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边吃着饭,曹化淳到了内阁。
    首辅黄立极还在‘闭门自省’中,是以,内阁由次辅张瑞图主事。
    曹化淳来到张瑞图班房门前,并没有走进去,静静的看着张瑞图。
    张瑞图伏案正在急急的写着什么,并没有抬头,所以没有发现曹化淳。
    有小吏过来,都被曹化淳挥手赶走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张瑞图落笔,习惯性的直起腰,刚要放下笔,余光就看到门口站着人,抬头看去,见是曹化淳,神色微惊,连忙放下笔,快速合上奏本,站起来笑呵呵的道:“曹公公,什么风,帮您吹过来了?”
    看出张瑞图迎过来,曹化淳微笑着迈步进去,道:“见张阁老在忙,咱家没敢打扰。”
    张瑞图侧身让曹化淳进来,故作不悦的道:“这帮没眼力劲的东西, 让曹公公等这么久,快请坐, 来人, 看茶。”
    曹化淳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看着张瑞图,道:“张阁老, 这是忙什么?看您半天没有抬头。”
    张瑞图一脸的笑容,道:“都是些繁杂之事,比不得曹公公侍奉陛下。曹公公亲自来我这是?”
    曹化淳刚要说话, 就有小吏来上茶,他等小吏走了,这才说道:“怎么没见魏太监?”
    张瑞图一直悄悄的观察着曹化淳,见他转移话题, 便故作疑惑的道:“这个,我倒是不知道。”
    虽然崇祯让魏忠贤坐镇内阁,还复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实际上, 魏忠贤在内阁的班房绝大部分人时间是空着的, 他也从来没有再沾司礼监的边。
    曹化淳面色不动,心里意外。
    按理说, 魏忠贤早应该入宫, 禀报‘来、钱’二人的结案了, 却迟迟不见入宫。
    转瞬间,曹化淳就微笑着, 道:“元辅, 还在府里?”
    张瑞图瞥了眼门外,凑近了一点, 低声道:“公公,您也知道,按照规矩, 起码是三天时间。”
    朝臣被皇帝训斥, 勒令反省,不管是真的雷霆之怒, 还是一时处置, 朝臣都不可能第二天就请罪上班, 三天时间, 是传统时间。
    曹化淳点点头,黄立极的态度,一直诡异莫测,既不站队皇帝,也不站队阉党,或东林党。
    张瑞图观察着曹化淳的神情,顿了一会儿,道:“公公,今天来是?”
    曹化淳立刻收敛心思,道:“是这样。刚刚户部那边来消息,说是前任礼部侍郎周延儒,捐纳了八万两银子。值此群臣冷眼旁观之际,犹显难能可贵,又有人举荐,皇爷的意思,是复起他为工部侍郎,要咱家来内阁与诸位阁老商议一下。”
    ‘周延儒?’
    张瑞图自然知道这个人,天启四年,以‘父丧丁忧’为名,辞官回乡守孝了。
    ‘这个人好像并不是东林党人……’
    张瑞图心里若有所思,旋即就道:“既是陛下的旨意,何须曹公公跑一趟,我这就命人起草任命。”
    “劳烦张阁老。”曹化淳笑着道。心里却忽然有些明悟。
    现在的内阁,首辅黄立极态度晦涩,从未见反驳上意。张瑞图是个众所周知的小人,他不敢。周道登是个应声虫,只知道点头。崔呈秀,周应秋,杨景辰更不敢有不同意见。
    这偌大的内阁,七个阁臣,个个心怀鬼胎,居心叵测,令他们根本不敢有与新皇帝争辩的勇气!
    ‘这是皇爷刻意留下这些人的原因吗?’曹化淳心里暗暗想着。
    张瑞图现在是小心翼翼, 一直在揣摩崇祯的真正心意,难得能与崇祯身边的大太监独处, 自然是舍不得放过这个好机会,瞥了眼外面,笑着低声道:“曹公公,我听说,曹家那边,有几个人要入仕了?”
    曹化淳虽然入了宫,成了太监,但曹家确实是书香门第,族里人才不少。尤其是曹化淳成了崇祯的大太监,曹家乘风而起,在京中地位大升,不知道有多少人巴结。
    司礼监大太监,号称‘内相’,这‘内相’的实际影响力与权力,往往可能比外相,也就是首辅还大!
    魏忠贤就是最显赫的例子!
    曹化淳见张瑞图这么说,有些皮笑肉不笑的道:“皇爷特意点了曹家两人,有劳张阁老费心了。”
    张瑞图想拉进与曹化淳的距离,见曹化淳将崇祯抬出来,笑容不变,道:“陛下圣明。这内阁里还差不少位置,比如中书舍人就空悬许久,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中书舍人,简而言之就是内阁的大秘书,虽然只有从六品,可位置十分险要,是一个外人抢破头的官位。
    魏忠贤就是拿前任中书舍人汪文言开刀,诛杀了东林七君子,开启了对东林党的疯狂屠戮。
    说是询问崇祯,实则上,这是明晃晃的给曹化淳的‘官贿’了。
    曹化淳明白这话里的意思,皮笑肉不笑都没了,道:“张阁老还是去问皇爷吧,咱家就不传这个话了。”
    张瑞图见曹化淳不肯接,也不敢说的露骨,以免落下话柄,见小吏拿着文书过来,笑呵呵的站起来,道:“曹公公说的是。我这就签署。”
    张瑞图拿过文书,起身来到他的书桌前,打开审阅一遍,拿起笔署名,而后盖印。
    “曹公公,好了。”张瑞图盖好后,递给曹化淳,一脸的笑容。
    曹化淳接过来,道:“有劳张阁老。”
    一部侍郎的任命,在崇祯的态度明确下,没有任何阻碍。
    换做以往,首先是要有人举荐,而后朝会讨论,争论个十天半月,随后内阁再讨论,最后才能送到司礼监盖印。
    在历史上,崇祯朝的朝推,尤其如此。
    主要原因,还是皇帝无所定计,甚至还搞出了‘枚举’,也就是抛硬币决定阁臣人选的荒唐事。
    曹化淳并没有与张瑞图多寒暄,带着内阁拟定好的任命文书出了内阁,转去司礼监,而后须崇祯御览,再去司礼监盖印,最后才能发出。
    在曹化淳在宫里来回穿梭的时候,他提及的魏忠贤,这会儿正在崔呈秀的密室中。
    崔呈秀面色沉着,听完魏忠贤的话,分析着道:“干爹,陛下不认可,其实并不重要。霍维华已经认罪,那所有事情就都是他干的。”
    魏忠贤驴长大脸都是沉冷之色,道:“我现在越来越摸不清陛下的心思了,我在禁军中的人,基本上都被撤换了。宫里也不剩几个,东厂,锦衣卫那边除了报个信,基本上做不了什么……”
    崇祯的动作是连绵不绝的,对于他应该掌握的权利,在不断的收回。对于自身的安全,更不会放给任何人。
    在崇祯收回帝王大权的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无疑就是魏忠贤与阉党了。
    崔呈秀现在比魏忠贤安心,因此更显冷静,听着魏忠贤的话,点头道:“不止是宫里这些,干爹,六部,尤其是我的兵部。王在晋,高第等人已经到京,南京的刘廷元也快了……兵权已经完全没有了。不过,这是正常的,我并不奇怪。干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重获圣心,只要能获圣眷,一切都可再来!”
    这是魏忠贤一直想着的,但宫里的这位不同于天启,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反而勤政的过分,与他兄长,与他老爹,与他爷爷都完全不同。
    魏忠贤仔仔细细的考虑着,沉着脸,道:“暂且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霍维华,我会想办法,让他以一个合理的方式自杀,不引起怀疑,彻底了结……”
    他话音未落,密室外,响起三声敲击声。
    魏忠贤与崔呈秀脸色陡变,都看向入口。
    崔呈秀走过去,拉开门一丝。
    外面的人连忙低声道:“老爷,内阁那边的消息,周延儒去户部捐银八万两,被陛下复起为工部右侍郎。”
    崔呈秀关上门,转回魏忠贤。
    魏忠贤已经听到了,神色微沉,直起腰,道:“周延儒是东林党人?”
    他倒是知道周延儒,却并不熟悉。这个人,在天启三年左右就辞官了。
    崔呈秀坐下后,摇头道:“不是,他应该是冯铨的人,我听说他们是至交好友。”
    魏忠贤听着,神色微松。
    只要不是东林党人就好,他与东林党人结下了死仇,如果东林党人复来,他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崔呈秀没有在意周延儒,而是自顾的思索着道:“再过两天,我就能回内阁。到时候,我借用权力,可以将霍维华一案了结。将一切事情按在他头上,将来即便有什么事情,也可以推给他……然后,咱们就可以徐徐图之,不用那么手足无措……”
    自崇祯登基以来,魏忠贤与阉党就一直处在一种惶恐不安中,没有几个人是安生的。
    阉党的不断分裂,阉党高层与魏忠贤不断疏远,都是这个原因。
    魏忠贤是这么想的,忽而凑近一点,低声道:“我在宫里还有几个人,是潜邸老人,这些人十分爱钱,我可以透过他们,在皇爷面前为我美言,通风报信……”
    崔呈秀立刻道:“这个关系,干爹一定要维护好,十分重要。要是能够提前知道陛下的心意,我们就能对症下药,拿捏准了,或许是我们重获圣眷的关键!”
    魏忠贤看着他,心里已经在思索着办法了。
    他在宫里,确实有‘几个朋友’,太监无女色,都是好吃好赌好钱之辈。
    与此同时,乾清宫。
    崇祯四人已经吃完了,周国太出宫,倒是妙妙留了下来。
    小丫头吃饱喝足就喊困,然后在崇祯的软塌上睡着了。
    在崇祯说‘等她睡醒,朕派人送她回去’之后,周国太没办法,只好先行出宫。
    崇祯坐在软塌的另一边,手放在小桌上,看了眼睡熟的小丫头。
    四仰八叉,抱着枕头,流着口水,不时咂咂嘴,梦里似乎还在吃着什么好东西。
    崇祯笑着摇头,自顾的批阅奏本。
    这时,王承恩悄步进来,递上了三道奏本。
    没有重要的奏本,王承恩不会亲自送过来,崇祯接过来,打开看去。
    第一本,是冯铨的请求辞官的奏本,言称‘父病重,乞骸归,葬于故里’。
    这不是冯铨第一次拿他老爹当借口了。
    崇祯没在意,翻看第二本,这是周应秋的儿子,周龙遇代为上奏的,言称‘父病疾,不堪任,代为请辞,不误国事’。
    崇祯挑了挑眉,瞥了眼王承恩,打开第三本。
    “啧……”
    崇祯忍不住的啧出声,余光瞥了眼小丫头,见她没反应,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还是一道请辞奏本,是杨景辰的,这位还是老理由,就是德行不配,能力不足,请求辞官,并举荐了李标。
    这李标,与韩癀一样,也是东林党人,东林巨擘赵南星的门生。
    这不是第一个举荐李标的了。
    ‘李标……’
    崇祯思索着,片刻又轻声道:“还得再等等。”
    周延儒的复起,是一个信号,他得看看这个信号的作用,才能判断下一步。
    崇祯将三道奏本放到一旁,与王承恩低声道:“冯铨父亲装病朕是知道的,周应秋真的不行了?”
    周应秋七十岁的人了,什么时候死都不奇怪。
    王承恩躬着身,道:“奴婢让人去看了,周府一片哀默,是否要动用东厂密探……”
    崇祯目露沉吟,道:“算了,不值得。三道奏本全部留中,这三人,一个不准走。”
    想跑,门都没有!
    “是。”王承恩应着,悄步后退。
    崇祯继续批阅奏本。
    这些奏本,五花八门,什么事情都有。手里这道,是苏州织造太监李环的奏本,言称太湖发现了一块奇石,天然的‘崇祯’草书二字,认为是祥瑞,请求入京献宝。
    ‘这真要是运到京,这么大东西,从打捞到沿途运送,起码花费数万两银子……’
    崇祯在这道奏本是画了个x,否决了。
    一边是国库极度困顿,一边是下面挥金如土。
    不说这‘祥瑞’,魏忠贤那一百多座三生祠,一座就动辄数万,数十万两银子。
    ‘这个国家,真的是病的严重了……’
    崇祯默默想着。
    曹化淳悄步进来,瞥了眼熟睡的妙妙,将任命文书递给崇祯,低声道:“皇爷,好了。”
    崇祯伸手拿过来,翻开看了眼,递给他,道:“发下去吧……等等,让这个周延儒先来见朕。”
    “是。”曹化淳见崇祯将这道任命文书放在一旁,应着道,缓步后退。

章节目录


循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循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