能抵抗住日军,那么只有被毁灭。这种压力不仅是在他身上有,在军队,在民间都有这种深刻的认识,见识了国破家亡的民众更知道李成坤和他的军队是他们的最后一个救命稻草,对那种畸形的倾向军事部门和军工产生的严重经济后果都忍受了下来。李成坤也没有让这些人失望,至少李成坤让大多数的人过得比以前还要好,以前梦寐以求的东西都可以得到,相比之下吃苦算得了什么?正是在日军强有力压力下,迫使他们不得不用所有能使用的代价来换取军队的现代化,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如果按照德国人的看法,那就是,蒋的军队和德**队是形似,而李的军队和德**队却是神似。为蒋介石训练军队的得顾问除了初期是德国的退役军官外,后期来的顾问都是德**人,甚至连德国国防军元老,在德国享有“国防军之父”的塞克特也曾经应邀担任过蒋的顾问。而为李成坤训练部队的,除了早期聘请的教官,后期大量的国防军军官都曾经在李成坤部任教过。他们也利用在中国的时间,在各种场合甚至在战场上试验还处在制裁中在德国不方便试验的各种新式武器和战术,他们在的这段时间给予了李成坤难以想象的帮助。
    然而这两批顾问们的工作却是截然不同的,蒋介石聘请的顾问,大多没有在国防军任职,对德国现代化的作战方式和最新式的武器装备都缺乏必要的了解,而李成坤的顾问们却是直接来之于德国国防军,他们本身就担负起了很多武器试验的任务,帮助李成坤部队解决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蒋介石由于顾问团人数有限,他们大多负责战略性质的工作或者组建了三个示范师的任务中,对整个军队起到的改变不是很大。
    李成坤的德国教官不仅是德国的现役教官,而且人数众多,他们很多人都在军校任教,负责按照德国国防军的标准严格培养现代化军队所必须的高中低级指挥员。这才是改变一个军队所依靠的主力,要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首先要有一支具备现代战争思想的指挥人员,否则即使掌握最先进的武器也是要吃败仗的。德国顾问们完全把李成坤的军队当作了德**队来训练,想尽各种办法尽可能的找出在战场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来,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也会在将来的德**队中发生的。虽然有很多德国的习惯他们并没有要求他们遵守,但是士兵和军官们还是接受了,顾问们也慢慢接受了在他们眼中很不可思议的中国习惯。
    德国人甚至完全帮助李成坤建立起来了一个庞大的后勤体系,效率低下的补给也一直是中**队的诟病所在。按照他们的话说,在东北还好,有足够的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庞大军队的补给问题都非常严重。如果在中国其他地方作战就必须要考虑在严酷的环境下补给就很成问题,这做为一支军队不得不有所准备。中**队的医疗系统和军队的编制也是借鉴德国的经验而来的,李成坤的军队中无处不在的表露出德**队的味道。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方的李成坤和他们的军队,对德国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早在德国发动波兰战争之前,德国国防军已经要求绝大部分在李成坤部的德**官回国担任新组建军队的指挥官。因为这些年他们大多数想要知道的战场试验都已经做完,加上德国也不在受到国际社会制约,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的军备,这些人完全可以回国为祖国服务了。留下的人都是李成坤极力争取的现在还急需要的人才,其实早在这些德**官来之前李成坤就明白他们的意图,加上他十分之乐意让这些人帮助训练军官和解决部队的各种问题,所以十分欢迎。
    对这些人的离去也是有所准备的,这几年的时间内,他们帮组下所培养的如此大批的军官让李成坤感到欣慰的。几年的时间虽然不是很充足,但是每个人都从德国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将德国人宣扬的战斗精神融入了中国的血液中。德**工部门对这些军官们的表现也十分满意,他们研制的新式武器绝大多数都经过了他们在中国的战场上的实战检验,表现都非常突出,找出的问题也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正是这些大规模交流下,中国北方军队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这虽然和中国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所有的人都无法否认的是德国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德国的可怕,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两个“邻居”心中是难以安宁的。苏联在前段时间被中国人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战争,这简直是苏联的耻辱。近百年来他们还未曾在这个落后的国家吃过任何亏,这次栽了这么大的跟头,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面,如何让他们能咽下这口气?
    日本更不用说了,最先李成坤只是用一批装备德国装备精锐部队加上一批未经受训练的士兵抵抗住了日本长达九月的进攻,也树立了李成坤在中**民中的巨大的形象。其后在一系列的进攻战中,日本军队在他们犀利无比的攻势下连连溃退,再不复三十年前战胜俄国的光辉史!
    李成坤从开始认同了德国后,就大力的从德国引进一切可以引进的武器生产设备,组建了一大批的军工厂,竭尽全力来发展军工和军队建设。正是有这些坚实的基础才使得他们的军队作战中勇不可挡,所向睥睨。在李成坤手中吃过亏的日本和苏联眼看无法破坏李成坤的工厂和军队,就想到了破坏掉李成坤引以为盟友的德国关系。
    日本和苏联都抛出了各种诱饵希望德国政府中止一切和中国尤其是和李成坤的各种交易和合作,他们极不希望看见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树立在自己的家门口。苏联刚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要求德国中止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和合作,而日本更是一直在柏林活动,希望可以让德国放弃和中国的合作,或者和日本合作代替和中国的合作。他们也对德国的工业设备和武器系统表示了狠浓厚的兴趣,但是德国政府并没有就此事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
    这点和现在的很多地方官员有何其相似之处,蒋介石不是好人,并不代表他做的都是坏事。他也想做点能为国家做点事,国民党政府执政时期也颁布了一系列对民众有利的政策,可惜从他自己从他身边的人都没有能好好的做起,更不要说那些已经完全腐化掉的国民党人,相反使得他们利用这些政策的漏洞更加残酷的剥削起老百姓。

章节目录


北方之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追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追忆并收藏北方之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