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还有虎符,乃是清和帝在中毒之后托付与她,并且交代若她遭遇不测驾崩,就将这两样东西交给三皇女,并由她继承大统。
顾晓晓从未想到清和帝竟会留这么一手,还将皇位传于她。
虽然只有口谕,但玉玺在手虎符在手,又有北光军和左军支持,顾晓晓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阳琼玉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清和帝驾崩的不明不白,她的势力只在京城和连安。青萝国大部分地区只发丧,不接受其它政令,作壁上观等待大局落定。
顾晓晓得了高人相助,直接拿出玉玺虎符,将清和帝遗言大白于天下,调遣军队讨伐阳琼玉。
大势已去,阳琼玉欲做垂死挣扎,奈何朝中已然人心涣散,连她的支持者如今也装聋作哑,生怕待三皇女攻入京城之后清算旧账。
龙椅像是烙铁,阳琼玉无计可施,妄图靠正统压过阳琼晚,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大势所趋,顾晓晓清点兵将,诏令军队支援,开始直接攻城。
京城禁卫军多保卫皇城安全,鲜少经历战争,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士卒相比,自然逊色一筹。
若非顾晓晓心怀怜悯,怕伤及无辜百姓,不想用太过激烈的手段,京城早已被攻下。
阳琼玉好不容易坐上龙椅,没想到等待她的是这个结局,为了扭转乾坤改变颓势,她竟采用了部下的昏招,将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驱赶到城楼上,以她们血肉之躯抵挡阳琼晚攻势。
百姓何辜,受此驱使无不对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原本对谁做皇帝并不在意的普通老百姓,转投向阳琼晚。
京城到处都是呼吁让三皇女殿下进城,铲除奸佞肃清社稷,还青萝国泰民安。
民心所向,阳琼玉愈发害怕,顾晓晓暂停了攻势,决定曲线救国,从民心入手。
正是秋冬之际,她命人做了孔明灯放入城中,灯上全是劝降之言。
风灯起,人心浮动,阳琼玉丧尽人心,百姓对她失望,又害怕自己被当做炮灰牺牲掉,诸多百姓开始关门闭市进行抗议。
这种时候百姓关门闭市无异于火上浇油,阳琼玉束手无策,几乎可以预见阳琼晚进城之后,她落败时的惨象。
情急之下,阳琼玉不思悔改昏招迭出,临时强招百姓入伍,组成一支纯业余的军队,打算对抗阳琼晚。
京城百姓居于天子脚下,太平多年生活多衣食无忧,何时受过这种苦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人兵卒也是人,顾晓晓兵临城下,不断进行劝降。
终于,百姓对阳琼玉彻底失望,掀起了民变,冲开了东边城门,欢迎静王进京。
阳琼玉这几日正心神恍惚担惊受怕,听闻静王已经破城,吓得将杂牌军派出去迎敌。
城门大开也有姜玉景的推动,在北光军进城之时,她头一个支持阳琼晚,同时例数阳琼晚罪状,挑明她先前是为了大局假意降服,清和帝驾崩乃是阳琼华和阳琼玉联手促成。。
虽然某些官僚腹谤荣国公太不地道,但到了这份儿上也没人傻到拥护阳琼玉,陪着她一起担上乱臣贼子之名。
百姓恼恨阳琼玉胡乱点兵,又加上兵器铠甲不足,怎愿同有名的战神静王殿下对上。被禁卫军驱使到阵前之后,纷纷倒戈,静王一方反而赢得更顺利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顾晓晓在城外耽搁多日,如今百姓亲自开门迎接,全军上下正是气势如虹之时,她一鼓作气带着兵马冲向皇宫。
顾晓晓身穿白色明光铠手持红缨长枪,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军队,在百姓的簇拥下来到宫城之下。
静王进城的消息早已人尽皆知,百姓欢欣鼓舞,先前外面刀光剑影不敢出门,待大局定下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冒着危险追随静王。
顾晓晓担心误伤了百姓,下令让全城戒严,姜玉景建议不如让部分百姓尾随也好造势,如今看群情激昂,皇城守卫表情挣扎多有动摇之意。
前些日子,京城中纷纷传言,阳琼玉名不正言不顺,与阳琼华联手谋害清和帝之后倒打一耙,生死存亡之际,静王殿下从北疆风驰电掣赶来。
虽然清和帝驾崩,但是静王殿下神勇异常年轻有为,乃是青萝国天命之人,有风临天下尊贵命格。
顾晓晓在宫门之下出示虎符,同时宣读了清和帝遗命,对阳琼玉进行声讨。守卫宫门的护卫犹豫不决,大势已去,她们若继续效命于阳琼玉,恐怕祸及家族。
但此时投降,又怕静王秋后算账,介时同样是抄家灭族之祸。
正当禁卫军左右为难之下,顾晓晓下令,凡放下兵器投降者,未曾参与到谋害清和帝之事的人,既往不咎继续在禁卫军中任职。
此令一下,先前还犹豫的人已经有近半放下武器,剩下一部分左顾右盼之后,也放下了武器。
只剩下一小部分阳琼玉嫡系,自知罪责难逃,带着兵器朝后宫中撤。
阳琼玉怀着侥幸心理,以为禁卫军能撑一段时间,带着亲信在后宫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待逃兵与阳琼玉会合,阳琼玉方知已然穷途末路,她恶由胆中生,直接挟持皇夫作为人质,想要借他威胁阳琼晚。
正直壮年的妻主骤然离世,女儿是害死妻主的嫌疑人,又被庶女囚禁,皇夫不相信自幼受宠的女儿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
--
顾晓晓从未想到清和帝竟会留这么一手,还将皇位传于她。
虽然只有口谕,但玉玺在手虎符在手,又有北光军和左军支持,顾晓晓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阳琼玉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清和帝驾崩的不明不白,她的势力只在京城和连安。青萝国大部分地区只发丧,不接受其它政令,作壁上观等待大局落定。
顾晓晓得了高人相助,直接拿出玉玺虎符,将清和帝遗言大白于天下,调遣军队讨伐阳琼玉。
大势已去,阳琼玉欲做垂死挣扎,奈何朝中已然人心涣散,连她的支持者如今也装聋作哑,生怕待三皇女攻入京城之后清算旧账。
龙椅像是烙铁,阳琼玉无计可施,妄图靠正统压过阳琼晚,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大势所趋,顾晓晓清点兵将,诏令军队支援,开始直接攻城。
京城禁卫军多保卫皇城安全,鲜少经历战争,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士卒相比,自然逊色一筹。
若非顾晓晓心怀怜悯,怕伤及无辜百姓,不想用太过激烈的手段,京城早已被攻下。
阳琼玉好不容易坐上龙椅,没想到等待她的是这个结局,为了扭转乾坤改变颓势,她竟采用了部下的昏招,将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驱赶到城楼上,以她们血肉之躯抵挡阳琼晚攻势。
百姓何辜,受此驱使无不对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原本对谁做皇帝并不在意的普通老百姓,转投向阳琼晚。
京城到处都是呼吁让三皇女殿下进城,铲除奸佞肃清社稷,还青萝国泰民安。
民心所向,阳琼玉愈发害怕,顾晓晓暂停了攻势,决定曲线救国,从民心入手。
正是秋冬之际,她命人做了孔明灯放入城中,灯上全是劝降之言。
风灯起,人心浮动,阳琼玉丧尽人心,百姓对她失望,又害怕自己被当做炮灰牺牲掉,诸多百姓开始关门闭市进行抗议。
这种时候百姓关门闭市无异于火上浇油,阳琼玉束手无策,几乎可以预见阳琼晚进城之后,她落败时的惨象。
情急之下,阳琼玉不思悔改昏招迭出,临时强招百姓入伍,组成一支纯业余的军队,打算对抗阳琼晚。
京城百姓居于天子脚下,太平多年生活多衣食无忧,何时受过这种苦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人兵卒也是人,顾晓晓兵临城下,不断进行劝降。
终于,百姓对阳琼玉彻底失望,掀起了民变,冲开了东边城门,欢迎静王进京。
阳琼玉这几日正心神恍惚担惊受怕,听闻静王已经破城,吓得将杂牌军派出去迎敌。
城门大开也有姜玉景的推动,在北光军进城之时,她头一个支持阳琼晚,同时例数阳琼晚罪状,挑明她先前是为了大局假意降服,清和帝驾崩乃是阳琼华和阳琼玉联手促成。。
虽然某些官僚腹谤荣国公太不地道,但到了这份儿上也没人傻到拥护阳琼玉,陪着她一起担上乱臣贼子之名。
百姓恼恨阳琼玉胡乱点兵,又加上兵器铠甲不足,怎愿同有名的战神静王殿下对上。被禁卫军驱使到阵前之后,纷纷倒戈,静王一方反而赢得更顺利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顾晓晓在城外耽搁多日,如今百姓亲自开门迎接,全军上下正是气势如虹之时,她一鼓作气带着兵马冲向皇宫。
顾晓晓身穿白色明光铠手持红缨长枪,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军队,在百姓的簇拥下来到宫城之下。
静王进城的消息早已人尽皆知,百姓欢欣鼓舞,先前外面刀光剑影不敢出门,待大局定下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冒着危险追随静王。
顾晓晓担心误伤了百姓,下令让全城戒严,姜玉景建议不如让部分百姓尾随也好造势,如今看群情激昂,皇城守卫表情挣扎多有动摇之意。
前些日子,京城中纷纷传言,阳琼玉名不正言不顺,与阳琼华联手谋害清和帝之后倒打一耙,生死存亡之际,静王殿下从北疆风驰电掣赶来。
虽然清和帝驾崩,但是静王殿下神勇异常年轻有为,乃是青萝国天命之人,有风临天下尊贵命格。
顾晓晓在宫门之下出示虎符,同时宣读了清和帝遗命,对阳琼玉进行声讨。守卫宫门的护卫犹豫不决,大势已去,她们若继续效命于阳琼玉,恐怕祸及家族。
但此时投降,又怕静王秋后算账,介时同样是抄家灭族之祸。
正当禁卫军左右为难之下,顾晓晓下令,凡放下兵器投降者,未曾参与到谋害清和帝之事的人,既往不咎继续在禁卫军中任职。
此令一下,先前还犹豫的人已经有近半放下武器,剩下一部分左顾右盼之后,也放下了武器。
只剩下一小部分阳琼玉嫡系,自知罪责难逃,带着兵器朝后宫中撤。
阳琼玉怀着侥幸心理,以为禁卫军能撑一段时间,带着亲信在后宫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待逃兵与阳琼玉会合,阳琼玉方知已然穷途末路,她恶由胆中生,直接挟持皇夫作为人质,想要借他威胁阳琼晚。
正直壮年的妻主骤然离世,女儿是害死妻主的嫌疑人,又被庶女囚禁,皇夫不相信自幼受宠的女儿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