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 作者:核桃有壳
分卷阅读152
回与不回,都有前途大好的工作等着他们,回国,只是他们自己的坚持而非无奈中的选择。
当然,很多时候,优待的背后,也跟随着麻烦。
下了飞机才一天,才从调整时差的睡眠中醒来,就有客上门了。
门被敲响的时候,安致远刚结束了日常锻炼,这里是他们在燕京的新据点。
没办法,从整个华夏来说,最好的科研单位基本都集中在这里。一南一北,从米国到燕京,似乎离家的距离不过是从一百步变成了五十步,还是不能和家人长聚。好在两人未婚夫妻关系已经确定,能够互相陪伴家里人也不会太牵挂。
话说回来,孩子太独立,之前两人关系没确定的时候,家里长辈牵挂的好像也不多?这么说来,无聊时候的无聊想法:没多享受下□□心的感觉,是不是有点亏啊?
当然了,能够完全放手让孩子呆在燕京的原因还有一个,读者们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安爷爷。
现在他们就坐在安爷爷家的客厅里招待客人。
客人的来头不算大也不算小,某宣传部门的领导。
此时,安爷爷和他的勤务兵都不在家,除了两个年轻人就只剩一位平日里负责做饭和打扫的生活助理。
“两位在行业内的声望如雷贯耳,请相信,你们的回归是正确的选择。你们的回归,代表了我们国家实力的提高,对在外人员吸引力的增加,这对人才的回流是有着正面意义的。”面前的宣传领导侃侃而谈。
安致远端坐不动,嘴唇翘起合适的弧度,作出一副仔细聆听的样子,暗地里,偷偷与顾毓铮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自从毕业临近,类似的话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遍,说实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说得如面前这人一般乏味。
等到对方终于止住了滔滔不绝的话语,顾毓铮适时做了个“请喝茶”的手势,安致远紧跟着开口:“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配合。我们懂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嘛。”随后,一番恭维话语脱口而出。
被灌了一大串好话,宣传领导愈加飘飘然,说话里更带了些倚老卖老:“年轻人懂事就是好啊,安老有你们这样的晚辈幸甚啊。”一片祥和氛围中,他被送出了门。
对方的影子才消失在视野,安致远啪一身将门关上,擦把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总算走了,听他一次讲话我要短命十天。”
顾毓铮似笑非笑地看他:“不错啊,忽悠功力又上一层。这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你是越发熟练了。”
安致远两手一摊: “ 没办法,人家除了说话风格让人难受了点,内容还是没错的。况且看在他背后的面子,礼貌还是要有的。”
顾毓铮给他递了杯水:“你也说了不少话了,喝一点润润喉。”叹气,“确实没办法,就怕有一就有二,答应了一次就还有下一次,到时候一次一次无穷尽也,那得多多少麻烦啊。”
接过杯子品上一口安致远感叹:“好茶啊,爷爷的收藏就是不一样,加上你泡茶的水准,给那家伙喝真是浪费。”言下之意对刚才的访客还是有些不甘。
可是再不甘也没用,人家有正当的来意:作为优秀归国留学生中的代表人物,希望能够接受采访。
说起采访来,安致远是心有余悸的,想当初年少无知打开了影视圈子的大门,因为小红了一把还当了好久的屋里蹲,后来因为出国留学一直不露面才将热度降了下来,希望不会因为一次采访就又惹上麻烦,大出风头的事他现在一点都不想干。
顾毓铮也不想干,可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正如刚才那位领导说的,国家需要人才,而要吸引人才除了靠人才自己的爱国自觉外,当然也少不了宣传导向的帮助。宣传导向怎么操作?榜样的力量无穷,树立典型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了。
顾毓铮和安致远在国外的名声很大,在留学生间的威望更是只高不低,难得的是还那么配合,根本就是现成的人选。
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但对他们来说还真不需要。只是冲着“爱国”的名头,他们只能义不容辞。安爷爷说了,把它当任务去执行就好。
无奈苦笑:“只接受报社的采访吧,电视台的就算了。”
不露脸的话,应该问题不大。在没有传播消息神器“微博”和人手一只能刷网页的智能手机的时代,不在电视镜头里留下影像的话,光是文字报道,还不至于到随便被认出来的地步。
只要走在路上没人堵门,那就一切好说。
☆、第96章
没有让他们做上更久的心理准备,记者在第二天就登门了。
双方互相自我介绍后落座, 这次来的记者叫朱彬, 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但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不少年头了, 看样子也是属于当年提前上大学的一批优秀人才了。
“来之前翻阅过二位的履历, 实在是惊人的很。社里的领导们说, 有了您二位这样的一批学子的回归,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就能很快赶上世界一流水平了。”
朱彬的说话方式与昨天那位领导不同。听到安致远和顾毓铮耳里,感受也很是不同。说这句话的时候, 他的语气透着诚恳,眼睛里也满是真诚。
这也就是商人与科学家的不同了。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努力的人与单纯的有钱相比,哪个更受尊重一目了然。
说完开场白,朱彬开始提问,这时候安致远打断了他:“不好意思,某些话可能有些多余,由我说出来也有些做作之嫌,但我还是想说, 请不要过高地看待我们。”
他与顾毓铮相视一眼,顾毓铮回以一笑,接过话头:“我知道您来此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两夸得像花儿一样,我也懂你们的想法,把我们抬得越高,能体现的价值就越大,但我觉得不必这样。”
见朱彬作认真倾听状, 顾毓铮顿了顿又道:“如果国家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增加其他学生回国的筹码,将之视为任务,我和安致远是责无旁贷,但是我的想法是,个人典型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能吸引人才回国的方式不应该停留在舆论和爱国教育上,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更完善的科研机制以及良好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最终途径。”
朱彬边听边点头,手上的动作不停,在速写本上奋笔疾书:“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读者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位内心的真实想法。”
采访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朱彬的问题不少,顾毓铮和安致远也都尽量坦诚相告,有些实在不方便回答的内容就一笑带过,对方也是知情识趣的,碰到这样的情况便也轻轻跳过。毕竟,撇开两人如今在学术界的地位受人尊敬不说,
分卷阅读152
- 肉肉屋
分卷阅读152
回与不回,都有前途大好的工作等着他们,回国,只是他们自己的坚持而非无奈中的选择。
当然,很多时候,优待的背后,也跟随着麻烦。
下了飞机才一天,才从调整时差的睡眠中醒来,就有客上门了。
门被敲响的时候,安致远刚结束了日常锻炼,这里是他们在燕京的新据点。
没办法,从整个华夏来说,最好的科研单位基本都集中在这里。一南一北,从米国到燕京,似乎离家的距离不过是从一百步变成了五十步,还是不能和家人长聚。好在两人未婚夫妻关系已经确定,能够互相陪伴家里人也不会太牵挂。
话说回来,孩子太独立,之前两人关系没确定的时候,家里长辈牵挂的好像也不多?这么说来,无聊时候的无聊想法:没多享受下□□心的感觉,是不是有点亏啊?
当然了,能够完全放手让孩子呆在燕京的原因还有一个,读者们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安爷爷。
现在他们就坐在安爷爷家的客厅里招待客人。
客人的来头不算大也不算小,某宣传部门的领导。
此时,安爷爷和他的勤务兵都不在家,除了两个年轻人就只剩一位平日里负责做饭和打扫的生活助理。
“两位在行业内的声望如雷贯耳,请相信,你们的回归是正确的选择。你们的回归,代表了我们国家实力的提高,对在外人员吸引力的增加,这对人才的回流是有着正面意义的。”面前的宣传领导侃侃而谈。
安致远端坐不动,嘴唇翘起合适的弧度,作出一副仔细聆听的样子,暗地里,偷偷与顾毓铮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自从毕业临近,类似的话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遍,说实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说得如面前这人一般乏味。
等到对方终于止住了滔滔不绝的话语,顾毓铮适时做了个“请喝茶”的手势,安致远紧跟着开口:“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配合。我们懂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嘛。”随后,一番恭维话语脱口而出。
被灌了一大串好话,宣传领导愈加飘飘然,说话里更带了些倚老卖老:“年轻人懂事就是好啊,安老有你们这样的晚辈幸甚啊。”一片祥和氛围中,他被送出了门。
对方的影子才消失在视野,安致远啪一身将门关上,擦把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总算走了,听他一次讲话我要短命十天。”
顾毓铮似笑非笑地看他:“不错啊,忽悠功力又上一层。这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你是越发熟练了。”
安致远两手一摊: “ 没办法,人家除了说话风格让人难受了点,内容还是没错的。况且看在他背后的面子,礼貌还是要有的。”
顾毓铮给他递了杯水:“你也说了不少话了,喝一点润润喉。”叹气,“确实没办法,就怕有一就有二,答应了一次就还有下一次,到时候一次一次无穷尽也,那得多多少麻烦啊。”
接过杯子品上一口安致远感叹:“好茶啊,爷爷的收藏就是不一样,加上你泡茶的水准,给那家伙喝真是浪费。”言下之意对刚才的访客还是有些不甘。
可是再不甘也没用,人家有正当的来意:作为优秀归国留学生中的代表人物,希望能够接受采访。
说起采访来,安致远是心有余悸的,想当初年少无知打开了影视圈子的大门,因为小红了一把还当了好久的屋里蹲,后来因为出国留学一直不露面才将热度降了下来,希望不会因为一次采访就又惹上麻烦,大出风头的事他现在一点都不想干。
顾毓铮也不想干,可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正如刚才那位领导说的,国家需要人才,而要吸引人才除了靠人才自己的爱国自觉外,当然也少不了宣传导向的帮助。宣传导向怎么操作?榜样的力量无穷,树立典型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了。
顾毓铮和安致远在国外的名声很大,在留学生间的威望更是只高不低,难得的是还那么配合,根本就是现成的人选。
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但对他们来说还真不需要。只是冲着“爱国”的名头,他们只能义不容辞。安爷爷说了,把它当任务去执行就好。
无奈苦笑:“只接受报社的采访吧,电视台的就算了。”
不露脸的话,应该问题不大。在没有传播消息神器“微博”和人手一只能刷网页的智能手机的时代,不在电视镜头里留下影像的话,光是文字报道,还不至于到随便被认出来的地步。
只要走在路上没人堵门,那就一切好说。
☆、第96章
没有让他们做上更久的心理准备,记者在第二天就登门了。
双方互相自我介绍后落座, 这次来的记者叫朱彬, 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但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不少年头了, 看样子也是属于当年提前上大学的一批优秀人才了。
“来之前翻阅过二位的履历, 实在是惊人的很。社里的领导们说, 有了您二位这样的一批学子的回归,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就能很快赶上世界一流水平了。”
朱彬的说话方式与昨天那位领导不同。听到安致远和顾毓铮耳里,感受也很是不同。说这句话的时候, 他的语气透着诚恳,眼睛里也满是真诚。
这也就是商人与科学家的不同了。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努力的人与单纯的有钱相比,哪个更受尊重一目了然。
说完开场白,朱彬开始提问,这时候安致远打断了他:“不好意思,某些话可能有些多余,由我说出来也有些做作之嫌,但我还是想说, 请不要过高地看待我们。”
他与顾毓铮相视一眼,顾毓铮回以一笑,接过话头:“我知道您来此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两夸得像花儿一样,我也懂你们的想法,把我们抬得越高,能体现的价值就越大,但我觉得不必这样。”
见朱彬作认真倾听状, 顾毓铮顿了顿又道:“如果国家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增加其他学生回国的筹码,将之视为任务,我和安致远是责无旁贷,但是我的想法是,个人典型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能吸引人才回国的方式不应该停留在舆论和爱国教育上,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更完善的科研机制以及良好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最终途径。”
朱彬边听边点头,手上的动作不停,在速写本上奋笔疾书:“您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读者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位内心的真实想法。”
采访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朱彬的问题不少,顾毓铮和安致远也都尽量坦诚相告,有些实在不方便回答的内容就一笑带过,对方也是知情识趣的,碰到这样的情况便也轻轻跳过。毕竟,撇开两人如今在学术界的地位受人尊敬不说,
分卷阅读152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