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陆羡之
两人来到镇子上已经接近午时。
太阳渐渐地烈了起来,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姜妤快步往前走,光照在她本就生得漂亮的脸上,显出肤色愈发白净。
稍一扭头,便看到一双漆黑有神的眸子正看着她。
被现场抓包,李松林嗖地一下转过头去,姜妤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都愣着干什么,没看见活啊,还不赶紧过去搬东西,一个个都磨磨唧唧的。”二人在路过杨员外府的后门时,正看见管家指挥着下人往府里搬采买回来的东西。
管家一见到姜妤立马就咧开了嘴了,两步走到门口,十分高兴:“好巧啊,姜姑娘,前些日子你做的席面,可是得了林员外的好一顿夸奖,这不,宋府的管事婆子专门向我打听了你的住处,估摸着过两天就得请你到林府做菜。我这提前告诉你一声,好让你心里有个准备。”
姜妤听此笑笑,谢过管家的好意后就离开了。
此次来瓦市的主要目的是转转那些吃食铺子,没成想又揽下个做饭的活。
“我娘跟我说了你去杨家做席面的事,你做的菜我也尝过,味道确实很好。”李松林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往嘴里送了一口茶。
因着天色还早,两人一路走来脚有些乏,姜妤提议去茶水铺子里喝碗茶歇歇脚。
“多谢你夸奖。”听他这么说,姜妤打心底里高兴,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她的厨艺。
喝点热乎乎的茶水,脚也歇得差不多了。两人便匆匆去看铺子。
石风镇其实是一个靠商队马车发展起来的镇子。在很多年前,这个只是个偏僻荒芜的小村子,后来大禄开国皇帝清除了外患,将东夷人驱逐出了东边境地这里才得以安定。这镇子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它由于地势平整,开通了大禄国与邻国的商道,越来越多的商队马车从这路过,这便带动了石风镇的发展。
整个镇子呈长条状,普通百姓居住在西段,有钱人家为了生活方便,把宅子建在中段位置。再往东走是小商贩们摆摊做买卖的瓦市,瓦市尽头便是清一色的供商队吃喝住店的食肆和客栈。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来镇子上闲逛游玩的人也多,人多了就是赚钱的好机会,街道两边的小摊铺子都是开门营业的。各个铺子门前挂的幌子招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热热闹闹的镇子上来了一批生人。
石风镇的最东头,缰绳猛的一下勒住马嘴,马儿发出嘶鸣,马车轮子突然刹住在地上划出痕迹。赶车的车夫将车子停在了石风镇的牌坊前。
从前到后整整来了四辆马车,马车周围环绕而站的是一群身穿黑衣的护卫,打头的一辆马车最大,莫约能供十多人乘坐。最豪华精美的是第二辆,木质的车顶将车身盖得严严实实,车身上雕刻着镂空图案,窗口车门处用结实的绸缎遮住,密不透风。窗口处挂的金色穗子随马儿的停止而摇摆不定。第三辆的马车的奢华的程度仅此于第二辆。
突然起了一阵风,将地上地灰尘扬起,呛得车夫直咳嗽。
其中一个护卫翻身下马,抬头看了一眼牌坊,大步走到第二辆马车门前,抬手敲了两下,恭恭敬敬地禀报:“主子,到了。”
里头的人听见动静,打开一道缝,露出一张白皙的脸——是一个风华月貌的男子,一头墨发整齐的梳起,套在精致的白玉发冠中,紧抿薄唇,漆黑的眼珠时而闪过墨绿,深不见底。
他本就脸色冷淡,皱眉往外面看了一眼,见着外面扬起了沙尘,眉头拧成了川字。低沉的嗓音中加了一丝不耐:“嗯。”
又一护卫见主子掀起门帘,立即下马:“禀报主子,这就是石风镇。”
那公子没说话,垂着眼睑将车门关上。贴身的护卫都明白,主子这是应允的意思,于是上了马,招呼众人往前走。
进了镇子,他们过了商铺才知道,眼前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且原本就算不上宽敞的街道被摊贩们摆上了摊子,像他们这般大的马车根本过不去。没办法,他们只好掉头回去。
现下里天气回暖,正是走商队做买卖的时候,仆从一家一家挨着街道问有没有空房,正巧这一家客栈有,但现在厢房紧张,价格自然昂贵。
这一行人可没有功夫管这些,只要有房间住就行。
再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店家开价多少就给多少,于是仆从立马将厢房仔仔细细打扫得一尘不染,再从里到外换上主子带来的用品,这才恭恭敬敬地去请主子下车进房。
车里下来的果然是个通身气派的年轻公子,一身深蓝色素面锦缎袍子,袖口处镶绣祥云图案,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气度逼人。
他下车后没急着进去,反而绕到了第三辆马车前,然后伸手扶住了马车里伸出来的白嫩玉手,紧接着,扶住一个穿戴贵气的女子下了车。
那女子一下车,便一头扎到公子的怀里,娇滴滴的开嗓:“羡之哥哥,这一路可累坏人家了,一会儿进了厢房,我得好好睡上一觉。”
公子拍拍女子的细嫩白净的手,笑着应答:“好。”
这二人往简陋的客栈门口一站,身上金雕玉琢的贵气让整个客栈都熠熠生辉。
柜台后的掌柜立马推开跑堂伙计,亲自跑出来点头哈腰地迎接贵人,并指引贵人到楼上房中歇息。
陆羡之,是的,这来的贵公子正是长平侯府的世子,原书中的男主角,陆羡之。而他小心翼翼亲自搀扶的女子也不是旁人,正是原书女主角,姜家的大小姐,书中姜妤同父异母的姐姐姜娴。
太阳渐渐地烈了起来,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姜妤快步往前走,光照在她本就生得漂亮的脸上,显出肤色愈发白净。
稍一扭头,便看到一双漆黑有神的眸子正看着她。
被现场抓包,李松林嗖地一下转过头去,姜妤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都愣着干什么,没看见活啊,还不赶紧过去搬东西,一个个都磨磨唧唧的。”二人在路过杨员外府的后门时,正看见管家指挥着下人往府里搬采买回来的东西。
管家一见到姜妤立马就咧开了嘴了,两步走到门口,十分高兴:“好巧啊,姜姑娘,前些日子你做的席面,可是得了林员外的好一顿夸奖,这不,宋府的管事婆子专门向我打听了你的住处,估摸着过两天就得请你到林府做菜。我这提前告诉你一声,好让你心里有个准备。”
姜妤听此笑笑,谢过管家的好意后就离开了。
此次来瓦市的主要目的是转转那些吃食铺子,没成想又揽下个做饭的活。
“我娘跟我说了你去杨家做席面的事,你做的菜我也尝过,味道确实很好。”李松林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往嘴里送了一口茶。
因着天色还早,两人一路走来脚有些乏,姜妤提议去茶水铺子里喝碗茶歇歇脚。
“多谢你夸奖。”听他这么说,姜妤打心底里高兴,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她的厨艺。
喝点热乎乎的茶水,脚也歇得差不多了。两人便匆匆去看铺子。
石风镇其实是一个靠商队马车发展起来的镇子。在很多年前,这个只是个偏僻荒芜的小村子,后来大禄开国皇帝清除了外患,将东夷人驱逐出了东边境地这里才得以安定。这镇子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它由于地势平整,开通了大禄国与邻国的商道,越来越多的商队马车从这路过,这便带动了石风镇的发展。
整个镇子呈长条状,普通百姓居住在西段,有钱人家为了生活方便,把宅子建在中段位置。再往东走是小商贩们摆摊做买卖的瓦市,瓦市尽头便是清一色的供商队吃喝住店的食肆和客栈。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来镇子上闲逛游玩的人也多,人多了就是赚钱的好机会,街道两边的小摊铺子都是开门营业的。各个铺子门前挂的幌子招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热热闹闹的镇子上来了一批生人。
石风镇的最东头,缰绳猛的一下勒住马嘴,马儿发出嘶鸣,马车轮子突然刹住在地上划出痕迹。赶车的车夫将车子停在了石风镇的牌坊前。
从前到后整整来了四辆马车,马车周围环绕而站的是一群身穿黑衣的护卫,打头的一辆马车最大,莫约能供十多人乘坐。最豪华精美的是第二辆,木质的车顶将车身盖得严严实实,车身上雕刻着镂空图案,窗口车门处用结实的绸缎遮住,密不透风。窗口处挂的金色穗子随马儿的停止而摇摆不定。第三辆的马车的奢华的程度仅此于第二辆。
突然起了一阵风,将地上地灰尘扬起,呛得车夫直咳嗽。
其中一个护卫翻身下马,抬头看了一眼牌坊,大步走到第二辆马车门前,抬手敲了两下,恭恭敬敬地禀报:“主子,到了。”
里头的人听见动静,打开一道缝,露出一张白皙的脸——是一个风华月貌的男子,一头墨发整齐的梳起,套在精致的白玉发冠中,紧抿薄唇,漆黑的眼珠时而闪过墨绿,深不见底。
他本就脸色冷淡,皱眉往外面看了一眼,见着外面扬起了沙尘,眉头拧成了川字。低沉的嗓音中加了一丝不耐:“嗯。”
又一护卫见主子掀起门帘,立即下马:“禀报主子,这就是石风镇。”
那公子没说话,垂着眼睑将车门关上。贴身的护卫都明白,主子这是应允的意思,于是上了马,招呼众人往前走。
进了镇子,他们过了商铺才知道,眼前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且原本就算不上宽敞的街道被摊贩们摆上了摊子,像他们这般大的马车根本过不去。没办法,他们只好掉头回去。
现下里天气回暖,正是走商队做买卖的时候,仆从一家一家挨着街道问有没有空房,正巧这一家客栈有,但现在厢房紧张,价格自然昂贵。
这一行人可没有功夫管这些,只要有房间住就行。
再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店家开价多少就给多少,于是仆从立马将厢房仔仔细细打扫得一尘不染,再从里到外换上主子带来的用品,这才恭恭敬敬地去请主子下车进房。
车里下来的果然是个通身气派的年轻公子,一身深蓝色素面锦缎袍子,袖口处镶绣祥云图案,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气度逼人。
他下车后没急着进去,反而绕到了第三辆马车前,然后伸手扶住了马车里伸出来的白嫩玉手,紧接着,扶住一个穿戴贵气的女子下了车。
那女子一下车,便一头扎到公子的怀里,娇滴滴的开嗓:“羡之哥哥,这一路可累坏人家了,一会儿进了厢房,我得好好睡上一觉。”
公子拍拍女子的细嫩白净的手,笑着应答:“好。”
这二人往简陋的客栈门口一站,身上金雕玉琢的贵气让整个客栈都熠熠生辉。
柜台后的掌柜立马推开跑堂伙计,亲自跑出来点头哈腰地迎接贵人,并指引贵人到楼上房中歇息。
陆羡之,是的,这来的贵公子正是长平侯府的世子,原书中的男主角,陆羡之。而他小心翼翼亲自搀扶的女子也不是旁人,正是原书女主角,姜家的大小姐,书中姜妤同父异母的姐姐姜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