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郑经就是三绝公子之后,师舒确实有了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尤其是他又细细读了报纸上的那篇文章,以及三绝公子的那两首诗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是强烈了,此时的他,已不敢再大意,将郑经视为没真才实学的年轻士子对待。
    他这态度前后巨大的反差, 是因为三绝公子的声名吗?
    当然不是。
    假如郑经只是字词曲三绝的话,哪怕来十个三绝公子,他也无惧。
    可问题是,报纸上明明写得很清楚,三绝公子曾经跟道家的诸糅真人也有过一次不为人知的论道,而结果是诸糅真人被其所折服,心甘情愿地拿出了整套道藏来换他的两首小诗。
    而两人论道的内容,他也细细看过了。
    关于道的新定义?
    以他的水准,能挑出其中的毛病吗?
    不能。
    在这个玄学流行的时代,作为儒家大儒,师舒当然也是懂道家之学的,对于《道德经》里的内容他更是极为熟悉,而道这一概念,则更是儒家和道家通用。
    可现在他却发现,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他确实挑不出任何毛病来,相反,如此重新定义之后,原本隐晦难懂、虚无缥缈的道,确实也变得清晰了许多。
    这就厉害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这一篇文章里,师舒算是看出了郑经在经义方面的高水准。
    为啥这么说?
    道理很简单。
    要知道,庄子所存续的道,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 而在这上千年时间里, 也不是没人对此提出质疑,但能让人信服的基本上没有,现如今的郑经是唯一一个。
    也难怪连道家的诸糅真人也被迫为他所折服!
    也难怪连张籍都愿意屈居其下!
    师舒感慨道。
    而从郑经送给诸糅真人的那两首小诗里,他也看出了一丝端倪。
    在那首《道情》里,最后四句是:“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
    这又能说明什么?
    不如回头悟大道!
    这说明人家学经义是在学,而郑经始终是在悟啊!
    而另外一首诗《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面,写的还是一个道字。
    而且还是凌云之道!
    俗话说,以诗咏志,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若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又有谁敢写?
    唉, 冲动了,上了骆非文那狗贼的当!
    师舒再次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确实没想到, 骆非文竟然会大张旗鼓地把此事在报纸上给登了出来,若是这样他都还不能意识到,自己被骆非文所利用了,那他就真成傻子了。
    可意识到了又能咋样呢?
    事到如今,他还能退缩不成?
    无奈之下,他只能收敛心情,开始认真准备起论题来。
    也好在他是攻方,主动权把握在他的手里,因此,他希望自己能精心准备出一些能把郑经也难倒的论题出来,以免自己威名扫地。
    谷襺
    还有人也担心他威名扫地,那就是太子爷陈仲平。
    按理说,以陈仲平的身份,在此事中是不应该有所偏袒的,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毕竟是有亲疏的,在陈仲平看来,老师的这一场论道似乎有点凶多吉少。
    为啥这么说?
    因为跟德王府之间的关系,他几乎知晓跟郑经有关的所有秘密。
    知道郑经重新定义了道。
    知道郑经创立了**论,颠覆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知道像阮留之、卢勋这样的成名之士,都对郑经的学问佩服至极。
    因此在他看来,哪怕老师的学问也极为高深,但跟千年罕见的郑经相比,可能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老师跟自己关系更亲近,并且还处于弱势,这就让陈仲平动了帮老师一把的念头。
    如何帮?
    他的方式很简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郑经的那本精装版《三字经》总算已印制出来并装订完毕,于是,他开始按之前的预订交货。
    两千本《三字经》就这么被送到了陈仲平手里。
    这么多《三字经》,该如何来消化呢?
    陈仲平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到处送人情,因此,他派人把一百本《三字经》送到了师舒这里,然后顺带让人把他所知的那些关于郑经的消息,告知了师舒。
    这下好了,在师舒面前,郑经已彻底没有了秘密可言。
    这也更让师舒如临大敌,更加用心地准备起论题来。
    ……
    当师舒在严阵以待地精心准备论题时,郑经却淡定地开始了水泥的试制。
    土法烧水泥的整个制作流程其实并不复杂,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形容,就是“两磨一烧”,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将石灰石和粘土分别破碎,并且最好是将其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按三比一的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水泥生料。
    这就是第一磨。
    第二步,将混合好的生料入炉烧制,经高达1350度到1500度的高温焚烧上一天一夜,冷却后取出,成为水泥熟料。
    这是一烧。
    第三步,在烧结成块状或粒装的水泥熟料里,加入适量的铁渣和煤渣,一同研磨成粉状。
    整个过程就是如此的简单。
    可是在现有条件下,真正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打个比方说,块状的石灰石,如何来将其破碎成粉末状,成为合适的生料原料之一?
    没办法,在现有情况下,只能请人一锤一锤地将其敲碎成粉。
    这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要知道,郑经虽然已经“设计”出了小型的水力颚式破碎机,甚至连部件都已经去铁匠铺定制打造,可是在把水泥烧制出来,将水力作坊建好之前,根本就不可能投入使用。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也好在他英明,在建窑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因此还特意加建了一座小窑,来专攻水泥的试制,否则的话,光是一大窑水泥生料的破碎,不耗上他十天半个月时间才怪。
    可就算是这样,足足一小窑石灰石和粘土的破碎,也还是花了他足足两天时间,这才开始了第一窑水泥生料的烧制。
    他自己,也在忙碌中跟工匠们一样,把自己整了个灰头土脸。
    而他也以这样一种灰头土脸的方式,迎来了两位熟人的到来。
    颜月月和苏窍窍来了。

章节目录


大夏状元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近墨黑并收藏大夏状元郎最新章节