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得到朱浩被调南京为工部尚书消息的是内阁四名阁臣。
    费宏被朱四单独召见,皇帝对费宏好像从来没这么重视过,在这次会面中,朱四主要提了两件事,一个是让朱浩去南京,一个就是跟费宏探讨杨一清入阁的可能性,同时要确定杨一清留下的吏部尚书之职应该给谁。
    “朕的想法是从目前内阁中调出一人,来出任吏部尚书之职。不知费阁老如何看?”
    朱四有点想把目前内阁格局打乱的意思。
    内阁中,石珤和贾咏都是护礼派成员,最近内阁对一些奏疏的票拟,还有跟六部的对接,都出现了消极保守的情况,让朱四大为光火的同时,觉得目前内阁的人员架构很不合理。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石珤或贾咏中某一个给弄出去,甚至一起赶走。
    费宏道:“石珤曾为吏部尚书,或有经验。”
    他只是说出自己最直观的感受,丝毫也没有掺杂进个人情感。
    朱四点了点头。
    其实费宏能看出来,所谓让一名内阁大学士调任吏部尚书,不过是面子上好看一点罢了,估计这个人当吏部尚书不会超过两个月,就会被勒令致仕还乡。
    石珤和贾咏中,必然有一人要因为其立场问题而被皇帝赶下台。
    “朝中还有何人适合当吏部尚书呢?”朱四问了一句。
    费宏道:“臣不知该如何推举,不过目前六部尚书、侍郎中间,也有可担当此重任的官员,即便南京官场……也有适合者。”
    费宏不会直接举荐黄瓒。
    其实费宏知道,要是石珤不来当这个吏部尚书,大概就要把吏部尚书之职交给黄瓒,除了这二人外,他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敬道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动身去南京,而且他不会在南京停留太久,他的任务是帮朕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朱四没提朱浩是要为他找寻长生不老药,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朱四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应该暂时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费宏自然不会对此发表什么意见,朱浩离开京城,对他来说是好事。
    “陛下,目前国无储君,臣请陛下广纳妃嫔。”
    费宏提出他的建议。
    朱四点了点头。
    纳妃这件事,大臣已经不算着急了,最焦心的要数蒋太后,当娘的纠结于这些个儿媳妇的肚子一直不见动静,生怕朱四步他那个堂哥的后尘。
    “行,朕记住了,回头再说吧。”
    朱四对纳妃不是很感兴趣。
    就在于他觉得,自己年富力强,何必着急生孩子呢?
    朕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呢。
    朱四更觉得,朕皇帝当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立储君?想什么身后事?若朕死了,那谁来当皇帝有什么区别吗?
    ……
    ……
    朱浩离京前,一直留在太清观。
    偶尔有人来拜访,等看到他在太清观内无所事事,甚至只是在这里避世时,来访者都觉得,朱浩可能是追求唐寅那种闲云野鹤无欲无求的境界。
    刘春从费宏那儿得知朱浩要去南京任职的消息后,来太清观见过朱浩两次。
    第二次时,皇帝已在朝堂上宣布调朱浩为南京工部尚书。
    遭遇到了一些反对声,但并不多,就在于朱浩调南京看起来是一件可以让所有人都接受的事,只要朱浩别留在京城干涉朝堂安定便可。
    “敬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你究竟在图什么?”
    刘春耷拉着脸问道,“前些日子,我跟志同书信往来,他得知你目前的状况后,也暗暗为你着急。既然要在朝堂上有所作为,你就不该在意他人的成见,有能力,为何不想着展现,而只顾着躲避呢?”
    刘春苦口婆心劝说朱浩振作。
    朱浩笑道:“刘阁老,我这样不挺好吗?”
    刘春连连摇头:“不好,很不好!”
    朱浩道:“其实我去南方,对所有人都好……出去历练个几年,孙老走之前不也有这样的想法?我还是太过年轻,缺乏资历,我不像张秉用那样,年老才考中进士,虽然我们是同科,但他为人处世还是有让人信服的地方。”
    “敬道,如果年岁大就可以让人信服,那天下最基本的公道就不存在了。陛下对你信任有加,也是因为你替朝廷做了很多事,陛下认可你,很多大臣也认可你。”
    刘春说这话,显然他自己深信不疑。
    朱浩却笑着:“除了刘阁老外,朝堂上相信我的人还是太少了……既然在朝中做不出成绩,我还是想想如何去为大明百姓做点什么吧。”
    刘春道:“敬道,老夫一直有个疑问,不知该不该出口。你的目标,不是做文臣,而是要以军功得爵,保家族万世兴盛?”
    因为刘春脸色严肃,朱浩看出来了,刘春并不是言笑。
    “刘阁老何以会有这种想法?”
    朱浩连文官都不想当,武勋什么的就更没有兴致了。
    在大明,别看武勋能世世代代把爵位传下去,却根本没法跟文官叫板。
    朱浩连这辈子的事都没完成,自然不会想着把老朱家的香火传承下去,这大概跟朱四的念头一样,我自己都还没活明白呢,着什么急去想子孙后代的事?
    刘春道:“老夫觉得,你若有意为臣,陛下让你入阁,你直接应允就是。你年纪轻轻,过不了几年我们这些老家伙退下去,你就是首辅,不正好可以施展你的政治抱负?为何要抵触呢?
    “反倒是你一直对开矿、造火器之事很上心,看起来你更愿意领兵在外,老夫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年纪轻轻,你可没经历伯虎那么多糟心事,何以会有这般消极的念头?”
    朱浩微笑道:“刘老别多想了,我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一下时代。这话我跟很多人说过,可惜没人能理解,正是志向不同吧。”
    ……
    ……
    随着朱四将朱浩当南京工部尚书的事定下,吏部正式委派官职后,朱浩南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很多人想探访朱浩,尤其他们知道朱浩在太清观后,大老远跑来拜见,以至于朱浩不得不让人在道观门口进行阻拦,以保证自己在道观内可以过几天清静日子。
    就在朱浩离京之际,朱四似想让朱浩最后帮他做一些事,那就是彻查昔日兴王府的“内鬼”。
    锦衣卫指挥使王左来见朱浩。
    最近王左的差事办得并不顺利,几次被朱四召见喝斥,甚至有将他撤换之意,所以王左对手头上的事非常小心谨慎。
    “……锦衣卫先前查到,兴王府内有锦衣卫细作,长期刺探兴王府的情报告知朝廷,卑职曾想过查问朱家人……但陛下并不准允……”
    王左其实很难将这件事推动下去。
    就在于当初朝廷用来监视兴王府的排头兵,就是朱浩背后的朱家。
    虽然都知道朱浩跟朱家关系不怎么样,但其实也变相等于说,朱浩曾以孩童之身入兴王府刺探情报。
    王左怎么也做不到跳过朱家,就把昔日的王府细作给查出来。
    朱浩皱眉问道:“时过境迁,当时也算是各为其主,一定要查清吗?”
    王左问道:“那以先生之意,就……不要查了?”
    王左也很头疼,查或者不查,这根本不是他所能决定的,现在是皇帝让他查,就算当时王府内的细作是为朝廷办事,但谁让现在兴王府才代表着朝廷正统?
    “王指挥使,容我再思量一下。”朱浩道,“哦对了,最近怎没见过骆镇抚使他们?可是有何重要差事?”
    王左道:“锦衣卫要经常出入西山,西山诸事从未停歇过。”
    “嗯。”
    朱浩点了点头,“回头把陆千户给我召回来,我南下时想带他一起。”
    最初朱浩就有意把陆松派去天津,但因为陆松在西山深耕多年,可能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昔日兴王府中的奸细,有点对不起同僚,最近两年跟妻子范氏见面都很少。
    王左抱拳:“卑职回头就将陆千户调回来,供您驱驰!”
    ……
    ……
    王左并不知道陆松就是奸细,在王府仪卫司这些老人心目中,陆松一直都是做事兢兢业业的老好人。
    再加上陆松有个妻子深得蒋太后信任,也让其身上多了一层裙带关系的“光环”,无论别人是否瞧得上陆松,至少陆松谁都没得罪,而且陆松跟唐寅和朱浩关系一直很好,前途似锦,说不定以后就能当上镇抚使,或者是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呢?
    这天孙岚到道观来探访丈夫。
    也是因为朱浩告诉她,最近要出发去南京,因为朱家家主目前是南京锦衣卫千户,朱浩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孙岚作为朱家之妇,到现在都还没见过除了朱浩母亲外的朱家族人。
    尤其现在朱浩的祖父和祖母都还在世。
    “再过五六天吧,你先动身。”朱浩道,“我先去一趟天津,随后乘船南下,我们在南京汇合。”
    朱浩言语间,带着一股要跑路的意味。
    孙岚问道:“娘和姨娘,不走吗?”
    朱浩笑着摇了摇头:“包括妹妹都会留在京城,她们有自己的生活。”
    这次朱浩南下,并不是跑路,再说也没什么好跑的,只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就算要出海,也没必要拖家带口,把枕边人带在身边似乎就足够了。

章节目录


锦衣状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锦衣状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