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937年第二十五周的到来,还剩下最后两天。
    在大洋彼岸的普林斯顿紧锣密鼓安排最新一篇文章发表工作的时候,这边,清华学报编辑部,同样收到了三篇由庄前鼎和余华共同署名投稿的重量级论文。
    “清月,这是机械工程系庄教授的投稿,你这里审核一下,没问题就交上来,正好赶上七月一日最新一期的学报。”
    “是,主任。”编辑部办公室内,已经入职担任初审编辑的廖雅权,身穿衬托女性身材的裙子,画着淡妆,散发一丝江南水乡的温柔气质。
    作为拥有京都大学留学经历的高材生,廖雅权担任清华编辑部初审编辑可谓绰绰有余,毕竟这种学术性质的编辑,基本上属于义务工,免费劳动力。
    在当初面试的时候,廖雅权没有遇到阻碍,轻松进入清华学报编辑部任职。
    现在,她不叫廖雅权,姓叶,名清月,取天上明月清冷之意,颇有意境。
    叶清月,不,廖雅权倒上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强忍着腹中的饥饿之意,翻开桌面上三篇投稿论文,按照标准进行审阅。
    自从入职清华编辑部以来,廖雅权最不适应的情况,就是严重缺乏蛋白质和油脂的清华餐食,每天要么是杂粮馒头,要么是窝窝头,偶尔再来点奇怪的馍,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真的,若非任务需求,廖雅权绝对不会吃这种下等人才吃的食物。
    问题在于,入职已经十来天,廖雅权基本没有任何进展,关于张三的邮寄地址和相关信息无从下手。
    清华学报编辑部,对学者张三的信息保密级别,高的离谱。
    根据廖雅权的猜测,闻一多、陈寅恪和叶企孙等清华教授肯定知道关于张三的信息,但想要从这些人口中得知张三的下落,根本不现实。
    后天就是七月份,怎么办?
    七月份是土肥圆阁下给出的最后期限,如果在此之前,还没能在寻找张三的目标上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那等待她的后果只有一个,被送进大一沙龙。
    廖雅权想到这里,眉宇微皱,脑海下意识浮现关于大一沙龙的资料,心头微微打颤,深呼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完成当前伪装身份的工作。
    “庄前鼎,余华,一种基于车床进行深孔加工的方法。”廖雅权目光投向第一篇机械工程论文,审阅作者信息和题目后,眉宇微微皱起。
    基于车床进行深孔加工?
    这怎么可能?
    廖雅权内心十分意外和惊讶,她虽然是一名特工,对科学技术方面了解不深,但的确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在技术方面有基本的素养和见识。
    车床这种机械加工设备,在国内一般用作车削加工,怎么能进行深孔加工?
    最重要的是,这是中华人创造的。
    中华人能创造这种方法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廖雅权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不小冲击,目光中带着一丝轻视和好奇,往文章正文看去,仔细读阅。
    一分钟。
    两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廖雅权几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沉浸于机械工程领域,感受凝聚余华和庄前鼎教授智慧的知识结晶。
    伴随着视线移动到论文最后一页的结尾段落,廖雅权看完过后,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内心的轻视与不屑化为乌有,被震撼和惊叹取而代之。
    单从机械工程角度讲,文章内的基于车床进行深孔加工方法,完全是可行的。
    不仅可行,甚至于加工效率和精度并不低,虽然廖雅权并不清楚国内制造业深孔加工枪管的效率和水平,但她隐隐感觉,这种方法仅仅弱于国内一线。
    具有开创性的理念,将车床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而非专门的车削加工。
    廖雅权满是惊叹,这个由庄前鼎教授和余华同学共同署名的学术成果,具有极高的军事应用价值。
    这个年代的深孔加工,通俗意义上就是枪管钻孔。
    而从初审编辑审阅角度,这篇文章论文结构标准,内容质量极高。
    “该死,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诞生这种提升中华军事工业潜力的方法。”廖雅权回过神来,看着手里的论文,心中不由地暗骂。
    这种利用车床进行深孔加工的方法,可以让相当多的车床设备开展深孔加工,有效提升钻孔枪管的产量,作用不可谓不大。
    自己该怎么办?
    是毁掉这篇论文,还是审核递交上去?
    廖雅权呼吸微微急促,这篇论文对中华有利,对祖国不利,她不能容忍这篇论文发布出去。
    就在这时,负责初审编辑主任的身影再次到来,朝着廖雅权询问道:“清月,审核的怎么样了?庄教授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机械工程专家,他的论文很重要,不能耽搁。”
    特殊待遇每个地方都有,对清华学报而言,由于外界投稿文章质量普遍低下,水平不合格,所以格外注重学校内部的投稿。
    像庄前鼎这类系主任级别的教授稿件,更是由初审部门负责人重点关注。
    听到来自于初审编辑主任的话,廖雅权面色顿时一僵,想要说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庄前鼎教授这篇论文写得非常标准,基本没有挑刺或者错误的地方。
    “算了,你把文章给我,还有2天,不能耽搁了。”初审编辑主任看到廖雅权这副模样,顿时知道没有审核出什么名堂,摇了摇头,心中有些失望,随即从桌面拿走三篇论文。
    他原本准备培养这名国外留学的高材生编辑,可惜,今天的表现并不怎么样。
    “……”廖雅权怔怔地望着这一切,初审编辑主任眼神中的失望,就像是刀尖一样刺入她的心脏。
    最重要的是,对方还把三篇论文拿走了!
    第一篇论文可以提升钻孔枪管的产量,那么,第二篇和第三篇呢?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做些什么。”廖雅权右手攥紧,强忍着心中的情绪,冷静思考,下达决定。
    ……
    六月三十日,六月份最后一天,今天是国立清华大学举行期末考试的时候,清华园内弥漫着一股严肃气息,所有学生都在为了期末考试而准备着。
    当然,除了余华。
    作为全清华唯一一个提前到校报到的保送生,余华享有免于参加期末考试的特权,至于原因,很简单,余华到校学习仅仅三十天,参加期末考试对他来说并不公平。
    眨眼间,从六月一号到现在,已经一月过去。
    清华园核物理实验室,二楼办公室。
    作为赵忠尧教授的助手,余华享有独立办公室的待遇,面积不大,约莫九个平方,胜在独立和自由。
    自从接下这份核物理实验室的offer以来,余华虽然没有搬离宿舍,但基本住在实验室内,他现在只想说一句——真香。
    独立安静的私人环境,极小的工作量,非常充分的空余时间,每天抽取一丁点时间去上课,其他时间全部自由支配。
    真的,这种待遇对余华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得益于核物理实验室的客观环境,在没有旁人打扰的情况下,余华心无旁骛,关于氧枪技术的前期研究突飞猛进,即将完成机械工程角度的理论设计。
    站在冶金工程角度讲,作为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的核心设备,氧枪在这个转炉炼钢过程中,起着主导全局的作用,将高压高纯度氧气通过超音速喷入转炉金属熔池上方,催化内部熔炼反应和速率。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之所以比平炉炼钢的效率高出一个数量级,原因就在于氧气。
    而从机械工程角度讲,氧枪由喷头、枪身和枪尾三个部件构成。
    喷头是属于氧枪最重要的核心,喷头的好坏决定氧枪最终性能,进而影响冶炼效果和吹炼时间,最终影响钢材的质量和产量,这是整个氧枪设计的核心难点。
    余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喷头设计,二是喷头材料。
    作为氧枪喷头,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条件——承受超音速气流的传输和压力,提升氧气利用率,具有合理的冲击面积,提升熔池液面化渣速度,对转炉内衬破坏力小,增加炉内热效率。
    这些是专业术语,一句话总结就是能喷能射,活好耐热。
    除此之外,还要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至少不能出现使用几天就损坏的情况。
    这是设计上的要求,喷头材料的问题倒还容易解决,要么用工业级紫铜,要么用工业级纯银。
    银的热传导系数最高,但价格昂贵,铜的热传达系数其次,便宜实惠。
    出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余华选择前者。
    用纯银制作喷头,余华没败家到这种程度。

章节目录


我的科学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仲渊2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仲渊2并收藏我的科学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