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真能闯祸
“不要,还要你再陪陪我,昨夜那羊皮卷我们试了一半,现在接着再试。”
“你就饶了我吧,城阳,也不看看我们都多大了。”
薛大驸马着实有些头疼,虽然昨夜确实舒适,也着实刺激,甚至薛大驸马从自己夫人身上都找到了许多久别的妙趣。
奈何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多大了?你昨晚可是龙虎精神,让城阳可是想到了刚嫁进薛家,刚遇见你的时候。薛瓘,就再陪我一会嘛!”
薛瓘听了,自己这老婆可是许久没这般娇滴滴和自己说话了,而且这抱着自己身子,贴着自己胸口的温柔样子,也是许久没有了。
越薛大驸马此时身体再虚,那也被这句话,这些亲近动作给点燃了。
外面侍女听到里面动静,接着用手捂住已经樱唇,驸马爷还是宝刀未老啊!
今日薛瓘异常兴奋,就是走出屋子时,脚步虚的仿佛踩着棉花,而城阳公主却喜气洋洋,仿佛一夜回到女儿家鼎盛时代,面颊上都是晕染的粉晕。
中午用饭,薛瓘看自己这儿子眼神都比平日温和许多,这小子总算做了一件正事,看看自己老婆今天对自己撒娇依恋的样子,这十几年来都是仅此一次,还主动给自己夹了几块牛尾。
此时盛唐,耕牛数量已经大大增加,唐初的禁杀令早已名存实亡。
城阳公主今日高兴,给儿子也夹了几块牛尾,薛绍则将一根猪脚用筷子拆开,猪脚炖的极好,拆开以后就恭敬推了母亲面前。
“这猪脚吃了几年,确实效果极好,我将这推荐给你舅母,皇嫂开始还不愿意吃,现在也是吃的停不下来,几日不吃就受不了。”
城阳公主吃猪脚,却也没多少讲究,实在是吃这东西也讲究不起来。皇嫂吃这个的时候,都是屏退了周围宫女,只留下那亲信的上官婉儿才吃。
“那绍儿离开时留的那个木瓜炖雪蛤的法子,母亲也推荐给了舅母?”
“嗯,你舅母现在可是极喜欢,也推广到了宫里,你知道为了抓这雪蛤,辽东那边忙成什么模样,鸡飞狗跳的。以前那边最畅销的货物是人参皮革东珠,现在又加了这雪蛤,基本已经成了辽东四宝。”
“还有这木瓜,在长安城这东西极是难得,为了得到这木瓜,不知道跑死多少马匹。本来就算如此,这木瓜也只应季才有,你那个冰窖储存的法子却是解决了这问题。”
“母亲和舅母喜欢就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木瓜来。”
“吃个饭,你这文思倒是涌起来了。绍儿,别人不知道,母亲和舅母却是知道你文武全才,怎么就不肯为官做些正事,这次回来,可要改改。”
“别别别,绍儿才不做官,那得多累。”
“拿出你习武一半的精神,绍儿你无论做什么事可都难得不成的。”
“母亲,您也知道绍儿性子,就不要劝绍儿了,每天陪着侍女,莺莺燕燕的,再经营一些产业,不是挺好。”
“你咋…,就是家中将你宠坏了。”
城阳公主虽是如此说,却也不逼迫自己儿子,不为别的,他不愿意,逼他去做,那后果,想想都觉可怕。
让儿子做官,这事城阳公主又不是没试过,曾经城阳公主就硬是给薛绍讨了一个军中武职,谁知道,他竟然拉着自己的队伍天天去城外打猎,那可是城卫军,负责长安防务的。
自从这家伙去那里带兵,那里的城防都松懈的可怕。这可是长安城的守城军队。
就算皇嫂那么喜欢他,也多多少少露出不快,没办法,城阳公主只能让儿子回来了。
“吃菜,吃菜,绍儿这次回来,我倒是觉得他懂事许多了。不出仕就不出仕,等什么时候想做事了,爹给你在军中安排一个差事。”
“那我还天天带兵打猎!”
薛瓘脸色一滞,旋即恢复如初,心里真想大骂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不过到底不敢说出来,他若敢说,这儿子肯定接一句,养不教,父之过。
可这将儿子宠成这般的,明明是他母亲舅舅和舅母。自己其实本想做个严父的,奈何公主眼睛一瞪,自己就在儿子这里严不起来。
“对了,爹,娘,我这次去西域两年,听说长安出了一件大事,表哥现在如何了?”
薛绍忽然问了起来,薛瓘和城阳公主的筷子此时皆放了下来。
薛绍口中的表哥自然是他舅母的儿子,武媚娘为当今圣上诞下四子,长子李弘已经死了几年,能够让薛绍称表哥的只有次子李贤和三子李显了,至于四子李旦,比薛绍晚生了十几日,只能称表弟。
薛绍如此问,驸马爷和城阳公主皆知道他已经知道大概。
“贤儿已经被贬为庶民,被幽禁了,这事你就不要掺合了,这是陛下和娘娘的家事。牵扯太深。”
“那可是我表哥,我两年没有回长安,既然回来了,总要去看看。”
薛绍话音刚落,就听啪的一声,城阳公主的手重重拍在桌子上了。
“不许去,这长安你哪里都可以去,母亲不管,可李贤那里,你绝对不能去。”
“娘,您别动怒,绍儿不去,绍儿不去。”
薛绍赶紧说了一句,老娘都拍桌子了,此时先稳住她再说。
城阳公主此时才舒出口气,缓缓坐了下来。
饭罢,驸马爷扶着城阳公主回去,刚刚坐下,就见侍女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公主殿下,您让我派人盯着文荷苑那边,刚才就有人禀报,二公子骑马出府了。”
“这小兔崽子,肯定跑去找李贤了。”
“真是胡闹,赶紧派人追回来,一回长安就闹事,也不看看这事能不能闹,这事他瞎掺合什么。”
“快快,备马,我亲自带人去追。”
驸马爷说着,就往外跑,只是脚步虚浮踉跄,竟然差些摔倒在门口。
“驸马爷,公主殿下,可能真追不上,二公子的马,你们是知道的。”
侍女赶紧扶住薛瓘,说了一句。
“你就饶了我吧,城阳,也不看看我们都多大了。”
薛大驸马着实有些头疼,虽然昨夜确实舒适,也着实刺激,甚至薛大驸马从自己夫人身上都找到了许多久别的妙趣。
奈何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多大了?你昨晚可是龙虎精神,让城阳可是想到了刚嫁进薛家,刚遇见你的时候。薛瓘,就再陪我一会嘛!”
薛瓘听了,自己这老婆可是许久没这般娇滴滴和自己说话了,而且这抱着自己身子,贴着自己胸口的温柔样子,也是许久没有了。
越薛大驸马此时身体再虚,那也被这句话,这些亲近动作给点燃了。
外面侍女听到里面动静,接着用手捂住已经樱唇,驸马爷还是宝刀未老啊!
今日薛瓘异常兴奋,就是走出屋子时,脚步虚的仿佛踩着棉花,而城阳公主却喜气洋洋,仿佛一夜回到女儿家鼎盛时代,面颊上都是晕染的粉晕。
中午用饭,薛瓘看自己这儿子眼神都比平日温和许多,这小子总算做了一件正事,看看自己老婆今天对自己撒娇依恋的样子,这十几年来都是仅此一次,还主动给自己夹了几块牛尾。
此时盛唐,耕牛数量已经大大增加,唐初的禁杀令早已名存实亡。
城阳公主今日高兴,给儿子也夹了几块牛尾,薛绍则将一根猪脚用筷子拆开,猪脚炖的极好,拆开以后就恭敬推了母亲面前。
“这猪脚吃了几年,确实效果极好,我将这推荐给你舅母,皇嫂开始还不愿意吃,现在也是吃的停不下来,几日不吃就受不了。”
城阳公主吃猪脚,却也没多少讲究,实在是吃这东西也讲究不起来。皇嫂吃这个的时候,都是屏退了周围宫女,只留下那亲信的上官婉儿才吃。
“那绍儿离开时留的那个木瓜炖雪蛤的法子,母亲也推荐给了舅母?”
“嗯,你舅母现在可是极喜欢,也推广到了宫里,你知道为了抓这雪蛤,辽东那边忙成什么模样,鸡飞狗跳的。以前那边最畅销的货物是人参皮革东珠,现在又加了这雪蛤,基本已经成了辽东四宝。”
“还有这木瓜,在长安城这东西极是难得,为了得到这木瓜,不知道跑死多少马匹。本来就算如此,这木瓜也只应季才有,你那个冰窖储存的法子却是解决了这问题。”
“母亲和舅母喜欢就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木瓜来。”
“吃个饭,你这文思倒是涌起来了。绍儿,别人不知道,母亲和舅母却是知道你文武全才,怎么就不肯为官做些正事,这次回来,可要改改。”
“别别别,绍儿才不做官,那得多累。”
“拿出你习武一半的精神,绍儿你无论做什么事可都难得不成的。”
“母亲,您也知道绍儿性子,就不要劝绍儿了,每天陪着侍女,莺莺燕燕的,再经营一些产业,不是挺好。”
“你咋…,就是家中将你宠坏了。”
城阳公主虽是如此说,却也不逼迫自己儿子,不为别的,他不愿意,逼他去做,那后果,想想都觉可怕。
让儿子做官,这事城阳公主又不是没试过,曾经城阳公主就硬是给薛绍讨了一个军中武职,谁知道,他竟然拉着自己的队伍天天去城外打猎,那可是城卫军,负责长安防务的。
自从这家伙去那里带兵,那里的城防都松懈的可怕。这可是长安城的守城军队。
就算皇嫂那么喜欢他,也多多少少露出不快,没办法,城阳公主只能让儿子回来了。
“吃菜,吃菜,绍儿这次回来,我倒是觉得他懂事许多了。不出仕就不出仕,等什么时候想做事了,爹给你在军中安排一个差事。”
“那我还天天带兵打猎!”
薛瓘脸色一滞,旋即恢复如初,心里真想大骂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不过到底不敢说出来,他若敢说,这儿子肯定接一句,养不教,父之过。
可这将儿子宠成这般的,明明是他母亲舅舅和舅母。自己其实本想做个严父的,奈何公主眼睛一瞪,自己就在儿子这里严不起来。
“对了,爹,娘,我这次去西域两年,听说长安出了一件大事,表哥现在如何了?”
薛绍忽然问了起来,薛瓘和城阳公主的筷子此时皆放了下来。
薛绍口中的表哥自然是他舅母的儿子,武媚娘为当今圣上诞下四子,长子李弘已经死了几年,能够让薛绍称表哥的只有次子李贤和三子李显了,至于四子李旦,比薛绍晚生了十几日,只能称表弟。
薛绍如此问,驸马爷和城阳公主皆知道他已经知道大概。
“贤儿已经被贬为庶民,被幽禁了,这事你就不要掺合了,这是陛下和娘娘的家事。牵扯太深。”
“那可是我表哥,我两年没有回长安,既然回来了,总要去看看。”
薛绍话音刚落,就听啪的一声,城阳公主的手重重拍在桌子上了。
“不许去,这长安你哪里都可以去,母亲不管,可李贤那里,你绝对不能去。”
“娘,您别动怒,绍儿不去,绍儿不去。”
薛绍赶紧说了一句,老娘都拍桌子了,此时先稳住她再说。
城阳公主此时才舒出口气,缓缓坐了下来。
饭罢,驸马爷扶着城阳公主回去,刚刚坐下,就见侍女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公主殿下,您让我派人盯着文荷苑那边,刚才就有人禀报,二公子骑马出府了。”
“这小兔崽子,肯定跑去找李贤了。”
“真是胡闹,赶紧派人追回来,一回长安就闹事,也不看看这事能不能闹,这事他瞎掺合什么。”
“快快,备马,我亲自带人去追。”
驸马爷说着,就往外跑,只是脚步虚浮踉跄,竟然差些摔倒在门口。
“驸马爷,公主殿下,可能真追不上,二公子的马,你们是知道的。”
侍女赶紧扶住薛瓘,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