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又被赶走了,老朱和大朱需要处理朝政,自然没心思继续交到小朱了。
看着朱雄英离开,老朱问道,“标儿,你说英儿这孩子,心里都是在盘算些什么?”
“能盘算什么?还不是这天底下的事。”朱标笑了起来,有些没好气的说道,“英儿自小就懂事、聪慧,小的时候就对权柄比较热衷。现在,更是这样。”
老朱也没有不高兴,儿子、孙子有能力、有本事,他只会高兴,不会因此犯忌讳,不会担心自己手里的权利被抢走。
老朱傻乐一会儿,随即说道,“咱开国,乱世用重刑。等咱把事情理顺了,标儿记得修生养息、恢复国力。等到咱英儿接班时,咱大明就国力鼎盛。英儿是一个仁善的性子,到那时候我大明的底子厚实了,也好传承。”
朱标就不乐意了,有些打趣的说道,“父皇莫要想的太简单,外面都说英儿聪慧、仁厚,他待宫里人确实宽厚。只是英儿也好武事,他想要迁都北平,我看就是想要去打残元。”
“好啊,这是好事!”马上皇帝老朱想法很直接,“标儿,你有些文弱了。标儿,我知道你习儒,也乐意看到你仁善。但是这儒家也好、道家、法家也罢,都不该只是一家,都该为你所用。”
朱标也有些无奈,说道,“自汉开始,儒家地位越发高了。尤其是两宋以来,儒家的地位越发高了。就说了孔圣人的子嗣,他们可不管江山更迭,只是想着老祖宗的好处。”
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借以笼络人心,金灭北宋,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实际上也算得上是三宗并立,有着三个衍圣公。
现在的衍圣公是孔讷,已经是第五十六代了。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看着殿外,老朱有些期待的说道,“英儿现在还小,还看不出来太多。就是这骨子里的东西在那呢,要是好好培养一番,不怕他走歪了路。”
“那父皇就带着他,有父皇耳提面命,不怕英儿学不到东西。”朱标一边批阅奏章,一边说道,“朝里的事情,儿臣多做一些。父皇把着朝向,儿臣处置细节。”
老朱眼前一亮,随即装作不开心,“这才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就不安分了,想要谋朝篡位当皇帝了?!”
要是别的皇子听到这些肯定要吓尿,朱标不会,“父皇,儿臣的东宫臣属可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儿臣现在要是篡位又何必?再说了,父皇,儿臣现在可是在批阅奏章。”
老朱就是洪武朝最大、最坚定的太子党,这可是没任何问题!
朱标也不开玩笑,正色说道,“父皇,依儿臣看,英儿虽然有我的一点仁厚,但是骨子里和父皇更像。儿臣也想过亲自教导,又怕误了他,让他学我不成、又失了本真。若是我以后继位,肯定是要休养生息少动刀兵。”
老朱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标儿,咱可不是和你说笑。你是想咱的英儿,以后覆灭了残元、西域诸地?”
“云贵新附,北地还有残元,辽东也不安分,还有那些倭寇。”朱标揉着眉心,说道,“我皇明立国十余年,倒是有了些国势。内要清吏、打压骄纵勋贵,儿臣哪有精力多动刀兵。”
看着老朱,朱标继续说道,“你那孙儿,父皇若是不迁都,他以后肯定要怂恿我迁都。我若是不迁都,他肯定继位后就要迁都。还是算了,还是儿臣当个坏人。”
老朱一下子笑了起来,随即说道,“标儿,你若是迁都势必有极大阻力,还是咱来迁都。咱迁都的心思,朝野上下都知道。咱把路子趟平了,阻碍都给除了,你和英儿继位后也好施展。”
这就是老朱的性格,工作狂、控制狂,最重要的是希望将最好的留给儿孙。
自己累点不算什么,反正苦水里泡大的。有些骂名也算不上什么,没有人敢当着面骂不说,反何况骂的多了,也不在意多点骂名。
看着朱标,老朱试探说道,“真若是这样?以后咱就让太孙站班了,咱让他多来武英殿?”
“现在朝里也没太多事情,父皇这两年多教教英儿。”朱标露出笑容,真诚说道,“若是要开始迁都,到那时儿臣肯定也没时间。这两年教好了太孙,以后也好。”
老朱一下子开心起来,儿子懂事、孙儿也聪明。
他已经开国了,大明国势也越来越强。儿子,也有了一代仁君的迹象,这些年处理朝政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现在也可以放手了。
这要是将太孙给培养出来了,大明的基业就扎实了。不说千秋万代吧,多传个几代也没问题。更何况老朱也早就看出来了,他那个孙儿,骨子里和他很像,是个不安分的,说不得以后也是个秦皇汉武之类的人物。
至于说让太子处理朝政之类的事情,这更加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自从朱标出生,在老朱的眼里,他打下的家业就应该交给朱标。这十来年来,朱标已经治国理政,虽然稍有瑕疵,但是总体表现也让老朱非常满意。
现在就开始培养太孙,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这是真的值得老朱认真考虑的事情。
批阅着奏章的朱标忽然皱眉,随即说道,“父皇,英儿真的需要改名了。”
老朱有些皱眉,有些不满意的说道,“一直是英儿、英儿的叫着,这要是改了名多不好。再说了,你母后就喜欢英儿的名字。”
“若是英儿不改名,下面人怎么避讳?”指着奏章,朱标说道,“以后‘英’不能用,‘雄’也不能用,这天底下的书都要改了。以后那些英雄,该怎么称呼?”
当年汉朝刘秀称帝,秀才变成了茂才,避讳这也是很直接的。当年的汉武帝登基,彻侯改称列侯。
所以一些皇帝,会给子孙起的名字比较生僻,这也算是为了让底下的百姓方便点。要是一不小心写了皇帝的‘名字’,那可是不小的罪过。
老朱也确实陷入了深思,以前可能还觉得问题不大。但是现在想着,或许也真的需要考虑给朱雄英改名的事情了。要不然,就让天底下的人避讳?
朱雄英可不知道这些,回到了东宫的他又一次开始断起了官司。
朱曦和朱玥这两姐妹有了矛盾,朱允熥和朱允炆只相差一岁,也是闹矛盾的时候。
六七岁的皇子,很多人都是有着一些心思的。但是说到底也就是六七岁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有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作为兄长,朱雄英这个时候自然少不了要来断官司,这些弟弟妹妹可不省心。
“都别吵了,明日我带你们出宫。”朱雄英无奈,非常头疼,“都给我乖一点,若是不听话,就给我在宫里!”
已经身怀六甲的吕氏有些为难,说道,“太孙,若是没有父皇的旨意,不得出宫。”
“我这就去请旨。”朱雄英信心十足,但是语气平淡,“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兄长,再看看母妃,随即说道,“兄长,臣弟明日还有课业。”
“那算了,我带他们出去。”朱雄英点了点头,没有高兴、没有不高兴,“你们都散了吧,若是再闹,别怪我不客气!”
吕氏在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很安分的,只是有些事情上也是有着一些心机。
朱允炆聪明好学、极其孝顺,看起来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一些温文尔雅的气度。他要玩闹,吕氏是不许的。
但是朱允熥顽劣就顽劣,不愿读书也没关系,甚至吕氏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温婉,给朱允熥准备了很多的玩具。
至于朱雄英,吕氏那是没办法,别看太孙现在住在了东宫,但是太孙的膳食是独一份的,是不许她经手的......防着谁,不言而喻。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太孙知道,太子也知道,而据说这样的事情,是当今陛下下的旨意。这样的事情在先皇后在世的时候就这样,不许太孙在东宫单独进膳。现在太孙的膳食,都是他的身边人负责。
深宫大内,有些人不明不白的也就死了。皇子皇孙没有长大的,也很多。
只是有些事情,想要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着朱雄英离开,老朱问道,“标儿,你说英儿这孩子,心里都是在盘算些什么?”
“能盘算什么?还不是这天底下的事。”朱标笑了起来,有些没好气的说道,“英儿自小就懂事、聪慧,小的时候就对权柄比较热衷。现在,更是这样。”
老朱也没有不高兴,儿子、孙子有能力、有本事,他只会高兴,不会因此犯忌讳,不会担心自己手里的权利被抢走。
老朱傻乐一会儿,随即说道,“咱开国,乱世用重刑。等咱把事情理顺了,标儿记得修生养息、恢复国力。等到咱英儿接班时,咱大明就国力鼎盛。英儿是一个仁善的性子,到那时候我大明的底子厚实了,也好传承。”
朱标就不乐意了,有些打趣的说道,“父皇莫要想的太简单,外面都说英儿聪慧、仁厚,他待宫里人确实宽厚。只是英儿也好武事,他想要迁都北平,我看就是想要去打残元。”
“好啊,这是好事!”马上皇帝老朱想法很直接,“标儿,你有些文弱了。标儿,我知道你习儒,也乐意看到你仁善。但是这儒家也好、道家、法家也罢,都不该只是一家,都该为你所用。”
朱标也有些无奈,说道,“自汉开始,儒家地位越发高了。尤其是两宋以来,儒家的地位越发高了。就说了孔圣人的子嗣,他们可不管江山更迭,只是想着老祖宗的好处。”
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借以笼络人心,金灭北宋,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实际上也算得上是三宗并立,有着三个衍圣公。
现在的衍圣公是孔讷,已经是第五十六代了。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看着殿外,老朱有些期待的说道,“英儿现在还小,还看不出来太多。就是这骨子里的东西在那呢,要是好好培养一番,不怕他走歪了路。”
“那父皇就带着他,有父皇耳提面命,不怕英儿学不到东西。”朱标一边批阅奏章,一边说道,“朝里的事情,儿臣多做一些。父皇把着朝向,儿臣处置细节。”
老朱眼前一亮,随即装作不开心,“这才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就不安分了,想要谋朝篡位当皇帝了?!”
要是别的皇子听到这些肯定要吓尿,朱标不会,“父皇,儿臣的东宫臣属可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儿臣现在要是篡位又何必?再说了,父皇,儿臣现在可是在批阅奏章。”
老朱就是洪武朝最大、最坚定的太子党,这可是没任何问题!
朱标也不开玩笑,正色说道,“父皇,依儿臣看,英儿虽然有我的一点仁厚,但是骨子里和父皇更像。儿臣也想过亲自教导,又怕误了他,让他学我不成、又失了本真。若是我以后继位,肯定是要休养生息少动刀兵。”
老朱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标儿,咱可不是和你说笑。你是想咱的英儿,以后覆灭了残元、西域诸地?”
“云贵新附,北地还有残元,辽东也不安分,还有那些倭寇。”朱标揉着眉心,说道,“我皇明立国十余年,倒是有了些国势。内要清吏、打压骄纵勋贵,儿臣哪有精力多动刀兵。”
看着老朱,朱标继续说道,“你那孙儿,父皇若是不迁都,他以后肯定要怂恿我迁都。我若是不迁都,他肯定继位后就要迁都。还是算了,还是儿臣当个坏人。”
老朱一下子笑了起来,随即说道,“标儿,你若是迁都势必有极大阻力,还是咱来迁都。咱迁都的心思,朝野上下都知道。咱把路子趟平了,阻碍都给除了,你和英儿继位后也好施展。”
这就是老朱的性格,工作狂、控制狂,最重要的是希望将最好的留给儿孙。
自己累点不算什么,反正苦水里泡大的。有些骂名也算不上什么,没有人敢当着面骂不说,反何况骂的多了,也不在意多点骂名。
看着朱标,老朱试探说道,“真若是这样?以后咱就让太孙站班了,咱让他多来武英殿?”
“现在朝里也没太多事情,父皇这两年多教教英儿。”朱标露出笑容,真诚说道,“若是要开始迁都,到那时儿臣肯定也没时间。这两年教好了太孙,以后也好。”
老朱一下子开心起来,儿子懂事、孙儿也聪明。
他已经开国了,大明国势也越来越强。儿子,也有了一代仁君的迹象,这些年处理朝政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现在也可以放手了。
这要是将太孙给培养出来了,大明的基业就扎实了。不说千秋万代吧,多传个几代也没问题。更何况老朱也早就看出来了,他那个孙儿,骨子里和他很像,是个不安分的,说不得以后也是个秦皇汉武之类的人物。
至于说让太子处理朝政之类的事情,这更加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自从朱标出生,在老朱的眼里,他打下的家业就应该交给朱标。这十来年来,朱标已经治国理政,虽然稍有瑕疵,但是总体表现也让老朱非常满意。
现在就开始培养太孙,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这是真的值得老朱认真考虑的事情。
批阅着奏章的朱标忽然皱眉,随即说道,“父皇,英儿真的需要改名了。”
老朱有些皱眉,有些不满意的说道,“一直是英儿、英儿的叫着,这要是改了名多不好。再说了,你母后就喜欢英儿的名字。”
“若是英儿不改名,下面人怎么避讳?”指着奏章,朱标说道,“以后‘英’不能用,‘雄’也不能用,这天底下的书都要改了。以后那些英雄,该怎么称呼?”
当年汉朝刘秀称帝,秀才变成了茂才,避讳这也是很直接的。当年的汉武帝登基,彻侯改称列侯。
所以一些皇帝,会给子孙起的名字比较生僻,这也算是为了让底下的百姓方便点。要是一不小心写了皇帝的‘名字’,那可是不小的罪过。
老朱也确实陷入了深思,以前可能还觉得问题不大。但是现在想着,或许也真的需要考虑给朱雄英改名的事情了。要不然,就让天底下的人避讳?
朱雄英可不知道这些,回到了东宫的他又一次开始断起了官司。
朱曦和朱玥这两姐妹有了矛盾,朱允熥和朱允炆只相差一岁,也是闹矛盾的时候。
六七岁的皇子,很多人都是有着一些心思的。但是说到底也就是六七岁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有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作为兄长,朱雄英这个时候自然少不了要来断官司,这些弟弟妹妹可不省心。
“都别吵了,明日我带你们出宫。”朱雄英无奈,非常头疼,“都给我乖一点,若是不听话,就给我在宫里!”
已经身怀六甲的吕氏有些为难,说道,“太孙,若是没有父皇的旨意,不得出宫。”
“我这就去请旨。”朱雄英信心十足,但是语气平淡,“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兄长,再看看母妃,随即说道,“兄长,臣弟明日还有课业。”
“那算了,我带他们出去。”朱雄英点了点头,没有高兴、没有不高兴,“你们都散了吧,若是再闹,别怪我不客气!”
吕氏在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很安分的,只是有些事情上也是有着一些心机。
朱允炆聪明好学、极其孝顺,看起来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一些温文尔雅的气度。他要玩闹,吕氏是不许的。
但是朱允熥顽劣就顽劣,不愿读书也没关系,甚至吕氏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温婉,给朱允熥准备了很多的玩具。
至于朱雄英,吕氏那是没办法,别看太孙现在住在了东宫,但是太孙的膳食是独一份的,是不许她经手的......防着谁,不言而喻。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太孙知道,太子也知道,而据说这样的事情,是当今陛下下的旨意。这样的事情在先皇后在世的时候就这样,不许太孙在东宫单独进膳。现在太孙的膳食,都是他的身边人负责。
深宫大内,有些人不明不白的也就死了。皇子皇孙没有长大的,也很多。
只是有些事情,想要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