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出兵北伐
“通武侯,老夫错了,老夫说错话了,等下朝老夫请你去朝天居赔不是”。李斯连忙对着王贲赔不是。
“这是你说的,不许反悔啊”。王贲一听还有这好处,顿时乐呵起来。
赢子桓看着吃瘪的李斯强忍住笑意,“韩信你接着说吧”。
“是!子桓公子!请问公子,这八百里加急的是那个郡县来的信息,匈奴是小股部队突袭还是大兵压境?”
兵仙就是兵仙,问的问题一针见血,要知道战争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没有信息那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被敌人击败。
“八百里加急来自九原郡,是大军压境配合着小股部队突袭”。
“既然如此,末将认为应该先派遣轻骑火速支援九原郡,大军随后出发,同时让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等边郡做好应敌的准备,让他们多准备守城物资”。
“以末将这些天查阅的资料来看,匈奴此时必定没有大规模进攻”。
“这是为何?韩信你快说”。
“这是因为此次受到攻击是九原郡,而东胡远在上谷郡那边,两地相差近千里,因为兵力原因匈奴和东胡肯定要兵和一处才会大规模进攻。”
“而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准备的时间,我们需要集边郡之力,共围匈奴联军”。
“那韩信,为什么你一定要让轻骑先行,而不是大军共同急行呢?”赢子桓问道。
“这是因为匈奴派遣了小股部队偷袭,他们的目的是用疲军之计骚扰边军让他们自顾不暇,同时因为骑兵机动性高他们可以烧杀抢掠,掠夺充足的食物和补给品。
“而这也暴露了他们的粮草极为匮乏,而且必定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匈奴联军此次必败”。
“所以以末将来看,我们只需要派遣大军压境,死守不出,那么匈奴和东胡就只能放弃自己高机动性的优势来用劣势强行攻城”。
“此时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圈套把匈奴联军引进来一网打尽!”韩信说完臭屁的仰起头看向李斯。
“韩信,别卖关子了,快说你的计谋”赢子桓追问道。
“只要末将死守城池,不出去给他们机会,同时派出骑兵剿灭匈奴和东胡的小股骑兵部队,那么他们就只能放手一搏进行攻城”。
“因为粮草匮乏,匈奴和东胡必定会减少食物供给,当食物越来越少的时候,匈奴联军必定士气大落。”
“此时他们一定会殊死一搏,他们一定会不分昼夜的强行攻城,因为在拖下去他们必定会因为粮草问题而炸营,到那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九原郡做一个局,先迁走城中百姓,让匈奴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几座空城,他们肯定会高高兴兴的占据城池。”
“而且我们可以留下一些有毒的粮草,这样我们既可以打击匈奴士兵们的士气而且还能恶心到那些匈奴将军让他们更加头疼”。
“因为匈奴联军连破几城,那些匈奴将军肯定会掉以轻心,同时因为没有得到粮草补寄而焦躁”。
“我们先把九原城的百姓撤出,在城中留下大量依然物品和猛火油”。
“然后我们放出假消息,让匈奴联军知道九原城里有大批粮草,甚至还有几万头牛羊”。
“匈奴联军肯定会被这个消息刺激到眼红,然后士气大涨的进攻九原城,不需要督战队那些匈奴士兵就会死战不退。”
“我们只需要稍作抵抗然后把九原城让给他们,等这几十万匈奴联军进城之后,一把火把九原城变成一片火海,这些匈奴联军就会在这火海中化为飞灰”。
说完韩信一脸傲娇的抬着头,却发现文武百官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就连赢子桓也满脸尴尬。
“韩信啊,这九原城可是九原郡的郡治,这不但是九原郡的经济核心也是防御匈奴的重镇,你这烧了虽然能杀死几十万匈奴联军可这带来的损失我大秦伤不起啊”。
赢子桓耐心的解释道,这城池烧了容易重建就难了啊,尤其是这些边关的城镇,哪里的百姓一向贫苦,把他们的家园烧了,他们还怎么活?
“韩信啊,你还有没有其他计谋,有的话就赶紧说吧,别总想着一把火烧了”赢子桓尴尬的问道。
韩信尴尬的挠了挠头说道“其实末将还有一个计谋,匈奴联军进攻九原郡久攻不下,那么他们肯定会转移目标”。
“那么他们的目标肯定就是离九原郡最近的云中郡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匈奴联军攻打云中郡的路上舍下埋伏,一举击垮这支部队,他们肯定会铩羽而归。”
“此时匈奴联军因为分兵肯定大营空虚,此时我们便可以派遣一支部队进攻匈奴联军后方大营”。
“攻下匈奴联军的大营之后便可以以逸待劳等待云中郡被我们伏击那支部队回营然后在消灭他们”。
“然后我们便可以在大营里点燃狼烟告知九原城的守军,让他们开城应敌,这样我们就可以两面夹击消灭匈奴联军剩下的兵力了”。
“如此以来,匈奴和东胡必定伤筋动骨,我们也可以趁机进攻匈奴和东胡的大后方”。
韩信是越说越激动,越说声音越大,可是说着说着韩信却发现周围好像有一点不对劲。
韩信发现周围的文臣,大部分人因为没有去过边境也没有对抗过匈奴而一脸懵逼,他们心想这都是说的什么啊,听不懂。
而武将虽然觉得这几个计谋都挺不错的,可是也太纸上谈兵了吧,现在连对方的兵力配置和主力部队在哪里都不知道你就想着全灭他们,你以为你是孙武再世啊。
而我你未免把匈奴和东胡想的太傻了吧,他们怎么可能像你想的那样笨的跟猪一样任人宰割?
“怎么了诸位,是韩信说的不够清楚吗?你们怎么跟没听懂一样啊,要不韩信在给你们讲一遍?”
韩信看着他们的表情心情那是一个愉悦,这些人也太笨了,需要教好几次才能听懂。
“这是你说的,不许反悔啊”。王贲一听还有这好处,顿时乐呵起来。
赢子桓看着吃瘪的李斯强忍住笑意,“韩信你接着说吧”。
“是!子桓公子!请问公子,这八百里加急的是那个郡县来的信息,匈奴是小股部队突袭还是大兵压境?”
兵仙就是兵仙,问的问题一针见血,要知道战争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没有信息那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被敌人击败。
“八百里加急来自九原郡,是大军压境配合着小股部队突袭”。
“既然如此,末将认为应该先派遣轻骑火速支援九原郡,大军随后出发,同时让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等边郡做好应敌的准备,让他们多准备守城物资”。
“以末将这些天查阅的资料来看,匈奴此时必定没有大规模进攻”。
“这是为何?韩信你快说”。
“这是因为此次受到攻击是九原郡,而东胡远在上谷郡那边,两地相差近千里,因为兵力原因匈奴和东胡肯定要兵和一处才会大规模进攻。”
“而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准备的时间,我们需要集边郡之力,共围匈奴联军”。
“那韩信,为什么你一定要让轻骑先行,而不是大军共同急行呢?”赢子桓问道。
“这是因为匈奴派遣了小股部队偷袭,他们的目的是用疲军之计骚扰边军让他们自顾不暇,同时因为骑兵机动性高他们可以烧杀抢掠,掠夺充足的食物和补给品。
“而这也暴露了他们的粮草极为匮乏,而且必定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匈奴联军此次必败”。
“所以以末将来看,我们只需要派遣大军压境,死守不出,那么匈奴和东胡就只能放弃自己高机动性的优势来用劣势强行攻城”。
“此时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圈套把匈奴联军引进来一网打尽!”韩信说完臭屁的仰起头看向李斯。
“韩信,别卖关子了,快说你的计谋”赢子桓追问道。
“只要末将死守城池,不出去给他们机会,同时派出骑兵剿灭匈奴和东胡的小股骑兵部队,那么他们就只能放手一搏进行攻城”。
“因为粮草匮乏,匈奴和东胡必定会减少食物供给,当食物越来越少的时候,匈奴联军必定士气大落。”
“此时他们一定会殊死一搏,他们一定会不分昼夜的强行攻城,因为在拖下去他们必定会因为粮草问题而炸营,到那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九原郡做一个局,先迁走城中百姓,让匈奴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几座空城,他们肯定会高高兴兴的占据城池。”
“而且我们可以留下一些有毒的粮草,这样我们既可以打击匈奴士兵们的士气而且还能恶心到那些匈奴将军让他们更加头疼”。
“因为匈奴联军连破几城,那些匈奴将军肯定会掉以轻心,同时因为没有得到粮草补寄而焦躁”。
“我们先把九原城的百姓撤出,在城中留下大量依然物品和猛火油”。
“然后我们放出假消息,让匈奴联军知道九原城里有大批粮草,甚至还有几万头牛羊”。
“匈奴联军肯定会被这个消息刺激到眼红,然后士气大涨的进攻九原城,不需要督战队那些匈奴士兵就会死战不退。”
“我们只需要稍作抵抗然后把九原城让给他们,等这几十万匈奴联军进城之后,一把火把九原城变成一片火海,这些匈奴联军就会在这火海中化为飞灰”。
说完韩信一脸傲娇的抬着头,却发现文武百官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就连赢子桓也满脸尴尬。
“韩信啊,这九原城可是九原郡的郡治,这不但是九原郡的经济核心也是防御匈奴的重镇,你这烧了虽然能杀死几十万匈奴联军可这带来的损失我大秦伤不起啊”。
赢子桓耐心的解释道,这城池烧了容易重建就难了啊,尤其是这些边关的城镇,哪里的百姓一向贫苦,把他们的家园烧了,他们还怎么活?
“韩信啊,你还有没有其他计谋,有的话就赶紧说吧,别总想着一把火烧了”赢子桓尴尬的问道。
韩信尴尬的挠了挠头说道“其实末将还有一个计谋,匈奴联军进攻九原郡久攻不下,那么他们肯定会转移目标”。
“那么他们的目标肯定就是离九原郡最近的云中郡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匈奴联军攻打云中郡的路上舍下埋伏,一举击垮这支部队,他们肯定会铩羽而归。”
“此时匈奴联军因为分兵肯定大营空虚,此时我们便可以派遣一支部队进攻匈奴联军后方大营”。
“攻下匈奴联军的大营之后便可以以逸待劳等待云中郡被我们伏击那支部队回营然后在消灭他们”。
“然后我们便可以在大营里点燃狼烟告知九原城的守军,让他们开城应敌,这样我们就可以两面夹击消灭匈奴联军剩下的兵力了”。
“如此以来,匈奴和东胡必定伤筋动骨,我们也可以趁机进攻匈奴和东胡的大后方”。
韩信是越说越激动,越说声音越大,可是说着说着韩信却发现周围好像有一点不对劲。
韩信发现周围的文臣,大部分人因为没有去过边境也没有对抗过匈奴而一脸懵逼,他们心想这都是说的什么啊,听不懂。
而武将虽然觉得这几个计谋都挺不错的,可是也太纸上谈兵了吧,现在连对方的兵力配置和主力部队在哪里都不知道你就想着全灭他们,你以为你是孙武再世啊。
而我你未免把匈奴和东胡想的太傻了吧,他们怎么可能像你想的那样笨的跟猪一样任人宰割?
“怎么了诸位,是韩信说的不够清楚吗?你们怎么跟没听懂一样啊,要不韩信在给你们讲一遍?”
韩信看着他们的表情心情那是一个愉悦,这些人也太笨了,需要教好几次才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